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激动道:“那你能否找到娘娘?” 临邛道士淡淡道:“一切要看天意了。” 李隆基便赐千金,让他去寻找贵妃的魂魄。 一年后,临邛道士回到了长安,说是已经见到了贵妃,并有信物带回。 高力士连忙把人带入宫中,觐见李隆基。 太上皇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时不时便染病,希望这个消息能让他好起来。 大殿之中,李隆基身披斗篷,满面病容地坐在堂上,像是垂垂老矣的雄狮。 临邛道士道:“贫道寻遍天下,均未找到贵妃娘娘,直到有一天,一只白鹤飞来,贫道乘着白鹤飞往海外,发现了一座仙山,山上云雾飘渺,里面琼楼玉宇,住着不少身着羽衣的仙子。贫道说奉太上皇之命前来,寻找贵妃娘娘,便被带着见到了一位太真仙子。” 高力士听到这里惊讶不已:“太真!这是娘娘当初的道号啊!” 他心中一对这道士的说辞信了大半。 唯有李隆基,依然端坐在堂上,未有动容之色。 临邛道士道:“太真仙子一听说贫道是太上皇的使者,顾不上仪容就出来了,连花冠都没有带好。贫道一见到这位仙子,就确信她一定就是贵妃娘娘,因为整个仙宫都找不到比这更美的仙子。” 临邛道士感慨了一番,然后继续道:“娘娘说,她日日夜夜都在思念陛下,这一生能够陪伴陛下已经是无怨无悔,希望陛下能够保重!” 临邛道士拿出一只玉簪,道:“这是娘娘让我转交给陛下的信物。” 高力士已然认出了那只玉簪,那分明是当初在生辰宴上,太上皇送给娘娘的礼物。 高力士接过玉簪,捧到李隆基面前,道:“太上皇,娘娘希望你能够保重身体呀!” 李隆基拿起那只玉簪,也认了出来,他痴痴地看着玉簪,喃喃道:“玉环……” 两行清泪落下,此生已再难相见。 李隆基赏赐了道士,从此日日带着这只簪子,从不离身。 …… 一年后,李隆基终于迎来了大限之日,他坐在太夜池畔,感受着阳光与微风,思念着那个人。 一切仿佛就在昨日,她站在花树下,向他微微一笑。 忽然间,李隆基扔掉了手里的簪子,任由它沉入水中。 其实他知道,那道士是个骗子。 她怎么可能日夜思念他,还叫他珍重。 她是无情的,她对这个倾颓的大唐已经失去了兴趣,所以她毫不留情地走了。 甚至,她用最残忍的方式和他告别,让他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世人都以为是他抛弃了贵妃,其实是贵妃抛弃了他。 根本没有什么千古传唱的爱情故事,她从来没有爱过他。
第13章 番外 长安的牡丹开了,无数游人纷纷前来赏花,朵朵雍容华贵,衬着明月与高楼,无比美丽。 白居易看着这些花,不禁赋诗一首,就在这时,一个老者却摇摇头叹道:“如今群芳之主不在,这些牡丹竟然也敢争奇斗艳了。” 白居易好奇地问道:“老人家,敢问何谓群芳之主?” 老者道:“你可曾知道玄宗一朝的那位杨贵妃?” 白居易露出笑容:“当然知道了!” 那可是李白诗中全天下最美丽的女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全天下,谁人不知贵妃的美貌? 老者感慨道:“想当年,咸宜公主举办牡丹花会,无数达官贵人带来珍稀的牡丹,一时间姹紫嫣红,繁花锦绣,直到她来了……” 这个她,指的显然就是贵妃。 白居易急切地问道:“然后呢?发生了什么?” 老者露出回忆向往的神情,眼中泛起亮光:“然后所有的牡丹在一瞬间都合拢了,低着头垂向地面,贵妃娘娘,她有羞花之貌啊!” 在提到贵妃娘娘的那一刻,他苍老的面容上焕发光彩,好像回到了几十年前。 听着他的描述,白居易也不禁向往,脑海中幻想出一个倾国倾城的身影。 这时,老者激动地走到那些牡丹面前,呵斥道:“不过是些庸俗粉黛,若是贵妃娘娘还在,你们又岂敢盛开?” 他竟然真的斥责起花来,好像一个疯子。 一旁的人对白居易道:“别理他,他就是一个疯子,以前年轻的时候倒也是个富贵公子,后来经历战乱,家道中落,每天神神叨叨。” 又有一人笑语:“怎么可能会有人美到令百花羞惭呢?这也太夸张了!” 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老者愤怒地指责道:“贵妃娘娘的美貌天下无双!你们这些无知小儿,怎么可以不信!” 旁人只笑着看向他,并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白居易却信了,心中对这位倾国倾城的美人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他回到家中,把有关玄宗和贵妃的书籍都翻了出来,从只言片语中得到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越是阅读,就越是忍不住想要一窥大唐盛世,还有这对传奇的帝妃。 白居易决定为他们写一首诗,于是他四处寻访那些玄宗一朝的旧人,企图还原当年那段旧事。 不久后,一个东瀛和尚找到了白居易。 和尚道:“我听说你想为玄宗和贵妃写一首诗?” 白居易大为惊异:“你也知道玄宗和贵妃?” 和尚道:“我的汉语老师曾经是遣唐使。” 白居易高兴极了:“这么说他亲眼见过贵妃娘娘了?” 和尚点了点头:“我之所以到大唐来,就是为了完成老师的夙愿。” 和尚描述了那场堪称梦幻的生辰宴,锦绣繁华,万国来朝,比明月更灿烂的女子缓缓登场。 每一位外邦使臣都震撼了,为这盛世大唐,为这无与伦比的美丽。 遣唐使在大唐待了一年,他见证了这个伟大王朝最辉煌的时候,后来他回到了东瀛,紧接着就传来中原战乱的消息。 大海阻隔了一切,不知过了多少年,海运才再次开通,此时遣唐使才得知贵妃早已死在了马嵬驿,玄宗也已经死了。 遣唐使不可置信,那样一个强盛的王朝,怎么会就此衰落呢? 那可是一个犹如太阳般光耀四海的王朝啊! 遣唐使已经老了,他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风云变幻的海上旅途,只能遥望着那再也回不去的国度,日日叹息。 他逢人便说,当年的大唐是如何兴盛,宫廷之中燃起沉香木,一晚就能用掉一大车,几千颗明珠在夜晚闪耀,让整个宫室亮如白昼。 还有那位传奇美人,比花更美丽,比明月更璀璨,超出了人类所能想象的极限。 可是没有人相信他所说的,海运开通后有不少人到了大唐,这里虽然很美,却不如他描述的那般宛如天神的国度。 遣唐使只能一遍遍地描述着没有人相信的故事,流泪惋惜那个已经消失的盛世。 后来他的白头发越来越多,已经老到不能再老,然后死了。 临死之前,他握着和尚的手,让他一定要替自己来看一看大唐。 白居易听完这个故事,唏嘘不已,这更加坚定了他想要完成那首诗的心愿。 白居易想知道贵妃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找到了当初在马嵬坡的一个军士,对方现在也已经白发苍苍了。 白居易看着他满是皱纹的脸,目光浑浊的双眼,感觉自己好像翻到了一本泛黄的史书。 随着对方苍老的声音响起,史书被白居易翻开,那段往事重现人间。 “那时我们所有人都要她死,认为是她的存在毁了大唐。” “直到她出来的那一刻,三军将士看到了她。” “她穿着一身红衣,静静地走出来。” “她太美了……太美了……” 军士一辈子行军打仗,说不出什么华丽的词汇,只是单纯的感叹着,重复赞叹她的美,似乎只有念上一千遍,一万遍,才能够表达她的美丽。 “我还记得,贵妃的衣裙上绣着蝴蝶与牡丹,手里捧着的琵琶上有缠枝莲的纹样。” 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依然记得一清二楚,因为这一幕已经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里,总会不时地回忆起。 “三军将士将她团团围住,可她没有一丝害怕。” “那天本来万里无云,可是她弹奏琵琶向玄宗告别的时候,天上却飘起了雨丝。” “天公垂泪呀……” “我当时很想救贵妃,可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士卒,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贵妃什么也没有说,甚至没有流泪,她为了能让陛下安全到达蜀中,喝下了那杯毒酒。” “我静静地看着她死了……” 说到这里,军士泪流满面。 白居易也落泪了,自古红颜薄命,深情的女子无一例外都香消玉殒。 好在玄宗平安无事,也算是让贵妃达成心愿了。 白居易费尽工夫,又找了一些当年侍奉玄宗的宫女,从他们口中得知,贵妃死后玄宗再也没有笑过,时常一人独自面对着春花秋月,思念贵妃。 可叹天人永隔,这对有情人再也无法相见了。 白居易带着悲伤的心情回到家中,开始起笔写长恨歌,写到一半的时候,他听说有一位道法高深的道长,曾经为玄宗寻找贵妃的魂魄,立马前去拜谒。 道长已经活了两百多岁,不问俗事,还是白居易给他的小弟子塞了些银子,才被放了进去。 道长说起他寻访仙山的经历,道:“贵妃娘娘日夜思念着玄宗,一听说贫道是天子使者,顿时泪流满面,仿佛梨花带雨一般,令人见之心碎。” 道长叹了一声,似乎是在回忆那个美丽又痴情的女子:“贵妃娘娘一直问贫道:陛下可还安好?贫道告诉她玄宗失去她后每日失魂落魄,贵妃娘娘又是落泪不止,将玉簪交给贫道,让贫道转交给玄宗,希望他能够珍重。” 听到这样凄婉的结局,白居易悲伤不已,回到家一气呵成,把《长恨歌》写完了。 写完之后,他把诗抄录一份,给了那个东瀛和尚。 和尚看到诗之后感动不已,将之带回东瀛,在遣唐使的坟前念诵。 后来,这首诗传遍天下,世人都被这凄婉的爱情所打动,将之传唱千古。 没有人知道,他们所向往的这份爱情,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第14章 是夜,明月高悬,晚樱初绽,嫣红的樱花瓣随风飘落,遗落一地芳菲。 金陵城里,万家灯火,秦淮河两岸香风阵阵,满楼红袖招,无比繁华。 一个穿金戴银的中年男子醉醺醺地从青楼出来,手上还戴着一枚价值连城的翡翠扳指,正是青楼的常客何老爷。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1 首页 上一页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