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是中分,偏如懿,从右往左梳,遮住了额头,头发上还点缀了大小不一的两朵酱红色的花朵,一朵黄色的绢花,一支丁点大的铜制流苏发钗。 太后觉得,自己这么大岁数了,眼光都没有这么差,这时候不点一点她,太后心里都该不畅快了! “娴贵人!” 如懿不防太后此时单独叫她,但还是万分恭敬的起身行礼:“嫔妾在。” 太后都这个年纪的人了,行事愈发随心所欲,嘴也毒了起来: “娴贵人,你看看你,今天打扮的什么样子,比寿康宫的太妃们还老气呢! 你这头发,下次别有自己的想法了,让宫女给你梳宫妃统一的样式。 还有那眉毛,都要画到太阳穴了,不好看。 至于首饰,你那里要是没有,回头皇帝皇后赏赐娴贵人一些。 别让她显得小家子气了,回头宴饮的时候被臣民们看见了,还以为咱们皇家多穷酸呢!” 后面的话,太后虽然是对着皇上皇后说的,但是也把如懿羞了个彻底。 她自诩世家大族出身,但是母家却已逐渐没落,为了不叫母家给自己丢面子,如懿每个月的月例银子还得补贴家里一部分。 和皇上相处又一味追求心意,不想太过看重俗物,惹得皇上以为自己和其他的嫔妃一样。 翊坤宫和内务府的关系也不咋地,送过来的首饰大多是别人挑剩下不要的。 这也导致了如懿在钱财首饰方面的窘境。 如懿脸红到地底下恨不得有个地缝自己好钻下去。 幸亏皇后这几个月对如懿的宫规训练还算彻底,如懿哪怕再羞,还是点头称是,跪下谢恩,然后才在太后摆手示意后坐回了位置上。 劝了如懿,太后自觉做了好事。 毕竟,如懿要是打扮得好看了,皇帝不就能多去翊坤宫几趟了吗? 太后:“得了,你们都回去吧,哀家留皇帝皇后说说话!” 嫔妃:“臣妾告退” 皇子皇女:“孙儿告退”
第19章 崇庆皇太后教导皇后 等众人退下,太后与皇上皇后便去了暖阁里的火炕上坐着。 这大冬天的,慈宁宫正殿空间大,就算点再多的炭盆也比不上带火炕的暖阁暖和。 更别提也不能点那么多炭盆了。 倒不是太后的份例用不起炭,主要是点的多了以后,哪怕是最好的红罗炭,太后也会有憋闷的感觉,身上也不舒坦。 待太后被皇上皇后一人搀扶一边坐在火炕上之后,两人才各自落座。 太后问道:“皇后,公务繁杂,处理起来千头万绪,你都还应付的过来吗?” 皇后不知道太后的打算,只是说起了场面话:“后宫之事,儿臣虽觉得手生,但还是应付的过来。” “皇后端庄贤惠,能干大方,还是先帝和哀家的眼光好,才找了琅嬅你这样的好儿媳。”太后夸完,又看向皇帝寻求认同:“皇帝,你觉得哀家说的对吗?” “皇额娘说的是,皇后这些年为儿臣管理后宅,教养子女,样样都处理得妥当。”当着养母和皇后,皇帝说的当然也都是好话。 三人闲聊一会儿,外边王钦进来禀报: “皇上,辰时了,您得去中和殿升宝座,接受众大臣的朝贺了; 等大臣们朝贺结束,后边还得去太和殿接受蒙古王公的庆贺。” 皇上点头示意,表示知道了,然后请示太后的意:“皇额娘?” 朝贺这样的大事,太后自然不会阻拦:“皇帝有正事要忙,便先去吧!哀家再留皇后说会儿话。” “是,那儿臣先告退。”皇帝如常行礼,走前还叮嘱皇后:“琅嬅,你陪皇额娘再聊会儿。” “是,皇上放心,臣妾会陪伴在皇额娘左右的。” 等皇帝出去,有些话,太后才好和皇后说。 “皇后,永琏是你的长子,人上有有些弱症。他小小的人,你就把他放到撷芳殿里,哀家这心里,总不是那么踏实。” “皇额娘放心,儿臣回去会细细盘查伺候永琏的宫人,也会把身边的莲心拨到撷芳殿伺候。平日无事,也会多去查看。” 皇后自然也心疼自己的儿子,可是永琏是嫡子,要是一直把他养在自己的身边,落下一个“长于妇人之手”的名声,对永琏的前程,也是很不利的。 但是这样的理由,皇后显然不能跟太后婆婆说。 毕竟永琏已经是嫡皇子,要是再想要前程,那就只有皇太子,皇上了。 这样的话要是说出来,显得他们母子野心多大似的。 皇后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了,太后自然就不再管永琏了,随便吧! 本来就是隔了一层血缘的孙子,太后还真犯不着较这个真儿。 她老人家的孙子多得很,未来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孙子出生。 关心别的孙子也是一样:“嗯,后宫再怎么节俭都不要紧,撷芳殿不能裁撤人手。 回头皇后你按照旧例,哪个阿哥那里缺人,就都给补齐了。 特别是永璜,哀家看着伺候他的乳母有些刁钻,私下里保不准也有给小主子委屈受的时候。 你回头把这个乳母给打发了,再好好查查,看看这个乳母背后有无人指使。” 太后这样的语气,很明显就是在下命令了,皇后自然点头应是。 太后继续道:“今儿永璋在哀家怀里的时候,纯嫔便是不敢违背规矩,那眼神哀家也看得清楚,很明显就是想儿子了。 永璋还小,皇后你没必要这么小就把永璋挪到撷芳殿去。 哀家理解你想要用子嗣压制妃嫔的意思,可是这样做,就是失之急切了。 圣祖时期,主位生下皇子都是在身边养到六岁才会去住阿哥所,你道为何? 还不是圣祖早期,夭折在阿哥所的阿哥太多了。 要不然在所有兄弟中排行第五的胤褆怎么成了皇长子? 【注:新皇登基,改胤为允,称允褆】 就因为他前边的四个哥哥都夭折了,所以重修皇家玉蝶的时候,胤褆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长子,大千岁。 现如今也是一样,把皇帝的阿哥完全托付给奴才们照料,还不许生母经常探视。 万一以后阿哥们出了什么事儿了,皇后你也会沾上一身腥。 惹了众怒,就算你是皇后,也不好收场。 那时候,皇帝也不一定站在你这边。” 这一番话,太后拍着良心,也敢说是肺腑之言了,完全没有忽悠皇后的意思。 说得这样明白,皇后要是还不能领会,那就趁早退位让贤得了。 反正能在后宫生存下去的女人,那各个都不是善茬。 就算皇后想占着位置不撒手,早晚有人也得把她整死。
第20章 崇庆皇太后慈心 见皇后还是犹豫,很明显就是在拖延,太后就不想跟皇后说了,直接端茶送客。 等晚间皇上来慈宁宫请安,太后才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哀家虽是太后,但也是后宫女子,前朝的事儿置喙不了,后宫的事儿总能张张嘴吧?” 皇帝见养母都这样说了,连忙问起是后宫的何事令皇额娘不舒坦,看不过眼了。 太后开门见山:“哀家见了今儿个的永璜,身子单薄,又着了风寒,心里就很不痛快。 在这宫里,没有母妃的孩子难免被底下人欺压,会吃上不少亏。这一点,想必皇帝你也清楚。” 可不是清楚吗?皇上自己就是在圆明园跌跌撞撞的长大的,底下人跟红顶白的势利眼,他是一清二楚的。 当年他被景仁宫投毒,是先帝惠妃得知,将之带到了皇祖母仁寿太后宫里。 后来太后从凌云峰归来,以宠妃之身庇护于他,这才在景仁宫的虎视眈眈之下,保住了自己的小命,甚至登上了九五之尊的位置。 就凭这个,不管皇帝自己心里怎样忌惮着太后,可是却从来没有怠慢太后的想法。 慈宁宫的一应待遇,比皇帝自己都要好。 皇上问了:“嗯,这些个腌臜事情,朕也确实清楚,不知皇额娘有何见解?” 太后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哀家觉得,可以沿袭圣祖时期的旧例。 主位以上的妃嫔皆可以抚养自己的孩子到六岁。 贵人及以下的妃嫔,除皇帝特赦外,所生子嗣由主位或者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抚育。 主位们为了抱养低位妃嫔的孩子,总会在孩子生母怀孕期间搭一把手的。 这么一来二去的,皇帝的子嗣总会丰盈起来的,说不定能与圣祖比肩呢!” 倒不是太后不近人情,非得让人家低位妃嫔母子分离。 主要是位分低,在后宫的根基不足,要想在别人的围追堵截之下,把健康的皇嗣抚养长大,真的很难。 这后宫里,能爬到嫔位、坐稳嫔位的,总还是有两把刷子在身上,保护孩子的本事还是有的。 皇上对自己的皇爷爷康熙皇帝最为推崇,一听皇额娘说要沿袭圣祖时期的旧例,心里就先愿意了三分。 加之太后一点私心都无,所思所念皆是为了自己的子嗣丰盈,所以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皇额娘慈心,是儿臣及膝下子孙的福气。 儿臣回了乾清宫就颁旨,传达前朝后宫。” 太后满意点头,皇帝的行动力比皇后强出十万八千里去。 提起子嗣,皇上避免想起失母的永璜,慈父之心上来,不免要为这孩子打算一番: “皇额娘,永琏好说,他是皇后之子。 自小聪慧懂事,年纪又过了六岁。 事事有皇后关心,朕也没有什么不放心。 永璋也好办,他生母是纯嫔,位分够资格抚育皇子了。 只要儿臣的旨意一下,纯嫔就可将永璋接回钟粹宫。 那永璜怎么办呢?他如今八岁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纪。 他又是皇长子,身份特殊,朕也怕随意寻个养母,把这孩子给教坏了。 再重蹈圣祖时期太子和直亲王的党争可就不妙了。” 太后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后宫的几个主位,皇帝你看好谁?” 对着如今愈发慈爱的皇额娘,皇上也是实话实说了: “后宫嫔位以上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皇后公务繁忙,膝下又有子有女,朕就不给她百上加斤了。 至于慧妃,她还是个小孩子脾气,以后也能生育。 加之前朝又有高斌那样的老狐狸,朕也怕高佳氏一族有了皇子,再错了主意就不妙了。 还有就是纯嫔,她本是个好人选,可是她膝下有个年幼的永璋需要,难免顾此失彼...... 真是没人选了!皇额娘,您看?” 太后沉吟一瞬:“那寿康宫的诸位太妃呢? 敬贵太妃、欣太妃,这都是好人选; 还有皇祖温惠贵妃,她老人家人品贵重。 身子又还硬朗着,要是能抚养一个皇子,寿康宫也能多些欢声笑语。 再有,远离后宫的争斗,对永璜也是有好处的!” 皇祖温惠贵妃,就是康熙爷的和妃。 在太后前世,和妃娘娘曾经奉圣祖命,在弘历被圣祖爷抚育宫中之时,精心照拂。 为此,和妃颇受雍正乾隆两任皇帝的礼遇。 雍正二年六月,被雍正尊为皇考贵妃; 乾隆元年十一月,被弘历尊为皇祖温惠贵妃; 乾隆八年,又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直到乾隆三十三年才去世。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12 首页 上一页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