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瑶的皇贵妃之位被定下后,没等多久,册封礼便低调地办了,她正式作为皇贵妃代皇后职权。 太后也没说什么,要是胤禛立宋氏为皇后她会劝阻,但只是立宋氏为皇贵妃,她就没什么好劝阻的了。依宋氏的资历和功劳,一个皇贵妃之位,她确实是有资格做的。皇后没了,后宫也确实需要有人代皇后之职。 她也老了,身子也不太好,想来是活不到孝惠章皇后那个岁数的,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和胤禛对着干。 宋玉瑶就这样开始了皇贵妃的生涯。这事倒也并不是太复杂,在过去这一年中,宫权本就主要掌握在她手里,现在不过是更名正言顺了罢了。 至于妃嫔请安的事,也自有前例可循,皇后缺位,贵妃、皇贵妃代管后宫时,后宫妃嫔只需要每月初一、十五两日过来请安就可了,宋玉瑶依例行事,并不为难。 因年氏的身子弱,之前二人又同为贵妃,宋玉瑶就主动和胤禛说了,免了年氏初一、十五这两次的请安礼。 这也是有前例的,康熙朝时惠妃、宜妃,一个因康熙的看重,一个因康熙的宠爱,也曾在皇贵妃代管后宫时,被康熙特地免过每月朔望的这两次请安。所以她和年氏的关系,现在也算和睦,并没因为这升皇贵妃之事就生了龃龉。 时间悠悠过着,宋玉瑶执掌后宫,基本依照前例行事,并不大改,仅在部分不太完善的地方进行优化、微调。 她讲究的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同时,由于她谨慎的性格,走一步常常能算两三步,所以后宫之事在她手中一直井井有条,不比皇后在时差,反而很多地方还更好了。 后宫众人看在眼里,前朝之人也看在眼里,对她的能力基本都是服气的。 宋玉瑶也并不觉得劳累,身为修炼之人,对她来说,真的是五十来岁的年龄,二十来岁的体质和精力,并不觉得有什么累的。 她打理后宫,也不是要将所有事务都捏在自己手里,而是广用贤才,她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合适的人帮她管事、分担,自己的压力和忙碌自然就减轻了。 而她自己,不仅落得了清闲,依然有时间修炼、看书、培养良种、养小外孙和逗孙子孙女,还得了不贪权、简拔贤才、知人善任的好名声,可比胤禛天天累死累活、有时候还不太讨好要强多了。 “论起用人上,朕倒是不如你了!朕管前朝,你管后宫,朕每日早起晚睡、日日勤政、累得不行,你却看起来游刃有余、轻轻松松。这皇贵妃之位,你之前也未曾当过,却做得好像和在这个位置上做过多年一样好!”胤禛眼里满是赞叹,还有点小嫉妒,又有点不服气。 宋玉瑶谦虚地笑笑,道:“前朝千头万绪,整个大清都在您的掌管之下,臣妾却只管着后宫这一亩三分地,到底是不一样的,哪能放在一起比呢?” “你总是那么谦虚,不过朕也该多选拔些贤才,还有长岁他们几个,也该多让他们给朕多分担分担了。”看着瑶儿管理后宫的做法,胤禛也若有所悟。 一个管理前朝,一个管理后宫,他总不能还不如瑶儿这个小女人吧! 第164章 得益于朝局的逐渐稳定,八爷党、十四爷党也逐渐被胤禛打压、收拾、分化、收服,加上宋玉瑶改良的这些良种、钮钴禄氏偶尔的好方子帮忙,胤禛的各种改革进行得越来越顺利,他便有了功夫,打算腾出手来对付一下一直不消停的准噶尔了。 正好,雍正五年,准噶尔原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而噶尔丹策零和其父一样,野心勃勃。 在胤禛看来,与其等着噶尔丹策零坐稳了位置,以后积蓄力量来对付大清,倒不如现在大清先趁着他刚刚继位还没坐稳位置,先下手为强。 所谓一报还一报,当初自己刚刚继位时,他阿玛策妄阿拉布坦趁着自己还没坐稳位置时,挑动青海之乱给自己给麻烦的事,自己还没忘呢!胤禛打算趁机报仇了。 好些大臣是不太赞同的,好不容易天下承平、安定了几年,国库里逐渐宽裕了一些,再对准噶尔用兵的话,那银子和粮草还不是得如流水般花下去? 而且,哪次打仗是不死人的,这仗能不打还是不打比较好。大臣们劝胤禛慎重。 但坐在皇位的这个人,又什么时候会是能听人劝的呢?尤其是,当他位置已经稳了、大权在握、不需要隐忍的时候。 要不然,史书上那些善于纳谏的帝王,也不会因为纳谏的事被广为称颂了。如果这是帝王都会具有的美德,哪会还需要特别称颂? “皇上不要生气,大臣们也是出于谨慎的心罢了,毕竟打仗是会造成伤亡,也消耗弥多的一件事。”从胤禛口中知道了这件事,宋玉瑶不禁安慰道。 “朕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朕主张此时对准噶尔用兵也非是出于一己私利、只为泄愤报复,朕还不至于如此拿国事当儿戏。 准噶尔对大清窥视已久,那噶尔丹策零又是个和其父一样野心勃勃的,一旦让他坐稳了位置,到时候怕是又会侵扰大清。趁着噶尔丹策零刚刚继位,准噶尔内部不稳,现在出兵乃是天赐良机。“胤禛认真地道。 “皇上的心,臣妾自是知道的,您不是那等因私废公的人。只是准噶尔军队一向难缠,之前准军进攻,大清防御,都得是几倍于准军的大清士兵才能将准军驱逐。这次要主动进攻准噶尔腹地,准军更是要拼死抵抗,想平定准地可不是易事。”宋玉瑶说出了她的担心。 这场战役的情况,她并不了解,此战是胜是负,她不得而知,前世的记忆并无线索,也只能根据现在的情况来分析了。 “朕是下定了决心要对准噶尔用兵了,若是朕让咱们的阿哥为抚远大将军,你可愿意?”胤禛脸上带了些犹豫。 此次出征,他有意让傅尔丹和岳钟琪分别统帅北路军和西路军,兵分两路进军。虽说这两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根据前几次用兵的经验,还是派个抚远大将军坐镇后方、协调安排要更稳妥一些。 让年羹尧做这个抚远大将军倒是也行,这些年随着自己的位置逐渐坐稳、为君的功绩越来越多,年羹尧这厮也越来越顺服了。尤其是上次长岁作为大将军王率军平定青海叛乱后,年羹尧眼看着就越恭敬了许多,也没那么桀骜不驯了。 不过,想到自己对长岁的打算,又想到瑞儿那一身天生良将的才华,胤禛又不想让年羹尧去做这个抚远大将军了。但进攻准噶尔,到底比当年驱逐准军更加困难和凶险,瑶儿是否能放心让瑞儿去呢? “咱们的阿哥能为您分忧,为国尽忠,臣妾作为额娘,自然是没有什么不愿意的。不知您属意咱们的哪个阿哥?”宋玉瑶问道。 长岁之前作为抚远大将军平定过青海,此次再次为抚远大将军自然是有这个资历和能耐的。 只是他身为皇长子,身份本就敏感,若再次担任抚远大将军去平了准噶尔,可就 容易功高震主了。 而若是失败,对他的威望想必也会是很大的打击,对之后的继承人位置的争取怕是更不利。 若是瑞儿的话,以他的才能倒是也适合做这抚远大将军,只是他毕竟年岁太轻,而此战难度又太大……宋玉瑶自己开始犹豫了。 见瑶儿并无反对之意,胤禛心里不禁一暖,此战难度巨大,又危险重重,群臣大多反对,而瑶儿却肯让他们的阿哥去做这个抚远大将军。她怎么就这么相信自己? 对瑶儿母子来说,有她这么年的功劳在,有长岁平定青海的功劳在,又有自己的宠爱,她完全可以安枕无忧,可以不让儿子去蹚这趟浑水的! 他忍不住抱了抱她,心里满是感动。 宋玉瑶没说什么,也把他回抱住了。胤禛虽然自诩“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其实那是在外面、在外人面前。 而在她面前,在她这个“柔弱”的小女人面前,其实有时候他也是会露出脆弱、柔软的一面的。甚至,他有时候也会像只小猫猫、小狗狗一样,无意识地撒娇。她都习惯了。 也许,是她的大女子之魂即使隐藏在看起来柔弱的外表下,也并不能完全隐藏住,无意间就在举手投足中泄露出了强者的气场吧? 每当胤禛这样做的时候,宋玉瑶还是会忍不住在心里有些傲娇的,也会觉得心有点软。 “朕想让瑞儿去。”两人温情了一会儿后,胤禛看着她道。 “让瑞儿去?”宋玉瑶重复了句,“是该给瑞儿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她想了想,倒是也并不反对。 当初长岁担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般年龄,长岁能做的事,瑞儿又如何不行? 自己的儿子自己是知道的,瑞儿之才其实不下于长岁,甚至,论起来,后出生的瑞儿比起先出生的长岁,得她异能的滋养还要更多,彼时她的异能更强。比起长岁,瑞儿的身份,也没有那么敏感。 “你倒是舍得。”见宋玉瑶就这样答应了,胤禛反而又舍不得了。 “瑞儿一心想着要和他十四叔、哥哥一样,做一个大将军王,他又一身才智、武功,臣妾这做额娘的,哪能阻了儿子的志向?何况这又是为父尽忠、为君分忧的好事。”宋玉瑶道。 这确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哪怕她还是比较相信自己的两个儿子的,但是也难说将来真的等长岁坐上那个位置之后,还能不能像现在一样不变,能有那宽广的胸怀让自己弟弟掌握兵权。 但她也不想委屈了瑞儿,所以现在,能在胤禛这个阿玛在位的时候,让瑞儿能施展所长的时候就施展所长,把想要实现的抱负都实现实现,也没什么不好。 “你总是这么深明大义。”胤禛赞了一句,看宋玉瑶的眼神变得更加温柔。 便是如此,才让他怎么爱也不够,这些年都丢不开手啊!不知不觉,他们甚至都要老了。 想到当年自己对瑶儿的心态,胤禛不禁笑了笑,当年哪能想到现在呢?他忍不住又亲了亲她的额头。 事情到底是按照胤禛的想法去做了,他顶住了群臣的压力,坚持要在这个时候对准噶尔用兵,并且还坚持要让皇次子弘暖做抚远大将军。 不过,让人有点意想不到的是,在他说要对准噶尔用兵的时候,还很反对的群臣,在听说他要封弘暖做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好像出现了分化。 宗室和满臣中还是有很多人反对,但也开始有人支持,比如长岁福晋的娘家董鄂家、瑞儿福晋的娘家喜塔腊家,还有其他一部分青眼皇长子、皇次子兄弟的朝臣,而汉臣们更是有不少人开始支持了。 不过这似乎也并不是很奇怪。长岁和瑞儿是汉军旗的生母所出的皇子,这件事其实有弊也有利。只要他愿意亲近一下汉臣,那汉臣们就会是他们天然的支持者。无他,他们两人股子里流淌的汉人血脉是不可灭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3 首页 上一页 1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