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忍不住道:“师父,为何这些妙法不能教给师兄们呢?” “我在此开山收徒,原为的就是有教无类,让所有向道者皆有进修之阶。” 祖师缓缓走下山石,叹道:“可惜,天道有定,灵蕴有数,我们这里得道的多了,他处就会有缺。” “久而久之,岂会不引得有心人觊觎?你这些师兄们都是凡人,一无根基,二无护恃,一时得了仙道,长久反而误了性命。可叹,可叹!” 黛玉默然。 祖师又道:“你如今修道刚有些小成,暗地里就多了灾谴。” 黛玉悚然,惊道:“是什么灾谴?” 祖师笑道:“说是灾谴,不过是上位者阻人上进的手段罢了,并不足为惧。” 他抖一抖袍袖,低叹道:“久未在外走动,这些后生小辈便认不得我了。” 黛玉敏慧,立时反应过来,问道:“可是有人来找师父寻麻烦?” “还没什么人能找你师父的麻烦呢!”祖师微微一笑,“只是有些恼人罢了。” “玉虚宫的元始天尊屡次传信,邀我前去推演混元道果。我也有意去见见故人,玉儿,你可愿随我到昆仑山小住?” 黛玉有些惊讶,算算日子,很快就是祖师三敲首、悟空夜悟道的日子了,祖师此时离开,悟空师兄该怎么办? 她斟酌语句,轻声道:“这是师父对弟子的关爱,弟子自然愿往。可若让师兄们就此荒疏了功课,弟子心底着实不安。” 祖师哈哈大笑,一挥拂尘,一人双化,一者风姿玉立,一者白须飘飘。 那白须祖师笑道:“我带你上昆仑山,让他留下教你的师兄们,可好?” 黛玉恍然,笑道:“师父思虑周全,倒是弟子多虑了。” 次日一早,黛玉别了杜鹃、白兰,又找悟空辞行,恢复本来女像,跟着白须祖师,驾云前往昆仑山玉虚宫。 至昆仑山下,白须祖师按落云头,向黛玉笑道:“这玉虚宫,我已是有万余年未到过了,如今天色尚早,我带你走一走当年的路。” 黛玉欣然领命,师徒两个便扮做一对游山水的祖孙,一步一步登山游玩。 昆仑山顶常年冰雪覆盖,黛玉身子单薄,虽修了仙体,冷风一吹,依然能感受到丝丝冷意。 祖师顺手搓了一捧雪,化作雪白的一定貂裘斗篷,递于黛玉。 黛玉裹着斗篷,跟着祖师,行走在雪山之巅。 前世最不羁的梦里,也不曾想过此时情景。 祖师兴致颇高,指点周边风景,讲起当年往事:“那时候,老君还未出关化胡,元始老儿也只是个天王,我曾与他们在此辩经论道,他两人说不过我,就在那顶峰之上与我拼酒。” “直拼了三百个日夜,滴下的残酒汇成一条溪流,流入附近村庄,使得方圆百里的百姓、鸡鸭猪羊尽皆醉了。” 黛玉陪师父站立在一处突出的陡崖,遥望远方白云遮掩的雪峰,想起当年豪迈,也不觉心驰神往。 两人说说笑笑,一路上了玉虚宫。 宫门外,守着四名童子,见得来人,四双眼睛一起看了过来。 但见,来者一老一少。老者白发白须,六、七十岁相貌,拄着一拐木杖。幼者身薄体弱,十六、七年纪,裹着御寒披风。 看起来都不像是得道长生的仙家,童子们顿时失去兴趣,只推了那最小的童子过去打发。 那小童子怏怏地走过来,不耐烦地道:“此是仙家福地,凡人切莫靠近!” 祖师笑道:“老朽听说,元始天尊最是礼贤下士,曾发下宏愿,天下有才之人,无论高低贫富,只要读得明经史,看得清文章,皆可与他相交!” 童子愈发不耐烦了:“快走!快走!说什么颠话?” “原来,已是颠话了吗?” 祖师微笑,不待童子再出言驱赶,从袖中摸出一片泛着金光的金叶,递过去,温声道:“故人来访,有劳通禀一声!” 那童子瞬间变了脸色,其余三个童子纷纷围了过来,将祖师上下打量一番,一起弯腰行礼道: “原是贵客,仙尊早有吩咐,持金叶的贵客,直接请进去就是!” 两童子毕恭毕敬地在旁引路,一童子飞身去报。 祖师收起金叶,向黛玉笑道:“幸亏我记得带上请柬,否则咱师徒就得打道回府喽!” 黛玉笑着接道:“凡人认衣装,神仙认皮囊,看来是通理了。” 两个童子住了身,再次作揖道歉。 祖师收起拐杖,化作拂尘,正色道:“你们才多大年纪,不过是上行下效罢了,那教坏你们的才该道歉呢!” “多年未见,一见面就指桑骂槐,菩提兄也不太厚道啊!” 远远地,一人大笑御风而来,宽袍大袖,仙风道骨,满头乌发,看起来不过二十上下。 祖师已迎上前去,与那人以平辈之礼相见。 黛玉心道:这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原来竟是元始天尊吗? 又听祖师回首招呼道:“徒儿,过来拜见仙长!” 黛玉上前行礼。 元始天尊笑道:“好俊俏的女娃儿,怎么有些女娲门下的气息,别是你这老儿从别处拐来的罢!” 祖师笑道:“听闻老君到处宣扬女娲是他的化身之一,不如待他到了,请他辨一辨,是否他门下走失了人口!” 元始天尊哈哈一笑,携了老祖的手,径入宫内。 这玉虚宫占地极广,亭台楼阁一层层依山势而建,前后绵延百里。 祖师带着黛玉,随天尊腾云驾雾,约有半盏茶工夫,才至天尊住处,宝华殿。 已有众多仙尊在堂内相候,看见元始天尊急急出迎,只带回一位貌不惊人的老者和一位弱质纤纤的女子,都有些失望。 天尊请祖师坐了上首,众人方才争论正急,却被打断,此时廖廖寒暄几句,便又继续开启辩论。 黛玉被分派在小辈之尊位,一位淡粉衣裙的小姑娘坐在她下手,数次以目相视,一副不服气的模样。 众仙长论到激烈处,都忍不住手舞足蹈,口沫横飞,一时室内仙力纵横,金光四射。 黛玉修为尚浅,有些抵受不住,胸口一阵发闷。 她不愿意丢了师父的脸,便假作透气,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站在栏外崖边,才觉略平稳了呼吸。 突听背后有人道:“你是哪里的散仙,竟有能耐坐在我的前位?” 话音未落,已有数道疾风袭向黛玉。 黛玉刚摆脱胸闷气短,尚未调匀气息,一时不妨之下,竟直直向崖下跌了下去。 她强压惊慌,设法自救,头顶上那偷袭之人却惊叫起来:“呀!你怎么这般容易就掉下去了?” 人被打了就会倒,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这山崖甚高,黛玉的腾云之术尚未熟练,又听耳边寒风呼啸,目眩神昏,几次施力欲稳住身形,皆不过翻起两三丈,就又继续下坠。 眼见得要跌入谷底,一只手忽揽在了她的腰际,带着她翻滚卸力,终于在谷底站稳脚跟。 清冽而不失磁性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小姑娘,你无恙否?” 第7章 黛玉退开两步,才看清是个丰姿俊伟的青年男子,身穿一领淡鹅黄袍服,温文有礼中又带着三分倨傲。 黛玉强压下气血翻涌,敛衽为礼道:“我无事,多谢仙君相助!” 那仙君拱手回礼,一双茶褐色的眸子,毫无波澜地掠过黛玉头顶,淡淡道:“既无事,在下带姑娘上去吧!” 黛玉犹豫了,方才情况紧急,卸力翻滚时被一陌生男子抱在怀里,犹有可恕,如今她已无事,还要接受那样的肢体接触吗? 她抬眼,看向上方的万丈崖顶,暗暗运转气息,这高度,若借力几次,她应该上得去。 可那崖刀削一般,附了厚厚的积冰,并无甚借力之处。 仙君看破她所想,举起一只手道:“若姑娘不嫌弃,便借在下的手臂吧!” “这如何使得?仙君于我有救命大恩,岂能辱及神躯?” 黛玉毫不犹豫地拒绝,目光仍在崖壁上逡巡,看到几处微微突出的尖石,盘算可行之处。 实在不行,她可以从来路再走一次,不过费些时辰罢了。 那仙君蹙眉道:“你这样拘泥于男女之别的女子,我倒是头一次见到。” 如今还是秦末,对女子的的束缚远没有后世严格。 黛玉也觉得尴尬,但多年闺训深入骨髓,已是她为人处世的一部分,并非朝夕能改。 黛玉再次施礼谢道:“有劳仙君了,我会自行找路上去,就此别过!” 仙君的目光,终于第一次定在黛玉身上,仿佛这会儿才终于看见她似的。 他点点头,提身驾云,腾空而去。 黛玉也运气提身,轻盈掠过山谷,向着来路寻去。 昆仑山连绵起伏,山峰耸立,常年无人迹。 黛玉在山石间飞跃,过得一会儿,仰头望一望方向。 她跌下来的崖峰顶隐有金光,倒是极好辨认。 山峰越攀越高,脚下已有些冰雪,几次落脚都有些打滑。 “青竹变琼枝,盖尽恶路岐!” 黛玉轻叹一句,忽想起悟空,当日为她寻仙草时,悟空曾攀越了阴风、弱水、烈日、冰川交集的万仞雪山,回来时也不过笑称“举手之劳”。 她这个猴哥哥,这会儿也不知在做什么? 神思恍惚之际,她不觉偏离了方向,抬头竟不见山顶金光。 黛玉忙沿着山脉向东跑出十余里,仍是一无所获。 正仓惶之时,天边忽飞来一只雄鹰,淡黄的羽翼,在阳光下反射出金光。 那雄鹰在她头顶盘旋一阵,轻轻鸣叫,向上飞去。 难道是师父发现她不见了,分出心神来找她? 黛玉提气追了上去。 那鹰不疾不徐,缓缓飞在前面,待她停下休息时,鹰便停在附近岩石上。 偶尔回头看她一眼,浅褐色的眼眸里,带着点儿审视,又带点儿熟悉的倨傲。 倒是不太像师父的模样。 如此飞至山巅,又出现一只小黄莺,叽叽喳喳地绕着雄鹰飞舞。 雄鹰并不太搭理它,偶尔发出一声似呵斥的鸣叫。 黄莺垂头丧气一阵,就又开始绕着雄鹰叽叽喳喳。 到了玉虚宫门外,那雄鹰收了双翅,落在宫门檐角上。 小黄莺摇身一晃,变作了个穿粉杉的小姑娘,俨然就是在宝华殿内坐黛玉下首的那位。 小姑娘垂眉搭眼地走至黛玉身边,福身行礼道:“这位姐姐,我实在不知轻轻一掌就会打中你,向你赔礼了!” 屋檐上的鹰轻鸣一声,似乎不太满意。 小姑娘飞快地瞥了他一眼,咬一咬牙,腰弯的更低:“姐姐,小妹以为你坐在上首,必有高出我的本事,才出招试探的,实在是我错了,不该随意对人动手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93 首页 上一页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