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百姓要是吃都吃不饱的话,还怎么生存下去?还怎么发展下去? 而恰好刘旋拥有一个能用技术换粮食种子的系统。 过去一年里刘旋已经用技术换了不少高产量的粮食种子了,但是事实上高产量的粮食作物何止是红薯、土豆、水稻和玉米? 而且除了高产量的粮食作物之外,系统里还有高产量的水果和蔬菜。 当然了,就算没有系统,刘旋也会把自己知道的、适用于当下的技术都拿出来提高百姓们的工作效率,改善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于是刘旋新官上任后没有先烧起三把火,反倒是带着新良种和新农具一头扎进了地里。 这让原本反对刘邦立刘旋做皇太子的大臣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们想过刘旋会不会记恨着他们反对的事跟他们秋后算账,也想过刘旋会不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朝堂的和谐而决定和他们化干戈为玉帛。 但是压根没想过刘旋搭理都不搭理他们一下,直接视他们如无物,这让做了诸多猜测的他们就像是一拳打进棉花里似的,生气说不上,但是确实难受极了。 然而他们难受是他们的事,刘旋现在多的是正事要忙,哪里有时间顾得上他们? 更何况别以为刘旋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反对刘邦立她做皇太子,不就是因为她是女子而非男子吗?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哪怕她同样是刘邦和吕雉的孩子,哪怕她有战功,有贡献,哪怕她比刘盈、刘肥和刘如意更适合,他们依然反对她成为她爹的继承人。 对于这种人,刘旋觉得完全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毕竟他们既然都反对不了她爹坚持立她做皇太子了,那么说明这些人就算捆在一块也成不了气候。 然而刘旋不知道的是,这些人就算捆在一起确实是成不了气候,但是联合起来确实是能给她使绊子。 事情的起因是英布麾下的中大夫贲赫逃出淮南后向刘邦告发英布有反叛之心,消息在朝中传开后,有人相信贲赫所言,有人却质疑他有可能是因为与英布结怨而诬陷他。 要知道贲赫本来就是英布的下属,从前深得英布的重用,当初刘旋带兵前往淮南驰援的时候,英布就是因为贲赫的一番话而萌生了想要临时换将的想法。 虽然事后证明了英布是杞人忧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责怪或者处罚贲赫,由此可见此人在英布心中的分量。 这些事情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得知贲赫莫名其妙向刘邦告发英布,朝中自然有大臣询问缘由了,得知是因为贲赫给英布的宠妾送礼,结果反而被英布怀疑与其宠妾有染,继而才在惊惧之下逃出淮南后,不少人都觉得贲赫这次告发的内容可信度大打折扣。 所以当刘邦拿着这件事询问文武百官们的看法时,樊哙第一反应表示如果英布真的起了反心的话,那么他们直接派兵砍了英布就是。 而夏侯婴却道:“陛下,臣觉得贲赫此举有诬陷的嫌疑,且不说当日陛下曾派太子殿下带兵援救九江郡,于九江王有大恩,只说陛下在登基后允许他继续当他的九江王,甚至赐他爵位让他显贵,在如此优待的情况下,九江王有什么理由造反?” 他的话音刚落,有人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毕竟许多功劳在英布之上的人都没有被刘邦封王,但是偏偏英布还能够继续担任他的九江王。 虽然英布的九江王并不是刘邦所封的,但是他既然允许他继续当他的九江王了,那么就说明他也是认可他这层身份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止是夏侯婴,就连不少人都觉得除非英布脑子进水了,要不然他根本没有理由对刘邦起反心。 “旋儿,你觉得呢?”刘邦询问一言不发的刘旋,后者道,“我觉得贲赫不一定是诬告。” “为何?” “因为贲赫若是真的想诬陷英布的话,大可以诬陷他私下对父皇你不敬,而不是诬陷他有反心。”刘旋说,“前者不需要什么人证物证,端看父皇你信与不信而已,但是后者只要父皇你派人前往淮南一趟便可以验证真伪。” “所以贲赫要撒谎的话,不至于撒一个一戳就破的谎。” 事实上刘旋的判断是对的,至于英布为什么对刘邦起了反心? 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许多功劳在英布之上的人都没有被刘邦封王,所以英布才提心吊胆。 他这个人虽然脑子不多,但是总归还是有的,在他看来,明明韩信等人凭战功就可以封王,可偏偏刘邦只是给他们封侯,由此可见他的态度了。 既然连韩信他们都无法封王,那他这个九江王还能当多久? 虽然刘邦并没有对他发兵,但是英布觉得那不是因为他不想对付他,只是碍于建国之初,不宜再大动干戈罢了。 但是休养生息总有个头的,而他年纪虽然比刘邦要小,但是架不住刘邦选了一个能文能武还年轻的继承人。 英布有信心熬死刘邦,但是他没信心能熬死刘旋。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布萌生了造反的念头,他觉得与其等刘邦缓过劲来,倒不如趁虚而入,直接打刘邦一个措手不及。 要是成功了,那么说不定当皇帝的人就是他英布了。 …… 刘邦派去淮南的人带回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英布确实是有造反的迹象,但还没来得及真的造反。 卢绾道:“陛下,臣愿意领兵攻打淮南,让英布那老小子尝尝我们的厉害。” 萧何一听,立马道:“陛下,臣认为不可,既然九江王还没来得及真的起兵造反,那么就说明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大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解决此事。” “柔和个蛋。”樊哙说,“我说萧大人,英布那王八蛋都想造反了,这都不砍死他的话,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有人有样学样?” 萧何早就认识樊哙,跟他也熟,所以即便他如此口无遮拦,萧何的脸色也没有任何变化:“他只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你想砍他几截就砍他几截,但是他身后还有整个九江郡。” “一旦双方都动兵的话,你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吗?” 大汉的百姓好不容易才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结果不到一年又要开始打仗? 如果只有英布一个异姓王的话那就算了,但是偏偏齐国还有一个异姓王。 他们要是发兵攻打英布的话,谁知道齐王会不会觉得唇寒齿亡,接着脑子一热也跟他们打起来? “我赞成国相的话。”刘旋说,“能不动兵则不动兵。” 刘旋这话一出,就有人抓住机会给她使绊子了:“太子殿下这么说的话,想必是已经有办法在不动兵的情况下解决掉英布这个祸患了?” “当日太子殿下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废丘,想必今日应该也不会让陛下失望的吧?” ……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刘旋听完他们的话后看了他们一眼,心想他们拾来的柴火是想着用来烧死她的吧? 刘旋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什么,樊哙他们就先开口了:“你们这么问,是有办法在动兵的情况下一举拿下英布?” “给你们脸了?旋儿好歹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过废丘,你们拿下过什么?” “有本事你们上,少在哪里叽叽歪歪的。” …… 虽然听到刘旋赞成萧何的话时,樊哙他们是拧眉了,但是他们跟刘旋意见不合是他们的事,其他人插一只脚进来算怎么回事? 显得他们了? 原本以为樊哙、卢绾他们至少和他们是站在一边的大臣们:“……???” 他们立马看向萧何,结果没想到提议用怀柔政策的萧何直接扭头懒得跟他们对视,待他们再想寻求盟友的时候,就见以韩信为首的武将们个个冷着脸盯着他们看,其中灌婴更是一边默默地盯着他们看,一边默默地用右手握上了他的剑柄。 寻求盟友不成反倒是发现自己被包围的大臣们:“……!!!” 看到这一幕,刘旋笑了,她道:“承蒙诸位的高看,我确实已经想到一个如何能在不动兵的情况下解决掉英布这个祸患的办法了。” 她这话一出,别说是刚刚不怀好意的那些大臣们了,就连刘邦他们都忍不住看向了刘旋,想知道她这话说的是真是假。 “那当然是真的了。” 当着群臣们的面,刘旋没有多说,但是私底下见刘邦的时候,却没有隐瞒他,“爹你忘了当初你派我带兵前往淮南支援英布一事了?” “没忘。”刘邦道,“这和你想到的办法有关?” “当然。”刘旋说,“当初我在淮南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九江王妃虽然不受宠,但是她在淮南干的事情就和当初国相干的差不多,所以当时我就主动跟她亲近起来了。” 刘邦本就是聪明人,所以刘旋这么一说,他就大致猜到了她的想法:“你是想利用九江王妃拿下英布?” “对。”刘旋点头,“爹你去年登基的时候,英布曾带九江王妃和英杰来恭贺,我当时跟九江王妃私下聊过,得知在淮南一战后,英布只是短时间内重视了九江王妃,但是时间一长,他又故态复萌了。” “所以我当时暗示了九江王妃,如有必要的话,她可以和我合作。” “九江王妃答应了?” 刘旋说:“她没有理由不答应。” 九江王妃确实没有理由不答应,尤其是见英布对他的爱妾腹中之子视若珍宝,对她所生的小英杰却视若无睹后,九江王妃就对英布越发失望。 所以得知英布欲要造反后,九江王妃二话不说就选择了站在刘旋他们那边。 这也是明明英布是九江郡的王,结果刘邦派人潜入淮南打听消息他却一无所知的原因,因为九江王妃在暗中帮忙打掩护了。 如果直接对英布发兵的话,那么想要彻底平定九江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跟九江王妃里应外合的话,那么想要解决英布这个祸患并不难。 所以在其他人还在猜测的时候,九江王妃已经命人快马加鞭将英布的项上人头送到刘邦的面前了。 见刘旋迟迟没有行动还以为她在吹牛的大臣们:“……???” 除了刘邦和少数人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刘旋想到的办法究竟是什么,更不知道她已经有所行动了,所以突然见到英布的项上人头,有一瞬间他们是茫然的,更让他们茫然的是九江王妃不仅杀了英布,而且还大义灭亲地告发他有意造反,愧对圣恩,同时以九江王妃的身份恳请刘邦废除英布的九江王身份,重新派人前来接手九江郡。 “……王妃命我一定要让陛下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九江盼汉久矣。” 这话是什么意思?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我们大九江早就期盼大汉的统治很久啦,快来统治我们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9 首页 上一页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