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留之所以能当王,恐怕也是商悯扶持的结果,否则凭借他一个没有家世也没有宠爱的公子,怎么可能登上郑王之位? 在旁人看来,这位郑留简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凭空摘的桃子,他在军队之中亮明身份之前,谁也不知道世上竟然还有一位十九公子。 “郑王想必和武王关系甚好?”赵王进一步试探。 这次郑留微微笑了,“的确如此。” 一旁的甲二看了赵王一眼,出声提醒:“王上,武王和郑王有婚约,在郑王还是公子的时候。” 赵王愣住,脑子里有点被堵住的记忆这才浮现了出来。 她是真的没往这个方面想,因为一国的君主和另一国的君主是不可能联姻的,否则怎么治理疆土?成婚了之后待在这个国家还是那个国家?总的两个国家疆土合并吧? 所以在得知郑留是郑王之后,她下意识排除了这件事情。现在不管是商悯还是郑留都是王了,那婚约应当作废了? 郑留脸上的笑容不易察觉得变得真实了一些,语气似乎也更客气了,“赵王只管在我郑国军中安心住下。” “郑王不担心那头黑蛟赶过来杀你吗?”赵王这话问的直白。 郑留微微叹息,“担心当然是担心的,当然也准备了一些应对之法,只是或许不如赵王这样完备,直接备下了替身,如果对方前来,恐怕我等只有抱头鼠窜了。” 他话语中带着一丝调侃与无奈,“若不是近些年对方重伤养伤,恐怕在外活动的时候会造成更大的破坏。运气还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运气……运气是最虚无飘渺的东西。 郑留其实并不是特别相信运气,只是他对赵王这样说而已。 他不信运气,他信商悯。 如果让商悯自己来说,她肯定也会说得上天眷顾之类的话,但是在郑留的想法里,如果换一个人,可能上天就没那么眷顾了,所以他还是最信商悯。 “还想再问郑王一句。”赵王看着对方轻轻道,“你打算如何对付宋国,还有可能已经被控制的赵国?” 她沉吟着说,“我的臣子对我非常信服,如果白皎用我的身份发下决策,说要打郑国,他们绝不会有二话,说不定你们的军队会被我们牵制,以至于迟迟无法攻破宿阳。” 郑留道:“此事也许需要一些冒险。为了应对这件事情,我们这一方已经有人做好了牺牲的打算。” “此人身份不一般?”郑王敏锐察觉。 “他是宋国公子宋兆雪。”郑留说出了这个人名。 “当年你们三个都在苏归麾下,可真是卧虎藏龙啊。”赵王意味深长地说着,并没有深究宋兆雪是如何成为他们盟友的。 同时她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称皇的几率已经无限降低到了零。 原本就有郑国,现在又多了一个宋国的公子了……当真是大势在商悯。 宋兆雪做好了牺牲的打算,其实赵王同样是。 既参与人妖之争,就不要妄想自身性命能够保全。 “若有必要,我可以当众拆穿黑蛟身份,哪怕被她杀死,玉石俱焚。”赵王道。 不光是为了人族大义,更是不想看到妖孽得意。 郑留对她一拜,“早先便听师姐说,赵王是一位极其贤明仁义的君主,今日一见,果然所言不虚,请赵王放心,若郑留能活,赵王也能活。”
第410章 商悯所在的大军军营中有一个单独的帐篷,她给在这个帐篷中住着的人划分了单独的一批亲卫,负责保卫他的安全。 子翼心有不安,但是大战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而商悯用得到他,所以他只能跟着来到军中。 一路上子翼有一些困惑,商悯到底会在什么方面用到他?毕竟他既没有带兵打过仗,也在指挥方面没有什么才能,难道是需要让他打仗之前阵前喊话,瓦解燕军的意志吗?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实际上来到了大军之中,他却发现商悯并没有那样做,而是把他给严密地保护了起来。 他也曾经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问商悯为什么要把他带在军中?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商悯并没有给他明确的回答,只是道担心表哥自己留在朝鹿之中遇到危险,所以还是放在身边比较安心。 眼看还有三百里就可以到达宿阳,武国的军队一路上可以说是几乎畅通无阻的。 只遇到了少数的城池负隅顽抗,然而他们在抵抗也很快破碎了,毕竟既没有粮草也没有士兵,他们哪里来的力量和武国军队打呢。 之前东北方向大燕的力量都在对付梁国的过程中,几乎消耗殆尽了。 商悯直接把子翼带到军中是有原因的。 自从知道了孔朔对大燕的龙脉有想法之后,商悯就开始了严防死守,子翼身上好歹聚拢了一部分大燕的气运,他之前就想将他夺到手,说明皇帝这样的存在对于龙脉来说还是比较特殊的。 虽然不知道如今聚集在皇帝身上的气运到底还剩下几分,但是最好保险一些。子翼待在朝鹿之后鞭长莫及,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商悯反而难以处理,所以才选择直接把他带在军中,哪怕麻烦一点。 其实除了血脉和所处的身份特殊之外,子翼身上汇聚的气运已经没有之前多了,就连商悯也可以看出他身上的气运已经从巨大的紫光柱变成了比较稀薄的紫色光柱。 敛雨客久久没有回到她身边,不然到时可以问敛雨客,确认一下她身上的气运光柱是不是在攻打了梁国之后有了长足的增长,是否可以比肩皇帝? 最近一段时间,武国朝堂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一批老臣甚至直接问道:“王上,何不称帝?” 在正式攻破了梁国都城之后,朝堂上关于让商悯称帝的话题愈演愈烈,几乎是毫不掩饰,毫不遮挡。 因为当初燕皇攻打大燕的时候,也是在夺得了这么大一片疆土之后选择了称帝,一旦成了皇帝,那么名义上便会有所不同,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投靠,以皇帝之名,行事各地的抵抗也会小很多。 子翼被迫闭目塞听,对这一切毫无知情。如果他知道,心中的感受恐怕会无比复杂吧,虽然这些年已经与傀儡皇帝无异了,但是身上毕竟还占了一个名号。 但是此时他其实早也有了预料,当初他与商悯谈论到相关话题的时候,商悯就会说,将来可以让他当一个贤王,但是子翼只觉得庆幸,庆幸她没有赶尽杀绝。 但凡是新皇登基,总要对旧皇帝遗留的势力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清洗。 商悯不需要这样的清洗,因为她得位之正前所未有。 首先有先皇遗诏,上面说“以贤为帝”。如果商悯这样能让妖魔退却的君主不够贤德,那什么才是真正贤明的君主? 其次她又是天命加身,民心所向之人。世上再没有比这个更能证明得位之正的东西了。 如果商悯真的有需要,甚至她不需要主动发话,子翼就会主动退位让贤,发出退位让贤的诏书,主动表明禅让皇位。 这个过程中商悯不需要主动发力,也不需要说什么,自然会有人替她办好。 面对众多朝堂臣子或明显或隐晦的暗示,商悯道:“时机未到,待攻破宿阳,尘埃落定之时,便是称帝之刻。” 于是臣子们不再言语,而是睁着一双期待的眼睛,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商悯大军即将抵达宿阳之时,宋兆雪和敛雨客也已经来到了宋国和大燕交战的战场。 现在燕兵已退,此地又已经化为了宋国和郑国交战的战场。 双方士兵你来我往互相攻伐,但其实并没有爆发太大规模的战役,顶多是我劫掠你一支粮草,你伏击我一支援军,双方交战的士兵规模至今没有达到五万之数,态度可以说相当克制了。 宋国的将领对此也有些疑惑,“搞什么玩意儿这是,难道只是为了拖住我们的脚步吗?他们想阻止我们攻破宿阳,所以才百般阻挠?”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不是整个,反正就结果来看,郑国军确实是想阻止他们攻破大燕。 宋国将领心中有些不安,将前线战报传回了国都昌明。负责处理军务的是左相莫群,以往左相发来的密信都比较及时,但是这一次密信并没有那么及时地发过来,而是隔了好几天之后才发回了前线,而宋国将领得到的也只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当以稳妥为上,不宜与对方大规模交锋,保存有生力量。王上病重,难做决断。” ……王上病重,难做决断? 因为君主难以做决断,所以作为丞相的也就不想担责,不知道该到底让大军前往何处,该如何处理联军内战了吗? 宋国将领百思不得其解,同时又觉得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了整个宋国大军。不对,也许是在更久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种预兆。 从王上久病不出开始,这种感觉就已经愈发强烈,前方的决心也不是没有产生过动摇,有一次宋国的将领们甚至也在怀疑王上是不是已经遭到了朝臣的秘密监禁,甚至有将军已经写信回昌明,向自己的同僚暗中询问了此事。 但宋王也许是知道自己已经长久没有露面,可能会导致民心不稳,所以在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在人前现身了。 从那之后她现身的次数就变得比较频繁,但也依然不经常上朝,军政大事一律是召集群臣商议,然后再发下结果,而至于早朝这种东西早就名存实亡。君主不在上面坐着,底下的朝臣就算是参加朝会又有什么用。 尽管众多臣子一直担心宋王的安危,但是他们的担心一直没有得到验证,他们只能在这种惶恐不定中继续着大军的行进。 但是很快他们心中的暗卫得到了应验。 大军一边应付着郑国军的缠斗,一边缓慢向前。 前行路过一处关隘的时候,此地已经被郑国军完全占领,把宋国军卡在了关隘外面。如果宋国军想要继续挺进,就必须要拿下这一处关隘。 就在宋国将领以为一场大规模冲突在所难免的时候,前方的时候突然向后方传来了一封密信,然后紧接着前方的将士也满头大汗地回到了后方,向将军汇报前方情况。 宋国将军宋晏满心疑惑,然而听到手下的禀报后,越听越是心惊,脸色都变得苍白了。 “有个年轻男子在阵前喊话,说他是宋国久不出现在人前的大公子,他说宋王已经被妖所谋害,如今的宋王是假的,那个大公子也是替身假扮的……”传信的小将同样脸色煞白,“而左相莫群实际上是妖党,一直在假传王令,他们的目的是消耗宋、燕人口,让宋国的百姓填进战场里面,让各国国力衰弱,最后……妖魔独大!借人族诸侯国隐藏行迹!” 说到最后那个传信的小将冷汗津津。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49 首页 上一页 4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