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悲伤也不用难过,交给时间,等孩子长大了,她们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宁国府。 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放宽心就好。 宁国府如此佛系,荣国府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贾珠一死,贾政和王夫人的心先灰了大半,而贾家老太太则早就已经死心了。 贾家老太太出身史家,是侯府小姐。 嫁给荣国公贾代善,成了荣国公夫人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 人家也是真的有智慧、有见识的人,所以还是准备了好几个人才培养计划,来力挽狂澜,想要让荣国府重新走上辉煌的。 第一个就是贾元春。 这是她老人家精心培养了,准备送进宫里联姻的。不管是给康师傅做妃子,还是给哪个阿哥做福晋、侧妃,甚至是庶妃、格格,只要能够跟皇家联姻,那就是胜利。 因为,贾家的男人是真的不行,那就只能用女人上了。 可惜啊,贾元春听话了十几年,最后了,居然不干了。 这就很是过分了。
第117章 乱套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一贯听话顺从的荣国府嫡出大小姐贾元春毅然决然地在选秀女这个关键的时点上选择了叛逆,放弃了入宫做宠妃或者是给阿哥做侧妃这种早就设计好的人生规划,转而投向了中年经济适用男平郡王的怀抱。 虽然对方年纪大,贾元春也还只是个侧妃,但是好歹,她再也不用过她那位娴玉表妹心声里说的那种“苦熬十年成为贤德妃”“风光省亲大戏之后葬送全家和自己性命”这种悲剧人生了。 跟年纪稍微大了那么一点儿、但是超级会心疼人、而且说实话身家地位也不算低的平郡王过点儿安生的小日子不好吗? 反正贾元春自己觉得挺好的。 但是贾家,特别是贾母,觉得不好。 毕竟这可是这位老太太精心培养的“家族祭品”,眼看着养成了,要结果子了,居然就这么飞了,这可真是狠狠在她心口捅了一刀啊。 对此,贾元春觉得,对不起了老太太,比起把自己的小命儿献祭出来,果然还是捅您老一刀更好,何况,这一刀捅进您心口,也不过只是疼一下,又要不了您的命,与她那漫长苦涩的十几年宫廷生活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好吧…… 贾家老太太无语,虽然不爽,但也没有办法反驳这样子——就算她想要发作,人家贾元春已经成了平郡王府的人,还是侧福晋,有身份、有地位,虽然比不上嫁进后宫或者是阿哥府,但是郡王府那也比她们贾家这个国公府不知道高了几个等级呢。 惹不起,根本惹不起,那还不是只有选择忍了这口气,甚至还要笑得漂亮了吗……开什么玩笑,人家贾元春一进门儿就是郡王侧妃,过了几年,生了几个儿子女儿,又顺理成章地成了郡王正妃,那就更是惹不起、甚至是需要巴结的存在了。 贾元春这条线断了之后,贾家老太太虽然心痛,但是也不至于绝望。 因为还有贾珠、贾宝玉、贾家其余三春这三条线。 隔壁宁国府,她的侄子贾敬还是个进士,这不是立刻就有翻红的希望了? 数来数去,她们贾家翻盘的希望之路,除了贾元春入宫这条线之外,至少还有四条线嘛。 想到这个,贾家老太太立刻就缓过来一口气,然后,她就体会到了每一段线、每一个希望、各个崩塌的极致幻灭。 贾珠就不说了。 从十几岁还没成婚的时候就开始跟隔壁贾珍的原配夫人纠缠不清,终于跨越雷池,继而东窗事发之后,直接被贾政按着暴打了一顿,缠绵病榻一两年后,人就没了。 咔嚓,这一条最粗壮的线断了——贾家二房彻底没有了科举兴家的希望了…… 你说贾珠他爹贾政? 拉倒吧。 在贾珠进学之前,贾政早都考了二十多年了,也没有啥结果。要不是他爹贾代善看他考科举考的都要魔怔了,也没有考中希望,也不至于临终还记着为他上奏个遗本,从康师傅那里给他求了一个工部员外郎的小官儿了。 贾政这辈子最好也就这样了,能升个一两级也就撑死了,再多也就不用想了——靠着祖荫入仕就算了,自己也没有啥出众的能力,除了会掉点儿书袋之外,啥用没有,这种才是真的让人头大。 至于贾宝玉,因着这孩子天生不爱读书,模样生的又好,贾家老太太索性把他往社交达人那个方向培养——世家大族,最讲究的就是礼仪和规矩,贾宝玉的礼仪规矩那是真的没得挑的。 这也是贾家老太太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她在原著里头就不止一次地说过——她们家宝玉虽然在家里经常乱七八糟的瞎折腾、发人来疯,但是到了外头,见了外人,那可绝对规规矩矩地,非常有礼貌,也从不出错儿…… 这就非常厉害了。 说明贾宝玉天生就适合搞关系,干公关……咳咳,虽然这么说有点儿奇怪,但是他那副好看的皮囊,的确是给他加了不少分儿。 女性的长辈们见了他无不喜笑颜开,同龄的姐姐妹妹们也爱跟他玩耍,兄弟们也都很喜欢他,甚至连后来当了北静王的水溶见了他都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话,还送他御赐的珍贵礼物——这种把皇帝送的转送给贾宝玉的行为姑且不予讨论,但是果然不管什么时候看到,都觉得水溶这位哥纯粹有病…… 其他什么跟外头的同龄小伙伴们玩耍吃酒、甚至跟人家老亲王府上的戏子交换裤腰带,哦,对,这边儿是叫汗巾子,那都是常事儿。 但是就是这种危险人物,贾宝玉也往来频繁、交往甚密,甚至他还跟娴玉那位便宜表哥柳湘莲也关系不错——就,大约长得好看的人总是会相互欣赏,也有可能这位贾宝玉同学作为这个小世界的男主,有不少光环,总是能够招蜂引蝶啥的,也似乎没有啥毛病…… 男主嘛! 能理解,非常能理解。 不过,果然还是看他很不顺眼。 贾家老太太满心欢喜地希望贾宝玉成为一个交际花——能够四处社交扩展有效人脉,傍个大佬保住贾家,特别是能够恢复荣国府荣耀的可惜,这位宝二爷不堪重任,四处社交倒是真的四处社交了,但是一个有用的都没有。 那些乱七八糟的狐朋狗友就不说了,唯一可能有点儿用的水溶,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且不说水溶那会儿还不是北静王,只是北静王世子,就算他以后继承了北静王之位,在康师傅那儿也根本不够看。 毕竟,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千古一帝”,不说区区一个北静王了,就算是吴三桂他们那几个藩王,还有鳌拜这种“无冕之王”,他都没有放在眼里。 偏偏北静王能力不高,野心却不小,这就非常难受了。 所以他成为太子胤礽一派的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还有,你越是跟这种人走得近,贾家死的越快,果然,原著里后来贾家迅速落败,也没有听说这几个郡王有谁出手相助。 没错,不只北静王自身难保,之前贾家、特别是贾家老太太花费了很多精力维护的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也都没有一个能打的,遇到事儿全部都变成了鹌鹑。 现在元春嫁给了平郡王,倒是不好说日后万一贾家出事儿了她会不会出手,但是吧,就算出手,也不一定能够挽救贾家这种颓势。 因为贾家的问题真的不是说谁帮个手就能解决的小问题。 而是从根儿上就烂了的大毛病,没得救。 毕竟,整整三代男丁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可真不是随便什么外嫁女就能拯救的困境。 连续断了贾元春、贾珠、贾宝玉三条线,贾家老太太已经有点儿缓不过来了。 然后,那个全家最有出息、成功中了进士的贾敬出家了。 好么。 好不容易,两府里这么多子弟里,出来这么一个进士,你还给老娘我出家了? 贾家老太太简直要疯。 但是她虽然是长辈,但是到底是隔房的婶母,也没有办法管隔壁房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大侄儿。 还只是堂侄,这就更隔着一层了,啥都说不了,只能惋惜几句就完事儿这样子。 贾敬出家了之后,没多久,就因为乱吃丹药死了。 这下子,宁国府更加混乱了。 虽然尤氏和秦可卿勉力支撑,但是她们两个人终究只是女流之辈,根本管不了贾珍和贾蓉父子俩胡作非为。 最后她们婆媳俩竟然在宁国府都没有了立脚之地,贾敬过世了一周年之后,这婆媳俩跑来荣国府哭了一场,跟贾家老太太等女眷好好告别之后,就带着秦可卿亲生的那个小儿子跑到城郊庄子上住着去了。 说是给太爷贾敬守孝,但是其实就是在庄子上住着不回来了。 那庄子倒是有点儿意思,里头是宗祠,旁边儿是家学,外头是祭田。 这么一弄,她们家那个小哥儿的学业启蒙统统都不用发愁了之外,读书也更近了。 而且那个地方也清静,正好让尤氏和秦可卿婆媳俩好好照顾她们的孩子,还有她们自己的身体。 胡作非为会损阴德,修生养性能增福报。没过几年,贾珍和贾蓉的身子骨儿就愈发不济,尤氏和秦可卿那婆媳俩的身子骨儿倒是强壮了不少,连着她们俩养的那个宁国府嫡系重孙也非常健壮。 听说学业也很是不错,比他堂叔贾兰还厉害,倒是个好的。 让所有人都觉得,等着贾珍和贾蓉一病死了之后,宁国府说不定还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 于是贾敬这条线也断了,至于之后能不能接上,这还是要看造化,现在暂且还下不了什么结论,只能等着看后续了。 五条线,已经断了四条,特别是贾敬死了之后,贾家老太太这口气是真的有点儿缓不过来了。 贾敬死的时候,她大哭了一场,然后就病了,眼看着就要起不来了,但是估计是想到还剩下贾家三春这三个孙女,少不得又挣扎着起来,想要把身子养好,最后再赌一把。 贾家三春,是她亲自带在身边儿教养长大的,所以,她还是很有信心这三个姑娘能够找到很好的联姻家族,让贾家缓过这目前的难关的。 可惜,关键时刻,王夫人又作妖了。 本来,原著里头,是王夫人受了底下人的唆摆,发起了查抄大观园的运动,成功发现了绣春囊这种劲爆的违禁品,最后让整个贾府分崩离析,姑娘们和贾宝玉的名声也都毁了。 谁也不敢要这种自己查抄自己家族的姑娘啊。 关键还查抄出来东西了。 这不玩儿呢嘛。 所以说,王夫人的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不过好像薛姨妈也差不多,除了钻钱眼儿里之外,好像也没有啥别的想法,在任何地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10 首页 上一页 1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