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前台也是没一点提防心的,指着她往后面走。 唐若梅看看丈夫,于是往后院去。 往后面一些的位置是几个办公室,她很快就看到了,只有一个办公室有人,里面有两个人,坐着的那个年纪看着大些,大概三十几岁,站着的姑娘看着很眼熟,唐若梅一下子就想起来了,不久前她在京大碰到过她,当时那些人叫她什么来着? 她捏紧了手心,看向丈夫。 丈夫眼里也有同款疑惑。 “……刚才发言的那个叫徐梦,那可是咱们京市今年高考的文科探花……” 两人的记性尤其好,但没有把当时的画面,跟他们的女儿联系到一起,但现在再回忆起来,都想起了在京大碰到的那一幕,以及那个学生的发言,唐若梅尤其记得清楚,她的英语讲的极好,有一双很灵动的眼睛。 那个难道就是。 徐梦正好在跟冯燕文提,想加开一个雅思培训的课程:“刚开始可以做一个精品班的试点,现在国内不多,不代表以后没有这个需求,以后出国的会越来越多的,需要这个培训的也只会越来越多。” 冯燕文也说了几句自己的看法,不是很同意。 她只同意加一个高考冲刺班,而且这个课程很保险,下半年用徐梦做广告,招了不少学生,现在这些学生都没带过来呢。 徐梦叹气道:“但是高考的考题,以后每年都会加深难度,花时间在这个上面,会事倍功半的。” 唐若梅两口子静静地在办公室门口,听着那对母女争论,两人说到上头的时候,谁也不让谁,尤其是徐梦,已经很有主意了,现在的冯燕文都说不过她,被她气到了,冯燕文就用手里的钢笔敲桌子。 徐既白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到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妻子一直强调的那种感觉是什么。 她说,当你看到自己亲生女儿的时候,你会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感受。 上次他感受到了,在那么多人中间,他感受到了这个小姑娘的与众不同。 这一次他更是感受到了更强烈的,这是之前见到那个“徐佳”时不曾有的感觉。 徐既白紧张的手心冒汗,直到对方也看了过来,两人都是强稳住心神,朝着里面走了过去。 而里面那个女人的脸色也变了,脸上的笑容也落了。 见两人进来,女人跟姑娘说:“徐梦,去倒杯水吧。” 徐梦扫了两人一眼,心中还是有熟悉的感觉,搜肠刮肚的在想,到底是在哪里见过他们,不过还是出去乖乖倒水,一边一边在想,究竟是在哪里见过他们。 没想起来,只能作罢,默默的出去倒水去了。 等徐梦一走,两人就把带来的礼物放在桌面上。 冯燕文抬手拒绝了,先请两人落座,然后才开口说:“你们来了?” 唐若梅紧张的喉咙都发干,一向能言善辩的她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接这话。 冯燕文笑了笑:“你们是徐梦的亲生父母吧,我看你们也回来一段时间了,怎么这个时候才过来,其实要找也很好找的吧,你们是要确认什么东西?” 徐既白赶紧摆手说:“不,不是这样的。” 唐若梅却说:“不,他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就是这样的,我们跟孩子这么多年没见,她又不是像小说里面写的那样,身上有个什么明显的标记之类的,那么小的孩子,身上连个小痣都没长,就算她从我们面前走过去,我也不一定保证自己能认得出她来。” 明明知道她说的是实情,冯燕文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 “那你们为什么没早一点找过来呢?” 徐梦端着茶杯,走到了大门口,也顿住了脚步,这也是一直以来她也想知道的,为什么他们没有早点过来。 “我们找过的,但收效甚微。”女人说:“有七八年的时间,我们都在试图跟这边联系,但你也知道当时的情况,我们走之前跟这边的亲属关系几乎都断了,关系好的也就只有他们家,否则也不会把孩子放在那一家人那里。” 唐若梅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七六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我跟她爸爸一起去了港城,在那边落脚以后,我们不是没有给徐家写过信,从78年到94年,我们托南方的东西带回来不少信,还寄回来不少钱,但这些信件就跟石沉大海一样,得不到任何回复,当时我们去那边的流程也不是什么正当的路子,想从港城回来也很难,所以朋友建议我们先去美国,拿到了正式认可的身份以后再回来……” 这其中有很多波折,港城人当时对这边局势的认知未必是全面,有一段时间他们也吃不上饭,甚至很害怕拿着单程证过去的自己被遣返回来,早些年这样的事情多了,被遣返回来的后果也很严重。 他们只能托两地往返的朋友,不间断的带回来一些信跟钱。 冯燕文却把眼睛闭上了,感慨命运的波折,这段时间她刚考上大学,也是跟徐家关系最紧张的几年,每周学校只放一天假,她每次从学校回来就要努力的做家务讨好这一家人,因为那会儿家庭关系也很紧张,她生怕徐家人去学校闹事,害她被学校开除。 那个时候能考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学校也有很严苛的规定,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所以冯燕文竟然是一点都没察觉,有从南边寄过来的信件这回事。 而门外的徐梦却是听懂了,从头到尾,徐家都有人知道这件事,拿了钱也知道她父母在找她,只是没有告诉任何人。 而能做到这一切的,只有薛老太,家里所有的信件几乎都会过她的手,而她又爱财。 而她现在想起来这对夫妇是谁了,她记得自己前世在一个展览会上见到徐佳跟一对老夫妻在一起,只是当时的他们看上去很憔悴,也苍老了许多,一时之间她竟然没把这两人跟那两人联系到一起。 那么前世徐佳怒而对她下手的原因就能理解了,她知道徐梦跟自己的亲生父母见过面。 她恐惧她害怕。 甚至连徐佳后来的暴富,以及不跟老邻居联系也有了解释。 大槐树的拆迁比较早,大概是00年代初的事,赔偿款一般也就几十万,在当时买个三居室都够呛,不少居民还因为这怨声载道,只有徐家率先签了动迁协议,他们想早点搬离这里,而后来徐佳的投资得当也有了解释,徐既白夫妇不可能什么都没带就回来了,他们有在美国这么多年来的收入,甚至也有可能还有祖宅,这些东西就值不少钱。 徐佳担心碰到过自己亲生父母的她察觉到什么,在这样的惊吓下,她也完全顾不上后果了。 让她消失,是徐佳能想到的最好的处理方法。 很多疑惑不解的地方,这回都有了解释,徐梦一下子就软了下去,手里的杯子再也拿不动了。 三人听到外面传来了杯杯盏盏破碎的声音,也回过神来了,徐既白站的地方离门口近,第一个冲了出来,看着面色苍白的徐梦,她并没有受伤,只是杯子砸在地上了,瓷片碎了一地。 徐既白松了一口气:“徐梦?” 徐梦眨了眨眼睛,大颗大颗的泪水滑落,一时之间说不出是释然还是委屈。 她说不出对这对夫妻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也说不出怨恨,脑子里面是一片空白的。 不要说七几年,就八几年知青还不能回城那会儿,为了给孩子一个城里人的身份,把孩子送到城里亲戚家寄住的也不少,光大槐树就有好几家,从小到大徐梦也交往过不少这样的朋友,她觉得自己跟那些人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不带走她,难道是因为父母不爱她吗? 可她还是觉得委屈,难怪老人常说,“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一场”。 从默默的流泪,到最后眼泪彻底控制不住的宣泄而出,徐梦发出嚎嚎的哭声。 两个妈妈看着都心疼的不行,唐若梅想往前,但被冯燕文给拦住了:“让她哭吧,她哭完了,就能坦然接受这件事了。” 她叹了一口气:“她是真委屈,你是不知道这些年她是怎么过来的,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被遗弃的,还是被父母寄养的,当时大槐树有不少这样的孩子,她跟这些孩子一起玩,刚开始能找到共同语言,可后来她长大了,又觉得自己跟他们不一样了,因为那些孩子的父母,有些后来又回了城,有一些也是寄住在爷爷奶奶家,好歹身边也是亲人,她在这样的环境下是个另类,可幸好后来,她又有了朋友,她现在只是把那十几年的委屈哭出来而已,就让她哭吧。” 人的出生从一声啼哭开始,迎接新的生命。 而至此为止,徐梦才感觉到一切是可以解释的,那么她也释然。 这也是她对过去的告别,在迎接未来的人生。 而徐梦的新生命,也从这一声啼哭中开始了。 <正文完>
第171章 番外一 九月份的这个表演,反响很是一般,大家本来抱着参与就参与的心态,但大概十月份的时候,有人通过电视台,跟黄晓莹联系,想拿她的这个故事作为蓝本,改编成一部家庭情景剧。 负责跟她联系的是制片方的一个负责人,在电话里面很直接的说:“版权费一万二,你要是愿意,咱们就签了版权合作协议。” 接到电话的时候,黄晓莹差点连电话都没拿稳,颤抖着嗓音问她;“多少?” 对方以为她对这个价格不满意,犹豫了一下:“你要是觉得这个价格低了,我可以跟单位再申请一下。” 意思是可以再提一点儿。 黄晓莹差点把舌头给咬了,一万二,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要是半年前的黄晓莹,她会想也不想的就把版权给卖了,但她现在也是见过钱的人了,思索了再三还是给徐梦商量。 徐梦对这个数字无感,却跟黄晓莹提议:“你跟他们谈一谈,争取把这部剧的编剧权拿到手。” 她也挺替黄晓莹激动的,改编啊改编。 九十年代的改编很少的,只要制作团队不是很垃圾,这是一个能让黄晓莹踏入这个圈子的敲门砖,所以徐梦想也不想就鼓励黄晓莹去试试。 结果第二天对方打电话过来,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黄晓莹就用错了表情,她直接问对方,能否让自己当这部电视剧的编剧,据说语气还很强势。 对方没有想到她会提这个要求,原本以为她只是想多拿点钱什么的。 于是这一次又没有谈拢,对方掂量了一下,然后跟她说:“你等一下,这事儿我还要跟台里商量一下。” 最后商量的结果很让黄晓莹意外,对方在考虑了几天以后,让黄晓莹提供一个情景剧的剧本出来。 徐梦跟黄晓莹说:“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编剧,但既然让你试一试,就必然有机会,现在是先让你写几季来着?”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04 首页 上一页 2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