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渐渐的,众人就发现,忠顺王好像比以前更加放浪形骸了。 从前他虽然也好色,但只是好女色,府中姬妾多些罢了。且他那些女人,都是你情我愿的,并没有出过强抢民女的事,也没人会去管他。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入忠顺王府的人员,竟渐渐多了些京中名伶,还有教坊司的大家。 如此荒唐,实在令人侧目。 第133章 女子科举第二年便是大比…… 第二年便是大比之年,林黛玉、于素和胡艺都决定回乡参加府试。 与他们有一样决定的,还有包括关玉荷在内的三位京城著名才女。 因为科举是糊名制,圣人只需把控好给考生们抄录试卷的那些人,不让他们在任何一张试卷上做记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科举的公平。 至于绝对的公平,圣人若是下了狠手也未必不能有。 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支持女子参加科举,的确是损害了原本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哪怕在后人看来,这是真正公平的开始。可在当时的环境下,圣人却不得不在另一方面让渡一些利益。 这次大比录取进士九十三人,其中有四十三人为朝中官员的子侄、学生。卡在了一半以下,却又占据了四成以上。 这些人都考中了二甲进士,却在接下来的翰林院考试中,多数败北。 因圣人让步而得意的朝臣立刻清醒,明白圣人是在警告他们,让他们适可而止。 这种略显扭曲的科举,一直持续了三届。 三届,九年,足够最早参加科举的女子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争夺到一部分话语权,撬动世人的固有观念。 这都是后话。 且说第一届有女子参加的科举里,进了考场的女子共一百二十三人,这些人全部考中了秀才。 第二年举办的乡试里,又有八十六人考中了举人。 不看人数,只看比例,中举的比例甚至高到夸张。这让圣人觉得惊喜的同时,也让曾经的既得利益者警惕,不得不加强了各项内卷。 圣人趁着这个机会,开始探出触角,整顿吏治。 他将整顿的“度”把握得很好,既能让他们感受到深切的危机,又不会让他们绝望。 某位伟人说过: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把这句话放在那些以科举起家的官员身上,竟然也意外的合适。只要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他们就不会拼着全部身家去对抗皇权。 因为谁也不敢赌,自己会不会成为对抗胜利道路上的炮灰。 若是最后大家的对抗都失败了,那倒还好。若是他们成了炮灰,却让别人享受了胜利的果实,才更加让他们如鲠在喉。 林黛玉、于素和胡艺三人,都在各自的家乡中了举。想要再进一步考进士,得等到两年后的下次会试。 中了举人之后,按理说是要去拜访录取他们的学政。 可是不巧得很,三人的学政都是反对女子科举的人。但他们凭真本事考重了,学政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录取了他们。 但乡试之后的谢师宴,却迟迟没有传出消息,谁也不知道在何时举办,更不知道还办不办了。 远在京城的林如海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在林黛玉离京之前就叮嘱过女儿。因此,考中了名次之后,林黛玉派人大张旗鼓地给学政送了谢礼,就直接带着家人回京了。 苏州另外几个中举的女子本来还在为难,林黛玉的行为直接给他们指明了道路。几个人也有样学样,谢礼大张旗鼓地送到学政的行辕驻地,人却都直接走了。 不得不说,他们这么识趣,学政是大大松了口气。 真让学政向对普通举子一样对待他们,学政心里觉得别扭。可若是明显地区别对待,肯定会见罪于圣人。 如今他们主动退了一步,学生们暗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有人觉得他们还算识趣,希望以后也永远都这般识趣才好;也有为人正直的,因此心生愧疚,认真反思了自己以往的固执。 可是,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在家里相夫教子,处理家政,男子才能安心在外面打拼事业,为国为民。 如果女子都出来当官了,那家里的事该怎么办呢? ——以上,是很多人反对女子入朝为官的原因。 但这种苦恼根本根本没来得及发酵,乡试才刚结束不久,晋王妃就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业务:培训输送职业管家,性别不限男女,只以能力论高低。顾客可以从她这里直接聘用已经培训好的,也可以挑选自己的心腹送过来培训。 世人愕然之余,也不得不对晋王妃竖起大拇指:这经商头脑真是绝了,不怪人家生意越做越大呢。 ===== “从一年前你就神神秘秘的,就是为了忙这个?” 夜深人静时,夫妻二人靠在床头,景阳忍不住问起了妻子制造出来的大新闻。 “什么神神秘秘的?我哪有神神秘秘?”瑶光依偎在他胸前,细长的手指无意识揉捏着一点凸起,轻哼道,“还不是你太忙了,整日里早出晚归的,根本没注意到我在干什么。” 景阳“嘶”的一声轻呼,赶紧捂住她作乱的小手,讨饶道:“是小王的错,王妃手下留情。” 瑶光含笑睨了他一眼,秀眉一挑:“你就是这样请罪的?未免也太没有诚意了。” 景阳调笑道:“小王整个人都是王妃的了,自然是任用王妃处置。” 话音未落,他已欺身上前,两人的呼吸都消失在了彼此的口鼻间,相互交换,缠绵入骨。 也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气喘吁吁地分开,眼神却依旧胶着在一起,黏腻得仿佛拉出丝来。 也不知是谁先动的手,只知道眨眼之间,两人就坦诚相待。绡金帐子从挂钩上滑落,遮住了两具炽热的身体。 衣衫一件又一件从罗帷间丢出来,很快便在床前的脚踏上堆成一座锦绣山。 第二天是休沐日,景阳和佩瑜都不必去衙门当值。 但佩瑜还是一大早就起来了,先在自己院子里打了一套拳,然后去耳房洗了个热水澡,穿好衣服去隔壁院子寻妹妹一起用早膳。 佩瑶的作息和姐姐差不多,姐妹二人一起用完了早膳,她派人到正院去询问,得知父母还没有起,就决定免去晨定这一项。 对此他们已经习惯了。 或许在别人家里,子女坚持对父母晨昏定省才算是孝道。可对他们来说,为了满足自己的孝道,逼着父母迁就自己的作息早起,简直就是大不孝。 佩瑶忍不住吐槽:“每次爹一休沐,娘就陪着他懒床。” 正在喝茶的佩瑜闻言,挑眉看了妹妹一眼,嗤笑道:“说得好像爹当值的时候,娘就起得很早一样。” 虽然已经穿越很多年了,但晚起晚睡的作息却像是刻进了瑶光的骨子里一般,这么多年也没改过来。 除了选秀时在宫里那段时日,她为了中选还知道装一装,嫁到王府之后直接就不装了。 也就是晋王在朝政上公事公办,在私事上却颇有些离经叛道,根本不觉得自家王妃不爱早起是什么大事。 退一万步讲,就算王妃起得晚了些,她睡得也不早呀。王府内外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大小属臣虽不至于个个都与晋王一条心,但在瑶光多年如一日的经营拉拢下,对许多事情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而,佩瑶理直气壮:“姐姐,你不是常说‘在其位,谋其政’即可吗?属于晋王妃的职责,娘不但做到了,而且还是超额完成。不想早起怎么了?” 佩瑜无语:“我也没说怎么了呀,这不是你起的话头吗?” “是呀。”佩瑶点了点头,依旧理直气壮,“虽然娘平日里也不爱早起,但每次爹休沐时,娘肯定是为了陪爹,才多睡一会儿的。” 佩瑜:“……行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她觉得这个话题再争辩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还是换一个吧,别浪费时间了。 “对了妹妹,你最近有没有看上眼的少年郎?” 提起自己的婚事,佩瑶立刻警觉,问道:“姐姐问这个做什么?我比姐姐小好几岁呢,就算真要成婚,也该是姐姐先吧?” 佩瑜并不与她拐弯抹角,直言道:“如今朝廷已经开放了女子科举,下一步肯定就是允许女子继承父亲的爵位。咱们家是有王位要继承的,爹娘需要一个继承人,我希望那个人是你。” 佩瑶一怔,脸色变得很不好,语气也有些冲:“姐姐,你是在可怜我?你觉得我会就此沉寂,日后再无起复的机会了?” 就算她心智再强,再怎么早熟,毕竟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哪怕早已做好了被冷藏的心理准备,事到临头还是难免有心理落差。 特别是自己的亲人触碰到了禁区,让她格外敏感。 佩瑜不慌不忙,直言道:“我不是在可怜你,也不觉得你这辈子就这样了。相反,这次你替天下女子抗了雷,受益者但凡有一个是有良心的,你就前途不可限量。” 佩瑶问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佩瑜道:“那些受益者里,也有我一份。我只是想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她认真地看着佩瑶:“妹妹,我把父亲的爵位让给你,并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自己,为了让我自己心里好受。” 佩瑶与她对视良久,率先移开的视线,语气又轻又急:“我还没有心上人。爹还很年轻,不着急有继承人。” 她知道姐姐说的是实话,却不是全部实话。 爱是常觉亏欠,爱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忧虑。 虽然姐姐笃定她的前程不会差,却也会害怕有个万一,万一升米恩,斗米仇呢? 若是她有个王爵在身上,那就不一样了。用娘的话来说,就是抗风险能力直线上升。 其实她自己心里,也不是没有这层忧虑。只是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她从不表现出来,自己也在下意识忽略。 佩瑜笑道:“那等你什么时候遇到了喜欢的,就和爹娘还有姐姐说。” “嗯。”佩瑶点了点头。 第134章 姐妹之间对于自家王妃不…… 对于自家王妃不爱早起的事,不但两位郡主习以为常,底下的人也都见怪不怪了。 反**中的规章制度都是王妃定好的,只要没有突发状况,大家都按照制度形式即可。哪个环节出了乱子,哪个环节的负责人就去领罚。 等夫妻二人从上房出来,已经快要中午了。 他们俩干脆把早膳和午膳合并,连午膳也不和女儿们一起吃了。大家谁也别打扰谁,都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来就行。 这边他们醒了,佩瑜安排的人立刻就禀报了两位郡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1 首页 上一页 1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