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穿越重生
收藏  反馈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作者:容姝姑娘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6-05 03:10:06

  这一次病发前,孩子开始食用稀饭,住院期间,也食用也米粥。会诊结果出来后,家长半信半疑的给孩子停了大米的摄入,加上医院用药,孩子很快康复。

  也是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他们的孩子并不是特例,有一小群人或轻或重的都对大米过敏,甚至还有人对阳光过敏的。

  现在这个孩子的症状和那个孩子一模一样。

  “孩子病发前,是不是吃了不少白米饭或者米粥,而且这孩子以前应该没怎么吃到过大米”

  “对对,是这么个情况,小宝换牙了没胃口,刚好家里有二十斤大米,我们都省不得吃,就每顿给他煮一碗,可这大白米人人吃,咋会害病呢。”

  病人家属还是不能接受白露的说法,不过眼下他们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周医生便提议,给孩子停了米粥,吃点其他东西,观察两天看看。

  县医院没办法,又找不到车子,家属最后还是答应了。现在孩子已经脱离了危险,且家属明显不信任她,白露还要急着回木家堡,并没有多留。不过她还是给李医生留下了一张药方,如果两天后孩子的情况有好转,可以按照这张方子上的抓药试试。

  李医生谢过白露留下了方子,打算等明天院里的老中医来上班了,拿给他掌掌眼,要真是有效果,再和病人家属说明。

  不管有没有帮上忙,白露到底忙活了一场,李医生和周医生心里挺感激的,听说木家堡缺少医药,两人还去办公室那边帮忙说情,太好的药品拿不到,不过酒精纱布土霉素安乃近这些倒是给了不少

  这些都是木家堡大队的应当分到的配额,现在看病也是走医疗合作的,每人每年一块钱。木家堡穷是穷,但为了这些药品,每年还是尽力在交。

  只是木康阿爷糊涂了以后,木月不大懂这里头的事情,发东西的人收了其他大队的好处,便把没给好处的大队物资多发给了其他大队,。木月拿到的药品越来越少,她倒是问过几回,可对方一句木家堡没有医生,处方药不能发,木月也没办法。

  如今见是李主任和周医生亲自领过来的人,还是大城市来的知青,条子上也写了是木家堡大队的医生,后勤人员哪里还敢去赌。之前敢扣压那么多,一是有借口,而是拿捏了木家堡的人不爱惹事,真的要翻了脸,领导也不会站他这边。

  白露买了两个**包把药品装好,掂量了重量心里有谱,这才出发去买其他东西。

  供销社里卖的东西还是那几样,糖食果饼什么的肯定不能和仓库里的比,但沈白露还买了几斤,这大手笔的购物看得周围的人又是羡慕又是鄙夷,就差当面骂她败家子了。

  她手松惯了,木家堡离县城远是远,保不齐正好有谁家亲戚认识供销社的人,到时候供销社的营业员对这么个大客户完全没印象,追究起她东西的来源,那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请了。怀疑去黑市投机倒把都是好的,万一和特丨务扯上关系才叫完蛋。

  反正现在大家都知道她们是纺织厂来的,身上有钱,得个败家子的名声,最多就是吸引来打劫的小混混和想占便宜的,这两个她都不怕。

  买了杂货,白露又去粮站买细粮,还通过招待所服务员汤小红的介绍,用准备好的腊鸡腊兔子和城郊一个大队的村民换了些麦子和豆子。买卖虽然被禁了,但是以物易物不属于资本主义尾巴,一直都是可以的。

  “你这买的可真不少。”汤小红拿着白露给的一只野鸡,看着沈白露这满满当当的垛子和人高的背袋满眼羡慕。

  “嗨,我们寨子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晓得,这东西看着多,拿回去各家分分还不够两顿呢。你再帮我留意留意,如果有大米和小麦苞谷,我下次还来换,寨子里去年生的小娃娃多,吃不了粗粮。”

  这些粮食当然也是换回去换草药的,白露打算多方面发展。

  在招待所又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白露四点多就起来,汤小红得了她的好处,早早起来帮她结账牵牵骡子,迎着启明星出发,半道上白露便把东西装进了仓库,骑着骡子一路赶,快到寨子了才点着手电筒重新装好,夜里十点多,白露回到木家堡。

  木家堡四个门的塔楼上都有守夜的屋子,白露顺手拿出两个包子给阿爷,这才赶着骡子往知青点赶。

  姐姐不在家,白霜晚上睡得浅,隐隐约约听见铃铛响,拿着电筒就下楼来,听见阿姐喊门,连忙开门把人迎进来。等白露卸了马鞍,便被白霜赶去洗脸吃东西。

  白露把暖壶里的水倒出来,见冷水缸里满满当当,眉头皱起:“你去挑水了?”那水井里打水也不简单,这小身板跌下去怎么办。她走的时候挑了满满四缸水,是算好了够妹妹用的。

  “没有,我哪敢去,这不是月月夫妻嘛,见你不在,每天都过来看看,她男人一来就干活,劝也劝不住。”

  其实这些天想帮白霜干活的人可多了,白霜虽然身体不好,但长得好看又温柔,又会炮制药材,加上一个阔绰的身世,不管是木家堡的小伙子还是男知青,心动得多得很。

  但白霜是个聪明的,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有事情都是找木月。能接受何月月夫妻的帮忙,也是因为他们家欠着白露恩情,木家不富裕,除了第一天收了东西,后面白露给木米针灸了一个月,又添了那么多药材进去,都没再要他们家的东西,只是偶尔接点何月月拿来的青菜。

  知道是何月月夫妻来了,白露便放下心,洗漱好了,见妹妹还在热饭菜,边去收拾东西。借着包裹的掩护,先拿了四把暖水壶出来。

  “呀!这么多暖壶!”白霜一脸惊喜。

  “下回我再出门,你就熬点白粥放暖壶里,省得大晚上的折腾你,我给你开的那个要方子,你每天熬煮一锅,放暖壶里当茶喝。”

  白霜的身体虚,虚不受补,用药太猛不行,除了每天抽空给妹妹针灸,在药方面,白露采用的是食疗药浴和养生茶,养生茶要和热的效果才好,但如今没有保温杯,这暖壶就能派上用场。

  另外两把和家里的这把,就是放热水的,如今酒精棉花都是紧缺物资,白露金针都是采用滚水煮消毒法,热水必不可少。

  吃了饭,白露把东西搬上楼,姐妹两人便熄灯睡觉。

  第二天是个阴天,一大早,木月就火急火了的上门了,不等白露去牵骡子,火急火了的就开口。

  “白露,上次给我阿奶拿的那个药还有没有?”

  作者有话说:

  感谢大家的喜欢。


第20章 随你折腾

  “大当家的药用完了吗?”虽然没下雨,但空气闷热,昨晚下半夜转凉,气候变化,有风湿骨痛的人群最是敏感。

  前些天白露终于凑够了做去痹丸的药材,做了五瓶去痹丸,每瓶一百粒。除了去痹丸,她还做了一款膏药,两者同时进行,效果叠加。

  祛风除湿的药做成药酒也很不错,不过现在正是国家困难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吃不饱。做药酒最好是黄酒,需要纯粮食酿造,高价收购自然是能收到的,但老百姓就必须节衣缩食。价格让人心动,他们必然会卖掉一部分,用来盖房子或者做其他事情。

  现在不兴分家的状态下,节衣缩食首先的缩减的必然是做人媳妇的妇人和女童。木家堡和周围的几个寨子因为他们的民族传承,历来都是女性当家。受这些少数民族的影响,姚县这边的女人地位倒是比其他地方高那么一点,但也只是到了不会扔掉或者溺死女婴、少有明目张胆打媳妇的程度。

  但在婆家讨生活的媳妇们日子依旧难熬得很,吃饭要紧着男人,尤其是肉类这些的菜,男人一顿吃不完,婆婆能做出放着下一顿给他们,媳妇半点尝不到的事情来。说得好听是要让干力气活的男人吃饱,可但凡在农村干过活计的都晓得,地里的活计,除了收种的时候犁田外,男人女人干活哪有那么大的差距,队上都是按着工分算的,满工分十个,也不是所有男人能拿,但每个村都有部分妇女一样能拿十公分。八公分是常态,拿了工分下工后,她们还得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孩子,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大部分农村家庭的妇女,还是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甚至有些家庭吃饭,饭菜上了桌,媳妇孩子都不敢动筷子,得等着当家人来分,分给你多少就只能吃多少。剩下的,哪怕菜碟子就在你跟前,你也不能夹一筷,否则就是没规矩,要挨打。哪怕几十年后,还有人为自己守规矩而沾沾自喜呢,真是可悲又可怜。

  还是再等等,起码等国家有余粮了,再做药酒也是一样的。

  “这几天我没去看,大当家他们怎么样了?”药是白露自己做的,寨子里的老人们相信她,愿意给她试药,白露也把他们放在心上,之前每天都会去给他们看看。

  除了诊脉外,还要教陈业华按摩手法,他如今照顾的老人可不止是木康阿爷了,第一批试药的老人家们有八成都是战场上退下来的,当年风里来雨里去,风湿病老寒腿静脉栓塞差不多成了老兵们的标配,一到阴雨天,疼得这些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老人彻夜难眠。

  中医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剂知二剂已”,意思是好的大夫看病开方子,一剂可起效两剂可见效。风湿骨病上更能显出。白露的药老人家们吃了不过小半晌,便能感觉到平时冰冷的身体发热,尤其贴药膏的地方,止痛那是立竿见影的。

  但风湿骨痛本就难以根治,疗程特别长,药吃下去有效果又做不到一点感觉都没有。按摩的好处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来,沈白露传授给陈业华的这套手法,散瘀止痛还能助眠,每天按一按,终于让这些老人家晚上能睡个安慰觉,这睡眠一好,人就精神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想到这些阿爷阿奶的现状,木月笑得眉眼弯弯

  “好得很,你是不晓得,现在陈业华可受欢迎了,就昨天,我阿奶还破天荒的给他留饭了。”

  “那可真不容易,我都没这待遇呢。”白露开玩笑道。

  “切,说得好听,是谁一到饭点就跑,指望我不知道你嫌弃我做饭不好呢?”

  白露笑笑没说话,那是普通的不好吃吗?那简直就是受罪!木月做饭永远就一个做法,肉也好菜也好,全部切碎和粮食炖煮,再烤块肉,天天年年这样吃,看着都可怕。她是又多想不开才放着白霜有菜有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不吃去和木月将就。

  “白露,寨子里的爷奶们让我问问你,这药对外是怎么个章程?他们想给战友和姻亲换一些。”

  这是超出了预料啊!

  白露当初的想法是,先给寨子里的老人用,然后由他们跟周围几个村子的亲戚朋友推广,她的药效果摆在这里,这样人推人的推出去,不用多久,姚县这边都能知道木家堡大队这边开了个制药作坊。再慢慢的对外扩展,反正离改革开放还有好多年呢,有的是时间打招牌。却没想到爷奶吗们竟然想给战友寄!要知道这样做这些爷奶们可是担着风险的啊,退役的还好说,如果是没退的,军队里出入的东西审查严格,他们寄过去便是担了风险,一旦这药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是会被牵连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