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陶宁不想朱卿月在这么黄金的时间段为了她做牺牲。 祝陶宁如此坚持,朱卿月也就尊重了她的想法。 不过她给朱陶宁在学校附近买了套房子,还雇了一个保姆和一个保镖。 她重金聘请这两个人,要求她们,不管朱陶宁住在家还是住在学校,都必须每天接送。 去学校那天,朱卿月请了几天假,亲自送朱陶宁到学校。 等安顿好女儿的生活,跟老师也打过招呼,她才回到海滨城。 至此,朱陶宁新一阶段的校园生活终于要开始了。 朱陶宁在网上的热度不低,网友们也都知道她要入学中科大的事情,入学当天还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不过少年班到底不是多么大众的东西,讨论了没两天,热度也就下去了。 开学第一天,朱陶宁见到了她的新同学。 少年班的学生们大多都是高中以上的年纪,偶尔有一两个初中的,就已经是是比较小了。像她这么小的,就只有她自己。 少年班是一个不缺聪明人的地方,但朱陶宁这样的名人来,还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轰动谈不上,瞩目是有的。 大家或多或少看过节目,对朱陶宁的天才程度有所了解。有人认可,也有那么一些人不是很认可。 不认可的人想法很简单,那个综艺上出现的难题,很多他们也会,只是速度比朱陶宁略差一点。 只是解题速度比他们快就是超级天才了吗? 不过大家就算有想法,也只是不跟朱陶宁来往而已,不会表现出来,更不会像之前朱陶宁上一年级时班里那两个同学一样,明晃晃的去挑衅。 因为少年班压力很大,课业很忙,没有人有闲工夫搞这种小动作。而且高中的年纪,已经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情商没有那么低了。 因此,朱陶宁入学以来,日子过得也称得上是平淡且顺遂。 她遇到唯一的问题就是……她的智商实在是太高。少年班学的东西已经是大学的内容了,她还是觉得简单。 快入冬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个数学大赛。 比赛是面向全校的,面向全校的意思就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可以参加。 当然,也包括他们少年班。 比赛共分为三轮。 第一轮是各年级的各院系内部选拔,第二轮是各年级进行选拔,第三轮才是全校的大比拼。 举个例子,一位应用数学专业读大二的同学想要参加比赛,那他第一轮要先跟本科阶段数学院的所有参赛同学比。 当拿下第一轮比赛的晋级名额后,他会跟本科阶段所有院系晋级的同学比。 等拿下第二轮比赛的晋级名额,他才会站在第三轮的比赛舞台,跟硕研、博研中一样跟他拿下了年级阶段晋级名额的人比。 比赛一经宣传,立马在学校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年级各专业都在讨论,就连不学数学的专业都在拿这个比赛当谈资。 少年班的老师也专门在课上提了这件事,问:“有没有人对这个比赛感兴趣?我看本硕博都有不少人报名,就连文学院都有爱好数学的人报名了呢。咱们少年班好歹也算是大家眼中的天才聚集地,可不能落下呀。” 同学们互相看了看,有个人举起了手,“我来!” 老师点点头,“行,还有没有同学?” 这时又有人开了口:“咱班不是有个火遍全网的超级天才么?怎么不让她去?” 这下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落在朱陶宁身上了。 朱陶宁正低着头摆弄手机,感受到了什么,缓缓抬起头。 老师也在看着她:“朱陶宁,最近的数学比赛你有没有兴趣参加?” 刚才说话的人又开了口:“去吧去吧,外面都觉得咱们少年班可神秘了,小小年纪就上大学,都是一群天才。这种全校性质的比赛多难得,咱们当然得出出风头,不能让人家看低咱们。” 说话的人是个男生,名叫李泽,没上完高一就考进少年班了。这个人性情张扬,小小年纪一股中年男人的爹味,班里没几个同学喜欢他。 这不,他话音刚落下,就被其他人怼了:“你想出风头你自己去,不要撺掇人家去。” 李泽扭头,大声喊:“跟你说话了没?嘴这么欠!” 被人同样大声地回怼他:“你不嘴欠污染我的耳朵,我稀罕跟你说话?” 老师连忙开口:“诶诶!干什么呢?我还在这儿呢,你们都吵开了?谁要去,自己给自己举手,也别举荐别人,管好自己就行了。” “想要报名的直接在咱们学校的官网上报就行,这事就讨论到这儿,咱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朱陶宁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刚才说话的几位同学。她年纪小,跟班里的同学们都有年龄差,所以并没有关系比较好的朋友。 可在李泽有些挑衅地提到她的名字以后,还是有很多人帮她说话。 准确来讲,他们并不是帮她说话,而是发泄自己的不满。她能看得出来,因为李泽性子张扬,班里的同学都不太喜欢他。 这恰巧证明,这里的正常人含量远大过脑残含量。 朱陶宁心里忍不住有了层滤镜。 是不是智商高的群体,正常人也比较多? 但想到李泽,她又把这个想法从脑子里驱逐了出去,还是要辩证地看待,哪一个群体都不能一概而论。 老师开始上课,朱陶宁也把手机收了起来。 刚才也是报名参加比赛的话题没有继续下去,不然朱陶宁可能要回答,她已经报了名。 就在李泽提到她的前一分钟。 今天的课程结束,朱陶宁回家,把参加比赛的事情也告诉了朱卿月,朱卿月当即就要订票来陪她,朱陶宁劝了好久才劝住。 “就是一个校内的比赛,虽说面向全校,但也没大出中科大,我连住的地方都不用挪,你来干麻呀?” “再说了,安宁饭店和骆老师的中远科技都是扩大规模的重要时候,在中远科技你也是大股东,也得参与决策,两边都忙。你过来不是耽误工作吗?” 朱卿月脸上有些疲惫,但还是不放心地问:“真不需要我去陪你?” “不需要,”朱陶宁回答:“保姆和保镖两个阿姨都特别靠谱。” 高校举行比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几乎每个学校都会举行点辩论赛、建模赛之类的比赛,好让学生们拿到活动积分。 朱陶宁也以为这场数学比赛不过就是一个呼吁全年级参与的校园活动之一罢了。 可是等报名截止,学校公布了三轮比赛的赛题,她突然感觉这个比赛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第二轮的赛题都还好,难的是第三轮。 竟然是证明数学界的三大猜想和七大难题!
第六十六章 数学界的三大猜想是指:四色猜想,费马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费马猜想在1637年被提出,于1995年被彻底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在1742年被提出,于2013年被彻底证明。 四色猜想在1852年被提出,之后人们不断推进证明,于1976年通过计算机被彻底证明。 七大难题是指: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杨-米尔斯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BSD猜想。 其中,NP完全问题是七大难题之首。 这七大难题多于20世纪后被提出,只有庞加莱猜想得到了证明,其余六个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一个学校范围内的比赛,竟然动用了世界悬赏难题,所有同学都感觉到匪夷所思。 不过校方很快给出了解释:动用这些难题,并不是说必须得证明出来结果才行。真到了最后一轮,晋级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题目。 大家可以选择已经被证实的难题,用自己的理解再写一篇论文出来。 如果选择的是没被解决的,大胆证明就行,能证明出来多少算多少。 有了学校的解释,再加上比赛面向全校,有博士研究生的参加,大家也就没觉得多奇怪了。 只是……朱陶宁还是觉得很巧。 因为进入少年班之后,她感觉这里的课程也很简单,所以她把学习的难度又拔高了一个阶层。 她也在研究这每一个都被悬赏一百万美金的千禧年大奖难题。 这个世界向来是跟她作对的,怎么这回倒是跟她碰到了一起了。 下课以后,朱陶宁被袁绿蓉叫到了办公室。 袁绿蓉也是少年班的老师之一,当初入学的时候袁绿蓉惜才,帮了她不少,正式考进来以后,倒是跟她的交集少了很多。 袁绿蓉问:“这次的比赛你报名了吗?” 朱陶宁点头。 “报了就行,这次的比赛挺重要的,你好好准备。” 朱陶宁敏锐地察觉到了些什么。 其实比赛终赛是这些题目,她就已经隐隐有了猜测,袁绿蓉给她的告诫,更是坐实了这种猜测。 朱陶宁沉吟了一下,问:“老师,咱们学校应该会有很多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吧?” 袁绿蓉看了她一眼,“不光有,有时候研究院那边缺人手,咱们学校的研究生还能去当助手呢。所以这次比赛,你要好好准备。” 这就相当于明示了。 朱陶宁重重点头,“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初赛在本月月底进行。 各年级院系内部比赛的题目要简单一些,就是大学本科的难度。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出在一张卷子上。 少年班合并到本科,跟本科学生一起比赛。 初赛各院晋级人数为5人,这个数字听起来感觉竞争还挺激烈,实际上一个学校这么多学院,加起来晋级的人也不少。 而且这个比赛是自愿参加,开设数学课的学院可能报名的人多一点,不设数学课的学院报名的人加起来都凑不够5个。 少年班参赛的一共三个,除了朱陶宁以外,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 初赛结束,朱陶宁和那位女同学成功晋级,另外一个男同学被淘汰了。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走到了一月。 学校里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期末考试。 初赛结束后,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参赛的还是不参赛的,都把重心放到了准备期末考试上。 所以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比赛自然而然就顺延到了下学期。 有参赛的同学觉得比赛太随意了,说是面向全校,硕博都要参加,结果过了一个初赛就放寒假了,后面的比赛还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呢。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3 首页 上一页 7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