“和以前一样,今天这束洋桔梗,我带半束回去。” “长宜的夏天就快要来了。” “我好想你。” 带着樱花花瓣的风翻动了摆在洋桔梗旁那本书的书页,那是谈夏写的和他有关的作品,名字叫做《听见夏天的声音》。 扉页上,她亲笔写了一段话——“那时侯每天你都出现在我的梦里,让我感觉,这还是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明知结局注定。 “即使是清楚我们的离别将会是必然,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去和你拥有关于落日记忆的一切。 又一阵风带来了更多的樱花花瓣,那些樱花花瓣最后落在了那本书的封面,落在了写着“听见夏天的声音”的地方。 而那风并没有停止,它经过了每一处有深蓝色字迹的地方。 一直一直,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漫长雨季和夏季,一直吹到了多年之后。 最后,那阵风吹过书页,直到那本书的影子消失在了樱花花瓣中。 风停止下来,落日也结束了。 天空变成了深蓝色。 关于夏天的声音,是我在想你。 你听见了吗?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林屿谦和谈夏的故事就此完结。 感谢每一位读者的阅读!谢谢大家的陪伴! 我们下个故事见! 周至川 2024年9月1日 第54章 后记 想说的 离完结已经有了些时日, 再次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想要再继续写点什么。思前想后,索性决定来写一篇简短的后记, 来交代一下整篇故事里所包含的和他们有关的一些前前后后的事情。 先说名字。《听见夏天的声音》这个故事发生于夏天,林屿谦和谈夏重逢于夏天。夏天的声音是什么?蝉鸣、空调冷气、教室里的电风扇在呼呼的转……在这些之外的,还有来自思绪里的声音。 “扑通——扑通——” 初次的意料到, 就是在重逢时候的盛夏。所以夏天的声音还可以是来自心底的声音。 再从环境部分讲起吧, 首先是开篇的部分。我改编加入了韦礼安的《如果可以》中的那句歌词:“如果可以, 我想和你回到那天相遇, 让时间停止那一场雨。”其实这里是对结局部分的小映照,希望那场相遇中的雨里的时间可以停下来,或是说回到过去。 再谈到洋桔梗, 首尾都出现的一种花。洋桔梗的花语是永恒不变的爱(虽然我上本书里面也写到了这个), 这正好是两人感情和心意的写照。其实早在林屿谦去江厦前,他和谈夏之间就存在了那种永恒不变的爱了,只不过那时候是很纯粹的友爱,不掺加任何其他的情感。第一次的半束洋桔梗是林屿谦送的, 算是机缘巧合之下的结果。 再来说说其他的所提到的音乐,全文提到的第一首歌是RADWIMPS的《猫じゃらし(狗尾草)》, 谈夏听到了前奏就立刻切换了歌曲, 因为这首歌唤起了谈夏对林屿谦的记忆。还记得最后面在医院走廊尽头看夕阳的场景吗, 我在《052落日》那一章中写的是有林屿谦在的场景, 那时候“他们”在一起看日落, 听的就是那首RADWIMPS的《猫じゃらし(狗尾草)》, 当时谈夏说是在林屿谦的朋友圈中翻到的。谈夏是在什么时候翻看林屿谦的朋友圈的呢?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首歌呢?很早之前, 林屿谦就把这首歌分享在了朋友圈, 只不过他设置的是仅谈夏可见, 谈夏翻到这个朋友圈的时候,当时是很快就略过了这条朋友圈的,并没有在意。在林屿谦被宣告死亡之后,谈夏去翻看了林屿谦的朋友圈,一条一条,重新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站在医院走廊尽头的落日前,她才重新翻到了这首歌。林屿谦又是为什么会分享这首歌,且是仅谈夏可见的呢?大家不妨可以去看看RADWIMPS的《猫じゃらし(狗尾草)》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是林屿谦想对谈夏说的话。 还有RADWIMPS的《正解》,这首歌是贯穿后期部分的,第一个,我觉得歌词很符合整个后期文章内容和剧情走向的。其次,整首歌的氛围还很符合后期情节的基调,与最后谈夏跑出房间去看日落的场景很搭配。 “附中转角”是个很神奇的地方,那里见证了谈夏和林屿谦的重逢(虽然那时谈夏没有认出林屿谦),见证了谈夏给林屿谦补习的每一个瞬间,见证了两人察觉到各自对对方心动频率察觉到的瞬间。同时还见证了在多年之后的某个夏季下午突如其来的雨,谈夏将记忆回溯到高三之前的那几个小时。在那里,谈夏看见了泛黄的纸张上留下的深蓝色的字,她看见了透明雨伞,他送给她的那个钥匙扣。尽管过了很多年,那个钥匙扣依旧还在展柜里,就像这几年过去了,林屿谦一直停留在谈夏的记忆中那样,从未改变。 说到书桌上放着的深蓝色的盒子,上面贴着一个小狗贴纸。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一个情节——在江厦比赛羽毛球的时候,林屿谦给谈夏贴了一个被赋予了“幸运”意义的贴纸。那个深蓝色盒子上的贴纸的款式,和那时候在江厦林屿谦给谈夏的那个是一样的。 谈夏会开启对自己高三那年的回忆,不仅仅是因为RADWIMPS的《猫じゃらし(狗尾草)》和《正解》,不仅仅是因为在附中转角看见了那个深蓝色笔写下的句子、那个和多年以前一样的钥匙扣,更不仅仅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雨。一切的一切,还有那台被装在深蓝色盒子里的CCD,那里面所装有的,是谈夏和林屿谦在高三那年的所有的回忆,所有的瞬间。 往事的胶卷出现在眼前,最后能够在台灯下剩下的,就只有和照片拍下时一样的心跳频率和眼前模糊的视线。 整篇《听见夏天的声音》,其实可以看作是谈夏的个人回忆录。 卷1和卷2的内容偏日常向,整体节奏偏慢,甚至有点平淡。这段的慢节奏,正是谈夏对那段高三时光的缓缓回忆。渐入回忆时,想到的是美好的瞬间,自然而然的在潜意识中就会把这些瞬间给放慢速度,因为想要其在脑海中多加停留些片刻,不想让它那么快的就过去。 卷3开始,叙事节奏变快了,这时候谈夏的心情是有所变化的,作为回忆中的人,对待时间线还是比较敏感的,面对已知的且即将回忆到的不好的事情,其速度和节奏,必然会和前面出现不同。这是个渐进的过程,渐渐加快的过程。卷3所描写的,实际上是两人的心动过程,从那晚的晚风开始,一直到两人对对方试探是否有喜欢的人,还有别开灯的暗恋,都是两人心跳频率逐渐开始同频的过程。 终章篇,我用了一句英文进行表述,实际上对应着的是林屿谦和谈夏在矢量书店里给对方写的明信片的内容。爱你是我的宿命,这可以算是对这个故事的高度概括,同样,这句话也是两人对对方情感的最真实的表达。 “045烟火”那一章其实还蛮重要的,信息量有点大,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了没有。两人在书店里走散,且又在一个被装饰成学校转角的书架前重逢,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为两人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当时店里正在播放颜人中的《某年某月某天》,我选取的是那句“会不会在那某年某月某天,我们依偎在平行世界,相约在另一个界线,距离不算太远”。这句歌词,直接就是结局的直接写照,生与死将两人隔开错过,只能够在平行世界里相拥是两人的宿命。为什么会写到两人在被装饰成学校转角的书架前重逢呢,两人压根无法在多年后重逢于学校的转角,这里直接对应的是谈夏在附中转角里看见了泛黄的纸张上留下的,林屿谦所写下的深蓝色的笔迹。这算是两人多年之后的重逢,只不过不在同一个维度,同一个层面。 还是继续谈“045烟火”那一章,两人在互相看见明信片上的内容之后都笑了,其实这里想表达的是暗恋结束了,不管是于谁而言,心意在此刻被彻彻底底地揭晓。我们再回到原文中的一段——“除了他们之外,那晚里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给对方的明信片上写了些什么。别人也不会知道,他们在接到电话之后,是如何一起走出矢量书店的,又是怎样一起跑到了跨江大桥上去等零点烟花的。……零点时烟火落下的瞬间,有人在想怎样拍出最好看的烟花,有人在考虑升上空的烟火到底是从上往下看还是从下往上看,有人在牵手、拥抱,有人在向着夜空诉说着心绪。//没有人注意到烟火绽放时正在靠近的身影。//当然。//除了他们自己知道。”这一段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表达也特别的隐晦,需要大家深入理解一下。如何一起跑到跨江大桥上等待烟花,方式能有很多种,反正两人之间所隔的距离不会太远。烟火绽放的瞬间,有人牵手拥抱,身处粉红泡泡中的人,除了这两件事外,在烟花绽放时的烟花下还能做什么呢?在文中,我故意省略掉了那件事。 (kiss) 结尾的樱花树也不是偶然出现的,早在“038梦境”那一章里就谈及到了,谈夏做梦的时候梦见了一棵樱花树。那么,在出现樱花树的那一章里,谈夏还梦到了什么呢? 答案是纸飞机。此处的飞机象征着林屿谦的出国,但读完全文我们又知道,林屿谦的出国又只是谈夏的幻想。所以,回到梦境,因为是幻想他出国了,所以飞机才是纸做的,是一架假的飞机,对应的林屿谦出国一事也是假的。 对于结局,全文还有多处暗示。所选的每一首歌是暗示。例如,两人合唱《Cruel Summer》是暗示,毕竟歌曲名译为《残夏》,所选的歌词也象征着那个高三后的夏天,必然是残酷的、残忍的。关于遗憾的辩题是暗示,突然出场的人物也是暗示。 “051春末”和“052落日”两章饱含谈夏的幻想,我把答案留在了最后,目的是希望大家可以进入到谈夏最真实的回忆中,能够走进谈夏的记忆里。结局不是突然的,早在楔子就有铺垫和定调,且在结尾处进行了呼应。 纵观全文,留下的坑我应该是填补完全了。甜甜的回忆是慢的,略带痛苦的回忆是快的,这是这个故事叙事背后的逻辑。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我对《听见夏天的声音》的完成度,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达到了我想要结局和氛围。 我还记得我写下林屿谦的生死日期区间时的心情,在那一刻,好像他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这个宇宙里一样。我也在问我自己,最后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结局。说实话,一切的一切,一切的情绪,都只能用“不舍”二字进行概括。 故事终会有结束的那一天,总会有最后一个字,最后一个标点符号落下的瞬间。我很喜欢《听见夏天的声音》这个故事,很喜欢谈夏和林屿谦。也许在某年某月某天的某时某刻里,他们会相拥在一起。又或许存在平行世界,他们的结局会有所不同。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3 首页 上一页 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