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玉也跟着道:“给万岁爷请安。” 康师傅见她们俩一样年纪,一般儿漂亮,如同两朵儿花骨朵儿一样娇艳,不由得龙心大悦。 “小 五今儿如此懂事,可是喜欢你这姐姐。” 五格格笑着道:“儿臣多谢皇阿玛惦记,这位王家姐姐儿臣很喜欢,以后就留她在宫里陪着儿臣罢。” 康师傅大笑道:“你倒是想得美——她爹可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你要留她在宫里头,可得问问人家愿不愿意。” 五格格闻言也不着恼,笑着道:“儿臣知道啦,儿臣也不是那等贪心的人,王姐姐得闲的时候多来宫里就好了。” 仁宪皇太后也笑道:“可不是么,那样不成了抢人家闺女了嘛。” 他们祖孙父女三人笑闹了几句,当然用的还是蒙古话,虽然系统零零三一字儿不差地给娴玉做了同声传译,但是娴玉面上却仍是云淡风轻,一副“你们说啥我啥也不懂”的表情。 主要是,她要是表现出来她啥都懂,那根本没法解释啊……就算可以解释,也太麻烦了,还是做一个安静的美少女毕竟划算。 于是,娴玉带着安静的微笑,给仁宪皇太后请了安。 仁宪皇太后虽然不懂汉语,但是还挺会看人,她拉着娴玉的手,从头到脚细细端详了片刻,就转头对着康师傅叽里呱啦了起来。 “这丫头生得好看,性子也好,哀家很喜欢。” 娴玉本来做安静淑女状,没想到差点儿就被这位皇太后接下来的话给当场送走。 “所以你是想要把她纳入后宫为妃?” 艾玛,额滴皇太后娘娘欸,您这是要了亲命了。 听得皇太后这句“虎狼之词”,娴玉差点儿直接摔在地上,康师傅也给吓得打了一个趔趄,好险稳住了,才用蒙古话飞快地解释了一番。 “皇额娘您说什么呢,这孩子才十二岁,跟小五一边儿大……您说您都想什么呢,儿子宫里头不缺人了。” 大约是第一次被自家的嫡母如此打趣,康师傅有些猝不及防,解释的语速越来越快,很有点儿语无伦次的感觉,仁宪皇太后却仍旧是笑眯眯地: “好啦好啦!哀家知道了,那就先养哀家宫里,等明儿她长大了,你改变想法了就来找皇额娘,皇额娘替你好好养着她。” 得了,怎么有种被养成系的错觉了……没想到您是这样的皇太后啊。 娴玉有些哭笑不得,差点儿暴露她“听得懂”蒙古话的真相。 好在五格格是个妥帖的,立刻想办法转换了话题——开什么玩笑,她一点儿也不想王家这位漂亮小姐姐变成她的小妈好吧。 此时此刻,最好转换的话题显然就是吃饭了。 拜四阿哥胤禛之前的热心跑腿所赐,皇太后宫里还真的已经摆了一个席面儿。 不得不说,皇家就是富贵,哪怕随便吃个午饭,都得整一大桌子。 娴玉拿出自己被王家训练了十二年的就餐礼仪,文雅又快速地完成了干饭流程,又经过了品茶、闲聊等环节,总算是迎来了下班的时刻。 跟康师傅、皇太后和五格格告辞,带着他们分别赏赐的丰厚礼物被梁九功送上回家的马车的时候,娴玉终于松了一口气。 艾玛这一天天的,可真是累死人了。 不过看看那过于丰厚的收获,她又不争气地弯下了腰——算了,谁叫他们给的真是太多了呢。 那就先这样吧。 哦,明儿开始皇太后要斋戒七日,康师傅要陪一个,所以暂时不用上工,这不是说,她马上就要拥有一个小长假了? 好耶,似乎正好赶上她大哥王尧参加科考第一场考试,那不得跟着全家人一起去送个考什么的? 不错不错。 娴玉十分开心地一路畅想,根本没发现无人在意的角落,四阿哥胤禛正在默默看着她。 她就这么离开了紫禁城,回到了王家,此时天色还早,王子腾携全家老小出来迎接,再三谢了梁九功,这才带着娴玉回了府里。 等娴玉简单把今儿的事儿说了一遍之后,王家老太太、王子腾和王尧这才一起松了口气。 主要是他们都怕娴玉年纪太小,一个人在宫里头出什么纰漏,如今见她平安归来,还带着那么多赏赐,心总算是放在了肚子里。 王家老太太笑道:“我就是说这丫头是个有福气的呢,看看,连太后娘娘都喜欢她,五格格也喜欢她,这下子咱们可以放心了。” 王子腾和王尧也连连称是,特别是王尧,听娴玉说往后几日不必去宫里头当差,准备给他送考,简直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就连一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王子腾夫人柳氏,也笑着道:“要是这么着感情是好……娴姐儿你是不知道,你哥哥一直念叨着要是你也去给他送考就好了。” 她鲜少有这么情绪外露的时候,娴玉虽然有些愣怔,但也很快就接受了她的示好。 好歹也是原身的亲妈,还能换了是咋滴,还不是只能选择慢慢接受。 见到娴玉如此给面子,柳氏夫人愈发激动,天知道她怕闺女生气怕了很久,没想到闺女居然如此懂事儿,一点儿都没有怪她的意思,那真是太好了,以后还得对闺女更好才行。 柳氏夫人下定了这个决心,对着娴玉的时候,不免就愈发亲昵起来。 正在一家人欢声笑语,讨论着王尧的考试和娴玉的新差事的时候,外头忽然有人来报: “回老太太、老爷、太太、哥儿、姐儿的话,贾家方才递了帖子来,说是跟着就要派人过来给老太太、老爷、太太、哥儿、姐儿请安了。”
第25章 贾家谁家还没几门极品亲戚了…… 怎么贾家这时候来人了? 王家众人面面相觑,其中以娴玉最为诧异——不是,贾家怎么想起在这个时候摸上门来了? 不觉得稍微晚了一点儿了吗? 说起来,这都是他们一家回京的第五天了。 要说探亲访友,不说第一天就来人上门问候之类,好歹也要提前递个帖子啥的客气一下啊。 毕竟这贾家跟王家,可不是一般的远房亲戚,而是频繁联姻、血脉交错相连的实在亲戚。 王家的老太太贾氏老夫人出身宁国府,是现任宁国府当家人兼贾家族长贾珍的亲姑奶。 而凤姐儿的生母、王家大老爷的原配夫人、王家的冢妇同样是出身宁国府的嫡出姑娘,乃是贾珍的亲姑姑。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从贾家嫁到王家的已经有俩女儿了,王家当然也得表示一下,也回嫁了一个,就是荣国府嫡系二房的原配夫人王夫人了。 本来么,本着“有来有往”“亲上加亲”的原则,王家还要再嫁一个女儿回到贾家的,原本凤姐儿跟贾琏的亲事就是为了全了这个礼儿才被提起来的——别问为啥史家不嫁个闺女进来,主要是史家到了王子腾他们这辈儿竟然出来了“一门双杰”,一下子出了两个侯爵,这就把“护身符”上其他几家,包括贾家在内都给比下去了。 简单来说就是,人家史家看不上他们三家了…… 史家退出了联姻大舞台,那么只剩下贾家、王家、薛家这三家继续玩儿了。 搞笑的是,同样的事儿也发生在这三家内部。 贾家自诩祖上阔过,一门两国公,现在虽然式微了一点儿,但是他们人多呀,保不齐哪个子弟出息了,他们就可以重新扬眉吐气了,所以多少还是有些看不上其他两家的。 王家属于闷声发大财的,也很有点儿“拿得起、放得下”的韧劲儿——具体表现就是,既可以朝上往贾家嫁女儿,也可以向下往薛家嫁女儿。 但是娶儿媳妇,那就只能是娶贾家的了——别说什么“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他们王家不一样,他们只要能有利可图,不管高低都可以。 最后搞成了女儿有高嫁的有低嫁的,儿媳妇倒是暗搓搓都娶了高门的媳妇儿,厚积薄发、猥琐发育,终于成了那个杀出重围的黑马——比起史家那俩空架子的侯爵,当然还是王子腾这种手握军政大权的从一品京官儿更实在。 这个时候,再要嫁女儿就得好好斟酌一下子了。 王夫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凤姐儿再嫁进去感觉有点儿亏了——毕竟王家正在冉冉上升,而贾 家正在连滚带爬地走下坡路…… 别问为啥,问就是,他们家娴玉的“神启”就是这么说的。 贾家可是要被抄家的,还是离远点儿比较好。 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按理说这只是王家内部形成的默契,贾家应当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作为这么血脉相连的实在亲戚,他们怎么也该在王家到达京城的当天就表示一下的。 结果这贾家倒好,根本是一点儿动静儿都没有,一连沉默了这么几天,这会子倒是巴巴儿地上门来了…… 不会是因为知道了王尧娴玉她们兄妹俩不但没有得罪康师傅,反倒是王尧安然无恙、娴玉因祸得福,不但因此进了次宫,还得了不少赏赐吧? 不是吧?不是吧? 不是这么势利眼的吧? 好吧,可能还真是。 王家毕竟是体面人家,哪怕从王家老太太到王子腾,甚至是凤姐儿都想跟贾家保持距离,但对方现在派人上门了,也不好给赶回去…… 所以王家老太太跟王子腾对视了一眼之后,就开口吩咐道:“请进来说话罢。” 此时这个花厅之中,都是王家的主要人物,除了王家老太太、王子腾、王子腾夫人柳氏之外,还有凤姐儿和她继母李氏夫人。 凤姐儿她爹照旧缺席,而她那位庶出的兄长王仁也从来不参加这种活动,故此这几个人基本上就是王家日常会客的全部核心人员了。 这种规格哪怕是贾家的老太太带着几个老爷、夫人们亲自来,也尽够了。 但是,等到王家的大管家把人领进来的时候,大家不免都轻轻叹了口气——就这?就这? 我们王家全家严阵以待,结果你们贾家就派了这些人来? 王家老太太整个人都有点儿不好,王子腾和柳氏夫人面色也不太好看,只因贾家派来的人,居然只是几个管事的和管家媳妇。 打头的那个一脸憨厚,自我介绍说是叫赖大,旁边儿跟着那个看着不大会说话,还是赖大给他介绍,说是叫林之孝…… 好么,日后的两府大管家,这倒是来了俩。 再看那俩媳妇儿,说是一个是赖二家的,一个是周瑞家的。 倒也都是有头有脸的管事和媳妇儿,不过吧,那得是十年后,现在,估计也就是二等管事吧。 毕竟算算时间,现在还是赖大的爹赖老头和赖大的妈赖嬷嬷正在贾家管事儿的时候,他娘老子没来,倒是把他跟他兄弟媳妇儿给派来了,不得不说,还挺有意思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10 首页 上一页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