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搞到最后,觉得特别合适的,真的只有那三位参赛者。 除了那位适合拍纪录片的选手以外,其余的都是太稚嫩了,既没有办法讲好一个故事,更没有办法独立操持一个项目。 所以后面几个主办方坐在一起商量一下,决定还是宁缺毋滥,只选这三位优胜者。 最后结果公布并颁奖的地点,是选在电影学院大礼堂举行的。 很多年以后,池影回想起第一届“宏图青年影展”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点草台班子的感觉。 他们那时候证书都是从文具店买来的,然后找了字儿 不错的人来写获奖人的名称和获奖作品,不过最后的落款还是四方用印,宏图影业、华影集团、剧本中心和电影学院最后都敲了章,这才显得逼格高一点。 电影学院之所以愿意参与这件事,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作为国内最顶尖的电影学术殿堂,对培养这些青年人才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加上大多数参赛选手都来自于电影学院及其周边的一些人群,所以他们也愿意对这些青年人群进行褒奖和支持。 后来这个惯例就延续下来,一直在电影学院颁奖,然后四方出具获奖证书。 钱师妹和李师弟其实都已经有了自己明确项目剧本。 钱师妹完全是照着池影的路子来的,她的第一部 片子打算也拍小妞电影,电影名叫《单身日记》,其实就是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 这位师妹作为沪上人,特别会过日子,又跟着池影这几年学了不少,该怎么操持,怎么省钱,怎么选人,搞得清清楚楚的。 这边宏图影业给了她50万元启动资金以后,华影集团也没想着把投入的那100万拿回去,干脆把这50万元给钱师妹和李师弟,一人50万元,总算把这100万元也花出去了。 以后这两个人的电影项目里,华影集团也有份儿。 100万元,对于他们这种刚起步的青年电影人来说,把日子过紧一点还是能行。 钱师妹甚至觉得,后续不行的话,她自己就是京影厂的人,完全可以蹭蹭厂里的资源。 李师弟的情况跟她也差不多。 对于宏图影业和华影集团来说,他们俩都是熟人,李师弟也拿到了100万的项目资金。 这位师弟自己是想要拍惊悚悬疑片的,他特别喜欢《戏楼魅影》那种调调,而且这种片子的场景比较小,人物也比较少,比较能省钱。 他们俩都是跟着池影拍过整整三部片子的,对这方面都心里有数。 宏图这边也跟他们讲,如果有困难的话,还可以追加投资。 郑志宏现在对这种小成本的片子非常热衷,而且池影也承诺以后,只要有需要会给新人支持的,反正有什么困难直接讲。 而郑志宏自己最喜欢那位郝师弟,他特别看重这种能拍娱乐搞笑片的青年人。 本来是说好宏图影业给他50万,后来郑志宏干脆直接开口给了100万,没让华影出钱。 想不到郝师弟一下拿了这么多钱,顿时就慌了,他完完全全没有正儿八经参与过拍电影拍摄,所以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弄。 池影和郑志宏就安慰他,没关系,他的能力很好,是个有创意有故事的人,这才是一部电影最核心的竞争力。 后来池影一拍脑袋,想起了拍摄纪录片的那位选手袁力。 虽然这位哥们拍人物讲故事不咋地,但是他对于镜头的掌握感,还有画面的布局非常出众,所以干脆让两个人合作一下。 池影把两个人找过来,相互介绍了一下,还给两方都看了彼此的片子,居然一拍即合。 袁力愿意担任郝师弟的摄影师,然后由郝师弟来写剧本做分镜,郑志宏就觉得非常奇妙,这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后来他们还了解了一下,发现这位袁力选手家里非常有钱,属于那种在国内都排上排得上号的! 可惜这位哥们就是喜欢电影,于是池影还开玩笑,这位小老弟要是不努力,就要回家继承家业了。 郑志宏开始没有听明白,后来一琢磨明白了,差点笑死了,确实是有这种感觉! 于是郝师弟和袁立一对儿就成了郑志宏重点关注的对象,他还时不时拉着池影给他们做指导。 池影后来干脆就说,让下部片子的时候他们就跟着一块儿拍了,学学经验跟跟组,毕竟李师弟和钱师妹肯定都要离组拍自己的电影了。
第95章 用心你全身心投入了吗? 就这样,新片的选角就在小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虽然外面得到的消息面不广,能进场参与的人选也不是特别多,但是陆伟和孙妍妍还是忙得够呛。 这件事情前前后后折腾了不少长时间,因为不仅仅是《西行》的项目在选举角,钱师妹的项目也想过来蹭一个选角,看看有什么比较好的合适男性演员。 说起来“宏图青年影展”优胜者和池影的新片这几个项目中,反而是钱师妹的《单身日记》最早开始进入真正的筹拍阶段。 钱师妹的那部片子,因为走的是“小妞电影”的路线,真正的拍摄时间估计满打满算也只要一个月,再加上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一些制作,估计到了明年二月份就差不多可以全部搞完了。 所以池影跟钱师妹还深入地谈了谈,池影的意见是这部片子选在明年2月14日上映比较好。 这个日子是国外情人节的,国内这几年青年人群中,也非常风行过这个节日。 钱师妹的眼睛当时就亮了,像这种爱情主题的片子在“情人节”上映当然好!这时候又正好是国内的春节附近,贺岁档影片也差不多进入放映尾声了,非常合适! 不过拍电影总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突发情况,真要因为某些原因赶不上这趟,池影就建议钱师妹拖到七夕了。 2000年左右的时候,国内还不流行过“七夕”这种传统的“中国情人节”。 但是说起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打出“七夕情人节”的宣传噱头还是有逼格的——传统文化内涵值满满,说不定又能创造一个“爱情片”专用档期呢! 后来2010年左右的时候,商家们是为了做生意,才极力推行这种“传统情人节”的说法,甚至还出现了“光棍节”,这些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的。 商业片同样也要有经济考量,不丢人。 钱师妹权衡了一下,觉得还是赶一赶比较好,夜长梦多,谁知道后面会碰上什么情况。 当时池影拍第一部 片子也挺赶的,所以赶在赶在2月14日上映,真是个不错的档期。 韩主任本来就特别喜欢钱师妹的作品,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听着就非常符合“文青”的口味…… 所以这一次《单身日记》这个项目还是由策划中心牵头,华影集团和宏图影业共同出资拍摄。 策划中心这边也像池影的项目一样操作流程,很快的各种文件手续都开始走流程了,也没遇到什么困难障碍,一切都很顺畅,大家也都是做熟了的。 两个人上次讨论这个项目的时候,池影就让钱师妹还是选在校生,或是同校的一些同学比较好一点。一来,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不需要过多的磨合过程,还有一个就是比较好掌控局面。 毕竟钱师妹就跟当初的她一样,刚毕业,脸皮薄,稍微有点资历的演员,说不定就会摆谱拿捏她,到时候剧组工作就不好开展,也影响日常拍摄进程。 钱朵朵也深以为然,她自己就是圈内人,当然明白这里的道道儿。 这个项目其实她早就开始准备了,剧本也改了好几稿,直到最后比较成熟以后,借着这次青年影展的契机,才把剧本拿给池影看。 池影认真地看了一下,觉得完全没有问题,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目标市场的定位都非常明确和契合,就是面向青年观众的。 这部片子最后还是由韩主任和郑志宏担任了制片人,而池影则是应他们的要求,挂了个监制的名目。 主要是因为有池的这块牌子在里面,后面大规模发行的时候,各地电影公司老总们会比较容易认同,发行工作也好开展一些。 钱师妹这一下子就有具体项目开始推进了,简直就是走路带风。 策划中心这边张姐和财务她们到了年末反而开始忙起来了,这都是算策划中心的工作成绩,后面要是票房成绩不错的话,也还是有一些奖励的,她们都还挺高兴的。 后来钱师妹选 来选去,还是找了电影学院同期的一个男同学,来演这部电影的男主角。 这些具体的事情,池影就不一一过问了。她觉得钱师妹这些都能自己搞定,毕竟跟了她好几年。 大家最开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要相信别人的能力。 上次用DV参加影展获奖的郝师弟们,全名叫郝运,一听这个名字,郑志宏就觉得特别投缘。 郝师弟自己写了一部低成本的黑色喜剧电影剧本,然后打算以纪录片的形式来拍摄。 整个故事主要是讲,一个底层小人物突然获得了一笔意外遗产,然后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那笔意外遗产是一个莫名其妙冒出来的远亲留下来的,但是要拿到这笔遗产要达到很多荒诞的条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笑料和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 郝师弟跟那位擅长拍纪录片的袁力讨论了好长时间,最后确定了最终剧本。 但是池影看了一下,觉得还是要再打磨一下。 袁力和郝师弟两个人就按照池影的意见做了一些修改,然后又凑在一起,画一些分镜头,还似模似样地搞了剧组拍摄表这些专业的东西…… 但是两个人毕竟没有正儿八经的拍过电影,弄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 所以池影让他们先把这个项目稍微放一放,具体跟着《西行》剧组参与拍摄,把整个流程都实打实地走一遍以后,估计就能自己独立担当起这个项目了。 所以这段时间《西行》剧组的人到哪儿都带着他们俩,包括选角,有时候甚至制片主任孙妍妍有干活儿都叫上他们俩打下手。 他们俩也乐此不疲,觉得特新鲜,也能很好的增长经验和知识,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儿。 最搞笑的是,郝师弟又把DV摄影机拿出来了,详细记录起《西行》剧组的日常工作…… 李师弟那边是自己要求的还要再打磨一下剧本。 毕竟他想要拍摄的悬疑惊悚题材的片子,不能有bug。他的剧本取名叫做《寻踪》,讲的是一个外形凶恶的警察,隐姓埋名追凶20年的故事。 但是池影也跟他讲了,这个剧本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现代法治社会,是什么导致了一个冤案20年没有办法得到解决,还需要一个警察私人去追凶。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5 首页 上一页 9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