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韩非送来的人也极为争气。可能是因为家仇,也可能是因为国破,反正颍川郡出身的这群人都很努力,咸阳学宫里面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一点都不挑,只想着赶紧毕业回到家乡重建韩地。 而且根据雍月的观察,她发现这群人特别喜欢看《秦律》,哪怕里面有不少偏向儒家的学子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听完老师讲解《秦律》后,他们大多数人改被动为主动的研学《秦律》。这让雍月很是不解,虽然她很高兴这群人主动学习《秦律》,因为这代表这群人原因主动融入秦国,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他们为何会如此积极,还一副很热切的样子,要知道跟他们同期的学生可没有向他们这样的。 为此雍月还特地请教了荀子。 而荀子给雍月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律法的公平性不同。 秦国的律法虽看上去严苛,但是里面却明确保障了贵族、官员、黔首各自的利益,这在其他国家可是没有的。要知道其他国家虽然也有律法,但是里面可没有如此详细的交代过什么人犯什么罪行又该如何处罚,有时候那些律法甚至还比不上王孙贵族的一句话,就连胆大的小吏也敢曲解歪从。 那一瞬间,雍月想起了以前网络里的一句话‘公平、公平、还他妈是公平’! 原来那群韩地学子看的是这一点——公平! 因为韩地本地的上层贵族基本都被杀光,所以韩非想要选拔人才只能从寒门里面选,而这群人就是韩地寒门学子中的中翘楚。因为出身低,所以这群人更能明白公平带给世人的机会。可能是《韩律》的起点太高,让他们这群吃过《韩律》苦头的学子们忍不住将其跟公认严苛的《秦律》作对比,然后……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难怪那群贵族都说秦律严苛,我看是秦律对他们严苛吧!连多少爵位的官员犯法处于什么刑罚都写了。” “原来如此,都说秦乃虎狼之国,但看这律法所写其实跟我国也差不多,只是惩罚的罪责更加细致而已。” “兄台慎言,现在已经没有我国了。” “啊,抱歉,应该叫颍川……哎……” 颍川两个字一出,几名韩地学子都有些萎靡,纷纷转移话题不再提及此事。不过两国律法的区别还是被这群韩地学子记在心里,并在余下的时间里更加努力学习《秦律》。而也正是这群第一批学子,在毕业后便回到韩地,在经过韩非亲自教考后,跟其交接将韩非从管理颍川郡的俗事中释放出来。 也就有了如今,韩非能回到咸阳的机会。 雍月觉得就凭这群学子研读《秦律》后的觉悟,在她政哥攻打其他国家的期间,颍川郡都不会出现大乱子。 *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 已经进入秦国朝堂的韩非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建议——攻打魏国。 这让朝上许多人都很不理解,因为大家都记得跟灭掉韩国的是赵国,而不是魏国。而且他们在韩非回来之前就已经商量好如何攻打赵国,如今韩非如此神来之笔,这让他们很不理解。 就差没在脸上写,小子你脑子是不是瓦特了!? “韩大夫为何如此提议?”王绾很是不解,他都已经接受王上要攻赵的命令了,为什么本应该非常支持的韩非却提出异议。 “是啊韩卿,寡人也很不理解,可否能给寡人一个解释?” 在场的人不会怀疑韩非想要灭赵之心,但是这攻打魏国是什么理由,这位旧韩公子他总得给个说法吧!? “因为打魏国就是在给打赵国做准备!” 面对众人的疑问,韩非也不慌乱,而是不急不躁的向前一步做出解释,“王上,众所周知韩、赵、魏乃为三晋之后,自韩国以被赵魏两国联手所灭后,此时正是赵魏两国关系良好的高峰期。如果王上下令攻赵,魏国难免不会出兵帮扶,这就导致本应该攻打赵国的兵力,不得不分开抵御魏国的帮助。” 能让韩非亲口承认韩国被灭,相比他说出这话的时候,心里也在滴血。但是众人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而在他后面所说的魏国援军。 “韩大夫,依你之见,如果我们改赵为魏,那赵国就不会出兵帮忙吗?”老将军蒙骜捏着下巴忍不住追问。以前他不吱声是因为没必要,这次出兵前王上已经跟他通过气让他领兵,所以就算他不想出声,也必须要问上一问。 “那就要看王上如何做了。” “此话怎解?” 嬴政疑惑不解,为什么要看寡人,这攻魏的提议不是你提出的吗!? “赵王有一宠臣,名为郭开,其人深受赵国两代君王宠爱,能说会道且极为贪财,昔年就曾经陷害廉颇离赵,”韩非说到这里,顿了顿冷笑道,“如果王上派人好好跟这位郭大人谈谈,想必这赵国援军……” 懂了,韩非这是想……可是……以前韩非是这种画风吗!? 果然仇恨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尤其是这种国仇家恨,竟然连韩非这样的君子都污染成这样。想到这里,嬴政不禁轻轻得摇了摇头,但是韩非的建议不得不说确实很有可行性。见嬴政摇头,韩非还以为王上不同意,以为秦王政高风亮节不屑用这种手段,眼神有些暗淡的低下头,谁曾想这个念头刚在心头划过,就听见上首嬴政再次出声。 “韩卿所言可行性确有,就是不知在场诸位可有人敢接此任务。” 嬴政话音刚落,就看见韩非双眼亮晶晶的看向自己,满脸写着‘多谢王上’、‘委屈您了王上’、‘我以后定会为王上肝脑涂地’等等话语。直接令嬴政嘴角不由一抽,那一瞬见的福如心至让他好像明白了韩非为何会如此表情。 看懂韩非何意的嬴政:“……” 老实说有些尴尬,我们老赢家其实都是这个画风,不是你误解的那个意思!我们没你想的那么伟大,不过……感觉不坏…… 就在嬴政嘴角抽搐的面对韩非之时,在场确实站出了一名勇士,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外交家——姚贾。 “王上,臣姚贾,愿出使赵国。” 姚贾一声吼,直接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众人只见一男子目光如炬的站在殿中央,自信非常。 说实话,在秦赵两国关系如此交恶的时期,秦国朝堂上还真没几个敢出使赵国的,主要就是怕赵王脑子一抽,把人扣下祭旗。虽然古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一说,但是谁也真不敢赌这个可能性,要知道赵王可是把韩王室都下令杀了的狠人啊! 如此情况下,姚贾竟然敢站出来,确实不禁让人侧目且敬佩。 姚贾此人出身魏国,但家族地位低微,其父为看城门的监门卒,疑问在魏国有些不光彩的经历投奔了赵国。本来凭借着本身的才华和口才,赢得了赵王赏识,成为赵国的外交官出使他国,游说其共同抵御秦国。后来因为秦国的离间计和赵王的不信任,被赵王下令驱逐。最后走投无路的他,只能投奔了秦国。 从他的经历就能看出,除了他现在所处的秦国外,无论是魏国和赵国都跟他有仇。也难怪在韩非提议出使派人赵国行贿的时候他会站出来,毕竟专业对口不说,还能为自己报仇!这样的好差事,好机会,姚贾自然不会放过。 “如此甚好,既然姚爱卿主动请缨,那便麻烦先生了!” “臣惶恐,定不会辜负王上厚爱,不过……” 一听不过,嬴政就知道姚贾要提条件了,连忙接口,“不过什么?” “不过这贿赂的金钱得麻烦王上准备。” “这是自然!需要什么,爱卿不妨现在就提。” 一看秦王政如此配合,姚贾也不客气,张嘴就提出自己的条件,“黄金玉石无所谓,但是最重要的是青瓷、琉璃和纸张。唯有这三样,绝对不能少。” 姚贾会提出这个要求也在众人的预料之中,毕竟当今世上谁不知道青瓷、琉璃和纸张的大名呢! 因为雍城公主和前丞相吕不韦得联手操作,导致青瓷、琉璃和纸张已经成为大秦的代言品,在加上出口管制的厉害,这三样代言品在其他国家基本都是有价无市,甚至档次更高的工艺品在他国市场上买都买不到。想要的他国贵族只能求着秦国的王室勋贵卖人情,高价匀出去几个,让他们也能沾沾光。 “可以……” 嬴政一手捂住轻抽的嘴角,虽然早有预料,但是送出的礼品改成这三样还真是讽刺。青瓷或许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贵重物品,但是琉璃和纸张,已经知道这两样成本为何的嬴政只能感慨月儿和仲父的高瞻远瞩,早早就将琉璃和纸张的出口管制起来,才能让他在这种时刻占这么大的便宜。 难怪雍月会说琉璃将来可以用作军资,这还当真没错,确实省钱啊!谁能想象得到这两样东西的本质,一个是沙子,一个是杂草呢!? 之后嬴政便下令蒙骜出兵魏国,姚贾出使赵国,让其他朝臣各自做出战准备。
第89章 朝下道歉 下朝之后,韩非便主动找上了姚贾,在对方差异的神情中深深鞠躬。 “韩大夫您这是……?” “非是来给姚先生道歉,请姚先生原谅。” “……?” 哎,这是什么情况,姚贾一脸懵逼。 道歉,道什么歉,他什么时候跟韩非有过接触了!? “过去的非心高气傲不懂事,曾批判姚先生是‘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如今在朝上一睹先生胆识气魄,当乃真英雄是也,是非狭隘把英雄认错。” 在韩非提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后,姚嘉的表情就突然一僵,也想起当初自己落魄的那段日子。亦记起自己被赵王驱逐出境时,外面给他的评价,让他一度低迷不振。而也正是这些评价,让他再次激起了斗志,不甘后半生堕落下去遂转投于秦。不过他倒是没想到今天会遇到当初给他如此评价的韩非,还收到了对方诚恳的道歉。 心情有点复杂,还有点小高兴。 看着韩非发自真心的歉意,姚贾不由一乐,赶紧伸手笑脸搀扶,“非公子快请起,那些批语贾早已不放在心上。而且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非公子的批语,可能就见不到如今的姚贾了。所以不应该是非公子向我道歉,而应该是我向非公子道谢。” 被扶起的韩非望向姚贾含笑的嘴角,心头又是一震,再次满怀歉意,“先生英雄人物,心胸宽广,如今非哪里敢厚颜接受先生道谢。只看今日非道歉的仓促,如果可以他日非定要向赵之廉颇学习负荆请罪。” “您可别!” 一听韩非这话,姚贾脸都绿了,韩非能主动跟他道歉以属实出乎他的意外,让他高兴不已。但是这不代表他可以接受韩非学习赵将廉颇负荆请罪! 赵国廉颇敢这么负荆请罪是因为他是武将,不在乎那些礼仪,可韩非不是啊!韩非可是周礼熏陶下的韩国公子,虽然韩国已灭但是也不能磨灭他的出身,这样的贵族脱衣负荆跟他道歉,他感动是感动,但是真的不敢动了!姚贾可不想被千夫指说他心胸狭隘不饶人,再说韩非这小身板细皮嫩肉,万一真这么做冻出个好歹可怎么办,到时候不还是他的过失。而且现在正是王上宠爱韩非的关键期,就算看在秦王嬴政的面子上,姚贾也要阻止韩非做这种傻事。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53 首页 上一页 9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