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宏欲哭无泪,味同嚼蜡地咀嚼着餐盘里的生菜,吃累了,手撑在耳朵一侧,听着脑子里传来的沉闷厚重的“咔嚓咔嚓”的脆响,发着呆。 自从沈三元任职食堂的早餐师傅后,推出的菜品顿顿美味,卷得其他食堂的师傅也开始纷纷精进厨艺,从此每一次吃饭都是人生乐事。像这样艰难进食的时刻,他已经很久没感受过了。 “肉啊……肉……” 余一宏无意识地再次夹起一个蔬菜进嘴,嚼了嚼,突然眼睛一亮:“肉,是肉的味道!” 旁边的熊新无奈地瞥了他一眼,叹了口气:瞧这孩子,馋肉馋疯了。 “脑子出现幻觉了?吃菜都能吃出肉味。” “我不是吃出来的,是闻到的!” 气急败坏回了一句,余一宏便不理他了,自顾自站起身伸长脖子朝四周张望,试图找出香味的来源。 这时,熊新也闻到了这股若有若无的肉香,不由喃喃出声:“好香的肉味啊,闻起来还有些熟悉……” 在余一宏锲而不舍、犹如警察寻找罪犯一样认真的搜查下,还真让他在食堂的茫茫人海中锁定了香味的来源——居然是个认识的人。 “——马骏!你哪来的肉酱?” 马骏愣愣回过头,就看到余一宏和熊新气势汹汹而来,到了跟前,只见余一宏往他左手上瞥了一眼,下一秒,抹了一层薄薄肉酱的干面包片就到了对方手里。 大嘴一张,一口塞入,余一宏眯起了眼,满足地喟叹一声:“真香啊……” 马骏:…… “你们……” 话没说完,就被一声惊呼打断:“怎么就剩这么一点了?” 余一宏拿起桌上的玻璃罐,凑近了瞧,奈何就算他鼻子眼睛整张脸都怼上了罐身,玻璃罐里的肉酱也还是只有贴底的薄薄一层。 马骏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沈师傅上次做的肉酱,她知道我把两罐的份额都寄给妹妹后,又额外给了我一罐。” “靠——还能这样?!” 又见熊新拿起桌上另一罐还剩下少许的玻璃罐问:“这又是什么?” “哦这个啊,是我妹妹寄来的,豆腐乳,可好吃了,听说还是她特意找在平城的朋友寄的当地特产。” 余一宏斜着眼阴测测看着他:“在兄弟们聚众啃草的时候,你居然背着我们吃独食!” 马骏茫然:“没有啊,我都是光明正大吃的……只不过今天来得比较早,前几天因为训练到食堂的时候人都没几个了……嘿嘿。” 虽然肉酱和豆腐乳所剩无几,但三个人把勺子伸进去使劲往罐底一,还是能挖出一点儿。 往干面包片上一抹,吃进嘴里,浓郁的肉香立刻让酥酥脆脆的面包片增色不少。再把豆腐乳红艳艳的汁水往沙拉里一倒,拌一拌,那更是一个香。 咸香醇厚的滋味,顿时让几人的华国胃得到了满足。 余一宏捧着沙拉碗,热泪盈眶:“苍天啊大地啊,才三天而已,怎么感觉像半辈子没吃到这种熟悉的华国菜味道了。” 熊新淡淡来了一句:“三天就半辈子,那后面还有十几天怎么过?”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 此时心中都只有一个念头—— 好想赶快回去! 好想沈师傅! - “——阿嚏!” 沈三元揉了揉鼻子,站在陌生的地界有些茫然地向四周张望。 迥异于华国传统样式的街道和建筑风格让她稍感疑惑:这是到哪里来了? 她低下头,看向手上拿着的东西—— 一张颇有质感的证书,端正的F国字体翻译过来便是“奥运村摊位许可证”,上面还盖了一个黎八城奥委会的红色印章。 另外还有一个挂脖工牌,上面写着: 持证人:沈三元 编号:172122 经营范围:华国卤味及特色饮品、小吃 沈三元了悟:这是到奥运村卖卤味来了。
第55章 冰镇酸梅汤 沈三元根据许可证上的地址成功找到了自己的摊位。地方不大,大概只能摆下一张八十厘米长的桌子;好在位置不错,位于奥运村这条专门用于摆摊的商业街的中段,人流量不算好但也不会差。 街上有很多摊点已经陆陆续续支起来了,她左边是一家泰式咖喱、右边则是霓虹国的寿司,往四周粗略扫了一眼,还有印度帕可拉、摩洛哥烤肉串、新西兰肉饼……几乎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小吃。 肉串、肉饼的香味,和帕可拉在热油里发出的滋滋的响声可以让人瞬间食欲大开。 沈三元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沿着小吃街走,打探情况的同时,也想找到可以购买到食材的地方。 好在她的运气还不错,很快就让她发现了距离摆摊处不远的一条商业街。 这条商业街的商业化程度不高,虽有临街的小店,但大多是房东本人所售卖的一些杂货商品;更多的还是就地铺上一条毛巾、薄毯,挎着竹编篮筐沿街叫卖的小贩。 沈三元一一看过去,片刻后,在一个染着棕色短发、发尾还耐心做了微卷的老妇人面前停下了脚步。 “这个怎么卖?”话刚说出口,沈三元才反应过来自己现在已在异国他乡。 老妇人对她脱口而出的华语显然也很疑惑,不过似乎是遇到的外国人多了,她很熟练地拿出了解决办法——指了指和篮筐里的乌梅一起摆在地上的那张价格牌,用不是十分标准但很是流利的英文说道:“fifteen。” 沈三元比划:“十五欧一篮筐?” 也不知道老妇人有没有听懂,她点了点头。 沈三元从兜里掏出小布包,拿出十五欧递给她,又拎起那篮乌梅在她面前晃了晃,见老妇人毫无反应,猜测她领会到的意思是对的,于是提起乌梅起身走了。 回过头,老妇人没有丝毫异常地继续蹲坐在摊位上,看见沈三元,还微笑着冲她点了点头,她这才毫无心理负担地提着乌梅走了。 “语言不通真是麻烦啊……” 沈三元叹了口气,继续采购其他食材去了。 工牌上明确限制了她的摊位所能售卖的商品范围:卤味及饮品。她的初始资金不多,卤味暂时不考虑,只能从饮品入手。 这不,看到这篮新鲜、个大的乌梅,她立马就想到了一样饮品——酸梅汤。 现在正是F国的夏季,天气炎热,喝一口冰镇凉爽的酸梅汤肯定令人舒畅。 除乌梅之外,剩下的食材还有山楂、陈皮、甘草、冰糖,这些很快就买齐了,但沈三元还没急着回去,她又往几个售卖锅具的商店看了看,但几次都大失所望,正准备回去,突然在临街的玻璃橱窗看到什么,脚步一拐,立刻钻进了这家位于街角的商店,没一会儿就美滋滋地抱着一个大白瓷罐出来了。 东西都买齐后,这才回到了奥运村专门提供给她们这些小摊贩的住处。单人间,但需要和套间里的其他室友共用厨房。幸运的是,她们全都自带烹饪工具,除了处理食材之外的时间很少进入厨房。 回到住处后,其他房间都安安静静的,似乎空无一人,沈三元抱着买回来的食材直接往厨房走去。 先把乌梅洗净、去核,均匀铺在烤盘上,放入烤箱均匀慢烘。这个步骤有些繁琐、所耗费的时间也长,至少得烘烤一夜,时不时还需要翻动烤盘上的乌梅,以防烤干、烤焦,确保烤得均匀、干燥。 透过烤箱的门玻璃,看见乌梅皱缩、发干,颜色已经变得深黑后,这时再把山楂、陈皮、甘草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去除杂质。 制作酸梅汤的材料不多、过程也简单,味道的好坏几乎全看配方比例。沈三元上一次喝酸梅汤还是和师傅一起偷溜下人间的时候,师傅所教授的步骤、要点,她全都了然于胸,于是制作起来也是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把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加水,大火煮沸后改成小火慢熬,让干乌梅、山楂、陈皮、甘草的香味完全融入汤汁里。 眼看汤汁变得浓稠、酸味迸发,此时下入冰糖,稍微熬煮片刻后过滤掉渣滓。 接着沈三元拿来那个跑了好几家店才找到、并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动老板借给她的大白瓷罐,把冷却了的酸梅汤倒入里面,又把大白罐放进了一个更大的木桶里,往罐壁和木桶中间增添了大量冰块,用以制冷。 摆摊的商品准备好了,沈三元却犯了难——总不能直接把木桶搬过去。 虽然不是搬不动。 她往厨房扫视了一圈,又回到房间里看了看,最后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沾满了灰尘的小桌子。 用抹布把桌子清洗干净后,才发现它的木头表面早就被虫蛀得坑坑洼洼、左一个小洞右一个大洞,看上去不太美观。沈三元眼睛一转,从床上把还没用过的床单抽了出来,盖了上去。床单的质量不算很好,图案也是最简单的蓝白格,但这么一收拾,桌子一下变得好看了不少。 都收拾妥当后,沈三元一个人搬着桌子连桶走出了宿舍区,到快看到人了,才佯装体力不支,找了个热心的路人帮忙一起把桌子抬到了摆摊的地方。 周围的摊贩早就开始营业了,不大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看上去很是热闹。 沈三元也赶紧把木桶搬到桌子一侧,接着把征得管理员同意后借出的一摞纯白陶瓷碗放在一旁,随后又拿出了一张硬纸壳做的价格牌挂在了木桶上。 价格牌上写着两行字—— 第一行是:冰镇酸梅汤 第二行则写着对应的英文:IcedPlumDrink 售价定的是2欧元/碗,这个价格除去购买材料的成本后几乎不赚钱。 注视着来来往往不同发色和肤色的人群,沈三元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吆喝:“——IcedPlumDrink!” 这个发音听起来和卖乌梅的微卷发老妇人有点像,虽然不是很流利,但沈三元喊得十分卖力。 不过可惜的是,或许是她的摊位太简陋了、硬纸壳做的价格牌也毫无吸引力,虽然有人因为她的吆喝好奇地过来看了几眼,但最终都一言不发地又离开了。 沈三元从那摞白瓷碗里拿出一个,舀了半碗冰镇酸梅汤进去,换了种揽客方式—— “Tryit,it‘sfree!” 听见“free”这个词,瞬间更多行人围了过来。 但一看见碗里那黑漆漆、还散发出淡淡药材味,神似汤药的酸梅汤,立刻一个个摇了摇头、摆着手“nonono,it‘slookssostrange!”又走了。 沈三元:…… 沈三元索性端起酸梅汤,吨吨吨自己喝了个干净。 炎热的夏日,一碗冰镇酸梅汤下肚,当真是一口透心凉、两口爽飞飞,抹了把嘴唇,沈三元继续思索着该用什么办法招揽更多食客。 这时,一个高高大大的年轻小伙子走了过来,他看着木桶上挂着的那张价格牌,颇有兴趣地问:“冰镇……酸梅汤?”腔调有些怪异,却确确实实是用华语念出来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3 首页 上一页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