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贝壳类,就连花生米这些都不再上桌。 秦老爷子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大人亏嘴亏一时,孩子安全最重要,等他长大了,做家长的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夹了块鱼准备大快朵颐的秦久,刷的抬起头,“太爷,我长大了,是不是想吃什么都可以?” 老爷子看了看桌面丰盛的菜肴,沉默两秒问他,“咋,这么多菜还不够你吃?” “我想吃牛百叶!” 秦久掷地有声,估计是想到牛百叶的味道,他还咽了咽口水。 易迟迟顿时心虚抱起碗干饭,牛百叶是她的锅。 但这玩意是真的难买,牛肉也一样。 想吃上得靠运气。 所以,她还是隐形的好。 本来想说话的老爷子看见她这个样子,无奈道,“你又给他吃新鲜食物了。” 易迟迟,“……” 装死都不行的她只能讪笑着解释,“赶巧,姥爷你别理他,下次遇到了可以买点,没有让她搀着。” 麻老爷子也是个爱吃的,闻声对牛百叶的味道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牛百叶很好吃?” 这玩意他要没记错的话,一般人做不好。 煮老了怎么咬都咬不烂,还不吸味儿,实在是不明白有啥好吃的,还没猪肝好吃。 “好吃!” 易迟迟是牛百叶的忠实爱好者,涮火锅必点的食材,就是现在这个年代想吃个牛百叶实在是太难。 “可惜难买,不然可以买点做来尝尝。” 埋头苦吃的丁昌伟抬起头,“屠宰场可以看看有没有杀牛的。” 老爷子一锤定音,“小丁你明天去看看,穿便装,不要表露身份,有就买点回来,没有就算了。” 闻母嘴角抽搐了一下,这也是个无脑宠孩子的。 得亏他们家迟迟做了母亲,已经是个成熟的大人,不然就老爷子这种孩子想吃牛百叶,就让人上屠宰场撞运气的做法,孩子会长成啥样真不好说。 她张嘴想要劝说,丁昌伟却爽快应了声好,“我明早就去。” 这位也是个行动派,既然说了要去屠宰场,翌日他真去了。 不过运气不好,没遇到牛,倒是买了一个猪头,四对猪脚,一个猪心和两套肠子,外加三斤重的五花肉,以及半扇羊。 没回家,晚上留宿的麻老爷子,和宋老夫妻俩带着闻一和秦久遛弯回来,看见易迟迟闻母和做饭阿姨凑在一起清理猪内脏,愣了下道,“怎么全是内脏?” “做卤味好吃!” 易迟迟头也不抬,拿了刀一点一点将猪心表面的筋膜剔除掉,这玩意不弄干净,影响猪心的口感。 “你做?” “妈妈做。” 闻母嗯嗯点头,“对,我做,迟迟口头指导。” 卤味她不是第一次做,猪心却是第一次。 “那买少了。” 丁昌伟提了桶水出来,正好听见麻老爷子的话,无奈解释,“不是我不多买,而是屠宰场不卖。 ” 就这点边角料,还是他塞了包烟才买到手,不然都不给他。 羊倒是肯卖,但天气太热了,放不长,半头羊够了。 “花了多少钱?” 宋老太太不关心别的,只关心他们在秦家又吃又住的,琢磨着补贴点。 “首长给够钱了,我没贴。” 丁昌伟拒绝报数目,找了个由头搪塞过去。 宋老太太见此心里就有了数,不再追问而是转移话题,“老秦呢?” 秦久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回来还没看见太爷。 顿时朝丁昌伟投去询问的目光。 “去隔壁龚首长家了。” 几乎是他话音刚落,隔壁就传来老爷子的喊声,“小九,把一一抱过来和你龚太爷见个面。” 秦久扯着嗓子诶了声,朝麻老爷子怀里研究银杏叶子的闻一伸出手,“一一,哥哥带你去玩啊。” 闻一听得懂人话,对玩字也灵敏,闻声叶子也不研究了,张开小手就朝他扑来。 还自觉朝易迟迟和闻母啊啊叫着挥挥手。 这是拜拜的意思。 “好的拜拜,你跟哥哥玩一会就回家啊。” 闻母笑着回了他一句,不忘叮嘱,这娃嗯嗯点了下头表示知道。 然后,秦久就抱着他去了隔壁。 宋老太太他们也蹲了下来,帮忙处理边角料。 等秦久和老爷子带着抱着个大红包回来的闻一回来,易迟迟已经配好了卤味需要的材料,丁昌伟也把灶烧了起来。 东西太多,用煤气没那么大的锅。 没错,这个年代像京城这样的大城市,已经有了取了煤炉子的煤气罐。 做起饭是来真方便,却没大锅,再者老爷子他们觉得大锅土灶卤出来的卤味味道比煤气罐卤出来的好。 所以,煤气罐弃用,直接用大锅灶。 卤味一时半会好不了,想要彻底入味还得浸泡一晚才行。 叶叔运气比较好,从基层回来看闻一赶上了浸泡好的卤味。 “就是这个味,可想死我了。” 吃了一块猪心的他感动的恨不得落泪,自打离开靠山屯后,他再也没吃过这么合胃口的卤猪心,是真的馋。 也是真的想这一口。 “那爷爷你多吃点。” 秦久是个孝顺孩子,闻声忙不迭给他夹菜。 闻一拿着一小片猪肝慢悠悠啃,见哥哥往他碗里夹菜,小手一挥,啃得满是口水的猪肝跟着进了碗。 众人,“……” “你自己吃,你叶爷爷已经是个成熟的大人了,不和小孩子抢食。” 担心叶叔嫌弃他的口水,易迟迟赶紧将猪肝夹了出来还给闻一,“叔,要给你换一碗饭不?” “不用,我没那么讲究,小孩子的剩饭剩菜我吃过也不止一两次。” 秦久脱口而出,“叶爷爷你吃过谁家孩子的剩饭剩菜啊?” “你!” 他掷地有声,秦久不敢置信,朝老爷子投去求证的目光,“太爷?” “你叶爷爷没说错,你小时候他经常上家里来蹭饭,我没赶他出门让他吃点剩菜剩饭都是我大好人。” 那几年粮食多紧张啊,关系不到一定的程度,别说剩菜剩饭,烂菜叶子都舍不得给出去。 “赶紧吃,吃完了让你叶爷爷去洗洗睡,看他这张脸都成什么样了,本来年纪就不小,现在更是没法看。” 一句话,引得满桌人朝他行注目礼。 易迟迟更是好奇道,“叔,你这是熬了几个晚上没睡?” “睡了,不过事情多,睡得时间不够。” 他说着摸了摸自己的脸,“我看着形象真的很差?” “……挺憔悴沧桑的。” 没休息好,本来一成熟稳重的中年帅哥,现在眼袋黑眼圈胡茬都出来了,看着又老又沧桑。 不过底子在这里,好好休息几晚再把胡子刮干净,形象又回来了。 老叶同志感觉胸口被扎了一刀,所幸他也不是靠脸吃饭的汉子,心酸了那么一瞬就恢复了正常,“大姐你们什么时候回去?” 闻母咽下嘴里的食物回道,“月底,闻时也差不多该回来了。” “那玩不了多少天啊。” “十多天的时间,够长了。” 秦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问易迟迟,“老姑,你真的不能和奶奶带着弟弟一起留下?” “不能。” 易迟迟笑着拒绝,“你忘了,你还有个老姑父在海上飘着呢,我和你奶奶得带着弟弟替你老姑父守好家。” “可以让老姑父升职来京城。” 这想法不错,然而升职没那么容易,想升到京城更不容易。 “我回去了让他好好努力。” 易迟迟这话一出,秦久就知道他想把人留下的愿望彻底落空。 但这孩子也心大,觉得留不下来也行,大不了寒假他再去海岛,以后每年的假期都可以去看弟弟。 想的挺好,现实却不尽如意。 开年又涨了一岁的秦久,进入了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学习状态,难得的假期,也被老爷子丢到了军营去训练。 因为这孩子想走的路,是科研路。 但搞研究的,必须有一副好身体,不然熬不住夜,还容易秃头。 家里出过研究员也和科研人员打过不少交道的老爷子,对研究员进入工作状态是什么样那是门清。 于是,秦久想寒暑假来易迟迟这里的愿望落空。 而改革开放后的易迟迟,和友谊商店维持了两年的合作后,于80年5月,被邀请进了南省刺绣研究中心,和唐师傅他们一起,联合各省市的刺绣传承人深耕,交流,精进彼此的绣技。 又于85年,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柳兰被她挖了过来,同时被她挖过来的,还有唐师傅她们。 宁建东为此气得差点吐血,见易迟迟一次,骂她一次,骂到她快没脾气了,这事才算过去。 闻一十岁时,闻时的工作岗位出现了调动,到了羊城总部。 同年,易迟迟接到了一项任 务,那就是为某国总统夫妻绣上一幅肖像画。 次年四月,任务圆满完成的易迟迟也因此进了有关部门的眼。 以及一部分富商的眼,从而开启了她名利双收兼徒弟众多的一生。 千禧年后,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后,国家开始大力扶持传统文化。 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从未从历史的舞台上退下去过,而易迟迟,也将继续深耕下去。 不但如此,她还在闻一结婚生子后,准备把闻家第三代中的女孩闻述箴培养出来。 结果这孩子心灵手巧只占了心灵二字,手巧那是丁点没有不说,还将十个手指头扎的千疮百孔。 还没她同胞兄长针线活好。 无奈,只能放弃。 晚间她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洗完澡出来的闻时熟门熟路拿了护手膏替她护手,“好好的谁又惹你了?” “没人惹我,我就是可惜,没人继承我的衣钵。” 闻时手顿了下,试探性提议,“要不让大宝来?” “大宝的目标是和他大舅秦久一样,做个为国争光的科研人员。” 闻时对此表示不满,“他怎么不把我和他爹当成目标。” “一门双军够了。” 从军这条路不好做,军属也不好做,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军人,对于第三代不走这条路易迟迟没什么想法,她的宗旨一贯是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做父母的可以参考,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孩子自己。 所以,她劝道,“大宝愿意做科研工作者,就让他去干呗,再说了,孩子现在还小,说不定过段时间他的目标又变了。” 这倒是。 “小宝真就一点天赋都没有?” “没有。” 易迟迟想不通,“我手挺巧的,你手也不差,闻一更不用说,自打会走路就变成了动手小能手。咋小宝就能手残到这个程度,让她缝线,她能缝成山路十八弯,就跟走直线犯法一样。”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38 首页 上一页 3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