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越居高临下望着他们,见他们幡然悔悟的模样, 神色还算真诚,这才冷着圆脸下桌,接过周亚夫手中的剑, 唰一下放进了剑鞘。 动作既干净又利落。 火急火燎赶来的刘邦:“…………” 刘恒已经看得呆了。别提排行与刘越相近,今年四岁的皇七子刘长与皇八子刘建,害怕的同时冒出了星星眼,渴望地瞅着胖娃娃手中的剑,幼小的心灵悄悄种下了几颗种子。 一个是赵王没用,斗不过梁王。 一个是他们什么时候能成为梁王这样的人就好了。 等众人如梦初醒,这才发现门外的皇帝,忙惊得拜了下去:“陛下!”“父皇!” 刘邦觉得自己要好好缓一缓。 没有出人命真是万幸,臭小子每天都能带给他惊喜。 他没有错过方才刘越望了望周亚夫,继而收腿的那一幕,所以这是照顾伴读的意愿,才忍住没有踹上去吗? 还挺体贴。 了解完前因后果,刘邦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不远处,刘如意低声叫了一句父皇,他叹了口气,因为太子暴怒的心陡然缓了缓,上前拍拍爱子的肩。 “你幼弟年纪小,最是维护母后,何况伴读也有过错,就别和越儿计较了。” 分明是关怀的语气,刘如意却并没有感到高兴,他连笑都笑不出来了。 父皇瞧着仍是偏向自己,可这句“别和他计较”一出,刘越不还是平安过了关吗? 前日踹他舅舅,今天欺他伴读,不过一句议论之言就拔剑绑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何况在外人眼中,就是他赵王没用,护不住伴读,还斗不过年仅三岁的弟弟! 刘如意只觉一团火席卷心头,夹杂着铺天盖地的委屈,烧得他摇摇欲坠。 勉强张了张嘴,他欲同父皇说些什么,刘越已经整理好书袋,和看呆了的欠债四哥告别,捎上伴读,迈着胖腿走远了。 走……远了…… 还特意绕开了皇帝和赵王,转眼不见了人影! 刘如意:“……” 刘邦大怒:“梁王还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怒完呵呵一笑,叫近侍扶两个伴读出宫,又吩咐了近侍几句。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两个孩子自然明白,若明日有半点不利于梁王的流言传出,他们就再也别想进宫了。 近侍忠实地将这话传给了赵王的伴读。 他们腿一软,眼泪又飚了出来,大人,儿子再也不想当伴读,再也不想陪赵王读书了…… . 刘越跨出阁楼,一眼见到皇后派来的大长秋。 他疑惑每天前来的兄长为什么没有出现,跨进椒房殿,发现哥哥跽坐于母后面前,转身见到他,颇有些狼狈地挺直脊背。 继而露出一个温柔的笑:“越儿回来了。” 刘盈面上依稀有着泪痕。吕雉原本闭着眼,见到刘越温和了神色,吩咐大长秋牵梁王去用膳,她还有些许话要和太子说。 天禄阁的事儿,宫人都告诉了她,越儿这是帮她出气呢,只等过一会安慰胖娃娃。 赵王……便是刘邦也不能让越儿受委屈。吕雉凌厉的凤目冷热交织,转眼看向刘盈,覆上复杂之色。 刘越望望这个又望望那个,小幅度地点点头。 两个小圆髻耷拉下来,这是出什么事了? 软软地询问大长秋,大长秋禁不过他的攻势,轻叹一声:“陛下方才怒斥家上,终是决议亲征淮南王,皇后听闻此事,亲自去往永寿殿接了家上。” 陛下如何能突兀地提起让太子出征? 说到底,都是戚夫人吹枕边风,想让太子前去战场送死! 更多的,大长秋没有和刘越提起,她和皇后一样,不希望梁王殿下为此烦忧。尽管太子被训斥的消息已经传遍宫中,拥立赵王的势力即将死灰复燃。 短短几句话,刘越已经猜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淮南王英布反了,一跃而成年度重大新闻,长乐宫私底下都在议论这件事,难不成便宜爹脑袋一热,要让太子哥哥上战场吗? 想起哥哥脸上的泪痕,刘越抿起嘴巴,忽然庆幸起来,今天他也拔了剑。 否则怎么转移刘邦的注意力,让他分身乏术呢? 便宜爹很快就要亲征了! 嗷呜一口吃完最后的饭,刘越回到寝宫,韩师傅和彭师傅正埋头低语着什么。 “你我不在,也只有陛下坐镇能够打服英布。陛下善用人,只是年纪大了,受得了路途颠簸吗?” 说这话的是彭越,韩信:“……” “你我不在”这四个字,听着好生自信。 “代地叛乱,不就是陛下平定的么。”他凉凉道,“要让陛下听见,你脑袋怕是不保。” 彭越长长叹了口气:“都成肉酱了,还怕这些威胁做什么。又有小道消息,说陛下想让太子上战场,太子不愿,陛下只好决定亲征,如今舞阳侯都在整兵了。” 韩信怀疑自己听错了。 陛下想让太子上战场?? 这不是脑子有泡吗。 他琢磨半晌,觉得刘邦应当不会拿天下开玩笑,便是有小人撺掇,皇帝听进去的可能性不大。 思及往日与太子见面的一幕幕,韩信低声说:“应是家上惹怒了陛下,或是提出招安。” 彭越沉默下来,忽而有些理解了。 对他们这些功高之人来说,一个仁慈的君主,远比心狠的君主让人放松,可在陛下看来,太子不像他,连对待叛乱的看法都是错的。 他悲愤道:“陛下杀你我的心这么坚决,哪里会听家上的话,你说,英布会是什么死法?!” 他们两个武师傅之间,应该不会插足第三个淮南王了。彭越收起悲愤,兴致勃勃地猜测起来。 刘越:“…………” 察觉彭师傅的幸灾乐祸,梁王殿下陷入了沉思。 彭师傅呆椒房殿那么久,好似再也回不去从前了…… . 从开国至今,除却关中,各个封国的征战就没有停歇过。特别是北边的燕代之地,如今换做淮南,士卒将军蓄势待发,欲为陛下扫清叛逆。 整顿军备的效率很快,大汉十一年六月,刘邦亲率五十万大军征讨英布,离京前下达一道诏令,安置戚夫人与赵王于雒阳行宫,而不是皇后的管束之下。 吕雉闻言,望向雒阳的方向,冷冷一笑。 陛下,您是知晓平叛不容易,因而怕了妾吗? “召丞相与御史大夫。”说罢,她吩咐左右:“让太子阅览每一封战报,了解将军们用兵的意图,再看看关中百姓是如何支持我们的军队,期盼陛下大胜而归。父皇为了他的天下征战,他如何能不关注,不感激?” 盈儿也要学着如何治理国家,治理天下了。 大长秋低声应是。 平叛的初期看似顺利,淮南王英布节节败退,可天气骤冷之后,入秋的一场寒潮席卷,让双方陷入僵持。 寒冬不宜激战,等到适合的时机来临,叛军士气大大增加。增加的士气虽未扭转战局,不多时,却有一道噩耗传入长安——陛下受了穿胸的箭伤! 霎时天下哗然,长安的朝臣急了,递出一封封信催促皇帝回来,养伤刻不容缓,换谁督军都好。 刘邦固执得谁也不听,使得将军激奋,士卒眼红,终于在十二年初春来临的时候,将淮南王英布斩于寿春! 擒贼先擒王,没了主将的叛军如同一盘散沙,再也成不了气候。 平叛成功的喜讯传入关中,很快蒙上了一层阴影。陛下凯旋的途中,竟是连马都上不了,卧在榻上叫人抬着,一步一步抬进了永寿殿! 戚夫人与赵王重新回到长乐宫,即便再迟钝的人,也嗅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 这些天,陛下就算议功,却连百官之首丞相都没有宣召,难不成对丞相生了猜疑?? …… 听闻陛下召见的时候,萧何正给即将过四岁生辰的梁王殿下讲解汉律。 新的一年,刘越抽条了十根柳枝的高度,脸蛋肉和肚子肉依旧好摸,丞相沉吟片刻,觉得自己的学生瘦了亿点点。 回头得和韩信好好说说,他的“不想上进剑”比前两套有用多了,不必成日琢磨着怎么改进。 永寿殿的近侍前来传话,他不慌不忙地起身,见胖娃娃软乎乎地望着他,一点都不见威胁赵王伴读时的凶狠,不由温和了面色。 “不怕。”萧何沉稳道,“这半年来,师傅使劲搜刮油水,贪了五大块狗头金,还有数不清的布帛铜钱,陛下对我既放心又眼馋,也许是想问问我,都把狗头金藏哪儿去了。” 刘越:“?” 梁王殿下仰起头,猛然觉得萧师傅高大的身躯,散发出金钱的味道。
第34章 丞相这半年来大肆敛财, 以致激起民怨的事,于今日递到了皇帝的案前。 浑身散发金钱光芒的萧师傅来到永寿殿,先是被刘邦大加斥责, 获得铜钱充公, 只保留半块狗头金的处罚, 最后平安无事地回到了府邸。 萧何走出宫门的时候, 脚步略微沉滞。 深邃的眼睛隐约有泪光闪过, 陛下真的老了。 原本只是鬓边的花白, 忽而变成全白, 盖着一层被褥,唯独脸色看着红润。骂完了他, 依旧亲昵地同他玩笑, 问他家中子侄如何了, 要不要来朕身边做侍中? 萧何却知道,如今早已不比从前。陛下的猜忌愈演愈烈, 像他贵如丞相,也要自污以保全自身, 如果他没有贪, 没有激民怨, 怕是要当场致仕, 被赶回封地种田。 萧何觉得他种田的手法早忘光了, 不如再待个几年,为大汉建设发挥余热,然后和留侯一起养生。 他长长叹了口气, 掀开帘吩咐仆从:“去留侯府。” 还是张良看得明白啊,见完陛下心情不好,不如让他安慰安慰自己。 …… 刘邦见完丞相, 又叫人请梁王。彼时刘越正牵着母后的手,围观舞阳侯命人打的大铁锅。 汉初时候,粮食,马匹与铁器是珍惜资源,此番平叛淮南王英布,舞阳侯樊哙也在其列,搜刮了王宫的许多好东西,其中就有一堆废铁。 他立马传了信,问问夫人与宫中皇后有啥需要的,特别是梁王殿下,要不要打个铁剑给玩儿?这样就有两把剑了,要是再遇见戚坪,咻一下戳他两个窟窿。 夫人回信大骂他了一顿,说你也不想点好的,这是教唆大王械斗!转而提起铁锅这个东西,说外甥喜欢,你给打一个吧。 铁锅?他们府中不是有铁锅吗? 夫人在信的末尾描述道,此“铁锅”和彼“铁锅”不一样,得是圆的,深的,薄的,能容火焰烧灼,拿来炒菜用,顺便再打一个铁勺。 樊哙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圆形的釜嘛。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15 首页 上一页 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