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师一听连忙小声恭喜:“这是好事呀!静安,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忙的,就回学校来!” 徐静安感激的说:“谢谢唐老师一直以来的照顾。” 即使办公室这会儿没人,两人说话的时候,还是会下意识的控制音量。 徐静安具体在哪儿上班、什么工作,唐老师更是没问! 唐老师催促:“先去把手续都办好赶快上班,回头有多少话都来得及说!” 徐静安跟班主任告别后,她又去校长办公室跟梁校长打了声招呼。 看着眼前的的姑娘,校长什么都没说,利落地签字把档案迁出来。 毕竟当初的毕业证就是梁校长亲自发的。 没想到最后梁校长还写了一封推荐信。“对你的工作不知道有没有用,可能你也用不上。但这是学校对你这几年来的肯定,也是一番心意。”梁校长温和地说着。 这真的出乎徐静安的意料。不管是什么原因让校长写了这封信,她心里特别感激。 徐静安收下后,给梁校长深深地鞠了一躬,才走了出去。 手续办好,还差最关键的一步——调走徐建设。 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徐静安趁机拦住了徐建设,把他拉到没人的地方。 “三姐,什么事?” 看着16岁身高就有1米75的徐建设,“我听说最近体校招人,要封闭训练4个月,咱们学校能推荐2个人,你去不去?” 每年这个时候,体校都会到各初高中找苗子。跟好多吃不饱的人比,徐建设的身板谁见了不得夸声好! “去那儿干嘛呀,怪累的!” “傻!” “三姐,你怎么这么说?” “你去体校训练,不管怎么说都是一条出路。到时能找一份好工作不比什么强?”徐静安恨铁不成钢地说。 “现在又不用自己掏钱,白去让他们教几个月,咱们还沾光了呢。到时候身体锻炼好了,如果省队选不上,不还能报名参军嘛!” “再说回来,万一这都没成或者你觉得累受不了,那就回来呗。有咱妈的工作保底你怕什么?” “到时候还能不比你现在天天上课睡觉强?” 徐建设听了三姐徐静安的话,越想越觉得很有道理。下午课都没上,他特意去单位找徐父徐母把这事给两人说了。 老两口觉得儿子说的在理,怕名额被别人占了,连忙向单位请假。徐母回去收拾好东西,徐父找到学校强烈要求让孩子进体校。第二天一早就跟着体校老师走了。 徐静安这回算是彻底放下心来。当天还是在宿舍住了一晚。晚上同宿舍的人看到她也是窃窃私语。徐静安心里越发恼怒金三顺打破了自己的平静生活。 她只能眼不见为净,放缓呼吸渐渐睡了过去。 第二天4月1号,照例是工人发工资的日子。徐静安一早起来,把剩下的东西打包带走,趁着天色暗路上没人放到空间。等徐母把这月的份额票据都领完后,她悄悄地回去找办事处主任开了介绍信,急急忙忙的又去了政府机关。工作正式办下来,拿到工作证,徐静安才松了口气。 “张哥,咱们这里有宿舍吗?”徐静安悄悄问小张办事员,顺带从兜里递了包烟。 小张手一翻,东西就不见了。“有,还剩几个。我带你去看看。” 徐静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抬举我了不是?我这儿,好赖有个地方住就行,哪好麻烦您呢。”开什么玩笑,她哪来那么大的脸面! 小张笑了笑,“行,那你去宿舍楼305吧。那还有张空床。” 徐静安话回的爽利:“麻烦您了张哥。回头,请你吃饭。” “行”,小张也不客气。 徐静安拿着305的钥匙,打开一看就知道张哥照顾自己了。 房间大概4米*5米,有两张单人床分别靠着墙的两侧,靠窗有张1米*0.5米的书桌。地面和桌面上还有层浮灰。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不常过来住,那就相当于自己住单间啊! 徐静安抓紧时间打扫干净宿舍,又来来回回好几趟把床收拾好,挂上窗帘,暖壶、脸盆等等一些要用的东西都置办齐全,也到了中午下班的时候。 徐静安特意跑到国营饭店,用新买的饭盒打包了一份红烧肉,避着人给了张办事员。 小张笑得更真诚了。 下午回到徐家,把户口本还给徐母。 “妈,我把户口本放你屋里了。” 徐母:“我知道了。昨儿怎么不让老四把户口本捎回来?” 徐静安:“建设咋咋呼呼地,我不是怕他东西拿的多了再丢了。” 徐母点头:“这倒是,他就没稳重的时候!” 徐建设不在家后,感觉整个家里都安静好多。对此深有感触的绝对是徐建国! 因为没人跟他事事比较,样样相争! 4月2号星期六,又是全家排队买东西的时候。 这次周末,学校放两天假。徐静安正好是4号星期一去上班。全家人都忙着上班,她也就成了购物主力。 累死累活的一上午,才把东西都买回来。徐静安到家的时候,脚都被踩烂了,感觉腰都要断了!
第19章 转正艰难 4号,徐静安开始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两个星期下来,徐静安把同期入职的人员了解清楚了。怪不得韩主任那天挑眉:一个是妇联主任的儿子;一个是化肥厂厂长的外甥女;一个是公安局局长老婆的娘家侄子;还有一个是粮站站长前妻给他生的儿子。最后一个就是气运之女——徐静安。因为她对外说是运气好,刚好听说这里招人就来了。 徐静安就像误入了鹤群中的鸡,感觉自己特别显眼。 张哥每次见她,都不得不感叹,运气的重要性! “小徐,你是这个!”张建军照例伸出大拇指。 徐静安只能不好意思的笑笑。“张哥,说真的我活这么大,从来没捡过东西。过年吃饺子,从来没咬到过钱。” “弄不好,这十几年的运气就攒到这回啦!” 张建军一听就哈哈笑。 办公室里的人,也跟着打趣。“小徐,那你运气再攒攒,争取找个好婆家!” 不管这话里头是调侃,还是嘲讽看戏,徐静安听到这话,脸色都不变。 “那可借各位吉言啦!” 面对老油条般的脸皮,众人也不得不见好就收。 徐静安跟张哥熟了之后,趁着放假休息,到底请了一回客。桌上摆着红烧肘子,糖醋排骨,四喜丸子,土豆炖牛肉,4个大菜,米饭3碗。 “张哥,快坐。为了这几个菜,我可是连着跑了好多天。就今天有供应!” 张建军却吓了一跳。“妹子,你这可太丰盛了!多少人家里过年都没这些菜。” 最重要的是,人家投入这么大的本钱,他要回报多少才能使对方满意。 张建军说什么也不敢吃。徐静安好说歹说才坐下。 “妹子,你有什么事,好好说。想让哥干啥?你要不说,哥不敢下筷子。” 徐静安坦白直言:“张哥没别的就两件事。一个谢谢这些日子的照顾,分宿舍也好,告诉我其他人的家庭背景也罢,我心里都记着呢。” 张哥——张建军点了点头,“还有呢?” “还有就是,哥,咱们这个单位什么时候能转正?” “就这个?没了?”张建军看着徐静安。 “没了!”徐静安无语的看着张建军。“我就想谢谢张哥你,又不是难为你。” 张建军这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一般有3个月的,有半年的,还有1年的。但每年都有指标,不可能招多少个都能同一年转正。” 徐静安仔细的听着,时不时的给茶杯添点水。 张建军吃了一碗又端起第二碗米饭,“你们这批人的跟脚,你也知道了,都是硬茬。” 喝了口水,接着说:“在你们之前还有没转正的,轮到你估计最早也是1年之后了,3年之内都算不错的!” 徐静安听到这里不由倒吸了口气,怪不得到现在系统都没给奖励。现在转不了正,以后更难。临时工说解雇就解雇,到时候她还得下乡。 吃完饭,把剩下的菜打包装好放到布兜里。张建军拎着布兜出了包间回家去了。 送走张建军,徐静安转身回去收拾桌子。服务员是个女同志,看到徐静安把碗筷送过来很是惊讶。 “同志不用伸手,我忙的过来。” “值当什么?随手的事。” 徐静安拿块抹布把桌子擦干净,地扫干净。收拾停当才用了不到五分钟。 女服务员有些不好意思。“同志谢谢您了。” 徐静安:“这有什么?我这些天老往咱店里来。不也给你添了不少麻烦。” 用人的时候好话不要钱的说,用完转身走。谁心里能没数? 现在人员不流动,人际关系交往都是固定的。那些售货员,饭店服务员往往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 想用点好话就能忽悠住这些人的,那是打错了算盘! 既然已经有了交集,慢慢相处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建起来了。 徐静安出了饭店回到宿舍。关好门,拉上窗帘,就进了空间。 随便煮了点挂面吃,静下心来想着今后的出路。她知道转正不容易,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时间拖的太久了,久则生变。看来还是要选择第二种方案,速战速决。 …… 韩义此刻也在宿舍愁眉不展。以前心情不好还能抽根烟,如今只能整理内务擦窗、扫地、洗衣服…… 没办法,他穷啊——韩义出身农村,曾在军队里任职。受伤后转了文职工作。去年10月转业到了地方,当了市政府的人事部主任。 老婆和孩子还在他原来当兵的地方没跟来。不是不想来,他现在一个人孤孤单单,也想老婆孩子。 实在是家庭负担重。 老家爹娘不能不管,兄弟姐妹都等着他撑腰呢。别的不说,加起来20多个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结婚,他总要给个份子钱吧? 当初出任务时就说好了,活着的人要照顾牺牲战友们的家人。不能这话说过就忘了? 韩义每月往外邮出的钱都有一半工资。老婆给他生了7个儿子,再加上部队里面的人情往来,时不时的捐款,还能剩下什么? 60年那会儿闹饥荒,他们部队驻扎在当地的老百姓都跪在军营前求口饭吃。 军人能怎么办?只能把自己兵营里的粮食分给了老百姓一部分。不然看着他们死在军营前?那时当兵的自己都饿得直打晃。 老家的来信也是封封带着血泪。那是到了难处,可韩义又能如何? 家里有了她媳妇的那份工资,才让家里的孩子都活下来了。在家里,他媳妇的话比他好使! 到现在韩义转业到这里以后,工资比起在部队的时候还降了。他都不知道什么是存款,他是月月光啊!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6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