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雅满脸嫌弃,把他脑袋瓜一推,无奈笑说:“小兔崽子,口水蹭我脸上了。” 此时,彩虹抱着收音机激动地跑回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公社街上的同学,“嫂子,你给我买凉鞋了?” “清雅姐。”几个女孩朝她礼貌问好。 林清雅轻笑点头,让她们坐,又朝彩虹说:“拿出来了,白色不带跟的那双是你的。” 彩虹激动地拿过来试穿,周围女同学羡慕地围过来。 “这也太好看了,显得脚又小又白。” “这鞋子跟电影里女明星穿的一样,肯定很贵吧。” 彩虹得意地扬起眉梢:“那是当然,这可是省城百货买回来的,我嫂子可疼我了。” 王丹霞看了眼抱孩子的林清雅,偷偷凑近彩虹耳边,不好意思地说:“彩虹,你把凉鞋借给我穿一天呗,我去县里赶场没好看的鞋穿了。”
第182章 奶糖冲牛奶 “你别给你嫂子说,我怕她不答应。” 王丹霞在彩虹耳边接了一句,声音细弱蚊蝇。 彩虹听见后本来不太舍得借出去,又看王丹霞满脸窘迫,身上衣服也是捡她大哥的,粗布裤子还打了补丁,脚上的布鞋也破了个洞,露出一个脚趾,穿这身去赶场确实不大好看。 彩虹和她从小同学玩到大,不忍心拒绝,又把她拉出来,到了门外面说:“这可是我的新鞋,我还没穿过,你非要借吗?” 王丹霞又委屈道:“我们家明天去县城看我大姑,你也知道她们一家子势利眼,总是看不起我们家,我妈只给我哥和我弟做新衣服,每次我都穿得破破烂烂的去赶场,太丢人了,他们都在嘲笑我们是乡下人,我在路上都不敢抬头。” 说着她蹲在墙角哭出来,一张稍显圆润的脸颊,哭得梨花带雨的,两只麻花辫委屈得耷拉在后背,肩膀一抽一抽的。 彩虹顿时无可奈何,又赶紧拍拍她的肩膀道:“你别哭啊,我借给你好了吧。” 王丹霞又泪眼汪汪地看着她说:“那你怎么给你嫂子说,这可是新买的鞋子。” 彩虹轻笑哄着她说:“我嫂子可疼我了,你放心吧,我就说给你借去穿了,她不会管这些的。” “我嫂子工作很忙的,除了给我小侄子小侄女喂奶,就得去场部,没空管我和胜利的。” 王丹霞又甜甜笑起来:“谢谢你彩虹,我们要一辈子做好朋友。” 彩虹笑眯眯点头:“嗯!” 王丹霞又和彩虹往屋里走,看着那个坐在案桌后椅子上喂奶的女人。 她眉眼间露出疲倦,抱着孩子,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在看。 彩虹把嫂子买回来的大白兔奶糖,拿出来分给王丹霞一颗。 “我嫂子从省百货买的,你尝尝味道。” 王丹霞接过奶糖,小心翼翼地拨开糖纸,舔了舔味道,不舍得一次性放进嘴里,又使劲儿咬了一段,在嘴里咀嚼,一股子甜香的奶味。 她又朝着彩虹露出微笑。 “好甜,彩虹你说,牛奶是不是这个味儿?” 彩虹托腮摇头:“不知道啊,我也没喝过牛奶。”又心血来潮道:“不过老师说城里卖的大白兔奶糖,七颗等于一杯牛奶,我这里还有五颗,要不我冲一小杯牛奶,咱们俩尝尝牛奶是啥味儿?” 王丹霞眼睛一亮,“好啊。” 彩虹又激动地把一把奶糖放王丹霞手里:“你先把奶糖拿着,等我拿杯子出来。”彩虹找搪瓷盅,王丹霞的目光又在偷偷看窗户边案桌后的女人。 等彩虹拿着盅盅,提着水壶出来,她才猛的收回视线,笑着去接过盅盅。 彩虹正激动地准备做实验,又让王丹霞把奶糖都剥开糖纸放进盅盅,往里面倒热水。 奶糖遇热水融化了,最后冲出来一杯奶香扑鼻的牛奶,还是甜的。 彩虹端过来小口抿了抿,又兴奋地端着盅盅往屋里去,“太好喝了,我要给我嫂子尝尝。” 彩虹端到桌上,“嫂子,你尝尝牛奶。” 林清雅惊讶道:“这哪里来的?” 彩虹兴冲冲道:“我冲出来的。” 林清雅无奈轻笑,“你可真舍得啊,你自己喝吧,别浪费了啊。” “嫂子你真不喝啊。”彩虹又端出来,和王丹霞一人一口地喝。 王丹霞突然说:“彩虹,你说课本里的梁先生,是喜欢才华横溢的林先生,还是和他相濡以沫过完下辈子的林先生。女人再有才华有什么用,给不了男人陪伴,要我宁愿当后者。” 彩虹一头雾水,“你在说什么啊?我听不懂。” 王丹霞眯眼一笑,“没什么。牛奶很好喝,谢谢你啊彩虹。”
第183章 周霁川登报了 吃了中饭,林清雅先到养鸡场,公社书记打来电话,声音铿锵有力。 “小林同志,你可总算回来了。咱们公社接到上头通知,要为全体知青举办一场盛大的回城欢送会。我和大队各级驻村干部商议,时间就定在这周日,到时候你作为场部领导也要参加。所以啊,这周你必须把所有回城知青的离职申请处理了,加紧处理后续的岗位补缺。” “好,书记,我知道了。” 林清雅挂了电话,又扶额看着办公桌上的文件,又把助理和赵香兰叫进来,开始处理离职申请。 “林场长,咱们场部这次预计离开二十八名职工,其中销售人员离职二十名。”赵香兰汇报道。 单看养鸡场,养鸡技术人员大部分由文化素养好些的知青组成,销售人员知青占了一半,虽然工资可观,但对于在红旗公社下乡近十年的同志们而言,回城才是坚守已久的信念,毕竟父母亲人都在城里。 林清雅点头,“好,我知道了,我先看看具体名单。” 她一张张翻看,翻到王桂梅的时候,微微蹙眉:“王桂梅怎么也在?她不是已经在大队成家落户了。” 赵香兰长嘘一口气:“嗐,林场长你这几天不在场部,都不知道咱们养鸡场闹翻天了。王桂梅同志为了回城,已经和她丈夫离婚了,她丈夫死活不答应,带着小孩蹲守在养鸡场,最后还是王桂梅闹了一通才答应离婚,让她拿到了户口。她现在正准备回城的手续,打电话联系了城里的亲戚,等你这边签完字,大队开了证明,参加完回城欢送会就走。” 林清雅蹙眉,赵香兰又叹气道:“王桂梅同志是第一批知青,那时候国家给的安置费也少,还没修知青点给他们住,就直接分到了农户家里,正好住进了她前夫的家里,还是我们知青中第一个和当地人结婚的,谁想到这离婚也是最早的!” 林清雅又问:“王桂梅同志现在住哪里?” 赵香兰道:“还是住在她前夫家。” “林场长,你是想去劝王组长回来?” 林清雅摇头,语气平静道:“她既然为了回城已经决绝到离婚了,便不会再待在红旗公社。” “赵会计,稍后你去联系妇联组织的扫盲班组长,开始场部的招工计划,欢迎全体社员踊跃报名。” “好的林场长。” 赵香兰又道:“对了,林场长,武装部部长来找过你,想把劳改队的同志安排到砖瓦厂工作。” 林清雅点头:“好,我知道了。” 林清雅又打电话到武装部,张部长给她回话:“林同志,这批人现在不好给安排任务啊,还不如让他们到你去那儿去干活,食堂包饭就成。” 劳改队这时候关押的是需要劳动改造教育的同志,不一定犯过刑事罪。 林清雅思索片刻,同意让他们先过来搬砖,为公社创造收益。 林清雅处理完工作,晚上还得赶回大队,从办公室出来,正巧碰上张同志为场部送报纸,一堆女孩子围在宣传部的窗台,拿着报纸兴奋地交谈。 她们鲜活青春的面孔,像是一堆容光焕发的黄鹂鸟聚在一块乐开怀了,老远都能听见女孩子们软糯莺啼的笑声。 “姐妹们,这可是好东西。” “人民日报神枪手专访啊,这些军官同志好有型,还有照片呢你们看。” “报纸底下有好多军官的联系方式,姐妹们,咱们给军官同志写信吧,说不定当了笔友,姻缘就来咯~” “咦,这位荣立一等功的军官,好像是林场长的爱人。”赵香兰笑着走过来,拿过报纸挥人,“春天都过去了,你们一个个小姑娘家发什么春呢,赶紧去工作。”又转头看向林清雅,微笑道:“林场长,刚才这几个是公社刚毕业的学生娃,自己估计考不上高中,就被家长安排过来上岗了。” 林清雅轻笑点头,走过来道:“报纸给我看看。”
第184章 备考 林清雅拿过报纸,报纸上采访了三位优秀的神枪手。 自从装备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以来,诞生了大批的神枪手,在作战任务中荣获功勋。 这受访的三位皆是以侧脸示人,黑白照片刊印下来,只隐约看见一团黑乎乎的轮廓。 报纸底边还有类似部队联谊的联系地址,但没有周霁川。 林清雅又拿着报纸,迫切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关于周霁川的专访。 为了反击敌人的挑衅,在此次奔赴前线,保卫边防的战斗中,以54发子弹,击毙敌人50个,击伤4个,弹无虚发。 林清雅站在阳光下,心底突然涌上一股激荡的热流。 她伸手触摸那被阳光照射得温暖发烫的人影轮廓,仿佛三天前的离别,他的皮肤在指尖留有余温。 那模糊的轮廓,看不见面貌,却和她镌刻在脑海中的轮廓重叠。 他身上最吸引人的不是那副皮囊,而是革命青年最意气风发的年纪,从部队淬炼出来的清正之气。 透过这短短几行字,一个骨血丰满,铁骨铮铮的青年军官跃然纸上,想必会有很多年轻姑娘心生仰慕。 林清雅内心既激荡,又忧愁,拿过报纸折叠起来,朝着窗口笑着招呼一声秋娘:“秋娘,这期报纸我拿走了。’’ 秋娘笑容洋溢地站起身回:“好的,林场长,您拿走吧。” 林清雅从养鸡场出来,又骑自行车去一趟砖瓦厂。 脱硫塔施工历经三个月已全部竣工,等之后组织建设单位等,各方验收没问题后,就能正式投入使用。 砖瓦厂职工大部分是当地社员,知青同志吃不了苦的,也陆续离开了,所以这次知青回城,对砖瓦厂影响不大。 毕竟这次也只有部分知青有条件回城,不符合政策的,还得继续留在大队。 林清雅从砖瓦厂出来,又骑车回到公社租房,准备晚上回大队。 老人小孩骑车不方便,家里又只有一辆自行车,只得赶一趟回大队的拖拉机。 公社年初为了播种,又组织买了一台铁牛55型拖拉机。 这台拖拉机是津市产的,可耕地、施肥,几乎能满足一般的农业需求,同时还能牵引5吨的拖车,平日里除了农务作业,还是社员的出行交通工具。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68 首页 上一页 8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