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任不久,宁哥儿就带着家仆投奔了过来,也带来了好消息——他乡试通过,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举人了! “是第七名,比不得父亲当初。”宁哥儿成熟了不少,说起成绩,虽然有喜色,却也有几分遗憾。 长青淡淡道:“你明年进京去考殿试,就和为父一般了。” 宁哥儿并不恼,而是非常清醒的道:“不了,儿子打算三年后再进京,还要再好生做几年学问。” 长青这下有了几分真切的笑意,显然十分满意:“你心中有数便好,好生读书,多看看外头世情百态。” 三年半之后,范氏父子一回到京城就成了官场上的焦点——范长青在江南促进商贸,兴修水利,政绩卓著,被擢升为正二品户部尚书,同时加封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政,以三十九岁的年纪,成为最年轻的阁老,而他的儿子范予宁殿试夺魁,十五岁的少年成了状元郎,和他父亲十二岁中榜眼的经历一起,成了本朝科举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长青能当上户部尚书,既是他自己的政绩足够,也是因为上一任户部尚书段大人致仕了。段大人离开了官场,他的长子段文斐便从太常寺少卿调任吏部侍郎,大大的升迁了。 “毕竟是皇子的岳父,本人又有才干,官职太低也不合适,尤其是六皇子根本就不能继承大统,他的岳家便是掌握实权也无妨。”长青跟许杏闲话。段玉琳大约注定是要当皇子妃的,他们家还没想出法子避开九皇子,皇帝陛下就已经出手,把她赐婚给了六皇子。 “唉,说句实在的,我倒觉得六皇子这样也挺好的。”许杏已经听段二夫人说了,六皇子小时候生过病,腿脚残疾,不可能继承皇位,他也不掺和兄弟们的事儿,安安静静的当个透明人,只是因为见过段玉琳才主动求了父皇赐婚,还说因为身子残疾,便也不纳侧妃了,就守着段氏过日子。 “唔,你是听段夫人说的吧?”长青忽然问。 许杏摇头:“段夫人岁数大了,不常出来,我平日倒是跟段家二夫人比较投缘。” “段文彦的夫人?”长青笑了笑,“他们家是不是有个姐儿?” “你说玉真那孩子啊,是,很好的一个小姑娘,别看比欣姐儿小好几岁,两个人一直关系很好。”许杏也挺喜欢段玉真的。 长青便说:“我与段文彦也是好友,晓得他们家风好,便想跟你商议,咱们聘那姑娘来当儿媳妇如何?” 许杏总觉得儿子还小,没往这上头想,被长青这么一提,竟觉得十分合适,不过,“还是看孩子们的意思吧,若是他们互相有意,咱们就去说。” 没想到宁哥儿一听,先露出了懊恼的表情:“爹怎么什么都跟您说啊。” 原来是他偷偷瞧人家小姑娘,被爹发现了。 许杏立刻就去找她的好朋友探口风了。 段二夫人笑得脸都红了:“我这人你也知道,矜持不来,你这么问,我心里喜得什么似的!” 许杏还是想先问问段玉真的心意,段二夫人便说给她几日时间。 第二天欣姐儿却先回来了:“娘,放心吧,我之前还想跟您说呢,玉真妹妹对咱们宁哥儿有些意思,我还没来得及说,您就去问了,这事儿肯定行!” 两年之后,许杏也喝上了媳妇茶。 接下来的几年,纺纱机和织布机终于慢慢的推广开来,许杏的利润也不及从前高了,不过依然有每年差不多十万两银子的收益。董家还是没有成为皇商,但是他们几乎垄断了西方陆上的商路,东海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也占了三分之一,光出海售卖的布匹一项,许杏的分成就有七八万两,她十分满足。 抱上了孙子、外孙,虽然才四十出头,许杏也觉得自己是个老太太了。 其实还是长青更像个老头子,毕竟当阁老不是个轻省差事,劳心劳力,他开始见老了。 四十五岁的时候,长青升为首辅,真正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当别人想尽法子攀附他的时候,他却给小儿子定下了一门不起眼的亲事:鸿胪寺卿孟裕安的小孙女孟氏。 “那小丫头,当年满月的时候我还抱过她呢。”许杏微笑,“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 长青忽然想起一事:“今年的新科探花郎来见我了,你猜是谁?” “我认得?”许杏完全猜不出来,“是谁家后生?” “你还记得当年咱们在临川的时候,你曾经救下过一个险些被夫家卖掉的寡妇吗?”长青问。 许杏好好想了一会儿,才道:“你说的是李氏?还有俩孩子?” “正是,探花郎就是她的儿子,邓春生。”长青笑着说。 “啊呀!”许杏又惊又喜,“这可是好事!你做的大好事!” 长青有几分感慨,不过还是喜悦:“是,是好事。我只觉得,我这一生,算是没有白来过。”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11 首页 上一页 21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