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呵呵,倒是哀家说错了,慧妃都那样明火执仗的欺辱她了,皇帝不也就罚慧妃禁足十日吗? 用的还是让慧妃修养的借口。 这么一来,从今往后,后宫里那些带刺的玫瑰,谁不敢在如懿的头上踩两脚啊!” 福珈在旁道:“兴许皇上是顾忌前朝,高斌高大人的面子。” 太后笑的更冷了:“那哀家就更要看好戏了。 皇后是富察氏的嫡枝嫡女,富察氏是满洲八大姓氏之一,显赫非常,皇后当年可谓是贵女中的贵女,她膝下又有子有女,皇上顾着前朝后宫,怎么也不会拂了她的面子; 慧妃的阿玛在前朝为皇帝鞠躬尽瘁,是铁杆的保皇党,高斌不倒,慧妃就倒不了; 纯嫔和婉答应是江南官场对皇帝的示好,有此二女在宫中,也能安定江南文人的心; 嘉贵人是玉氏女子,虽身份不高,但也代表了玉氏一族,只要她不犯错,位分也能一步步的升上来。 就连没什么存在感的仪贵人,她家里世代包衣,在宫里颇有些能量,要不然,以她的容貌,当初也够不着格格的位分,最多一个通房,也就打发了。 呵呵,哀家倒是要看看,在皇帝心中,是他的真爱如懿重要,还是能帮助皇帝稳固朝堂,执掌政权的其他女子重要。” 福珈在旁边只是静静地听着,并不多发一言。
第13章 崇庆皇太后降位 说了半天如懿,太后才想起海兰这个如懿的狗腿子来:“对了,海常在那边怎么样了?” 福珈道:“海常在被慧妃鞭笞了双足,罚了板著之刑。 再加上太医院没人敢冒着慧妃的忌讳,给海常在瞧病,如此就耽搁了一夜。 今儿个皇上下朝以后才派太医去咸福宫诊治。 听太医说,耽搁的久了,会有性命之忧,海常在的烧能退下来都是老天保佑。 至于足上的伤,恐怕会不良于行。” 太后虽知道其中有自己在其中插了一手的原因,却也并不在意: “能不能渡过这一难去,就看她自己的命数了。 谁叫她眼神不好,找了如懿那样的主子。 哎呀,不良于行,如此,也算是断了她的恩宠了。” 主仆两个说了这么一会儿,早膳也就端上桌了。 到底是孝期,桌上没有肉类: 像往常桌上常见的羊肉炖豆腐、鸭肉炖白菜的火锅都没有了。 燕窝鸭条汤就更没有。 不过到底因为如懿的事情开了胃,太后就着什锦攒丝和各类酱菜吃了半个饽饽,一块苜蓿糕,还有每天雷打不动的燕窝粥。 燕窝粥可是养颜佳品,前世,太后和儿子乾隆都快把燕窝吃出花来了。 到了这一世,也没有改变饮食习惯。 ...................... 这边的慈宁宫安静祥和,后宫却是风波不断。 皇后以身作则削减自己和身下子女的用度,底下的嫔妃自然也得跟着。 不过这对于太后没没什么妨碍,再怎么节俭,皇后也不敢少了太后婆婆的份例,因此太后也就没注意。 至于底下答应常在的小嫔妃份例少了,能不能过日子? 太后才不在意,紫禁城就是这样,强者上、庸者下。 份例少,那就争宠呗! 有了宠爱,还怕没有份例和位分吗? 百花齐放,那才是真正的三春盛景! 这日,太后起心情不错,便带了造化、百福还有胖橘两狗一猫出去逛御花园,后边跟了浩浩荡荡一群人。 正乐呵着,便隐隐听到了唱戏的声音:“哀家似是听见有人唱戏?去查查!” 话音刚落,后面跟着的大宫女侍琴便领命而去。 没过一会儿就回来了,“是什么事儿?” 侍琴面露难色,还是禀报道:“是皇上和娴嫔娘娘在漱芳斋听戏。” 太后听了,心里感叹这里的皇帝到底是比不上自己的元寿会做脸。 听戏什么时候不能听,现如今可还是雍正十三年呢。 他就非得在先帝的孝期纳妃嫔,听戏宴饮? 不过到底是宫里,传不到外面去,太后也就不想管了。 毕竟不是亲母子,她和皇帝也有嫌隙。 一般情况下,太后也并不想多管闲事。 因此,太后只是面上淡淡的问道: “哦?听戏?皇帝今儿个倒是好兴致?听的什么戏?” 侍琴赶紧答:“奴婢听着漱芳斋的奴才们说了,听的是皇上和娴嫔娘娘最爱的墙头马上。” 太后皱了皱眉,墙头马上是私定终身、无媒苟合的故事,可算不上什么好戏。 又见侍琴吞吞吐吐,似是还有什么话要说,太后也腻烦了:“还有什么?赶紧说,不许隐瞒。” 侍琴跪了道:“漱芳斋不只有皇上和娴嫔娘娘,还有不少的王公大臣,命妇亲眷。” “大胆!” 太后一发火,底下的奴才们跪了一地。 就连撒欢转圈跑的造化和百福都安静了下来。 “去。传哀家旨意,召皇帝和娴嫔来慈宁宫见哀家。 诸位王公大臣、命妇亲眷速速离宫。 福珈,你亲自去,叮嘱好诸位王公大臣、命妇亲眷,让他们把嘴闭紧了。 不可散布任何风言风语!” 吩咐完,太后也没了逛御花园的打算,转身回了慈宁宫正殿等不肖的皇帝儿子和他那不合时宜的爱妃如懿。 下人的行动很快,太后坐在宝座上饮了一盏茶,就有人来通传皇上和娴嫔娘娘到了。 “让他们进来!” 皇上在殿外听着太后那含着怒气的声音还有点莫名其妙,他不就是跟娴嫔看了一场戏吗?怎的太后就气成了这样。 旁边的如懿更是惴惴不安。 待两人走进殿中,皇上微微躬身行礼:“给皇额娘请安。” 如懿蹲身行礼:“嫔妾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拿起旁边的茶盏就摔倒了地上:“哀家不安,跪下!” 皇上见太后是真的生气了,表面上做孝子模样的他就赶紧跪了下来。 如懿跪下的速度比皇上还要快一些,她知道自家姑母和太后之间的恩恩怨怨,哪里敢有一点不恭敬。 皇上:“皇额娘息怒,请您保重凤体。” “就你做的那些事,让哀家如何保重凤体?” 太后拍了拍座椅上的扶手:“现如今还是孝期。 你纳嫔妃,招妃嫔侍寝,为皇家子孙计,哀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你偏宠娴嫔,哀家也只当看不见。 可是皇帝啊,你就非得把王公大臣和他们的亲眷招进宫中,看着你和娴嫔卿卿我我,还要邀请他们一起听你们的定情之戏? 你们也不嫌丢人! 丢人都丢到宫外去了?这样下去,谁不知道当今皇上不孝,行事不检。 弘历,你是觉着你的皇位太稳当了是吗?” 皇上被太后训得冷汗淋漓,他初登基,先帝老臣在观望,以弘皙为首的宗亲虎视眈眈,边境外族威胁... 若是宗室出头,以新皇不孝的名义,废了自己,改立弘皙为帝,也不是不可能。 当年若不是太子二伯被废,弘皙就很有可能当上皇帝。 二伯当太子当了三十多年,给儿子留下的人脉一定不少。 自己怎么就昏了头,非得在这时节招大臣来宫里听戏? 都怪如懿,要不是她,自己也不会这样做。 “皇额娘,事到如今,儿子应该怎么做呢?还请皇额娘教儿子。” 太后道:“哀家已经命人去封口了,但是人多口杂,指不定就会有传言流出来。这么着吧,你去奉先殿跪一跪吧!” 至于跪多长时间,太后并没有说,全看他自己。 等皇上领命出去,太后的视线才转向如懿,根本就不想废话:“如懿,你可认罪?可认罚?” “嫔妾认罪,请太后娘娘责罚。”如懿面对太后这样的上位者,一点小脾气都没有,跪得那叫一个端正,认错认得那叫一个爽快。 太后也不拖沓:“娴嫔失仪,贬为娴贵人。从今天开始,日日去你主子娘娘的长春宫求教,请你的主子娘娘教导你宫规、女则、女训,为期三个月,以观后效。” 这样沉重的惩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到了如懿的身上,她愣在了原地,面无表情。 太后根本懒得看她,直接命侍棋把娴贵人如懿送去了长春宫,由皇后管教。 于是乎,正在长春宫里忙宫务的皇后从天而降一口大锅。 她无奈的听着侍棋讲了经过和结果,又看看还在发愣的如懿。 心里既高兴如懿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倒了大霉,又可怜自己本来为了处理宫务就够忙的了,这下还来了个添乱的。 不过总体来说,皇后还是跃跃欲试的。 当年,那柄玉如意和新婚第一夜没有圆房的事情,已经让皇后如鲠在喉了。 从潜邸到后宫的这些年,如懿又时常以皇上的青梅竹马自居。 从来不把她自己放到一个妃妾该在的地方,屡屡越俎代庖。 这下有机会光明正大的整治如懿一番,皇后浑身就如大夏天喝了一碗冰饮子那样舒坦。 所以,皇后对太后婆婆的好感砰的直线上涨。 等侍棋告辞离去的时候,不但好声好气的送客,还让素练取了一个一等封的赏银送过去。 长春宫的一等封可没有那么简单,里面可不是些散碎银子,而是成色极好的金银裸子。 素练多会体贴皇后的心呢?她不但给侍棋拿了一份赏银,还从皇后赏人的首饰匣子里取出一个分量不轻的金钗送上。 侍棋知道长春宫的人是因为太后娘娘才如此厚赏她,只有示好,没有收买之意,也就理所应当的收了。 侍棋从太后做熹妃时,就被分到了太后身边,太后一路高歌猛进,像侍棋这样身边伺候的人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打赏收的多了去了,早就习以为常。 待回了慈宁宫,给福珈姑姑说一声,过了明路也就是了。 太后娘娘对底下人一贯和善,只要不背叛,她老人家并不会在意这些。
第14章 崇庆皇太后妙 长春宫 皇后坐在主位上,如懿一脸屈辱的站在殿中。 “如懿妹妹,按说你也是乌拉那拉氏的嫡女,又自小承教于宫中,怎会犯这样的大错,孝期魅惑君王,那可是死罪。皇额娘慈悲,才贬了你一级位分。” 皇后这话倒真没什么恶意,她就是好奇,眼前的如懿到底是怎样想的? 非得在大臣及其亲眷那里显示她和皇上的恩爱? 皇后的问题,听在如懿的耳中,是那样的尖锐,她认定皇后此时就是在幸灾乐祸,只语气淡淡的答道:“嫔妾无话可说。” 六个字,直接就把皇后噎了回去,皇后脸板了下来: “如懿妹妹,你又错了。 现如今,你已经不是往日金尊玉贵的嫔主娘娘了。 而是后宫中一抓一大把的小贵人。 再自称嫔妾,就不合时宜了,你应该自称“奴婢”或者“奴才”。” 听了皇后的话,如懿的脸都要裂开了。 对着抢了自己嫡福晋之位和皇后之位的富察琅嬅,自称“奴才”,简直比杀了如懿还让人难受。 但是看着富察琅嬅一脸的不容置疑,如懿一字一句倍感屈辱的吐出一句“奴才知错”。 皇后一脸欣慰,对着如懿露出一个“孺子可教”的表情,这可呕坏了如懿,从喉咙里涌上来一股子血腥味,但是如懿为了不在皇后面前示弱,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12 首页 上一页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