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穿越重生
收藏  反馈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作者:容姝姑娘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6-05 03:10:06

  前二十种,无一错漏,二十种开始,偶有遗漏失误,最后足足背出了38种。

  要知道,白露只教了一遍,而且速度还很快。

  “孩子,你过来看看这个。”

  白露顾不得其他几人,拿出一个近期制作的小木人,上面写满了穴位注解,一个穴位一个穴位的教。

  “你在我身上找一找这些穴位。”

  那孩子也是胆大的,白露说完,就在白露身上上手,只一遍,她记住了人体身上的半数穴位,虽然有些地方找的不准,但白露也只是粗略的教了一遍。

  白露又让她找脉搏,让她数跳动和看白露的脉动与梅芳有什么区别,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好苗子,和她一样,天生就该吃这碗饭的。

  “你有什么理想吗?就是以后长大了想做什么?不用害怕,按照你的想法说,哪怕是天马行空也可以。”

  “我也不知道以后我能做什么,但我想做一个像你这样厉害的人,这样就可以保护姐姐和妈妈。还可以帮助其他被奶奶和爸爸欺负的女孩子。”张换娣不想欺骗白露,按照她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孩子很小,眼里的光芒却很盛。

  白露会心一笑,跟梅芳说:“梅姐,这个孩子,我想带走。她天赋很好,留在这里可惜了。”一边说,余光扫了一遍其他四个孩子。

  “真的吗?沈知青,你真的愿意教换娣?我没意见,明儿就让孩子跟您走,换娣,快,跪下来,给你师父磕头,以后你要听你师父的话,将来长大了,爸妈不用你管,好好孝顺你师父。”梅芳也没想着五个孩子都能入了白露的眼,虽然她最想让白露收下的是面临着下乡的老大和老二,但这烂泥一样的家里,能走一个算一个。

  张换娣听母亲这么说,咚的的一下子跪下去,“蹦蹦蹦”就是三个响头,听得白露都替孩子疼。

  “赶紧起来,那么用力干什么,磕起脑震荡看你哭不哭。”这才决定收徒弟,白露立马就心疼上了。

  张换娣一遍流泪一边笑,跟白露说谢谢,眼里却还藏着其他心事。

  “既然决定收你,我就是你师父,我这个人直来直去惯了,跟我,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能玩心眼,这是师傅教你的第一点。”

  “师父,我大姐二姐要下乡了,我奶奶想把她们卖了换彩礼,你能不能跟你们那边的大队长说说,让她们去你那边。你放心,去了那边她们肯定不会麻烦你,其他知青干什么她们就干什么,她们很能干的。”

  “换娣,闭嘴。”

  “换娣,姐姐们不用不管。”

  “沈知青你别生气,我妹妹瞎说的,我们不用她管。”

  换娣话没说完,三道声音就响起,威严最重的老大张招娣直接过来捂住妹妹的嘴,跟沈白露道歉。

  刚刚的考验中,她们都知道了和换娣的差距,自己不聪明怪不得别人,妹妹记挂着她们,她们很感动,但人不能得寸进尺,妹妹还没有正式拜师呢,就跟师父提要求,要是沈知青不要她了,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白露看着眼前的几个孩子,久久没有说话。

  她想到了她和白晨白霜,也想到了那些为了一点财产,甚至为了两个馒头都能大打出手的兄妹姐妹。

  梅芳确是很软弱,明明出身比丈夫好,工资也高,却被婆家逼得一胎接着一胎生坏了身子。但她能坚持住让几个孩子念书,几个孩子在这样的奶奶和爸爸的影响下,也没有长歪。她们团结友爱,在听说妹妹被收徒的时候,有失落有羡慕,但眼里更多的是开心和激动,在妹妹为她们说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也是妹妹。

  这样的孩子,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非常难得。也许她们有其他的缺点,也许她们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因为其他事情给改变性格,但她们都是好孩子。

  白露看着几个孩子,说出了她的决定。

  作者有话说:

  注1:来自百度百科

  感谢大家支持,小天使们点点收藏


第33章 带回一串儿

  “我当初到木家堡的时候,走路走了四天四夜......”

  白露把木家堡的情况半点没有隐瞒的说出来:“那边的村民虽然很好,但的确辛苦又危险,在其他大队的知青,一两个月还能去逛一逛供销社,到了木家堡,你可能一两年都去不了一回,这样你们还要去吗”

  木家堡人少,因为战争造成断层,中年人在木家堡屈指可数,现在木家堡的本地村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占一半,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占一半,其他小部分是近几年出生的孩子。寨子里一大半房子空着,如果靠自然繁衍,少说也得一两代人,在给白晨开证明的时候,白露曾经和木月谈过要不要接收其他知青这个问题。白露对制药厂有规划,在改革开放到来之前,制药厂规模不会太大,但木家堡变成药材基地这件事一定得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

  单靠木家堡眼前的劳动力显然是不够的,制药厂如今跟军区签了合同,收益稳定。且现在姚县范围内也有一些大队在和木家堡商谈换药的事情,这些药不仅仅是去痹丸,还有其他的常用药和白露每个月上大队问诊一次。现在没谈拢是因为其他大队希望以药换药,木月却希望她们拿出一半粮食。谈拢是迟早的事情,制药厂稳定了,增加劳力并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木月有两个顾虑,一个是身体强壮的知青不愿意来,分配过来的都是瘦弱的,干不了活,还要寨子里的人照顾她们,这样的来了也是白来。但另一个顾虑才是主要原因。据木月所说,前几年,木家堡来过一个男知青,虽然瘦,但是个子高长得好看,还会吹口琴。当时寨子里不少小姑娘都看上了。

  本来嘛这也没什么,木年虽然不喜欢外来人,但也不会阻拦寨子里其他女孩子招赘,事情就出在这个男的他是个花心软饭男,同时勾搭了村里七个姑娘,跟这些姑娘说得天花乱坠,骗取同情心让这些姑娘给了他不少东西。而且这男人还不蠢,他一不要这些姑娘帮他干活,只要东西。二呢,跟姑娘们说他家庭成分不好,可能随时要去农场,怕关系公开了连累到木家堡,让姑娘们再等等。

  就这样,一骗就是大半年,后来纸包不住火,同一个寨子里长大的姐妹竟然因为一个男人打架闹得不可开交。木月出面询问,几个姑娘互相对峙,才发现这人就用一样的手段吊着大家。如果只是一个人,可能还要怀疑是不是有姑娘单恋撒谎,但这么多人,最后几个姑娘气得把这个男知青狠揍了一顿。木月亲自压着人把知青办要求他们把人带走,否则木家堡不会再安置任何一个知青。

  所以,木月其实并不排斥知青们到木家堡来,她只是不喜欢那些居心叵测的,怕他们影响了寨子的发展。跟安置知青相比,木月更倾于在移栽药材的时候,以集体的名义,用药品或者钱雇佣其他大队的劳动力做短工。来但如果是人品信得过的,木月也曾经说过,随便沈白露介绍过来。

  不管是短工还是知青,木月的想法很简单:木家堡的姑娘们习惯了在寨子里当家做主,很少有愿意外嫁的。但木家堡确是缺人,本地的很多也嫌弃木家堡又穷又远还被野兽包围,不愿意嫁过来。招来做工的汉子和知青们都是年轻的大姑娘小伙子,木家堡的小伙姑娘们长得好脾气好还能干,多有几个像何月月那样能看中寨子里村民的那就赚了,如果能一辈子留在这里,那就是她们的亲人。如果以后她们有机会走还是走了,只要把小崽子留下来,那就稳赚不赔。

  像梅家这种情况,不需要问木月,白露就能决定要不要这几个人。这年头,想要个城市户口吃供应粮,比登天还难,可如果想落户农村,那简单得很。

  “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穷,都说靠山吃山,去了农村人只要勤快些,总不会饿死。辛苦受累,比被活活打死好。”

  梅兰的大女儿张招娣听白露说木家堡可以接收她们,心里高兴,连忙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她听她奶和她爸说漏嘴,给她找的那户人家,能出四百块的彩礼,就是前头娶过两个,年纪大些。这些话组合在一起,不难想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火坑。

  最主要是,军区的知青办不像白露当初那样好操作,她爸给他们报回本村,在其他人看来这就是对她好。他爸只要在外面说一句是她们不想下乡才乱说,她们就没办法,知青办那边只会听他爸的,毕竟把她卖了这件事没证据。别看她奶在军区名声烂大街,她爸可是会装得很,军区的那些嫂子都以为他是拧不过母亲,还同情他摊上这样一搞老娘呢。一旦去了老家,能出四百块的人怎么会没点势力,到了人家的地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她还有什么办法?

  外婆前些年去世后外公又娶了,那个后外婆手段高明,把外公都给笼络过去。大舅是海军好多年都回不来一次,小舅妈和表妹不喜欢她们,放眼望去,没有任何人能帮她们。

  张招娣把家里的情况都说出来,又说了姐妹几个的手艺。如果沈老师没有这个心思,为了不连累妹妹被沈老师不喜,她自然不会奢求。但沈老师既然愿意,她也想为自己求一把。木家堡是山区,沈老师还是军区请来的人,去木家堡,军区知青办一定能同意。

  “如果梅姐舍得,不如几个孩子都跟我走吧。”

  梅芳愣住了,好半会儿才回过神,捂着嘴不敢相信的道;“舍得,当然舍得,孩子们跟着你才有个好出路。”

  她一边说一边擦眼泪,却怎么也擦不干。

  “沈知青,你真的愿意带她们走”

  “那还能骗你不成,不过木家堡没有中学,孩子们可能拿不到毕业证了。”其实也就只是一个毕业证而已,这两年运动闹得厉害,学校里的孩子们都成了小兵,跟着喊口号,老师们怕孩子们举报,也不敢教什么,这样的气氛,除了毕业证,真的就没什么了。

  “没有就没有,军区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拿了也找不到,还不是要去下乡,不如早些去,还能给您打打下手,我也不期盼她们能跟着您学多少东西,只要会点皮毛,一辈子也受用无穷了。”梅芳想到了跟她一起学按摩的小护士们,她们也没有底子,不是她夸口,她这几个女儿比她们中很多人都聪明,但凡她们能学会这一手,换口饭吃总是行的。

  “趁着张达没回来,我现在就带她们去报名。”梅芳不晓得试验基地的事情,但他知道张达这几天出任务去了,知青办那边有张达的熟人,如果他在军营,可能还难办,但他人不在,那熟人不晓得他们收彩礼的事情,知道孩子们去木家堡,只会以为是孩子走了大运,不会去找孩子奶奶。

  事情办得很顺利,就像梅芳想的那样,王连长这边听说沈白露要带梅家五个孩子走,其中一个还收了做徒弟,那叫一个积极。他小心思多,陈业华不愿意来就不来呗,他们这边送人去也一样,等学成了出师了,在给个特招把人要回来,那不就有了。为了卖个好,王连长亲自带着去知青办办手续,又因为白露第二天就要出发,催着那边当场就把安家费批下来。当着王连长的面,梅芳半点没留,全给了孩子们。不过最小的两个孩子因为年龄不到,不能算知青,只能走投靠的路子,所以没有安家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