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基本就靠朝廷的俸禄,于是和文官的家底相对比,武将们就显得有些囊中羞涩。 正好出兵一个小小倭国,那战利品什么的,就归武将们了吧。 他堂堂一个皇帝,就不用跟武将们抢那点战利品。 户部尚书听到皇帝的话的时候,是有些小小意见的。 这打仗得到的战利品,以往可都是入户部的,户部每年拨出那么多银子养朝廷军队,可辛苦得很。 可惜,户部尚书跟皇帝投去的眼光,丝毫没有被皇帝接收到。 这事,也就这么拍板决定了。 将士们大多都是老百姓出身,对老百姓都抱有一丝同情。 也知道不管是什么国家,老百姓手头也拿不出多少银子。 所以战士们都是直奔皇宫府宅等地,没有往老百姓家中使坏。 一个府宅一个府宅横扫过去,收获可不小。 一箱箱金银珠宝被将士们抬着出来的时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甚是惹人喜爱。 各个府宅的人,在将士们进去的时候,也差不多都被灭了口。 倭国还是有不少士兵的,就是不知道现在他们逃到了什么地方。 大尹朝将士们暂且也不想追去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先把属于他们的战利品全部找出来了另说。 “真没想到,一个小小倭国的府宅里,都能搜到这么多宝贝,看来这一趟来得值了。” “这东珠,又大又圆的,果然是岛国,数量还不少,拿回去能换不少银子。” 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大尹朝的士兵们才把倭国皇室和大臣府宅的金银珠宝全部搜刮出来。 一箱一箱被抬到船上放着。 在此期间,士兵们找到的那些小小的金银珠宝,进了自己口袋,将军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罢了。 战利品全部被放到船上后,将士们又开始了正事。 其实上岸后,大尹朝混在倭国队伍里的士兵也不少,这时候已经跟着倭国士兵守护他们皇室和大臣们推到了树林里。 凌晨,好几个信号弹从树林里放向天空。 吃饱休息了一晚上的大尹朝将士们醒来,精神抖擞,开始干正事。 钻进树林里了正好,他们很擅长在树林里作战。 兵分几路,朝信号弹不同的方向追去。 又经过了两天一夜的追缴,可算是把倭国逃亡的这些皇室中人和重要大臣送去西天。 留活口什么的完全没有必要,留下来就是祸害。 他们大尹朝能人志士多了去了,不需要把这些有狼子野心的人留下来。 万一不知道多少年后,这些人又卷土重来,岂不是一大麻烦。 留下几支队伍守在倭国,大部分大尹朝的将士们带着满满的战利品上船回了大尹朝。 获胜的战报是早在最初的时候,就派了人送回去。 等大尹朝的军队回到辽州府码头的时候,皇帝最新派来迎接的使臣,也已经等在码头迎接大尹朝的将士们。 在回大尹朝的海上航行中,收获的战利品除了给皇帝留下的几箱,其余的已经被将军们分给了士兵。 皇帝是说过战利品不上交的,可大家也不是那谈心的人,贡献给皇帝的还是得贡献出去。 不过,倭国一战,他们收到的战利品确实丰厚。 即使留出几箱给皇帝,每个士兵分到手上的,仍旧不少。 主要是这一趟出征,似乎也没有费多少力气。 和倭国人打仗,还比不上他们刚开始晕船时候难受呢。 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在辽州府举行,林元青也见到了林玉和。 叔侄俩一个文官,一个武将,一个在大尹朝西部,一个在大尹朝东部,竟然有好些年没有机会见面。 互相说着各自的近况,家里的情况。 只是说起林笑儿和尹弈啸的时候,不免都一阵唏嘘。 庆功宴是林玉和配合朝廷使臣一起筹办的,拿出了最好的肉和酒水招待凯旋归来的将士们。 肉管饱,酒管够。 庆功宴结束第二天,将领们要按照朝廷命令回京复命。 而皇帝派来的使臣,也不是仅仅来参加庆功宴,把皇帝圣旨带来的而已。 还得带人去倭国善后。 这一场战争下来,倭国便纳入大尹朝的管辖范围,由大尹朝人全权接手管理。 可不仅仅是附属国那么简单。 后续的一切事宜,还有得麻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林元青这回也总算是有机会跟着几个大将军一起回京复命。 这么些年,他都很少进京。 没办法,武将就是如此,无召不得入京。 在边关这么些年,要不是把妻儿带去了白临城,他甚至连妻儿的面都很难见到。 等回京复命的一行人到达京城时,已经是八天以后。 大尹朝的水泥官道,路况确实好,速度快了很多很多。 进京便被皇帝直接召进宫里复命,林元青也跟着一起。 做武将这么些年,他还是第一次进宫呢。 跟在几个大将军的后面,一举一动的学着他们的模样。 皇帝在将军们进京城门的时候就已经等在宫殿内,这一仗打得漂亮,也是他上任以来打的唯一一仗,他可得好好奖赏一番。 暗卫早就把大将军们给他带了几箱战利品的事情告诉了他,他也好奇,一个小小倭国,竟然还能拿出这么多战利品。 宫殿内,几位将军穿着铠甲一同向皇帝行礼。 又让士兵们把战利品抬上来,一一打开。 为首的大将军把倭国出征一事进行了汇报,皇帝在皇位上听得连连微笑点头。 过后又给了没人一对赏赐,林元青也收到了不少赏赐。 至于一起出征的士兵们,也是有赏赐的,每人都得到了十两银子的奖赏,由户部负责发下去。
第367章 【番外16:全家团聚】 大尹朝上下一派祥和的气氛,在京城,皇帝又下旨举办了一个庆功宴。 三天三夜的庆功宴,酒管够,肉管饱。 除了御膳房的厨子们辛苦得有些过分,其余参加宴席的,无不十分欢喜。 经过近一年的清洗,大尹朝里面倭国的细作差不多已经全部被揪了出来。 这场庆功宴,不只是出征大捷归来的庆功宴,也是防患于未然的庆功宴。 经此一遭,大尹朝上下对不属于本朝的人,都提高了警惕。 林元青这回升了职位,职位的高低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被调遣回京,就任于京城城郊的军队。 这对于林元青还是林家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也意味着多年没有团聚的林家人,这会儿可以好好在京城团聚一番。 只是除了早就已经失踪的林笑儿夫妻俩,以及前些年自然去世了的林明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林家人现在都十分珍惜一大家子能团聚在一起的时光。 经历过年老逝去,经历过年轻失踪。 只想好好珍惜当下还在世好好生活着的全部家人。 这个时间,正好也结束了秋收。 林家分散在各地的家人纷纷往京城赶来。 林玉兴带着妻儿从南江城来,林玉柏带着妻儿从通阳城来,还有远在白临城的二伯娘和林玉松一家,林玉和正好也到了年底回京述职的时候。 林家其他的人,这些年都生活在京城,倒是不用从别地赶来。 中秋节早已过去,林家人没有在中秋节那日团聚,却在十月中旬,团聚在京城林家大宅里。 贤王夫妻和两个双胞胎也被邀请来参加了林家家族大聚会。 虽然林笑儿夫妻俩自打多年前双双失踪后,两家人联系的纽带就似乎断掉了一样。 可悲痛是相通的,林家和贤王府仍旧关系密切,好的跟一家人一样。 跟着贤王他们一块儿来的,还有罗神医。 经过这么些年,罗神医也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 林月早些年已经出嫁了,仍旧还在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救死扶伤事业。 罗神医便一直在贤王府养老,他年轻时候就在贤王府,老了,仍旧在贤王府。 林家现在子孙可不少,全部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摆了满满六大桌。 桌上菜色丰富,每个人喜欢吃的菜都做了摆在桌上,不管男女。 酒是从酒馆里拿来的烈酒,即使喝了这么多年,这酒还是没有被大家喝腻。 值得一提的是,林笑儿在失踪前,已经把酿酒技术教给了酒馆的下人。 林笑儿刚失踪的时候,酒馆的酒水一度供应不上。 那时候,大尹朝粮食产量还没有那么高呢。 林笑儿早就下过命令,在满足大家都能吃得上饭的前提下,才能把粮食拿来酿酒。 这些年,随着林玉兴带着众人培育出更高产的粮食。 酒馆酿酒的粮食也变得充足,这好酒,价格微微下调了些。 不过,那些陈年佳酿,特别是林笑儿当年拿出来的那些酒,却已经被炒成了天价。 不知道是岁月的沉淀,还是舌头过于挑剔。 喝过以前那些酒水的人,都说以前的酒水味道更醇入喉更绵柔。 现在酒馆卖的酒,仍旧是那么清醇那么浓烈,却总少了一丝味道。 他们哪里知道,林笑儿以前拿出来的酒,可是空间水空间粮食酿造,口感自然不凡。 林家的家庭大聚会持续到半夜才结束。 早就吃饱玩足的小孩子们,在下人的服侍下,已经进入睡梦中。 只剩下大人们,还喝着酒,吃着刚烤出来的羊肉串,怀念以往。 聚会过后,大家又回到了之前的生活。 衙门当值的继续去当值,做生意的继续打理这林家各样生意。 平时里,林玉柏一家都生活在通阳城。 通阳城那里的泥土好,用来做瓷器十分合适。 至于别的地方,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找合适的泥土,因此瓷器作坊一直在通阳城。 这些年,在林玉溪的扩张下,各个府城都开了瓷器店。 瓷器作坊为了满足供货需求,也扩大了好多好多倍。 现在作坊里干活的人,都有数百人。 而林玉柏经过这些年的打磨,做瓷器的手艺也越来越好,甚至添加了不少创意进去。 各个府城的瓷器铺子生意都十分形容,客人们能在瓷器店里买到碗碟杯子,也能买到花瓶瓷娃娃等摆件。 各式各样的瓷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铺子里没提供的。 林玉柏这趟来京城,还有个新的尝试。 他从通阳城带了几个马车的陶瓷土过来,打算在铺子里弄个可以供客人亲手制作手工瓷器的地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37 首页 上一页 2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