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后娘,二人没有期待,更没有厌烦,跟个旁观者似的,拿着一块糕点,静静站在院子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 秋棱备委以重任,在登记村民们送的礼,双喜临门,上门吃酒的村民,每个人都带是随了礼的,不止带着家里的小菜什么的,还有送上银钱的,家里条件实在不好的,也会送上多一些的菜当做贺礼。 刘家的儿媳们和陆家儿媳们虽不用做饭,也要张罗着着众人进院子里坐,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谁都不得闲,自是没有时间管家里孩子的,只得让向阳带着六条狗子跟在孩子们身边。 宋初雪今日要做的事情不多,要做的就是等着老二接了冯二花进门,因此,她现在待的地方就是新宅的堂屋,堂屋被布置的很是喜庆,两边摆上了贴着红色囍字的木椅。 是用来给村里老人观礼的。 现下,她站在堂屋门口,瞧着傻愣愣站在门口的二郎三郎,他们身边还跟着一条狗子,向阳生的狗子是按照大黑二黑之类的排序的,没有给取名字。 她也不太清楚站在两个小孩身边的是几黑,左右看了看,瞧见其余孩子都凑在桌前吃糖果糕点,顿时放心了不少,这才走到两个小家伙跟前,摸了摸他们的小脑袋,问道,“怎么在这待着?不去和哥哥姐姐吃糖果?” 二郎三郎听见声音一抬头,见是阿奶,忙凑了过来,亲昵的抱着宋初雪的大腿,好似被打开了闸门,眼底凝聚起朦胧的雾气。 带着哭腔说,“阿奶,刚才刚才有个婆婆说爹娶了后娘会对我们不好。” 三郎点头,“还说,二花姨姨和以前的娘一样,不会对我们好,还说后娘都是坏的,会打小孩,不给饭吃” “等二花姨姨生了小弟弟小妹妹,我们就没新衣裳穿了,穿的衣裳还是破洞的,只有小弟弟小妹妹才是她的心肝儿” “” 两个小孩用稚嫩的童音诉说着极其冲击他们心灵的话语,一开始还能忍着不哭出声,越说,哭腔便慢慢变大,最后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宋初雪越听脸也越黑,她和家里的人从不会对两个小孩说这些话,给小孩灌输的理念也是后娘会对他们好。 为了这事儿,宋初雪亲自和冯二花谈过一次,她知道对方是个善良的好姑娘,嫁给老二这个二婚还带着娃的肯定有点委屈的,换做她,她是绝对不会嫁个二婚带娃的,不是嫌弃那个男人有拖油瓶,而是谁都知道后娘不好当,一个不好就里外不是人。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她不确定自己就是安格例外,别人更不确定。 所以,她和冯二花说了两个小孩的事情,若冯二花介意,她便把两个小孩带在身边不去打扰老二两口子的二人世界。 若不介意,便把两个孩子当亲生的,当然,她也把赵芙的事情和二花说了,二花很是心疼两个孩子,保证会善待,平时来陆家还会给孩子们带小零食,算是非常有心的。 平时两个孩子和冯二花关系也不错,宋初雪极为满意,想着二花嫁过来以后,两个孩子也不至于缺失母爱了,其余人再好,终究不是母亲。 结果,自家人没说什么,倒是让嘴碎的婆子给两个小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们懂什么?还不是谁怎么说就怎么信?伤心是肯定的。 宋初雪压了压心底的怒意,心说,别让她知道是哪个碎嘴的撺掇小孩,不然绝对不会让她有好果子吃。 刚准备哄哄两个孩子,就听边上传来一道爽朗的声音,“哟,二郎三郎这是咋了?今日大喜的日子,可不兴哭的啊,快擦干眼泪,来,奶奶刚才拿了几块糖,快吃几块甜甜嘴。” 来者将二郎三郎抱在怀中擦眼泪哄了又哄,还剥开糖纸给两个小孩喂糖,正是村长的媳妇周晓兰。 两小孩甜甜的喊她,“奶奶。” “哎,快别哭了啊,今天人可多了,瞧见了多不好啊?” 周晓兰又哄了几句,她的孙子和儿媳妇也跟着哄,和宋初雪打完招呼以后,带着两个小孩往早就摆好的桌边走去。 见人走远,周晓兰才拉着宋初雪问,“陆宋氏,咋回事啊?你之前没跟两个孩子说啊?咋就到了成婚这天哭上了。” 怪不吉利的。 后面几个字她没说出口,但谁都知道成婚的时日不该哭哭啼啼,女方那边还好说,是哭嫁,男方这边就不一样了,娶新媳妇进门可得高高兴兴,哭了就是不吉利。 宋初雪知道周晓兰的性子,当即请她进堂屋坐,还把两个小孩说的话给复述了一遍,末了又道,“我刚知道这事儿也气得不行,想哄哄二郎三郎,你就来了。” “嫂子,你可清楚咱们村子有什么碎嘴的婆娘?哪有在人家办喜事的时候撺掇小孩说这些的?不是存心找事么?” 【第448章第449章念书简直要命啊】 她宋初雪可不是什么喜欢忍耐的人,就这专门找事的,桃花村已经许久没出现了,换做以前,她都觉得无所谓,在大喜事这天这么闹,可不就是想找晦气么? 她就忍不了。 村长一家和陆家关系一直不错,听了宋初雪的话气得直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她震得翻了个滚,茶水溢在桌上,滴滴答答往地上落去。 她跟没瞧见似的,怒道,“当真是缺德,偏生挑这个时候来找晦气,陆宋氏,你安心在这等着老二回来就成,我认识的婆子还不少,这就去给你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是谁故意来找晦气!” 还没说完,她人已经往外走去,嘴里骂骂咧咧,“死婆娘,嘴真是臭,缺德冒烟的玩意,将来老了肯定被儿子赶出去” 宋初雪无奈的摇摇头,周晓兰的性子就是如此,说是嫉恶如仇也不为过,基本上有什么不满的,当着对方的面就会说出来,算得上有仇当场就报了。 因此,和她关系好的人还真不少,并不全是因为她是村长媳妇,当然,也有人怕自己做了什么,被这么个人当着大家的面一顿怼,很容易丢面子。 小溪村,冯家。 陆老二带着陆家的兄弟们,以及村里凑热闹的人,浩浩荡荡来小溪村迎亲。 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几乎是一进冯家就接到了新娘子,冯良虽瘦弱,背自家姐姐还是绰绰有余,秉承了新嫁娘不能自己走上花轿这一习俗,他便将冯二花背了上去。 冯大花知道妹妹要出嫁,特地带着孩子和丈夫回来,现下和冯母一块儿,跟在冯良的边上,一边笑一边眼眶绯红,两腮上的红如抹了胭脂一般。 殷殷叮嘱,“出了冯家门,你便是陆家媳,不比在娘家,对待婆母需比对待亲娘还要上心,爹娘虽会觉得自家儿女不那么勤快,不那么讨喜,却不会放在心上,你想闹个别扭也无事。” “婆母就不一样了,你终究不是她肚子里爬出来的,算不得什么亲生的,说的再好,把你当亲闺女,那也是不一样的,听听就好,万不可对婆母使小性子,嫁人了终究是你一个人面对陆家一大家子人,一步错就步步错” 冯大花算是在说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也算是在说婆媳之间的忌讳,她出嫁之时,娘告诉她,过得不好便回家,可她知道,爹走了,娘和弟弟妹妹在家也不好过,她不能回娘家。 哪怕有什么苦都得往肚子里咽,回家说了根本无人能替她撑腰,说不得还会让娘平白担心,是以,她觉得出嫁就好比一个人上战场只能往前,她身后空无一人。 好在她的丈夫对她很是不错,婆母算不得多好,起码不会磋磨儿媳,这样便好,比她想的要好许多,但该说的,该有的准备,她都要告诉冯二花,省得妹妹不懂。 “我记住了,大姐,娘和我说过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也跟我说了不是吗?”冯二花,趴在冯良背上,声音低低的,听着那浓重的鼻音就知道她在默默垂泪。 她知道娘和姐姐对自己的关心,哪怕对方说的都是重复的话她也仔细听着记着。 冯二花的男人也拉着陆老二说了一些话,大致意思是:冯二花嫁到陆家就是陆家人,不能欺负她,虽然她没有哥哥,可她还有个姐夫,那也是哥哥一般的存在。 若陆老二让二花受了委屈什么的,他这个做姐夫的可是不依的,要上门找陆老二麻烦云云 陆老二连连保证,且给对方塞了个红封,这才成功接了冯二花上花轿,开始返程。 鞭炮声一响,雇来敲锣打鼓的队伍开始往桃花村返程,其余人皆嘻嘻哈哈的跟在后面,迎亲的大部队倒是格外热闹。 村口,一辆不属于这个镇子的奢华马车上,郑明正襟危坐,听着车外吹吹打打的声音,手握成拳,心口一阵阵钝痛。 柯图偷偷看了眼他略白的脸色,垂着眼睑,不知道要说什么,还有什么,比得上亲眼看着心爱的女子加给他人来得痛苦? 他不懂二人之间的感情,只觉得是冯二花辜负了主子的喜欢,毕竟主子在他眼中一直都是个洁身自好,风光霁月般的男子。 迎亲队伍中的陆老五看了眼停在村口的马车,顿时想起了二哥之前提过的一个人,好像是和冯二花以前定过亲的男子,叫郑明。 走在他身边的老四显然也注意到了他的目光,一眼便瞧见了安静停着马车,他拧了拧眉,咒骂了句,“阴魂不散。” 老五轻笑一声,揶揄道,“四哥最近不止练武刻苦,识字也很刻苦啊。” 陆老四直翻白眼,练武怎么能算刻苦?他从小喜欢舞刀弄枪,对于练武有一种莫名的喜爱,当初爹娘要送他他去习武,他就很高兴,师傅也说他很有天分。 相对的,喜欢习武的人,对于念书习字就不那么感冒,别看他和老五是双胎,什么双胎之间会心有灵犀,都是假的,他喜欢习武,老五喜欢念书,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在陆家算不得多出挑。 因为论干活,他比不上大哥,论念书他又比不上老五,只能算排在兄弟们中间的位置。 不过,他也算有了自己的出路,娘说了在县城给他开一个武馆,等喝完喜酒,他就要去县城开武馆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就差给亲娘跪下磕一百个响头了。 不过,让他瞬间垮脸的还在后面,开武馆教学徒,不止要收钱,还要写契书,所以他需要多识字,以前和爹学的那些已经不够用了。 开武馆可不能只学百来个字,要学的更多,是以,他和刘荷花简直是头都大了,每天都苦着一张脸识字,还是不得不学的那种 现下被老五揶揄,他直接道,“要不你去给我当个收钱的掌柜,也不影响你念书,省得我跟你四嫂还要学这些让人头痛的东西。” 念书简直要命啊 【第449章第450章脱离杜家】 听着四哥的抱怨,老五不由得想起娘和他说过,让他去四哥的武馆帮忙一段时日,刚好可以等九月份的考试,这次考试,他需要提前过去,也就是八月份便要动身前往。 因为期间的路程需要好几天,考试的时间可不会等着,错过了报名那就要等下一次考试了。 明知道结果的他,却没明说,反而笑得跟只狐狸似的,笑道,“四哥得和娘商量这事儿,娘最近又在鼓捣别的东西,可不能少了我。”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4 首页 上一页 2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