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作者:冰河时代 简介: 迷迷乎乎之间,苏若锦胎穿成了大胤朝汴京城内正八品国子监博士长女,眼瞅着她娘生了大弟又添小弟,小小公务员之家日子从拮据变成了借钱渡日。 六岁小当家站小凳,够灶台,吃着上顿愁下顿,这可怎么过? 不怕……不怕…… 生活在超级大都市汴京城,城市繁荣商业发达,带着千年之后的美食而来,难道还能被饿死?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国子监、三省五监九寺,公务员聚集之地,哪个不要吃早饭,那咱就从早食摊子干起,油条烧饼配豆浆、芝麻团子八宝粥,还嫌咱花样少?煎饼果子小笼包、生煎豆腐脑,口袋饼羊肉泡漠走起……寻棉弹被松江布……油坊酒庐杂货铺……平乱抓匪…… 赚不完……根本赚不完…… 左手拿锅,右手拿铲,最是人间烟火色,超级繁华大京都,小女子来啦!
第1章 生产 西风簌簌,树上最后几片叶子也被风吹落,冷的人手直往袖笼里拱。 桂花巷口一小院内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接着响起婆子报喜的叫声:“恭喜苏大官人,生了个大胖小子!” 罩房门口,厚重的帘子被揭起一角缝儿,苏大官人踮脚一脸喜悦的朝房内看进去,口中不忘应诺接生婆的话,“多谢多谢,我家小子多重?” 似是怕寒风窜入,顺手就落了一角缝儿,喜滋滋的,“不急……不急……”转身过来,朝一个六岁的小娘子道,“阿锦,你娘又给你生了个弟弟,高兴不……” 这不是问话,是直接兴奋的陈述,将将而立之年的苏博士搓着手高兴的转着圈儿,沉浸在多子多福中。 苏若锦实在不忍打击他,可眼看罩房内的接生婆就要收拾停当出来拿喜钱,这个不讨喜的人只能她做了。 “爹,那你准备给马婆婆多少喜钱?” 苏博士:…… 看着面前从高到低排立的三个孩子,苏博士一脸的喜悦变成了无可奈何,伸手摸了摸最矮的二儿子,对大儿子道,“你跟妹妹先让马婆婆等一下,我去去就来。” 说完,转身穿过走廊,下了台阶,推开院门,出了家门。 兄妹三人望着被冻的弯腰弓背的父亲消失在萧瑟的寒风中,无言的相互望了望,一股子沉重。 苏大郎苏安之露出小大人般的愁怅:“妹妹,现在咋办?” 寒冬已至,但没到月底老爹领俸的日子,家里的米缸、油罐、厨房内的柴火马上就要见底,堪堪能吃个两天了不得了,现在老娘又生第四个,这日子……苏若锦都不知道怎么过。 头疼。 苏若锦内芯不是真正的六岁小娘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睡了一觉醒来就成了类似于宋的大胤朝的小婴儿。 没错,她是胎穿,带着前世的记忆而生。 爹出门去借钱,娘刚生娃,这家里能撑事的也就她了。 吩咐八岁大哥苏安之去厨房看灶膛的火,顺便让他把大弟带到灶膛,冬天冷,由于没钱,身上没有足够厚的衣裳保暖,只能蹲在灶膛边取暖了。 苏若锦自己则进了生产的罩房,见接生婆已经包好洗过的小弟,咧开嘴,一脸笑道:“婆婆,我爹有事出去了,等下就回来,麻烦你老等一下。” 一边讨人喜的说着话,一边把手在床边的火笼上烤了烤,熏暖了才走到这世的娘身边,伸手替她理了理鬓边汗湿的头发,整理清爽了,又去看她身上身下的被子褥子。 接生婆马氏见这小小娘子跟大人一般检查她的活计,没生气,倒是笑了,“除了你大哥,你和小二郎都是我接生的,哪次不是给你娘弄的干干净净妥妥贴贴的。” 所以说马氏真是个好人儿。 “多谢婆婆,我只是担忧娘生的多,怕她亏了身子,所以才多看两眼。” 听到这话,马婆子忍不住暗暗叹口气,虽说苏大官人是两榜进士,又在国子监里头任博士拿朝庭俸禄,可在京城,他这八品的官儿估计只比没手艺的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强那么点,现在又添了一口,怕是连糊口都成问题了。 想着,就朝门口看过去,心道,苏大官人到现在还不叫她出山去拿喜钱,莫不是出去借钱了吧? 苏若锦无奈的笑一下,马婆子忍不住惊讶还真被她猜中了? 这……马婆子弯腰把换下来带血的被褥抱出来,“看好你弟弟。” 苏若锦见她要出去,看了眼在襁褓中的小弟弟,见他安静的睡着,便抬脚跟了出来。 “婆婆……” 马氏给苏家接生过几趟,可苏家这几年搬过两次家,不知要把这些带血的被褥放哪里? 苏若锦奔着小腿,引她放到了小杂间,“多谢婆婆。” “我记得你家不是有个煮饭的婆子吗?” 一听这话,苏若锦心酸难受,面上不在意的样子,“这院子太小,我娘没让她跟过来。”实际上欠人家房租,婆子被上个房东抢了去干活抵租,得一年后才能回来。 马婆子五六十岁了,是个老京城通,什么事不懂,小娘子这么一说,脑子一拐弯儿,想起了曾经的闲言碎语,马上就懂了。 长长叹口气,“这真是……”她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行了,我知道了。”说着,朝院子看了眼,天色越发阴沉,苏大官人还没回来的迹像,看了眼生产的罩房,又看了看面前的小娘子,弯腰把带血的被褥放进木盆,端起来就往井台边去。 苏若锦一看这是要帮她洗啊,连忙拉她,“婆婆……婆婆……放着,我……爹回来会洗的……” 马婆子一愣,让苏大官人洗产妇带血的被褥?她差点没尖叫。 苏若锦站着,比马婆子更像老太太,一脸沧桑,既然要生那就得养啊,他不洗谁洗,总不能叫八岁的苏安之、六岁的她、三岁的大弟吧! 要是那丧心病狂的大男人说不定还真能叫六岁的苏若锦洗,幸好苏言礼不是,家里的婆子被抢去抵租后,对外的活计都是爹的小厮书同干的,对内,她娘快要生产不能动后,一些私人衣物都是苏言礼洗涮的,没让三个孩子动过手。 苏若锦也没朝自己身上揽,先不说本尊身体就是个虚六岁的孩子,再者,由于生活条件等原因,她生下来瘦弱底子并不好,幸好没生过什么病,要不然以古代这种医疗条件,一场风寒就能夺了命。 马婆子心地好,不仅洗了程氏带血的被褥,又帮她洗了衣物,一直忙到天将黑才好。 眼见老爹还没借回喜钱,苏若锦急的站在院门口频频朝外看,没等到苏言礼,到是等到了他的小厮书同。 “书同叔……”苏若锦抬腿就要跨出门槛,被他笑眯眯的喊住,“夫人生了个小子吗?” “是的。”她望向骡袋,见里面空了,双眼露出欣喜,“书同叔……” 书同笑眯了眼,“都卖出去了。” “阿弥佗佛。”苏若锦激动的双手合拾,跟老妇人一般拜了拜。
第2章 父母 书同看到马婆子连忙作揖打礼,“多谢马婆婆,辛苦你老人家了。” 马婆子客气的笑笑,张了张嘴,又觉得不合适,犹豫不止。 苏若锦连忙拉了拉书同的胳膊。 书同弯腰低头附到她边上。 “书同叔,半两接生钱、二十个喜钱。” “哦哦。”书同从腰间褡裢里掏出银角子,“这是你老的辛苦费。” 马婆子原本以为今天拿不到辛苦费呢,竟没落空,不管多小的官,那也是官,怎么会欠她这几个钱,兴高采烈的离开了。 书同转身关上了院门,“大人呢?” “爹出去了。” “咦,夫人不是生了吗,他出去干嘛?”书同不解。 苏若锦无奈道:“当然是去借钱了。” 生活在京城,啥啥都贵,大人的俸根本不够开销,书同都一年多没拿过月钱了,他刚要叹气,手摸到腰间褡裢,连忙高兴的笑道,“二娘子,你猜卖了多少钱?” 苏若锦摇摇头,不知道。 来到大胤朝六年,即使她带着记忆带着千年之后的本事而来,那也不能生下来就张嘴说这个能卖钱,那个能挣钱吧,那不得被当着怪物烧死才怪。 苏若锦按部就班,从呀呀学语开始,到学步走路一步一步来,三岁之后,他爹给五岁的哥哥启蒙,她便搬个小凳子坐在边上默默的听着学着。 家里只有一个小厮、一个粗使婆子,程氏也要动手处理家务,所以她不吵不闹的跟苏安之一起学习,苏言礼根本不管,偶尔兴起考她学会了什么,苏若锦背的朗朗上口,竟不比苏安之差,把苏言礼惊呆了,甚至大呼,“可惜锦儿不是男子,若不然定金榜题名成为一国之栋梁。” 苏若锦只能心虚的笑笑,心道,要不是有前世记忆,她可真不如五岁的苏安之。 一边蹭学认字,一边跟在娘程氏身边学习大胤朝的安家理事,还缠着经常出门的书同讲外面的事,不动声色的了解这个世道。 学着学着,苏若锦对今生的爹娘几乎有了全面的了解。 她爹苏言礼,是个庶生嫡子。 什么叫庶生嫡子,就是姨娘妾氏生的男孩放到嫡母名下,就叫庶生嫡子,苏家不是京城人士,是江南平江府的,嫡母一口气生了三个都是女儿,到老三时伤了身子,怕是难得嫡子,便把身边的丫头开了脸,丫头争气,跟了男主人,十个月便生了他爹苏言礼。 苏家在平江府是乡绅,颇有些家资,只要孩子肯学、学得进,供一个进士还是有这个财力的,苏言礼不负众望,二十弱冠之龄便取得了进士,还被主考老师推荐进了国子监。 既然苏家是江南有钱人,按理说苏言礼在京城的日子不应当这么捉襟补肘才对呀! 这些当然是有原因的,在苏言礼十二岁考上秀才时,他的嫡母老来得子,有了自己的嫡子,且这孩子五岁开蒙,聪慧异常,喜得苏氏夫妻天天给祖坟烧高香。 如果不是苏言礼心性坚定,这举人、进士能不能考上都是问题,自从他爹在京城等授官之后,平江府的苏家便再也没往京中寄过银两。 她爹完全自力更生了。 再来说说她娘程氏程迎珍,说是出生于勋爵忠勇伯府,却是不起眼的庶子的庶女。 按理说,一个是乡绅庶子,一个是京城爵府之庶孙女,这两人真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 可缘份就是这么神奇,进士及第后,苏言礼在京城等授官,上元节在御街看灯与爵府庶孙女程迎珍相遇,两人一见钟情。 平时书呆子的苏言礼居然开启社牛频道,不仅厚着脸皮请主考老师搭线,还伸手跟家里要钱请冰人。 苏家有了真正的嫡子,对苏言礼娶谁根本不在意,反正他们要培养的是真正的嫡子。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5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