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很冷,天却很晴,阳光明媚。 阳光下走来一群人,为首的是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姑娘,个子高挑,身段苗条,皮肤白到发光,衬得鬓边青丝如鸦羽般乌黑。 更让人惊奇的是,那双眼睛的瞳仁不是黑色的,也不是深褐色的,而是清澈的灰蓝色。 好似宝石,泛着清冷淡漠的光。 记得石文炳对她说过,他的长女从小养在宫里,在已故的太皇太后身边长大,很多人都说她为人处世的做派,有太皇太后的影子。 太皇太后是蒙古人,而眼前这个姑娘是旗人,看起来却更像蒙古人。 黎百玉经商,南来北往的人见过不少,自然也见过灰蓝眼睛的蒙古人。 他们自称是黄金家族的后裔。 而石家大姑娘的祖母和母亲都是宗室女,也就是说她身上同时流淌着两个帝国的血脉,难怪会被太皇太后相中,内定为未来的太子妃。 思及此,黎百玉不敢怠慢,快步迎上去就要行礼。 石静虚扶了她一下,先屈膝:“夫人是我阿玛的救命恩人,仅凭这一点,就该我拜夫人。” 真是个懂事的好姑娘,只是看着有些冷罢了,黎百玉扶住她:“外头冷,可别冻坏了,咱们进屋说话。” 果然是个知冷知热的人,石静跟着黎百玉走进驿站,这才有时间仔细打量她。 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几岁,中等个头,皮肤白净,长眉细目,嘴唇偏厚,很有福相。 见人三分笑,笑起来格外温婉。 不像女强人,倒像是江南巨贾人家的少奶奶。 想她的父亲,坐四望五的人了,忽然被美救了英雄。而且这位白富美追在后面,非要以身相许,换谁谁能顶住。 进屋坐定,彼此寒暄过后,石静开门见山:“天色不早了,还请夫人快些收拾,不然咱们恐怕要在城 外过夜。” 黎百玉也是个爽快人,笑道:“我带的东西不多,昨天住进来很多还没拆箱,姑娘喝口热茶,就可以启程了。” 石静喝了一口茶,挑眉:“是福州独有的单瓣茉莉花茶,香气浓郁,醇厚甘爽。” 黎百玉含笑点头:“姑娘果然是行家。” 她爱喝茉莉花茶,父亲是知道的。而福州最有名的贡茶也是茉莉花茶,这其中有没有讨好她的意思,石静不得而知。 对方夸奖她,她也夸奖回去好了:“我阿玛外放福建多年,也没给家里带过一包贡茶,今日能喝上这样纯正的单瓣茉莉花,还是托了夫人的福。” 见对方果然喜欢,黎百玉也很高兴:“从前不知姑娘喜欢喝茉莉花茶,还是要启程的时候,老爷忽然提起,我匆忙带了几包过来,等回府就给姑娘送去。” 大大方方承认带茉莉花茶就是为了讨好自己,却因为喊了一句老爷,而低头轻咳,掩饰尴尬。 对方爽快,石静也没藏着掖着:“阿玛让我接了夫人去别院居住,等过了年再迎娶夫人进门。” 去别院居住,黎百玉早有准备。毕竟石家连着三代与皇室联姻,又是功勋世家,规矩大,不可能在家里养一个没名没分的女人。 可转过年成亲,别说是她,就是石文炳本人都没设想过。 见黎百玉怔住,半天没接话,石静摸不准她在想什么,试探着道:“若夫人觉得时间太匆促,唐突了夫人……” “没有!”黎百玉缓过神,脱口道。 很快意识到自己表现得太心急了,黎百玉闹了一个大红脸。石静能理解,贴心地替她解围:“婚期是阿玛定下来的,还没来得及与夫人商量。之所以定得这样急,不过是阿玛想我出嫁的时候,长房后院能有一个主事的人,唯恐出了纰漏,让外头的人看笑话。” 黎百玉没名没分地跟着石文炳,背地里不知承受了多少非议,她表面装作不在乎,午夜梦回几次哭湿了枕头。 如果可以,她当然想尽快嫁给他,尽快有个名分。 石家大姑娘如此善解人意,黎百玉也没忸怩:“也好,就按你阿玛说的办。” 她丝毫不掩饰自己恨嫁的心,却对皇室嫁娶的规矩不甚了解,很怕闹出笑话来。 “皇室嫁娶多是指婚,规矩反而没有民间多,回去我把章程写好,您照章办事,不用自己吓自己。” 黎百玉初来乍到,且不说南北方生活上的差异,就是水土恐怕都要适应一段时间,石静没指望对方能够操持她的婚礼。 她在皇宫住了九年,养在太皇太后身边,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嫁娶,章程早已烂熟于心。 “过年这段时间你在别院好好休养,专心备嫁就是了。” 听她这样说,黎百玉悬起的心这才放下。 两刻钟后,车队重新启程,快马加鞭往城门赶,终于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了城。 进城之后,石静把黎百玉送到事先安排好的别院,与她说了两句话便匆匆上了马车,杀回太庙。 她怕胤礽去而复返找不到人,留了一个侍卫在那里回话。
第35章 大千岁咱们从小一起长大,你这样见外…… 石静赶到的时候,侍卫果然还在,并且战战兢兢地告诉她:“没有一个时辰,太子爷便回来了,小的按照姑娘教的话说了,结果太子爷更生气了,冷哼一声打马走了。” 想起什么似的,又道:“大千岁也跟了来,当面嘲笑太子爷自作多情。等太子爷打马走了,大千岁留下等了一会儿才走。” 侍卫口中的大千岁,正是康熙皇帝的庶长子,大阿哥胤褆。 了解过康熙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大阿哥胤褆是最早一批反太子党的核心。 因为皇长子的身份,因为亲妈惠妃精明能干,因为与明珠有亲戚关系,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他与胤礽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 康熙朝九子夺嫡最高。潮在八爷党横行的时候,可大阿哥搅弄风云那些年,八阿哥还在南庑房背书呢。 直到大阿哥败下阵来,转头支持他从前的小跟班八阿哥,八阿哥的温文尔雅,礼贤下士才有机会被人发现。 八阿哥作为出头鸟,被康熙打压之后,从前支持八阿哥的人,又将十四阿哥扶了起来,形成十四爷党。 细论十四爷党的成员,很多都是大阿哥从前的老班底。 他们支持八阿哥或十四阿哥,并不是因为八阿哥和十四阿哥有多优秀,而是他们跟着大阿哥胤褆狠狠得罪过太子,压根儿没有回头路可走。 历史上著名的一废太子,也是大阿哥和明珠联手促成的。 太子不倒,以康熙皇帝的性情,其他皇子谁都没有冒头的机会。 要问九子夺嫡中谁才是胤礽真正的对手,绝不是后来众望所归的八阿哥,也不是差点登顶的十四阿哥,更不是笑到最后的四阿哥,而是第一个出局的大阿哥胤褆。 八阿哥也好,十四阿哥也好,四阿哥也好,都是太子与大阿哥鹬蚌相争之后,得利的那三个渔翁。 属于谁先冒头,谁先被秒,谁沉得住气,谁笑到最后。 站在上帝视角,俯瞰九子夺嫡,石静才给胤礽制定了一套“远离皇权中心,猥琐发育”的打法。 还是那句话,只要太子不倒,谁也没有机会。 面对躲不开的一生之敌,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石静收拾好心情,回家向父亲复命,然后给宫里送了拜帖,准备初一进宫给太后请安。 这样做有些不合规矩,可那天到底是她放了胤礽的鸽子,害他被人嘲笑。她得赶紧见到人,当面解释,不能让对手钻了空子。 之后石静跟着父亲,带上两个妹妹去别院见黎百玉。在京城最好的酒楼点了席面,为远道而来的黎百玉洗尘,彰显长房对她的接纳和重视。 既安抚了黎百玉,也变相通知了老太爷和二房那一家子。 长房要有新主母了,该做的准备都要提上日程。 黎百玉既有商贾的精明,很会察言观色,也有江南女子的细致和温婉,说话做事滴水不漏,让人感觉格外熨帖。 就像父亲说的那样,黎百玉很喜欢孩子,对年龄最小的石争特别有耐心。 石争从小跟着石静,冷情惯了,忽然遇到一个温柔如水的女人,很快被她迷住。 “长姐,黎夫人是个很好的人。” 一顿晚膳用完,石争已经喜欢上黎百玉了,忍不住趴在石静耳边小声说:“她对我,就像二婶对二姐姐似的。我喜欢吃什么,不用我说她都知道,全都夹到我碗里来了。还有三姐喜欢吃的,她也知道,她好厉害呀!” 石静也感受到了,可她已经喝过茉莉花茶,并没有惊讶,转而跟石争咬耳朵:“你也要对她好一点才是。” 石争点头,离开的时候,她拉着黎百玉的手说:“黎夫人,等你来我家,我把好吃的都拿出来招待你。” 黎百玉笑着说好。 石青已经懂事了,知道黎百玉进京的目的,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对上黎百玉主动示好,反应总是淡淡的。 在回家的马车上,石静抱着被摇晃得昏昏欲睡的石争,对石青说:“阿玛要续娶,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其实我心里也不好受。可我明年就要出嫁了,父亲要办差顾不上你们,祖父耳根子软,二婶面甜心苦,宝珠骄纵任性,我不放心把你们交到二房母女手上。” 两房虽然是分开过的,毕竟没有分家,各房的吃穿用度全靠公中。 就算石静给石青和石争额外留了银子,不靠公中也能过得很好,难保不被人算计了去。 阿玛到底是男子,又是个工作狂,忙起来不着家,长房若没有主母,还不是二房说什么是什么。 吃穿用度都是小事,怕就怕二房在两人议亲的时候动手脚,到时候哭都晚了。 额娘死后,都是长姐在照顾她们。明年长姐出嫁,石青没把握能照顾好石争,只得接受了阿玛续娶的事实:“黎夫人是个好人,她对阿玛好,对我和争儿都好。我不反对她嫁进来,我只是……心里有点难受。我想额娘了,要是她还在就好了!” 是呀,要是额娘还在,什么都不用她操心了。石静安慰好 石青,在心里叹了口气。 热热闹闹吃了年夜饭,石静没跟着守岁,因为初一一早就要进宫给太后请安。 夜里下了雪,想着初一够品阶的命妇都会进宫给太后请安,石静怕晚了排队,很早便起床梳妆,赶到慈仁宫的时候天还没亮呢。 当时太后正在用早膳,听说石静到了,便叫她进来一起吃。 “等会儿外命妇都该到了,你别露面,在后殿跟琪琪格玩。”太后听说石静递了帖子,心思立刻转到太子身上,以为是太子约了石静见面。 又问身边的宫女:“都这个时辰了,太子怎么没来请安?” 初一早起有朝贺,皇上来过了,太子到现在都没露面。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0 首页 上一页 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