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行业从来都不是影界里的名利场,只有拍出直击人心的作品才容易被肯定,众多导演们十年只为一日,能坚持下来的,全都是因为梦想。 陈叶猜想,她一个小姑娘孤身来到西北,可能也是为了采风找灵感吧。 他又看了看杨桐近期的行程轨迹,她选择了肃南这个地方停留,估计多半都是为了祁连山来的。 昨天拍了大漠丹霞,那么不出意外明天就要拍草原进山了。 他翻开自己的工作日志,查看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慢慢的,他嘴边勾起一抹笑。 巧了嘛这不,他下一个阶段的勘测地点,就是祁连山。 正如陈叶所猜想,杨桐今天正打算调转方向往祁连山靠近。 现在已过十一假期,肃南降温也有些日子了,早上这个时候气温只有五六度,哪怕杨桐一路从兰州、西宁、张掖慢慢过来,也还是有些受不住西北凛冽的大风。 她缩缩脖子,后悔自己出门没裹个围巾。 昨晚回旅店的时候天色已晚,白天也在外奔波了一日,还没怎么来得及在县城内转转。 反正今天不急着进山,主要是为了踩点,刚好找早餐店的时候可以四处闲逛,看看这个自己即将停留的小城是什么模样。 这里的建筑普遍不太高,楼宇间都体现着藏式风格,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名为裕固,她第一次听说,还挺好奇的。 比起普通的城建,更吸引她的还是肃南抬头就可见的草原、大漠和雪山。这座祁连山北麓的小城,跳动着它独有的脉搏。 杨桐走进一家早餐店,刚进门老板就热情地招呼她坐下。 她也笑眯眯地应着,找了个空位坐着了。 老板看她一个人小小的在角落,于是很亲切地问她:“想吃点啥啊?” 杨桐没想法,索性入乡随俗吧。 “当地人早上一般都吃些什么啊?” 老板边搅着大锅里的东西边回答她:“必须是酥油奶茶烧壳子啊,天气转凉了,来碗热奶茶让你暖乎一整天。” 杨桐喜欢西北人的爽朗:“好嘞,那给我来份这个。” 没多久老板就端着她的早饭上来了,杨桐虽常年胃口不好,但也被醇厚的奶香迷住了。 一口下去,热流直通胃里,把刚才的冷气全都驱了出去,让人由内到外觉得温暖。 烧壳子也令她意外,独特的熏香气味,酥脆外壳、软甜内里,口感十分耐人寻味。 她难得多吃了些,哪怕最后还是有剩的。 她走出早餐店,又是一阵刺骨的风吹来,劈头盖脸,毫不留情。 她拿手把吹乱的头发拨开,索性盖上冲锋衣的帽子,逆着风快速往旅店的方向走回去。 她走到昨晚停车的地方,不由地有点恍惚,想起了昨天那个糙里糙气的……帅男。 彼时又是一阵风刮来,把杨桐吹得人神分离。 算了,最好今天别追踪定位她了,自己万事大吉才是最重要的。 她很快上了车,带着车里那一堆器材往祁连山进发了。 杨桐事先给自己拟定的道路是先沿国道开车前往去白泉门,踩个点,再慢慢徒步上去,前往松木滩村。 不过今天是肯定上不去的,她也没抱太大期望,顶多就是去探探底。 可这条道路,着实和昨天的大漠黄沙相比,显得生机盎然了许多。 大西北的深秋并不黯淡,是大自然对黄色褐色的绝佳调配,随机洒落在了每一处山脚地带,滋养了一方水土。 草原虽褪下了一层层颜色,变得斑白枯萎,但这绝不是妥协,而是对冬季到来最好的迎接。 至于最高处的雪山,则早早地落下一大片白,与苍蓝的天空遥相呼应,是难以靠近的神圣和静谧。 杨桐在这样的路上穿行,心情也十分轻松荡漾。 只是越开越发现,后边的视野里出现了一辆黑色越野,而对方并没有想超车的迹象,只是一直跟着她。
第4章 草原 杨桐看着眼烦,索性一脸油门…… 杨桐看着眼烦,索性一脸油门踩下去加速往前开。 自己专注开了几分钟后,那个黑色越野也没影了。 把那车甩了之后她也把速度重新降下来,毕竟不熟悉这里的路况,她也不想一直悬着心开。 又开了一会儿,导航显示已经到达白泉门,她把车开到驴友们经常进山的出发点附近,然后停下。 又从车里拿出一个更大的白色背包,背在她瘦小的肩膀上,手握一根登山棒,脖子上挂一个她最常用的单反,开始了自己的徒步之旅。 这里的海拔明显比县城要高,气温因此也低了好几度,但杨桐走起来倒不觉得冷,反而因为一直在动,有些微微发热。 她一鼓作气走了一个小时,还在路边看到一户牧民家。 他们住的是那种传统的藏式民居,杨桐看到了房檐墙壁上的花纹,是那种暗红色,很好看。 她边走边盯着这栋小平房,结果房子的大门突然被打开,里面走出来一个留着胡须、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男子。 那人看着杨桐一个人准备进山,对着她呜呜哇哇说了好几句话。 可杨桐一句也听不懂。 难不成热情的牧民想邀请她进去做客? 她只能笑着向对方招手,并指了指前路,意思是她要往前走。 然后结结巴巴地说了句:“下次…下次一定来!” 杨桐继续向前,走了几步后又在路的右方看到稀稀散散几两人烟。 可能是个小村庄吧,她在心里猜想。 她拿相机出来拍了好几张照片,又飞了个无人机过去,录了一段视频。 这算是今天的意外收获吧,发现了一个小村落,是祁连山脚的烟火气。 但她今天的目标不是这个,还是得继续向前踩点。 她没有多做停留,拍好了就再次踏上征程。 但这次再走了一段路后,她有些气喘了。 这是她第一次在高海拔地区徒步,没有经验,自己好像背太多东西了。 可是昨晚她盘算起来感觉也没多少啊,就是装了些该带的东西在包里,还有自己的摄影仪器,怎么今天肩膀这么沉啊… 难不成是自己有点高反? 沿途还是铁矿砂石路,对于不适应的人而言,再好的徒步鞋走起来也是磨脚的。 慢慢的,杨桐有点受不住了,想在沿途休息一下。 她估摸着可能又走了一个点吧,但自己速度慢,看地图显示,离她想去的拍摄地点还有很远很远。 导航说还有几乎七公里。 …… 算了,也是第一次来。 就当积攒经验吧。 杨桐并没有灰心丧气多久,她看着前方若远若近的雪山高峰,觉得下一次总会离它更近点的。 她环视了一下周围,虽已深秋,附近的高山草甸黯淡得有些枯色。 杨桐显然已经错过它最有生机的季节。 但是这份萧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氛围呢? 她脑子里冒出了一些点子,开始往周边走,走到草原里面去,准备大干一场。 她方向感还算不错,谨记着自己是往东边走的,也是慢慢往前,没敢太着急。 探索出一块好地方,她便停下来,从包里拿出三脚架,开始架相机拍摄了。 陈叶今天的勘探地点也是祁连山。 早上,他和局里打好报告,就自己开着车出来了。 他本来就是首都特派来的,有自己的勘探节奏,可以自己做项目。 不过来了这里之后他也收了两三个徒弟,平时带带他们。但是今天他属于提前去备采,看看环境,就没叫上他们。 刚上路昨天那个小警察就给他发信息说杨桐定位显示在213国道上,估计是要去白泉门。 陈叶想了想,手猛地一拉方向盘,换了个方向,也往213上开。 他让小警察把杨桐的定位发过来,随后跟着她实时移动的位置快速开了好一会儿,才看到眼前那个熟悉的车牌。 看到她之后陈叶速度就降下来了,只是跟在她车后边,慢慢开。 谁曾想那姑娘还虎,感觉到了后边有车一直跟,一踩油门一溜烟就跑了。 他索性不去跟了,不然杨桐越来越快,开车还不安全。 后来看着她的定位在白泉门停下,就知道她是要徒步进去了。 陈叶算好时间,刚好和她错开,在她之后进去。 在路上他同样遇到了那个牧民,那人看见他之后特意上前,又对他呜呜哇哇一堆。 但陈叶学习能力很强,现在能听懂他们的话。 那个牧民男人说,看到一个女孩自己走进去,没有同伴,他对她说,你一个人进去很危险,最好不要去了,但女孩只是笑着跟他挥手,又继续走进山了。 陈叶呜哩呜噜地回答他,说自己也要进山,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他看能不能碰上,碰上一定帮忙解决。 他的本地土话说得不好,有点断断续续的,但对方还是听懂了,并欣慰地拍拍他肩膀,好像心里的一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但陈叶一路往前也没有遇到杨桐。 或许是他要边看边观察吧,时不时地还要取点样本,毕竟上一次他来这里还是盛夏,现在时节不一样,土壤土质也会有所差别。 等到再往前时,信号也越来越差了,陈叶看不到定位,不知道杨桐在前方哪个位置,走了多远。 但以杨桐昨天那般机灵样,心里应该有些分寸的,他便也没太担心,自己做自己的工作了。 等到日头往西时,他也就收好自己的探测工具,准备往外边走了。 太阳下山的速度挺快的,因此陈叶往出走的时候脚步比来时快很多。 并且出去的路很多都是偏下坡,所以赶在日落之前,他再次路过那个牧民家。 等到车那里的时候应该刚好天黑不久。 但这次那栋小平房外面站的不止那个牧民自己,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 他们一家三口站在门口,看到陈叶的时候神色有些慌张。 陈叶大概知道他们为什么有些焦虑,回头看了看山的方向,距离已经变得遥远。 而且太阳一步步下垂,夜幕可以在一瞬之间降临。 如果杨桐还没有出来的话,那么其间危险不言而喻。 他走到他们面前去,这次他们的女儿先开口,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一个白衣服的姐姐今天一个人进山了,现在还没出来,白泉门这里只有这一条徒步路线,她不可能从其他地方出去的。” 陈叶神色有点凝重,这个妹妹说的这些他又何尝不懂。 旁边这个藏族女人也是一脸担忧,眉上的皱纹显得更加深,她不会说普通话,用一口方言表达自己的担心,说就算那个进去的女孩带了帐篷,但是也非常不安全。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0 首页 上一页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