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了半天,也没找到正确姿势抱,两人只好作罢。 回到客厅,蒋西把带的棉布给她:“你跟我干儿子一人一身。” 唐贝贝没跟她客气,收下棉布放在一边,跟她说起这半年的事。 上学的事大多雷同,说到最后还是吐槽她婆婆。 “我刚生的时候来的可勤快,天天抱着孙子亲。结果等要出院我说要在自己家坐月子,她又生气了,现在也不愿意来了。” 原本杨国政也说就他们俩带,结果带起来才知道小孩子有多难带。 他白天要上班,只能下班回来帮忙带一会。 晚上孩子闹觉也不敢让他熬夜,怕他上班精神不好,后来弄来弄去变成了唐贝贝一个人带。 好在后来杨国政请了唐奶奶白天来帮忙,一个月给她五块钱。 只是这样他们俩负担又重了许多,杨国政为了多赚补贴,这两天又接了外派的活公干去了。 “现在是真感觉不该结婚了。” 蒋西翻个白眼:“真不让你结婚,你又不愿意了。” 唐贝贝哈哈笑了两声又说:“孩子总会长大的,过了这两年就好了,反正我是不会再生了。” “嗯,等两年再说吧。” 一边附和她的话,蒋西脑子里一边发散,想起过两年就要开始独生子女政策,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那她跟顾宁山想多生两个,这两年就要争取抱俩? 想着看了看唐贝贝,又摇摇头,算了还是就生一个吧。 她俩呆在一起,一会功夫就把所有同学的消息都互通了一遍。 青城高中的同学们大多都留在本地,只有少数去了外地,所以唐贝贝知道的比蒋西多。 孩子哭也不耽误她说八卦:“刘恩文跟她们文工团一女生争级别,没争过人家,结果意外得知人家是某个团长的女儿,气的她申请转业了。 “调去了水利局,我觉得比之前好,她之前听起来风光其实可累了。” “还有许文芳,她偷偷跟她同学搞对象,那天被我撞见了……” 说得口干舌燥,蒋西听的津津有味时,一看手表已经十一点了。 “哎呀,我还有事呢,要走了。” 她忙站起身要走,唐贝贝依依不舍地拉着人:“现在就走?中午留这吃呗?” “今天有事,改天我再来。”蒋西告诉她,蒋丽要支摊子的事:“说好了去给她帮忙,怕她小女孩被人欺负。” 说完赶紧跑了,生怕跑慢了走不掉。 紧赶慢赶,赶出一身汗,到了发电厂门口蒋丽已经把油锅都架起来了。 “小丽对不起,我来晚了。” 发电厂还没下工,蒋丽正魂不守舍的摆弄抹布。 看到蒋西狠狠松了一口气:“没事姐,我也才来。” 又让蒋西看看她这摊子有没有少什么,蒋西看了一圈最后建议她:“明天你可以带一块牌子写上价格。” 她俩都脸皮薄,八成不敢吆喝,还是把价格写出来比较好。 蒋丽点点头,把她的话记在心里。 说话的功夫,发电厂的放工铃响了。 等了一会人流开始往外涌,蒋西和蒋丽僵硬一瞬,对视一眼又不动声色的移开。 两人像鹌鹑似的站在树荫下,来来往往的人总会好奇多看两眼,也因此吸引几个人走上来问卖什么。 作为摊主,蒋丽就喏喏的说一句:“卖臭干子……” 来了几个都是问了就走,没想到开工第一天,东西都准备好了,人没准备好。 又过一会还是没人买,蒋西看这样不行,干脆让蒋丽先炸一份出来。 “有香味,大家肯定想吃吃看,卖不出去也没关系,我们就自己吃嘛。” 最关键的是,大家闻到香味就知道她们卖什么,她俩也不用吆喝了。 说干就干,蒋丽把油锅温度升上来,夹起一片片酵豆腐放进油锅。 温度刚好的油锅,瞬间开花。 麻将块豆腐沉底片刻从锅底浮起,外皮炸出焦壳鼓起,金黄色小船般浮在油面,显得煞是可爱。 很快有人聚过来问怎么卖,蒋西心想她是姐姐,不能丢面,主动告诉大家:“两分钱三块,今天头一天卖,咱还送一块。” 价格不算贵,也不要票,很快就有人递钱过来。 成功开张,两人信心大增,赶快忙活起来。 当然因为蒋西之前在发电厂呆过几年,也有人认出蒋西。 有熟人蒋西就不害臊了,主动吆喝人过来把蒋丽介绍给她们,让她们多来光顾生意。 后面蒋明川和李群芳也带了工友出来,蒋丽准备的酵豆腐也很快用完。 两人收拾东西回去,急急忙忙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关上门数钱。 怕卖不掉蒋丽只准备了五百块豆腐,豆腐是她自己做的,只要扣除豆子钱调料和油钱,就是利润,算下来居然也有一块四左右。 蒋丽简直惊呆了,她们只卖了一个小时左右,就能赚一块四。 如果她每天都去,一个月就能赚三十多块钱。 甚至比很多正式职工赚的还多,她心潮澎湃起来,握着蒋西的手激动不已。 蒋西没想到小小的豆腐也有这么多利润,她让蒋丽冷静下来:“你还要去市中心卖,市中心人更多,到时候赚的更多,咱可不能现在就激动。” 蒋丽笑得嘴咧多大,她要给她姐分钱,蒋西连忙拒绝:“我又没帮什么,就是吆喝两声,你给我钱下次我不给你帮忙了。” 怕她生气,蒋丽暂且作罢。 不过她这种赚了钱想要分享的心情蒋西很懂,就跟她说先攒着,到时候给三叔三婶买东西带回去。 两人又畅想了一会未来,想起还没吃饭,又随便泡了些饼干吃。 吃完饭帮蒋丽把之前泡的豆子磨好,到了顾宁山要下班的点,蒋西才骑车回家。 从副食品店带了菜回家,顾宁山到家的时候,菜已经端上了桌。 天气太热忙活了一天,蒋西不想折腾,只拍了个黄瓜,用糖拌了西红柿,主食是从外面买的凉粉。 “小丽的生意怎么样?” 顾宁山洗了手上桌,打听她一天的行程。 蒋西告诉他很不错:“才一会就卖完了!” “没想到豆腐也挺有赚头的。”感叹完她话锋陡转:“就是太累了,下午我帮丽丽磨豆子,刚刚感觉膀子都要抬不起来了。” 顾宁山放下筷子,伸手给她揉揉:“待会我帮你抹点药酒。” 蒋西皱着鼻子摇头:“不要,好难闻。” “不难闻,不抹明天难受。” 争论几句,最后蒋西只能瘪着嘴同意。 两人又把话题转回摆摊上,蒋西问顾宁山:“反正我放假在家没事,不如我也去摆摊好了。” 顾宁山当然不想让她去,外面那么热,给她热出个什么事怎么办? 不过他不会直接说不行,只是告诉蒋西:“可是我给你找了个活……” 他给自己找活?蒋西来了兴致,问他什么活。 “我们厂里要从漂亮国引进一批机器,需要人翻译合同,我推荐了你。” 蒋西傻眼:“我?” 可是她才上半年学,也能当翻译了吗? 顾宁山避开她的眼神低咳一声:“都是很简单的词汇,到时候我可以教你。” “那怎么不直接让你翻译呢?” 可比再找自己快多了吧? 顾宁山不好说这就是自己的活,只是为了不让她出去摆摊,分给她了而已。 他没正面回答,只是问蒋西做不做,不做也没关系他给推了就行。 有学习的机会,蒋西当然愿意。 答应以后蒋西惊觉,自己居然变成了如此好学的人,以前她可是逃避学习的头号份子。 时间可真是一把杀猪刀,把她变得面目全非。 晚上洗完澡,她趴在床上吹风扇,跟顾宁山吐槽:“我要是跟以前一样懒散,不知道该有多快乐。” 顾宁山在写工作笔记,闻言笑出声:“那你现在不快乐?” 蒋西回想了一下,发现自己现在也挺快乐的…… 只是她不满意顾宁山戳破自己,偏要找茬去干扰他工作。 从后面挂在他身上,不让他写字。 顾宁山无奈握住她大腿的嫩肉,使力把人换到怀里来。 “闹人。” 他挠蒋西的痒痒,蒋西在他怀里笑得喘不上气。 闹够了蒋西坐在他怀里,帮他写剩下的工作报告。 即便有风扇,两人贴在一块,身上也起了薄汗。不过没人开口说分开,总归待会还是要洗的。
第101章 直到白发苍苍…… 让蒋西翻译合同并不涉违规,顾宁山跟厂里申报以后,就把资料带回去给她。 白天蒋西大概做个粗稿出来,晚上顾宁山回家再帮她细化。 蒋西莫名其妙道:“怎么又学习上了……” 她没时间总去蒋丽那里,也幸好很快就能自己上手,蒋西只周六周日去市中心给她帮忙。 整个夏天除了跟顾宁山学习,就是去唐贝贝那里玩。 一九七八年的夏天到尾声的时候,蒋西又独自踏上了求学之路。 下半年夏季高考的学生入学,京大又迎来许多新面孔。 只入学半年,蒋西就成了师姐。 新学期学习进度明显更快了许多,班里许多人都叫苦不迭。 好在蒋西一个暑假都没放松,甚至有了更多的积累词汇。 在大家的叫苦声中,显得格外游刃有余。 没有家人和爱人在身边,她几乎全身心都投入在学习里。 这一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开始尝试翻译外文小说,又在德文班开始旁听。 除了每月固定四封信需要寄往青城,她几乎不怎么出京大校园。 元旦学校重开总结大会,蒋西在大家的推举下,作为外语系优秀代表在大会进行发言。 大学生活如蒋西想的那样,充实精彩。 一九八零年,蒋西在老师帮助下,出版了自己第一本翻译的拜伦诗集。 从出版社拿到样书出来,蒋西直奔附近的邮局而去。 在邮局填好面单,把手里的样书寄往青城。 从邮局出来,穿过繁闹的大街,坐公交车回学校。 改革开放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私营小店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 街上凤凰和飞鸽穿行不息,蒋西心思发散,想起顾宁山去深市出差回来告诉她,那里已经小汽车遍地的事。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5 首页 上一页 9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