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子看着满地丰盛的水果,憋在嘴里的话说不出了。 这不是在外面玩了一个月,他们寻思着要是去上学了,以后家里就只有爸爸妈妈两个人了,说不定会寂寞。 心中的内疚和心虚到了顶峰,于是三人一商量,早点回来多陪陪爸爸妈妈。 谁知道俩人根本不需要她们陪,在外面玩得乐不思蜀的。 乐乐一抬头,就看见林夏和陆聿修拿着水果去了厨房,就这么忽视了她们仨。 “看来咱们回来得有些多余。”乐乐一摊手。 安安倒在沙发上发呆,对于这一幕早就习惯了,甚至心里还升起一点淡淡的羡慕。 有那样一位爱人,让其他的所有人成为多余的人。 也算他们回来得及时,没多久录取通知书就到了。 宁宁好一点,乐乐却没那么轻松了,因为军校开学的时间早许多。 林夏麻溜的给他收拾行李,最后根据安安的友情推荐,多带了几瓶辣酱和零食。 林夏本来就寻思着生活用品到那里买就行,更何况他们比普通大学还要好一点的是,被子床单之类的学校统一发放。 于是在八月份,全家人送走了乐乐,这小子自觉自己是个大人,坚决不要林夏给他送到学校里去。 加上陆聿修也觉得男孩子,还是去军校,带着父母去不像样子,林夏这才放弃。 好在乐乐学校就在京市,三姐弟倒是凑在了一起,林夏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八月底,由安安回学校,顺便送宁宁去学校,都不需要林夏操心。 林夏在家里也彻底闲下来了,公司早就走上了正轨,不需要她过度操心。 陆聿修忙军营里的事,林夏便背着个相机到处走,一点一点围观祖国的变化。 以前那个破烂的小渔村,正在日益变化。 林夏从报纸上看到鹏程第一块商业用地出售的消息时,都忍不住心动。 只是去那地方需要通关证,程序也太过麻烦,林夏歇了心思。 转而看向生活了十几年的海岛,要是她没有记错的话,明年海岛就会成为经济特区,并不比鹏城差什么。 林夏二话不说,查过账上资金充足后,便麻利的在海边买了块地。 她准备建酒店。 杨红梅知道的时候以为她疯了,岛上的人看里自然觉得什么都好,但照她说这里就是一块交通不便的岛。 什么人会来这里玩啊,还建那么大的酒店。 但林夏不好告诉她以后的变化,好在手续都要时间,开始之前还得找人出设计图,林夏不仅要求酒店的外观好看和印象深刻,还有里面的内室都要做到舒适让人难以忘记。 林夏不惜花了大笔的钱给了设计院,只是她挑剔,设计院也很折磨。 因为这位客人出手虽大方,但真的太难搞了,设计稿出了几遍都不太满意。 他们如何苦恼林夏可不管,她想要的酒店必须过二十年都不觉得老气,简单点说就是想要做成地标建筑。 也是买地建酒店给了林夏启发,好像一下就找了乐子般。 她忽然就比以前还要忙,忙着四处开店做投资。 毕竟化妆品公司和食品厂的发展实在是太好了,她之前只是几个月才看一次财务报表,前期的投资已经足够,现在正是纯收获的时候。 想着过几年物价上涨,钱就得缩水,还不如去做投资。 而现在最缺资金的就是一些老的国营厂了,林夏都听说了不少工人下岗的事情,正好化妆品厂和食品厂发展正缺人,招了不少下岗工人。 广城服装业的发展,最先遭殃的就是本地和附近的服装国营厂了,远一点的地区好一点,也就是倒闭得慢点。 林夏有天都听说了岛上服装厂要卖了的事,当时听了一耳朵没在意。 谁知道最后这个便宜让她占了。 接手服装厂的难度不小,最主要的就是需要现金流,因为厂里欠着不少工人的工资。 也不知道是谁知道林夏是有两家公司的老板,寻思着她一定有钱,便找上门来。 收个服装厂不是很难,更何况她一直有家服装店,林夏也很有兴趣。 想到那些下岗工人,林夏也没有多讲价,见价格合理便收了下来。 服装厂经营不行的主要原因是太旧了,不仅仅是机器旧,那些款式面料都很旧。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就是,广城那边现在最流行的就是印花面料,春夏的印花衬衫大街小巷人人都在穿,秋冬早就各种混纺的呢子大衣。 而国营厂的却还生产着过时的棉麻灯芯绒,这都是往前数十几年流行的东西。 收了服装厂,在别人看来可不讨好,至少杨红梅是这么觉得的。 但林夏却知道,往后二十三年,服装业大有可为,毕竟衣食住行里面,衣服可是占首位,直到十几年后出现了电商,实体服装业才会受到冲击。 林夏以前可是听说过做服装的朋友说过,据说她们老板那时候卖衣服直接拿麻袋装钱。 林夏最为深刻的就是拿麻袋装钱了,这时候机会送到自己手上来,她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破旧的服装厂被林夏大刀阔斧的整改,机器要换,定位要换,风格也要换。 孩子都不在身边,但林夏忙碌得很充实,每天早八晚五的出门忙活着,晚上跟陆聿修过老夫老妻的生活。 要不是乐乐从学校打来电话,林夏都差点忘了三个孩子是去上学,不是成家了。 第524章 大结局 乐乐提前去学校是因为军训,自打去学校后有个报平安的电话外,这是打回家的第二个电话。 以前这孩子在家话就多,现在一个月没见家里人,话更是多得不行,说起训练的教官比他爸还凶,说室友哪里人,他们一起干了啥事。 说到最后还是陆聿修过来挂掉了电话。 直到晚上临睡前,林夏脑海中还回荡着臭小子的念叨,想念家里的饭菜。 虽然没有画面,但林夏根据以前在部队里的食堂,还是能想象到学校的伙食怎么样。 迷迷糊糊睡过去前,心里还想着给他多寄点吃的,也给宁宁寄点。 酒店的设计图还没定下,服装厂那边还在等新机器到位,林夏在家里做好吃的就当做休息了。 在家里做了一堆吃的,一是寄给孩子们,二就是给陆聿修补补,最近军队搞军事演习,忙活得很。 之后林夏又恢复到了忙碌的日子,服装厂比酒店好搞,机器到位,工人到位后,直接去广城那些新奇的面料厂采购面料。 在广城可能算不上新奇,但放在内地市场可是新东西。 设计师也是从广大招来的新人,比起有以前原厂的设计师来说经验不足,但胜在审美创新好,林夏又找人从港城买来一堆服装杂志。 服装厂便热火朝天的开业了,工人们现在仿佛惊弓之鸟,有过服装厂说倒闭就倒闭,加上欠薪失业的风险之后,对现在这份工作很是看重。 有认识不清楚情况的,林夏也趁着之前清掉了一批,虽然她也是想帮下岗的工人,但也不是做慈善的。 等到服装厂走上正轨,林夏重心全都放在了酒店的设计上。 这次设计院请到了赫赫有名不出山的老教授,林夏一看设计稿就觉得惊艳。 顿时松口通过,弄得设计院的人也松了一口气。 设计图有了,重要的就是中间的建筑了,她不是这方面专业的,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她只做监管和出钱。 她在外面忙得风风火火,在学校的孩子们倒是惦记着她,虽然看到过爸爸妈妈美滋滋的二人世界。 但心里还是不免会想,她们都不在家,爸爸妈妈会不会觉得冷清,但十个电话打回去,九个不通。 最后通的那个电话,说不了几句就得挂,因为有事情要忙。 因为林夏又找到事情做了,说起来还是买酒店那块地影响得。 她们现在住的房子是部队的,里面要说方便也不错,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房子。 等她跟陆聿修无意间聊起来,至少还要在岛上住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时,林夏便有了别的想法。 她想要不再买块地,建个别墅好了,也免得以后再搬家。 想到就做,林夏征求过陆聿修的意见,得知她们不一定要住在部队分的房子里,便二话没说拍板买下一块地。 自己住的家就没有酒店那么挑剔,林夏找了上次认识的设计师,请对方有偿的出了份设计稿。 可能是被之前酒店的设计图给折磨过,对方揣测过林夏的喜好,别墅的设计图竟然出得快多了。 不得不说从设计院出来的人还是有点东西的,林夏对设计图很是满意,便迫不及待的开始让人动工。 杨红梅也是无意间知道林夏还准备修房子,心动过一瞬间,但寻思着吴德业可没有陆聿修走得那么高,说不定以后他们要回老家生活。 但林夏想到现在政策松动,以后想建房子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再说了这可是固定资产,就算以后回老家了。 想来岛上过冬,有个自己的房子住多方便啊。 杨红梅可经不得林夏劝,她现在又不缺钱,见此买了林夏旁边的地,建了栋一样的小楼。 十二月底三孩子放假回家过年时,林夏带着三孩子去看房子时,彻底惊呆了三人。 “这么大的房子就是咱们家了?”安安看完了房子只觉得不可思议。 整个别墅修得很大,却不高只有三层楼,一楼就是客厅,厨房和餐厅。 林夏让孩子们自己选房间,她选了住在二楼,还准备在房间旁边修个大书房和一个客房。 三楼四个房间留给了孩子们自己安排。 “妈妈你是这个!”乐乐比划出大拇指,这是小时候林夏表扬他时最爱用的手势。 现在他真心地佩服自家老妈,不声不响干了这么大一件事。 陆聿修见到房子后惊讶过一秒,但他对于住在哪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只要家人在一起就够了。 隔年,海岛从广省分了出来,宣布成为独立的经济特区。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林夏就迅速的感觉到了不仅仅是广城还是岛上,天南地北来了特别多的人。 这对她本来没什么影响,但她的别墅刚装修好,竟然有人找上门来要买,虽然出价不高,但让林夏注意到一件事。 那就是岛上的房价忽然就涨了起来,林夏某个记忆的角落,忽然就记起来海岛即将经历一股炒房炒地的风潮。 只是现在还在萌芽阶段,林夏第一时间想到了这场风波过后,有多少人上天台的。 她倒是想阻止,但奈何能力有限,只能时刻关注着。 三年过去,林夏也不再那么忙活,酒店请了专业的人在管理,把另外几家公司合并成集团,各公司早就有人管着,她偶尔去看看就行。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02 首页 上一页 3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