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额头冒汗,但为了自己的小命,不得不辩解:“……陛下,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臣侍奉陛下已久,对陛下绝无二心!” 嬴政已然对他起疑:“赵高,你确定没有掺合?” 赵高还真不敢确定,他犹豫片刻,道:“陛下,就算臣因时辅佐胡亥公子,那也是为大秦的江山社稷。万万不料胡亥公子性情难训,日后竟会铸成大错!臣不知未来何种境况,不敢欺瞒陛下,但亦不敢为无妄之罪而担责!” 哼,朕所料不假,赵高果然有野心。 嬴政冷笑一声:“赵高啊赵高,朕也希望自己没有看走眼。也罢,从今日起,你便不是中车府令,重新当回你的杂役吧。若是朕冤枉了你,朕不但让你官复原职,更会予以重赏,你意下如何?” 若你所图甚高,朕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赵高即便不愿去当杂役,但也只得领命:“……臣叩谢陛下不杀之恩。” 且先忍忍,若他在胡亥公子篡位的过程中未触及陛下的底线,就能躲过此劫。 以他的手段,定能重夺恩宠。 — 兰池宫。 熙和觉得最近的伙食味道比昨几日好些了,虽然肉糜还是不怎么好吃,但已经去除了一些苦涩。 应当是工匠那边按照她所制的提纯盐法有了进展。 “公主,这是郑夫人送您的珠钗和枣子。”侍女柔抱着物件入殿。 熙和眼露疑惑:“郑夫人?” 侍女柔知晓公主对后宫夫人不怎么熟悉,便补充道:“郑夫人是将闾公子的母妃。” 熙和捡起盘中的一支簪子打量,这质量……价格似乎可不便宜:“我与她似乎并无交情。” 好端端的,送昂贵的东西拉拢她? “阴嫚公主将您说的咸阳流行梳妆的粉有毒的消息告知了后宫诸多妃嫔们。不只是郑夫人,有许多夫人都想来答谢您呢。”侍女柔说道。 只是郑夫人动作快,先试着送过来罢了。 既如此,那她就收下吧。 熙和放下簪子:“这枣子……” “奴婢已经洗过了。”侍女柔说道。 熙和便拿了枣子,放入嘴中。 味道不错。 又过了几日,天幕还没有重现的意思。 回想起上次天幕结束后,似乎没报具体的时间。众臣不免有些着急,其中尤以屠睢为甚。 他这些天一直被同僚们用异色眼神看待,心里委实不好受。 杀人不过头点地,天幕这么吊着人简直就是钝刀子割肉,苦不堪言啊! 若是这天幕不解说还他个清白,他真是恨不得一头撞死在章台殿的柱子上,以表对陛下的忠心了! 嬴政对这天幕简直就是又爱又恨,既想听天幕的后辈们论说未来,为大秦避免灾祸,但他又不乐意听到后世小辈们对他说三道四,时不时来挖苦几句。 ……这天幕本就是虚无缥缈之物,如今替他揪出了秦二世,道明了百越之战的惨烈,剩下的似乎也不足为惧了。 嬴政做好了天幕不再出现的准备。 “朕观诸卿近几日甚是浮躁,难道没有这天幕,尔等都不会做事了?” 不是不会,而是害怕啊! 武将们害怕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百越之战中,近几日难免惶恐。文臣们有的在思考百越之战为何会败,有的则负责寻人,抓人。 这张良还真能躲,他们这几日还没有发现其行踪。 西楚霸王还没确定名字,但估计是旧楚国贵族。陛下已经派人召楚国贵族入咸阳了,当然也有少部分不安分的提前听到风声躲起来了。 还有那杜危,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逃的。再不把人抓到,陛下恐怕都要将他们治罪了! 李斯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百越此战蹊跷,若能死伤数几十万将士究竟是一人之责轻敌,还是另有玄机,吾等皆不知。不过,长公主曾有反对此战……陛下或可询长公主之意。” 熙和么…… 朕的确有数日未见她了。 嬴政微微颔首:“朕会考虑。” 其余朝臣又汇报了这几日的工作进展,例如安抚黔首,整治动乱等事项。 嬴政适当地发表了意见,指点一番,便做退朝处理。 熙和受诏入章台殿时,正是未时。 “公主,您稍等。奴婢进去通传一声。”殿外的寺人恭敬地对她行礼。 在等候的时间,熙和看着章台殿的殿门,心绪复杂。 这半年间,她几乎每日都会出入章台殿,随朝臣与陛下议政。 但,恢复公主的身份来此,却是头一次。也不知陛下是否依旧怪罪她。 熙和胡思乱想之际,那名寺人已经出来,奉陛下之令,让她进去。 熙和微微整理衣袍,随后入殿。 殿内,除了帮忙搬动竹简的寺人,只有坐在阶上,尚在处理公文的嬴政。 “熙和拜见陛下。”熙和对他行礼。 嬴政冷哼一声:“朕这几日是苛待了你,没有给你饭吃吗?不愿认朕这个父亲?” 熙和未料嬴政竟如此说话,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他。 “……熙和岂敢。” “你有什么不敢的?朕看除了胡亥,就你胆子最大。”嬴政犀利点评。 熙和不知道为何刚来就被怼了,回想自己先前的语气,似乎并无不妥。 她只得更加放软语气:“熙和知错,还望陛下恕罪。” 嬴政依旧冷着脸:“你的君臣之礼学得倒是不错。” 熙和这时反应过来了。她默了默,才道:“……父皇。” 这才像话。 嬴政给他身侧的寺人使了个眼色。 寺人们挪来支踵,案几,嬴政令熙和就在阶下入座。 随后,寺人们又端来笔墨。 熙和看这阵仗,父皇是想要她帮忙处理政务? 然而寺人接着搬来的却不是竹简,而是几张泛黄的纸。 等等……纸? 匠人们把纸做出来了! 熙和翻来覆去查看,甚至还上手去撕。 见她眼露喜悦,嬴政接着道:“你用笔写着试试,看看这纸是否合规。若有不妥之处,朕命匠人再重新做。” 熙和得令,提笔随意写了几个字。不同于她之前自己试着做的失败的造纸,有了天幕提点,造纸术简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这纸柔韧,不易损毁,墨水不易化开,易于书写,当是上等品质! “儿臣以为此纸制作已算成功。父皇可早日推行,于公,于私,皆是有利。” 嬴政本就是如此想的。如今也只不过问一下熙和技术方面的建议。 “朕知道,择日便与朝臣商议此事。此法出自于你,按例,朕也当对你论功行赏。熙和,你想要什么?” 熙和领恩:“谢父皇赏赐。无论是钱财还是地契,儿臣都挺缺的。既然父皇不怪罪儿臣,可否放出儿臣出宫回府?” 一直闷在宫里,挺无聊的。 “那是公子府,不是你的府邸。”嬴政提醒她。 哼,又缺钱,又缺地契,你现在又不与朕客套了? 熙和低下了头。 这是拒绝的意思? 嬴政随后便道:“朕可赐你一座公主府。在侍从置办物件前,先在宫里多留几日吧。” 熙和松了口气:“谢父皇。” 嬴政刚想让赵高给他准备诏书,突然想起赵高已经不在了。 一时之间还有几分不习惯。 熙和注意到了他的别扭:“父皇是有事吩咐中车府令去办?”
第29章 “熙和,你想当太子吗?” 这半年间, 每逢父皇处理政务,赵高几乎都候在他身侧,少有例外。 “朕罚他去做杂役了。”嬴政说道。 熙和有些诧异。 虽然她对赵高不喜,但此人惯会说话, 所以格外讨父皇欢心。无缘无故, 父皇怎会撤他的官职? 莫非……是天幕露了些端倪? 熙和还在思考时, 又听到问话。 “朕已将胡亥贬为庶民。熙和, 你想如何处置他?” 胡亥是父皇的孩子, 她答了,父皇就能采纳吗? 熙和小心地瞄了一眼嬴政的神色:“敢问父皇, 胡亥现在何处?” 嬴政:“朕将其禁足春和宫。” “……恕熙和直言, 天幕所言后续不过是未来的一种演变。在我们已知晓的情况下, 有些事情注定不会发生了。” 熙和建议道,“若您按照天幕之言给尚未犯罪之人定罪,等天幕揭晓到秦末乱世时,那可是天下皆反。父皇难道要因此怪罪天下人?” 嬴政危险地眯了眯眼:“你在劝朕宽恕那些乱臣贼子?” “非也。六国的贵族们并非全然敌视大秦,黔首们也未必想要乱世。但若是不反便无法活下去, 倒也在情理之中。” 熙和继续说道,“君主可以有个人的喜好。在天幕的提醒下,父皇可对未来损毁大秦根基的臣子不予以重用,或者追寻其过往错处, 罢免官职。您亦可以因为胡亥顽劣不堪, 废除其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是您绝不能因为未来之事判亲子死罪。不然, 就容易给黔首造成一种暗示——只要是未来做过不利于大秦之事,就会被陛下怪罪, 甚至是遭官兵残杀。就连大秦的公子也无法避免。” “那些有才华的人会不信任您,会担忧自身性命而躲起来。把这些潜在的人才往外推, 熙和认为此举是不妥当的。还望父皇拟诏,尽可能招揽人才,安抚民心。” 嬴政细细思虑。 尉缭也有类似的建议。 “……你倒挺习惯教朕做事。”嬴政有些嘴硬地说道。 换成以往,他定觉得此举心慈手软。 “父皇,大秦需要人才,需要变革。父皇能统一六国,终结乱世,固然有您自身的能力,但也离不开先祖的积累。秦二世崩塌,君主个人需要背锅,但大秦内部的制度缺陷也不能忽略。儿臣不反对法家,但秦的律法,应当因时而变。”熙和斗着胆子说道。 嬴政其实不太乐意听这些的。这半年间,熙和话里话外都有提醒他大秦律法过于严苛,需要更改。 但他就是靠严法才能约束黔首,进而达到统一天下的伟业。 刚灭六国不久,就有人跑来跟他说律法这里那里都不对,再不改就要亡国啦!换谁听了能有好脾气? 嬴政打算再过些时候再议,于是他转变话题:“熙和,你想当太子吗?” 熙和本做好再劝谏的准备,突然被这么一打岔,话音顿时噎在了喉咙。 父皇这是何意?试探或是…… 稳妥起见,熙和回道:“儿臣不敢。” 是不敢,不是不想。 嬴政接着追问:“朕若立其他公子为太子,你会抢吗?” 熙和眼神有一瞬间变得锐利,不答反问:“……父皇中意哪位公子?”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63 首页 上一页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