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青柠说:“我回来得太晚,这两天看到大家已经撒的谷种都发芽了,现在播种新的应该也来不及了。” 村长喻永明问:“大家撒的种子加起来都不够吗?” 【📢作者有话说】 远在北京的文森、钱金明、桑橙秒赞了季总的朋友圈,并在下面评论 文森:雨天配牛油火锅,季总惬意~ 钱金明:季总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桑橙:老板娘的手好好看!!! 季林白回复桑橙:这时候就有眼光了。 “此群没有季魔头”三人群聊中 文森:@桑橙? 钱金明:@桑橙????????????????????????????
第15章 15 ◎家里有个乖得不行的男娃儿。◎ “对啊,反正种哪里都是种,我今年撒了能种五亩田的种子,柠丫头,够不够?” 村民们刚刚已经理解了喻青柠计划书里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就是尽量把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有规划、成片地种在一起,再通过对功能组成和空间布局的设计,让整个村子达到既有休闲旅游观光,又能保证村民们对粮食日常需求的功能。 反正只是换了个种水稻的位置,自己种了多少还是自己的。大家纷纷出声,大声报自己播撒的种子。 “我撒了四亩田的!” “我八亩!” “我十三亩!” …… 喻永明和章云贺统计了所有村民今年撒下的水稻种子数量,总计能种快500亩田。 喻青柠看着这个数据,若有所思。 她在辞职前,回徐来村调研过好几次,知道村里可种植水稻的良田大约为1150亩,如今的水稻种植率还不到百分之五十,和之前她去过的那些农村比起来,实在算不得好,也远远不够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的量。 而且看着这么肥沃的田被浪费,喻青柠万分心疼。 不过她倒没有气馁,每个村的情况不同,现在常居徐来村的村民们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大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种植仅供自家平时吃饭的水稻量,迫不得已时,想卖点稻谷补贴家用,都得勒紧裤腰带省了又省。 “青柠,这些是不是还不够?”章云贺比其他人都敏锐些,见喻青柠不说话,询问道。 “嗯,还差600多亩。”喻青柠点头。 600亩!? 加上现在的500亩,相当于要把村里可种的田都种满,以村子里现在的这点人力,怎么可能做到? 更别说此时水稻种播种已经到了尾声,大家播种500亩田的种子都花了半个月,虽然是断断续续的,但时间真算不上短。 而现在要几天内播种600亩的量,简直是痴人说梦。 喻青柠见村民们情绪低落,立马笑着安慰大家:“不过我本来的计划也是,今年先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区域建设好,明年再开始做生态农业观光系统。” 喻永明听见喻青柠的话,眉头拧得更紧了。他转头,挨个问村民们这几天有没有其他安排。 得知大家未来几天没什么要紧事后,喻永明走到台阶上,面朝大家先微微鞠了个躬,而后才为难开口:“村民朋友们,刚才的事大家都晓得了,我们还差600亩的种子量。我的想法是,要是大家同意的话,我们加把劲,趁这两天天气好,把种子撒完。大家觉得怎么样?” 喻青柠没想到喻永明会说这番话,害怕耽误大家,她连连摆手,“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不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这个事情是自愿的,看大家的想法。”喻永明不接她的话,又强调了一遍。 “我愿意!”、“我也加入!”、“反正这几天又不忙,村长,算上我!”、“说干就干!”…… 坐在台阶下的村民们齐齐举手,表示自己愿意出力。 “如果大家愿意的话,我们就在三天之内补上差的种子,免得之后出秧苗的时间相差太大。”喻永明和村民们干劲十足。 喻青柠看着热情的大家,眼眶微湿。 喻永明转头看她,颇有些骄傲,“柠丫头你看,村里头的人虽然没得文化,但大家都是一心盼着村子好的!” 此后三天,村民们分工协作,通宵达旦地工作。连村里的小孩都领了“从家里来回给田里工作的大家送水送饭”的任务。 最后一天的傍晚,两个村民合力盖上最后一块秧棚的塑料膜,一旁的人们不由自主鼓起掌来。 喻青柠站在人群中间,鼓得格外用力。 她这时候才知道,当时之所以要三天时间,不是因为大家的极限只能做到这么快。而是因为,撒种前,水稻种子需要浸泡两到三天。 半个月后的此时此刻,喻青柠站在秧苗田里,看着揭了保温棚膜的田里,可爱的秧苗们尽情地伸展着身姿,远远望去就像一层毛茸茸的绿地毯。 难怪有人说,种地是最有安全感和成就感的工作,因为土地和种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你种下种子,种子发芽破土、长出第一片绿叶……每天都能看到收获。 不过喻青柠还是有个问题想不明白。 她想着也就问了出来:“喻爷爷,其实真的不用这么着急,明年再开始规划生态农业也可以的。” “你这个娃娃,哪门能不着急!”喻永明恨铁不成钢地看了她一眼,“实话实说,你说的那些乡村规划,我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搞懂,心里头是一点底都没得。你想哈,明年再开始的话,那你就要多在村里头守一年,万一,我是说万一,最后失败了,那不是多耽误你一年时间了?” “今年开始咩,要是不得行,你就赶快回城里去上班!” 喻青柠一怔,做梦都没想到喻永明这么着急,是这个原因。她还以为他是想赶紧把计划书落地。 揭完秧棚,喻青柠和喻永明去旁边的池塘里洗完脚,两人站在田野中间的沥青路上。 喻永明看着四周田里绿油油的秧苗,心情大好,“以前只有插完秧,才有这种景色,没想到今年,光是秧苗就有这么多。我盼了几十年,哎,今年总算没有浪费这些好田!” 他话音刚落,又开始发起愁来,“就是这么多亩地,过几天插秧的时候要累死人咯。” 播种最累的也只是抹秧板,需要人下到田里,苟着背弯着腰,一点一点把粗细不一,高低不平的泥田抹得均匀平坦。 插秧可比播种累多了。前期犁田去杂草,中期扯秧苗和来回运秧苗,后期用竹竿麻线在田里定行定距。等到最后一步插秧更麻烦,插得密了,影响水稻后期生长;插得疏了,又不能保证当年的收成。 插秧的时候,还要人用力把秧苗往泥水里按,不然过两天秧苗就浮了起来。一天下来,能把人累得半死。 喻青柠宽慰说:“这个问题我也有考虑过,喻爷爷,你知道插秧机吗?” “插秧机?”喻永明反应过来眉头舒展,“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插秧机我晓得,之前在县上看到过。当时我还在想,要是我们修了公路,就可以用了。” 喻青柠笑着点头,“嗯,我已经跟县城里租插秧机的店家预约好了,过几天插秧的时候让秦易直接去拿就行。” “好,好!”喻永明一拍手掌,夸赞道:“还是柠丫头你想得周到!” 两人又聊了会儿村里未来的规划,喻永明让喻青柠去家里吃饭。后者笑着婉拒,说家里还有个人。 喻永明闻言,想起自己媳妇最近老说青柠家来了个乖得不行的男娃儿。 他前几天忙着修路修基础设施,至今还没见过季林白,今天空闲了下来,作为喻青柠名义上的“喻爷爷”,有心想替她已逝的外公外婆招待招待她朋友。 “走嘛走嘛,”喻永明极力邀请,“前两天忙,没得空,今天再咋个都要喊起你朋友去我屋头吃顿夜饭!” 见推辞不过,喻青柠只好答应,待会儿回去问问季林白。 等喻永明满意地走了之后,她正准备回家,突然接到季林白的电话。 喻青柠一接通,就听到对方气呼呼的声音。 此时距离喻青柠把季林白带回家养脚伤,已经过去了快一周的时间。 她原本还担心人生地不熟的他会无聊,最开始每天都稍微早一点回家,陪他聊聊天。 然而没两天,喻青柠就发现自己根本没必要操这份闲心,季林白在村子里混得简直不要太风生水起。 他先是凭借一张清隽俊美的脸,成为村里的村草,获得各种美食投喂,完美诠释了“颜值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而后,经过喻欢的卖力宣传,村里的家长都知道喻青柠家来了个能监督孩子写作业的大哥哥,一到放学时间,纷纷把自家孩子押来。 明明喻欢的本意,只是想给季林白找点事做,这样他就没法监视她自己写作业了。谁能想到,仅仅两天下午,季林白就把村里那群招猫逗狗调皮捣蛋的小屁孩,收拾得服服帖帖。 喻欢目瞪口呆。 唯一值得她庆幸的是,大家发现季林白虽然懂很多知识,但却对农村的东西一窍不通。于是,每天找些野花野草来考季林白,成为大家的乐趣。 这不,此时季林白打来电话,就是让喻青柠找一种他不认识的草。 “外表和结构像豇豆,但是比豇豆短和小,能发出声儿的草。”季林白在电话那头详细描述。 “叫叫草?”喻青柠立马想起一种符合他描述的草。 “不知道,他们不告诉我叫什么。你回来的时候,记着帮我多带点儿。” 他的声音听起来好委屈,喻青柠忍住笑,说:“好,一定给你带!” 现在正是叫叫草茂盛生长的时期,喻青柠挂了电话,在路边仔细一找,就找到好几丛。 叫叫草呈藤状,藤上长着紫色的小花,叶片偏窄,果实呈豆荚状。其实和豇豆比起来,叫叫草的果实长得更像是缩小版的豌豆荚。 喻青柠猜测季林白打电话时没用豌豆举例,是因为北京大多数超市里卖的豌豆都是剥好了的粒状,他没见过带壳的。 她摘了一捧,想了想,又扯了一根带果实的叫叫草藤,这才往回走。等走到院子门口,正好遇到做完作业的小孩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蹦跶着出来。 季林白的声音从院里传出来:“你们等着,明天一决高下!” 小朋友们碰到喻青柠,纷纷给她招手说再见。 喻欢和张婶九岁的孙子喻飞走在队伍最后面,路过喻青柠时,两人停住脚步,喻欢用肩膀碰着喻飞,小声提醒他:“快说呀。” 喻飞反应过来,歪着头苦恼地问喻青柠:“柠姐姐,你这次可不可以不教林白哥哥啊?我们好想赢一次哦!”
第16章 16 ◎菊次郎没能挺过的夏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2 首页 上一页 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