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别生气,我和林妹妹以后退亲的事,侄儿自己担着,绝不让妹妹的名声有污。” 他是男子,有什么事多担着点没事。 “……你们都大了,想要做什么都有自己的主意,我没什么可生气的。” 相反,她还有隐隐的欣慰。 沈柠道:“不过,退亲的事,你们还是想想,怎么跟老太太说吧!” 老太太的年纪毕竟大了。 红楼里,她差不多就在这一两年过世的。 “老太太的年纪大了,你们不论做什么,都得缓着来。” “……是!” 这也是宝玉愁的事。 当初他有想过。 他和林妹妹是表兄妹,亲缘关系太近,退亲在大伯娘看来是好事。 但老太太那里…… 老太太知道他和林妹妹定了亲,别提多高兴了。 宝玉心里有些难受,如果不是亲缘关系太近,他真的…… “老太太那里,侄儿一定和缓着说。” 他扶着沈柠下楼,“到时候大哥也会帮忙的。” 当初请大哥帮忙去提亲的时候,大哥也犹豫过。 他在族学教书,但对女学那边的教案什么的,也常有关注。 女学教《左传》、《唐律·疏议·户婚律》时,他也有看,并且也在族学里,让大家畅所欲言过。 是他说了缘由,大哥才答应帮忙的。 “你们兄弟心中有数就好。” 想到老太太,沈柠感觉她确实不好插手了。 一个不好,那老太太说不定还会觉得,她在阻碍宝玉和二房的前程呢。 “老太太疼爱你四姑姑,真要退亲,让你四姑姑出面说说她当初求子的艰难,可能更好些。”
第367章 宝玉番外(四) 朝堂上,从皇帝到大臣都深感不可思议。 两方比对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大昭一共有三十七个州府被女学调动,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收集所有数据。 近亲成婚不是不能生出正常孩子,但相比于没有血缘的夫妻来说,赌了差不多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运气。 林如海抖着手看完了。 上面有一项数据,详细列举了一百二十九对近亲成婚夫妻求子的艰难。 从流产到孩子早夭的比例都出奇的高。 还有体弱,农家的孩子体弱,大都活不到成年,就算活到了,从官府收集的以往数据看,拖累的也是整个家。 正因为此,对于这类孩子,一些特别穷或者心狠的人家,会丢弃或者让其早早意外死。 至于富贵人家…… 几个州府把前朝的一些绝户大家都扒拉了出来,他们之所以绝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近亲成婚。 在孩子还没长大,父母相继去世后,家产不是被族里分走了,就是被孩子的外家分走了。 但如果只是这样还罢了,偏偏他们家的独苗最后都只有死之一途。 他…… 林如海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朝的,回家坐到书房半晌没法动。 林家连着几代近亲成婚。 到了他时,已经到了不能不做出改变的时候,因为他的外祖家已被吃了绝户。 虽然他母亲也算带了不少家产过来,可是大部分还是被其族里瓜分了。 母亲恨透了族里,所以到他可以成婚的时候,相看的女子除了家族强大外,最主要还是看这女子是不是好生养。 因为她老人家也吃够了求子之苦。 她想再生一个,继承外家之姓,只有这样,才能把族里分出去的财产要回来。 可是,一直到父亲亡故,母亲都不曾得尝所愿。 往事如烟! 这几年日子过得好,林如海下意识的忘了那段时间的痛苦。 因为他成婚几年,也没能给母亲生下个孙子。 哪怕敏儿给他纳妾也不行。 母亲最终忧思成疾,早早亡故。 林如海颤抖着手抚向自己的胸口。 同样的错误不能在下一代延续了。 尤其女儿身体还不好。 可是退婚…… 这些年,他能这么顺,多亏了岳家。 不管是东府还是西府,哪怕大家一个在文一个在武,能助的,他们也都尽力相助了。 如今他同意了婚事,再反悔退婚…… 二舅兄若是没去世还好,可他们夫妻都没了,虽然是他们自己作的,可那是岳母的亲儿子,过去了这些年,她老人家维护二房的心只会更重。 尤其这老太太的年纪也大了。 一个不好…… 林如海没了法子,只能去找贾敏,跟她说起今日的朝堂,再引申出今日的大事。 他不知道,贾敏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了。 自从在女儿那里知道,近亲成婚的种种弊端后,她就在想她当初成亲后的种种。 她和林如海不是近亲成婚,可是林家上三代都是近亲成婚。 成婚几年没孩子,婆婆临死都在怪她。 她是一步步妥协着给夫君纳妾的,可是纳了妾,一样没孩子。 为了孩子,她吃了多少苦药汁? 她又曾自责到什么程度? 哪怕后来意识到问题出在夫君这边,她也一样跟着受苦。 她不能让别人觉得是她男人不行,江南那种局面,她得帮他,所以是她善妒。 后来好像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只有她有孩子。 所以在江南,她就是有名的妒妇。 “夫君,我做了一个梦……” 贾敏泪水涟涟,“梦里,长安在琏儿去江南的那一年夏天出了意外,然后我伤心过度,一年后也不在了。” 什么? 林如海心肝发颤。 隐隐的,他好像也做过类似的梦。 只是梦醒,具体的大都忘了,只余伤心悲痛。 现在妻子这么一说…… “那时候东府大嫂因为生玥儿也早早亡故,母亲不放心黛玉,让人接她进京。” 贾敏看着自己的夫君,眼泪哗哗的流,“夫君,你说,我们的女儿能在我二嫂手上过什么日子?你能看着她长大吗?” 林如海:“……” 曾经有一个梦里,他似乎是早早亡故了。 东府大嫂若也早早去世,西府一定是二舅兄当家。 那…… “在梦里,我虽死的很早,可是,不放你和女儿,一直没去投胎。” 因为那个梦,贾敏对自己的亲娘,都有了好些怨怼。 太真实了。 很多事情就是她二哥二嫂能做得出来的。 贾敏好伤心,“我们的女儿和宝玉很好,可是二嫂不喜她,你去世后,女儿被人说嘴,说是一针一线都用贾家的。” 林如海:“……” 怎么可能,他家五世列侯,家资丰厚。 也正因为此,太上皇和皇上当初才能放心的把他放到巡盐御史的位子上。 他不需要贪,只要做好官就行。 “女儿伤心,写了一首叫《葬花吟》的诗,说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 她好恨,恨不能化成厉鬼,把那些害她女儿的人全都杀了。 贾敏浑身颤抖,“母亲老了,更没法为我们的女儿做主,也无力再按住二嫂,我们的女儿……在宝玉成婚的那天,伤心而死。” 她在心痛中醒来后,久久无法释怀。 “我们都在,我们都在,我们都在……” 林如海搂住妻子,声音也在颤抖,“我们的女儿我们自己护。” 夫妻两个大张旗鼓的去退亲了。 贾赦没想到朝堂上的东西,第一个烧的是他家。 当然最不能接受的是贾母。 老太太一口气没上来,指着女儿女婿,当场气昏过去。 府医连忙给其扎针、熬药。 但老太太的年纪到底大了,贾赦不放心,还又请了太医。 于是围绕此次退亲,有关于近亲成婚的种种不好,也被沈柠、林黛玉等派的人迅速在京城传开。 一时间,朝廷还没正式颁布法令,进顺天府签和离书的,倒是有了二十几对。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近亲成婚,要么几年没孩子,要么孩子早早夭折…… 半月后,大昭户婚律上,明明确确写上近亲五代内不得成婚的法令。 已经成婚还没有孩子的,只要夫妻有一方愿意,官府当助其和离。 当然,主持户婚律改革的正是林如海。 同科、同年、门生故旧,一时之间尽被发动。 这一年,大昭迎来了自建国以来的最大和离潮。 那什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鬼的种种悖论,也因为户婚律的宣传,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些人。 户婚律保障了绝户(即家中无男性继承人)女子的绝对继承权,在室女、归宗女、出嫁女的继承份额都有明确规定。 嫁妆权利、和离自由等等,也因为各地慈幼局开展的免费小戏(故事)宣传,而被千家万户知晓。 老百姓对于免费的戏曲,几乎没有抵抗力,让他们在看戏中,一点点知晓自己的权益,是沈柠给皇后出的主意。 因为这个,女学甚至开展了把大诰中的种种案例,改编成戏曲的有奖征文。 因为其中两个案例改得太好,皇帝干脆以翰林院的名义,开展了差不多同样的有奖征文。 不过皇帝手中的权力大,他又是个喜欢故事(八卦)的人,特别给了前三名大昭书馆副馆长和馆员的职。 反正只要写的好,又能把律法和案例完美结合,让老百姓一看就懂,还喜欢看,那最低从七品的官就是你的。 于是无数的人摩拳擦掌,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前三名全都被女学的学生占了,林黛玉高居榜首。 好嘛,某一天等宝玉去书馆上班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就是退婚的林妹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11 首页 上一页 41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