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表哥表嫂已经有点发烧,早上起床两人精神都不大好,就还是拜托我带小星星出来玩。」 「你们放心,他们一家三口都有绿码,我的话有昨天刚做的核酸。」 「(图片)」 「临出发前才知道表嫂报的亲子团是大姐公司的,没想到你也在。」 「为什么你会来带团?帮大姐忙?」 「小孩不知道我们的事,他有问为什么我不和你坐在一起,我说你这两天是小鱼姐姐。」 「他还叫你小婶婶,你会介意吗?」 就在游虞刚看完最后一条信息的时候,又一条新气泡跳了出来。 「要是你介意,我就跟他说,叫你小鱼姐姐好了。」 像看到鬼似的,游虞打了个寒颤,猛地一按,手机熄屏。 她不是傻子,好歹跟斐雁朝夕相处过,怎会察觉不出个中违和之处? 虽然斐雁在水山有一套儿时住过的老厝,但自从斐母改嫁出国,斐雁就没回过那个家了。 又虽然斐雁从初三开始就住在他姑姑家,但这人性子偏冷,格外需要有私人空间,据说成年后每次回水山探亲,他多数是选择在酒店住下。 游虞还曾经仔细琢磨过,如果她没和斐雁离婚,估计不出三年,他俩就要分床或分房睡了吧? 因为她睡觉习惯很差,斐雁能忍一时,估摸也忍不了一世。 然后是带小星星参加亲子团这件事。 斐雁不大会和小朋友相处,倒不是讨厌小孩,单纯是不知道要怎么交流而已。 所以和表侄一起旅游这件事,在以前也不可能发生。 最后……接连发了近十条信息的斐雁,对游虞而言可太陌生了。 从两人重逢,到交往,到结婚,他们的沟通方式多是游虞说一句,斐雁答一句。 会连发十条信息的人也只会是游虞,不会是斐雁。 前夫突然出现,游虞当然会多想。 她不信真有那么巧:大姐的员工生病、斐雁的表哥表嫂发烧、小星星参加的是大姐的团、斐雁还刚刚好在水山…… 除了那张如假包换的核酸报告,其他信息在游虞眼里都是鬼话连篇。 她可是写小说的耶,一直奉守“事出必有因”这五个大字,但她不想去追问斐雁真实原因,这样只会没完没了。 于是她又摁亮手机,回了句:「不介意,小娃娃我介意什么?喊也就是喊这两天而已,之后未必还有机会再见面了。」 斐雁盯着聊天页面底部唯一一条白气泡,眉心又一次微微蹙起。 白玉似的手指在椅把手处敲了敲,他回了个「好的」,熄了手机。 不急,不急……嗯,不应该急。 一旦太迫切,就显得不诚恳。 有几个月没见到她了,朋友圈也被她分组屏蔽。 虽然他注册了个小号去关注她的微博,能从那边窥见些许日常照片,还能通过“无间道”,获得她近照若干,但照片和真人始终有差别。 她变白了好多,立在树荫下也白得发光。 头发剪短了,办离婚手续前专程染的酒红发色还剩一截,颜色没那么张扬了。 昨晚睡前肯定喝可乐或喝啤酒了,双眼皮有点儿泡,但也显得她眼神迷迷糊糊,跟没睡醒似的。 皮肤依然很好,细腻得像酸奶,不施粉黛,嘴角那颗浅浅的小痣、和颊上零星细斑都能看得清楚。 还有她身上穿的那件米色 T 恤,以前常当睡衣穿。 在客厅,在厨房,在阳台,在卧室,在他们的家中许多地方。 薄棉像透光的玻璃糖纸,轻盈裹着总能让他舌尖和心脏一起尝到甜的那颗糖。 大巴椅子空间有限,斐雁膝盖顶着前排椅背,半条腿支在大巴过道上,坐得不大舒适。 他刚挪了挪身子,就听见身旁的小男孩脆生生地问:“小叔,我能吃薯片了吗?” 斐雁提了提嘴角,把挂在书包上的免洗洗手液取下来:“先洗洗手。” 斐星辰摊开双手,斐雁往他手心挤了一小团啫喱。 “小叔,我刚刚表现得怎么样?”他边搓手边问。 五岁大的小孩,许是台湾配音版的《小猪佩奇》看多了,一口普通话还不是那么正宗,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斐雁比了个大拇哥,毫不吝啬夸赞:“小星星很棒。”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筒迷你乐事薯片,利落拆开包装,递给小男孩。 接着拿手机给小孩拍了几张照,发给表哥斐翔。 这是他向表哥表嫂“借”小侄子当“桥”的条件:要多给小侄子拍照,并定时向他们汇报行程。 毕竟他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又“居心不良”,表嫂高敏多少是有些不放心的。 很快,斐翔连续发来几个“你都有今日”的表情包,肆无忌惮地嘲笑他。 「提前体验当爸爸的感受怎么样?」 「不过小星星算很好带的,不挑食,肯走路。」 「就是睡觉稍微有点儿认床。」 「呜呜呜呜我家小星星还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去旅行,不知道他会不会想我们(哭)」 信息一直跳进来,斐雁嫌烦,直接熄屏。 也没去换位思考一下,刚才收到他信息轰炸的小鱼姐姐也是这种心情。 小男孩吃薯片的模样很乖,一片接一片,偶尔掉一两片碎屑在衣服上。 斐雁帮他把碎屑捻走,再拿水壶出来让他喝口水,提醒他只能吃到一半就要先收起,不能一口气全部吃完,留一些下午再吃。 小男孩鼓着腮帮,眼仁儿很亮:“好!” 斐雁忽然觉得,当爸爸的感觉,好像也不赖。
第012章 落汤钱 研学团的行程和普通旅行团行程不同,不去网红景点打卡,而是走进博物馆看沉船一号的出水文物,到云澳天后宫细探每根横梁上的木雕,参观总兵府了解郑成功练兵抗倭。 全程导览均由游茉讲解,因为这次参加活动的小孩平均年龄较低,她尽量放慢语速,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适时加入许多绘声绘色的故事,给导览增添不少趣味性。 小孩们人手一本研学手册,是游茉带来的物料。 “有没有小朋友能告诉我,在多少年前,南澳已经有人类活动了?嗯,对的,八千年前!” “沉船一号上发现了什么宝藏呀?” “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渔民们出海打渔的时候,都要先拜拜妈祖?”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少,在研学课堂上积极回答表现的小同学,都能获得小红花贴纸,积累一定数量,可以在活动最后跟 momo 姐姐换取相应礼物。 斐星辰是年龄最小的,游茉格外照顾他,让他听讲解时排在最前面。 但斐雁太高了,如果他跟斐星辰排一块儿的话,就会挡住其他小孩和家长。 于是每到一个讲解点开始讲解的时候,他就会挪到人群最外围。 正好可以明目张胆地盯着游虞看。 游虞这位临时摄影师也很认真,不停来回找机位——就是那些,能拍出好照片、又不用太靠近前夫的位置。 最好别和他对上眼,真对上了,也要宛如一个毫无感情的机器人平静移开视线。 一个上午而已,一张储存卡已经快满了,电池也空了一块。 中午在农家乐等上菜的时候,游茉接过相机看看照片,摁了快一分钟,突然笑出声。 勤勤恳恳工作了半天的游虞饿坏了,正抻着脖子偷看团友桌上的土窑鸡和紫菜炒饭,听见大姐的笑声,扭头问:“怎么啦?” 游茉手指还在相机按钮上按着,速度很快,相片一张一张闪过去:“你避嫌也未免避得太过头了吧,这么多张照片,一个‘他’都没出现。” 游虞知道大姐指的是谁,撇撇嘴:“哪有,是他每次都站到后面,想帮他和侄子拍张照都难。” 其实有几张照片是差点儿要带到斐雁的,她稍微挪挪镜头,就把他斩断在取景器之外了。 两人和大巴司机三人一桌,司机大叔这才知道她俩是亲姐妹,夸她俩长得像,就是一个有酒窝,一个没酒窝。 他和游茉这两年常常合作,边吃边跟游虞夸她这个大姐厉害,游虞是个自来熟,跟大叔还真聊起来了。 游茉被夸得脸红,吃得差不多了就起身去关心关心隔壁三桌团友吃得怎么样。 因为小孩多,怕卡骨头,所以游茉把原来菜单中的清蒸鱼换成了油淋大鱿鱼和白灼虾,这么贴心的安排让“代班家长”斐雁心里偷偷松了口气。 他自个儿连鱼都吃不明白,更别说还要给小侄子挑鱼骨头了。 整个亲子团,就他一个男家长,其他小孩都是妈妈带来的。 刚围坐一桌时,有位妈妈先开口问,他家小孩多大了。 斐雁回答后,又有妈妈问小孩读哪个幼儿园,他这才跟大家解释,他是小孩的表叔。 以为话题到这里就结束,没想到妈妈们的问题还在继续: “那你自己的小孩几岁了?” “男孩还是女孩?” “怎么不带自己的小孩一起来玩?” 斐星辰一边扒拉着香喷喷的紫菜炒饭,一边替小叔回答问题:“因为小叔叔和小婶婶还没有生宝宝。” 小男孩声音比夏天枝头的雀鸟还要清脆嘹亮,一下子飞进许多人的耳朵里。 下一秒,斐雁听到边角那一张小桌传来许多声咳嗽。 他循声缓缓看去,那人咳得脖子缩起来,肩膀一颤一颤。 斐雁把手里刚掰好的斑节虾肉放进侄子的碗中,像是给小孩的奖励,再拿湿纸巾慢条斯理擦了擦指尖,浅浅笑着:“对,还没生宝宝。” 在隔壁桌的游茉听见,眉心微拧,刚看向斐雁,裤袋里的手机就响起来。 是于励打来的。 游茉走到院子才接听:“喂,于励啊,在吃饭了吗?” “我刚吃完,家长和小孩都还在吃。” 于励今天带的是“一日牧场”亲子团。 早上是牛奶科普课堂和走进牧场喂奶牛,现在是午休时间,下午还有制作牛奶香皂和杯子蛋糕的亲子活动,四点左右就能结束活动返回市区。 他知道原本要跟茉姐一起带团的可可今天请假,茉姐便找了妹妹来帮忙,但“赶海团”的行程丰富许多,跑多个景点,傍晚吃完饭后还要去海边挖螃蟹捡贝壳,不像他们“牧场团”,一直都呆在同一个研学地点。 而且茉姐的妹妹不是从事旅游业的,也不是导游,于励猜想,大多数工作还是压在了游茉肩膀上。 没拿手机的另外一只手藏在裤袋里,拇指食指指腹无意识地相搓,于励问:“茉姐,你那边忙得过来吗?我在想,要不然傍晚我这边结束了,就进岛和你们汇合吧。明天早上你们还得出海,有个男生在还是比较方便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2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