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说:“当时凉州城秋稻丰收,冯大人和田大人已经离开了凉州,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往南走,原本一路都挺顺的,但半个月前我们收到信报,讲甘州那里不知何故出来了一股神秘人马,上来就烧抢撸砸,将甘州弄得人仰马翻,十足的土匪手法……” 甘州今年大旱,百姓虽不至于绝收,但饿死的也不少,冯伟原本以为这些人是由灾民组成的土匪,于是出面跟他们的领头人谈判,但对方对于他说的春耕能亩产千斤的事丝毫不感兴趣,反倒是差点将冯伟和田安抓走。 冯伟和田安思前想后,觉得这人说话以及行事做派都不像灾民或是土匪,反倒是像怀着某种更大的目的来的,而甘州离边境,只不过是三座城池的距离,加起来两百里都不到,这些人,非常有可能是敌国的奸细。 西北大营在肃州,离甘州不足三十里,于是冯伟便亲自往西北大营送信。 冯伟便是在离开西北大营返回甘州的途中失踪的,田安亲眼目睹他被一伙土匪劫走,但田安觉得,那不是土匪,因为他们行动太过迅速,且来去十分有序,一声令下,说走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田安于是立即向最近的信报站报信,信报站第一时间把消息送来了,直至信使出发之时,甘州方面还没有新的消息传来。 “田大人有跟信报站的兄弟讲过,如果五日之内没有冯大人的消息,他会直接去闯西北大营。”信使说到这里,看向旁边的周慕娇,“主子,冯大人只怕是在西北大营被扣着。” 信使不会随便作这样的猜测,他敢当着李长忆的面这么讲,一定是西北信报站那边查出了什么,说不定已经夜探过西北大营了。 周慕娇沉吟片刻,扭头看李长忆:“王爷,冯伟的事,还请你受累写封信向皇上道明,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去,若是晚了……私闯军营,罪同叛国,是要诛九族的。” 李长忆没有犹豫,当场就写了一封急信,赵云璟与周慕娇也没闲着,与李长忆同时写了急信,当场给信使带走,惟恐信使路上有变或是变了节,三人又另外修书两封,一封分别飞鸽传书,另外那封,分别由三位护卫从三个方向送出。 九封信,总有一封能送到皇帝手里。 但这还不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若是西北大营的人非要冯伟的命,就算皇命来了,他也可以当场斩掉,再随意找个理由回复朝廷。 冯伟只是一个小小的推广官,刚入官场,只有六品,在西北大营的守将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皇帝根本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六品芝麻官而令守将对朝廷心生嫌隙,冯伟死了,那也只能是白死,且还是顶着污名。 几个昔日同窗想到这,皆是心神一凛。 李长忆当场拍了桌子,唤来暗卫,让他们派人盯着西北大营:“一旦发现冯伟,不惜一切手段救出,产生任何后果,本王来负。” 目送暗卫离开,李长忆侧头,对上周慕娇的眼神,他晒然一笑:“阿娇,你看,我也可以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所以你要不要多看我几眼? 周慕娇点头:“王爷乃真君子。” “本王倒宁愿是小人,那样的话,当年本王就不会——” 周慕娇出声:“赵大哥,王爷已经动用了暗卫,但暗卫对甘州不熟悉,我这就修书一封,让西北信报站的兄弟全力协助王爷,争取早些将冯伟营救出来。” 将后续事宜快速布置下去,周慕娇这才想起什么似的,抬眼看李长忆:“王爷刚刚想说什么?” 大家都瞧了过来。 当众挖墙角这事,李长忆现在做不出来,他笑了笑:“本王是说,今天想要出海应该来不及了,里正卯时之前就出发了,这会应该是快回来了。” 话音刚落,里正他们的身影就撞入了眼帘。 人人手上空空,一身狼狈。 这是怎么了? “遇到水匪了。”里正欲哭无泪,“这一次来的水匪数量比往常多一倍,也比往常凶,上来就把我们的网子给抢了,船也丢了两条,梁五,梁五也没了。” 赵云璟俊眉一沉:“下一次,本官与你们一同出海,我倒要看看,这闽州的水匪有多凶!”
第249章 全村眼疾 趁着给村民们疗伤,周慕娇给他们也看了下眼,如她所料,这小渔村的人得眼疾的人占了大部分,近视的,远视的,弱视的,还有一种像里正那种得白内障的,因为对小渔村的水土及村民们的日常吃食还没开始研究,村民们得眼疾的原因倒不好立即就下结论。 但她现在有外挂在身,知不知道病因都不影响她治疗,不过他们要在这里呆个小半年,这期间还是得研究一下的,另外,村民们身材较之南江城那边的百姓要矮小不少。 她知道在现代,岭南两广地区的人身材会比较矮小,当时有专家就说是气候与水土及饮食问题,越州府某些镇子和岭南交界,确实是得研究一下,论证一下专家说的到底2是不是真的。 周慕娇亲自替受伤的村民包扎,大家拘束之余还是欣然接受的,因为小渔村没有大夫,平时跌打损伤都靠里正一个人来处理,里正是当过几日药童认得几味药材,但也仅止于此了。 但一说到要给他们治眼疾,村民们就十分抗拒,就连里正也是一脸难色。 周慕娇就不免追问几句:“黎里正,你这眼疾,什么时候得的?” 村民们可以尿盾,但周慕娇就住自已家里,里正能遁到哪去?只能硬着头皮浅讲了几句自已的得病过程。 青光眼、白内障一般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得,里正看着都五十往上了,这眼疾原因自然没什么特别的,周慕娇问他,也不过是抛砖引玉,借此张嘴来问其他人的眼疾问题。 近视与远视,除了用眼不卫生之外,还有遗传的因素,弱视一般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是遗传,二是胎儿出生的时候突然强光照的话,也会伤到眼睛。 里正谈了自已的眼疾,有些不好意思:“周大夫,老汉都年过半百啦,老人哪个眼睛是很好的,又没瞎,治不治都无所谓啦。” 周慕娇就势问他家孙子,她没给他家孙子看过诊,但对方双目无神,两眼焦距很散,看着像是瞎了实际上又能看得到人,所以推断得出来,他孙子不是近视就是弱质。 说起孙子,黎里正就一脸难过:“宝哥儿命苦啊,出生那日原本是大雨倾盆,等他哇哇哭着出来的时候,天突然放了晴,我就想啊,这怕不是老天垂怜,降福给我这孙子,哪知道我接过来孙子一看,一脸的眼泪。你说,哪有人一出生就掉眼泪的?刚出生的小孩就算哭到断气,那也是没有眼泪的。” 村里迷信,知道黎小宝一出生就掉眼泪,就暗地里说他可能是衰神投胎,都是劝里正将人扔了,不然以后会给黎家带来厄运,好在黎小宝争气,一路长到十三四岁,黎家没出什么祸,小渔村也没什么怪事,除了他眼睛视物困难之外,别人也没什么能说他的。 当然,村民们不说他,不是真的因为他没给黎家或是小渔村带来灾祸,而是在他之后,村里出生的孩子十个有八个都是跟他一样的境况,刚开始还能怪是黎小宝害人,人数一多,大家都是闭嘴了,心里都是在想,小渔村应该是被诅咒了,或是小渔村的先辈以前作孽太多,报应到后代身上去了。 村民们思想一发散,就想到父辈们说起他们某年某月某日捕到过一网形似婴孩还能发出婴儿哭声的怪鱼,当时天干地旱粮食绝收,近海的地方只要是能吃的鱼全被捞光了,父辈们去了很远很远的海域,还跟水匪搏斗了一番才捕得了那一网鱼。 父辈们实在饿极,怕家中妇人们看到怪鱼们的模样听到怪鱼的叫声会心生怜悯不敢吃,于是直接在船上宰了剁了分了再各人拿回家,有了这些怪鱼,父辈们终于撑到了朝廷的赈灾粮,之后雨也下了,大家才缓了过来。 里正他们就认为,村里孩子们的眼疾,就是上天的惩罚,那些怪鱼,其实是神鱼,仙鱼。 周慕娇认真听完,抬眉看里正:“里正真的认为,你孙子和其他孩子的眼疾是上天降罪?” “……总不会无缘无故——” “对,一个小孩的确不会无缘无故掉眼泪,除非他被恶意刺激。” 里正是个聪明人,脑子里瞬间转了一圈,刷地站起来:“接,接生婆有问题!” 不等周慕娇有所反应,他就去那十几个患有眼疾的孩子家去问,问了一圈后回来,里正眼睛都是红的,他身后跟着那十几个孩子的家长,个个都一脸懵,但又知道里正不会无缘无故跑去问接生婆,而且一问就是十几个。 里正回来看到周慕娇,眼泪就没忍住了,哗啦啦往下流:“周大夫,那些孩子都是由同一个接生婆接生的,村里没有眼疾的那几个,都是在外头生的,没经她手。” 村民们也听出点意思来了,追问里正:“里正,你的意思是我家小宝的眼睛是涂婆婆故意弄坏的?” “是。” “涂婆婆是我们村里唯一的长辈了,我们一直敬着她供着她,每次出海回来都分给她一份,对她比对自已家长辈还好,她为什么要害我家小宝?” 里正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里正不知道,涂婆婆本人总归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涂婆婆今年七十多岁,独居在村里最不起眼的一所小院子。 她刚嫁过来没几天丈夫就死了,守了几十年的寡,为人很是正派保守,涂婆婆从年轻时起就很喜欢小孩,看到孩子就挪不动腿,得闲没事总会帮别人看孩子带孩子,有了她的帮搭,妇人们的压力轻了不少,又见她做人正派,对她的防备渐渐没了。 后来涂婆婆亲娘生病,她回去侍疾了一年,期间就跟人学了这替人接生的本事,于是村中后来有人生产,她就成了产婆。 仔细想想,不光是黎小宝这一辈的,黎小宝的父亲那一辈,有好多都是经涂婆婆的手才来到世上,就算不是经她的手,小时候也几乎是她带过的,好些还是她一手带大的。 里正越想心里越冷,如果他的推测成真,那这涂婆婆就不是什么德高望重的长辈,而是恶魔!
第250章 最凶恶的魔鬼以最美好的姿态出现 小渔村不大,人口不多,为了方便互相照应,房屋大多是挨着建,里正走得快,杀气腾腾的,没一会就到了涂婆婆家。 推开院门,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婆婆坐在一把竹椅上,脚边伏着一只小猫,再旁边是一个摇篮,摇篮里放着一个婴儿,老婆婆一边摇着摇篮,一边唱着越州小调,婴儿握着两拳,兀自睡得香甜。 怎么看,都是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里正压低声音跟周慕娇讲:“这是隔壁阿胜的曾孙子,阿胜五十岁就当曾祖父,他是我们村第一个当曾祖父的。这孩子才刚三个月,涂婆婆与曾胜家挨着,总是听到孩子哭,就主动让把孩子抱到她这边来,说也奇怪,孩子一到她这,就安安静静的,吃饱就睡,睡醒就吃,晚上回去跟他娘睡,也只是半夜醒一次喝夜奶,大家都说涂婆婆是床头婆婆转世,孩子都喜欢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62 首页 上一页 1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