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结束没多久,又开始期末考试,林映羡感觉这个学期参加的考试不是够了,是够够了。她考完这三场试后,决定给自己放一个长假,轻松一下,她也不打算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 今年除了苏白和牧和娟,罗新维也打算留校,她想要第一时间知道考研结果,等寒假再回老家。 林映羡和严颐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罗新维因为是第一次留校,有些新奇,不断问牧和娟和苏白留校期间要注意些什么。苏白在寒假是和董弦一起回老家的,而牧和娟是一直留校。牧和娟想多亏学校允许学生留校,要不然在寒暑假期间,她要无家可归。 第244章 再遇罗诚 严颐说:“很难有机会在暑假里人这么齐,我们可以多约出来玩。” 大家都说好,还商量着暑假要去哪里玩。 林映羡和舍友们边聊天,边收拾东西,慢慢行李也收拾好了。她准备把行李搬下去,等钟述岑时,罗新维从阳台走进来,“映羡,我来帮你搬。” “不用,我自己来就行。” “我刚好要下去,顺道的事。我爸妈不太放心我一个人留在首都,刚好我堂哥要调到首都工作,让他多照看我,他现在在楼下,还给我带东西。” “这样的话,我就不客气了,谢谢新维。” 罗新维帮忙拿起行李,和林映羡一起下楼。 罗新维还没走出宿舍楼,就看到自家堂哥,喊了一声“哥”。 罗堂哥转身,看到罗新维,露出大大的笑容。随后他看到林映羡,觉得很眼熟,不一会儿他就想起了林映羡是谁。 林映羡也认出了罗堂哥是谁,虽然她和罗诚见面次数很少,但罗诚和严清有着特殊瓜葛,让她记忆犹深。 罗诚摸了摸自己的后脑,他和林映羡不熟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好多年没见了,述岑是不是也在首都?” “他在,你看他刚好过来。” 钟述岑阔步流星走向林映羡,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转身后,他第一眼认出是谁。 罗诚看到钟述岑很高兴,“没想到我们还能在首都遇到,我想着等过年回家经过江城,去拜访你和张大娘。” “好久不见,你怎么来首都?” “我回家后,老实本分工作了几年,还结了婚,现在我小孩已经三岁。承蒙领导关照,给我调到首都工作。这下我在这里不止有我堂妹在,也有你们在,一下子感觉对首都的生疏感少一些。”罗诚的妻子和孩子都没来首都,等罗诚安定后,他们再过来。 罗新维对堂哥跟林映羡、钟述岑认识感到意外,想问怎么回事,罗诚只说是在江城工作时认识的朋友,没有详细说。 虽然说现在改革开放了,但是新政策才实行没多久,投机倒把罪也还在,罗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不想在大庭广众下谈论他和钟述岑曾经私下跟人租房子,做过几个月室友的事。 在外面站着聊天不方便,罗诚提出明天到钟述岑家做客,大家再好好叙旧,再见面,他也不想断了和钟述岑的来往。林映羡和钟述岑都欢迎他过来。林映羡顺便邀请罗新维也一起来。 ……… 第二天中午,罗诚就带着礼物和罗新维上门做客。 林映羡给他们沏茶,大家坐下来慢慢聊天。 罗诚和罗新维环顾客厅,都觉得他们家里大,罗诚回忆着过往,有些感慨说:“以前我们同住在一个有隔间的狭小破房子里,冬冷夏热,同时还有被别人发现自己是租房住的风险,现在大家的境遇各有不同。从前再不好过,现在也好过了。遇到你,还有张大娘一家,我觉得我挺幸运的,不知道小虎现在长成什么样了。” “我在两年前遇到张大娘和小虎,她身体比以前差了不少,这几年愈发操劳。小虎很体恤家里困难,到处领一些零活回家干。他不想再念书,我觉得他年纪太小,还不适合出来工作,和张大娘一起劝他继续念下去。” “最后他有没有回去念书?学费要不了多少钱,我可以帮一下忙。” “去年张大娘托人寄信,说小虎肯回学校念书。街道办对他们家加大帮扶力度,张大娘和曾大爷都找到一份没有那么辛苦的工作,家里的收入比以前要多些。家里的情况在慢慢好转。” “这就好。”罗诚听到这里也放心了一些。 林映羡和罗新维都安静地听两人讲话,罗诚多年未见钟述岑,有很多话要说,两人插不进去嘴。于是她们在观景台那边的躺椅坐下,看着外面风景,吃点心聊聊天,把客厅留给罗诚和钟述岑。 罗诚见林映羡和罗新维都不在客厅,他才说起严清,他不想让罗新维听见,怕到时候罗新维在他媳妇面前说些不该说的话,“当年我灰溜溜离开江城后,认真想过是谁这么恨我,前脚举报我租房子,后脚样品无故被破坏,我的工作出现严重失误。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就是严清。” 说到这里他把说话的声音降得更小,“她应该是在恨我突然不给她散货,导致她的货出不去。她恨我也正常,谁让我爽约爽得太突然,但她的货是真有问题,我不可能不跑。她现在怎么样了?” “不知所踪。” “怎么回事?”罗诚很意外钟述岑这个回答,他还以为严清会过得很好,因为他觉得严清很会来事,人也够狠,她的生活不会差到哪里去。 “她卖的东西出事,吃死了人。她找自己的姐姐顶罪,后面事情败露,又被哥哥大义灭亲,举报她是特务,她被公安抓起来后,我和映羡就没再听过她的消息。” “死人了……特务……”罗诚喃喃地道。他心中震惊之余,庆幸自己及时抽身,“她这一生真够戏剧性的。其实我以前喜欢过她,后面我因为她的东西有问题,觉得她这个人有点不对劲,我又很快清醒过来。” 第245章 吆喝声 罗诚和罗新维待到傍晚,吃完晚饭后在离开。 林映羡送走两人后,对钟述岑说:“罗诚话还挺多的,什么都和你讲。” “他喜欢和人倾诉,以前我就是他的倾诉对象之一。” 林映羡不禁笑了起来。 “他趁你和罗新维在观景台的时候,谈起严清。这么多年过去,他还记得严清。” “研究生复试刚结束没几天,严楹书来找过我,似乎想要了解严清是怎么暴露,被人抓走的。她有些疑问没能在沈湘那里得到解答。严清虽然不知所踪,但很多人都记得她,想要探到她的消息。” “严楹书想在你那里知道什么?” “举报信,当年有三封举报信,三管齐下把严清暴露得彻底。她知道严勤书和大嫂的母亲有投举报信,但她不知道那封投到公安局的举报信是谁投的。所以她来问我,我跟严家有亲戚关系,她觉得我知道的内幕多一些。” “她很精准地找到了你,你有没有说是我们投的?” “没有,没必要让她知道。,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林映羡这几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偶尔跟舍友们出去玩,过得滋润的暑假生活。 今日她像往常那样晚起,她走出卧室,听见外面有买卖的吆喝声,观景台的窗户打开着,她听到很清楚。 出于好奇,她走到窗前,看见楼下有人在卖冰棍,卖草席、草编篮子…… 在今年三月,国家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业的问题,允许私人做生意,经过几个月的望风,有些人做起了小摊小贩,养家糊口。 林映羡看到卖草席的摊主是尚耕和井向上,有些意外,不过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他们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不用依靠家人养活。 现在社会上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群众对于干个体,自己做买卖的人有些偏见和瞧不起,觉得还是当工人更体面。楼下这些小摊小贩属于这个时代改革浪潮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林映羡听到楼下大娘买冰棍的吆喝声,“冰棍儿……奶油、水果、小豆……”她不由得心动起来,准备吃完午饭就去买一根解暑。 大中午,日头正盛,楼下的冰棍生意愈发好,刚好附近的小学放学,小学生们回家的路上看到有冰棍卖都走不动道。 林映羡带上钱包下楼买冰棍。现在公寓楼下的杨柳树被修剪的修剪,砍的砍,没有以前那样荫凉,摆摊的人都顶着一顶帽子遮阳。 买冰棍的大娘站在小推车前,大娘胸前挂着白色长围裙,把收到的钱悉数放进围裙的兜子里。她头上戴的帽子和手上戴的袖套都是白色的。小推车上放着一个白色箱子,箱子面对客人那一面写着“国营”两个字,表示是在国营厂子批发的,干净卫生。 前段时间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的私人作坊生产了不少冰棍流通市面,这个作坊里面的工人达到数十人,超出个体的规模。这是典型的地下工厂,很快就被工商部门查获,作坊里的生产环境很差。这件事被大众所关注,一些卖冰棍的摊主纷纷和生产冰棍的私人作坊割席,免得因为这件事影响自己的生意。 林映羡遇上放学高峰期,刚才她还看见有不少大人在买冰棍,现在是小学生主场。林映羡决定先不跟小学生挤,看起其他摊位。 她走到尚耕和井向上那个摊子前,井向上见到她,热情地说:“这里的东西随便挑,有看上的东西,我给你算便宜一点。” 林映羡拿起一个草编菜篮子,感觉挺结实的,手工很好,“这个是你们俩编的,还是找人编?” 尚耕露出腼腆的笑容,说:“我们俩大老粗编不好,我妈和向上妈编的,还有我姥姥。我跟向上就是到乡里拿草,和负责售卖。” 陆大娘刚好接丹儿放学回来,见到他们,也走到摊前,听见尚耕说的话,露出和蔼的笑容,“看来你们跟家里人关系好转了一些。” “是从之前公寓楼被抢劫那件事开始,我跟家里人的关系没有那么僵。没过多久有新政策出来,我和向上商量做一些买卖,家人都支持。” 井向上在一旁搭腔说道:“我妈一开始是在乎脸面的,不太想我做买卖,但正正经经挣钱没什么砢碜的,我总不能让我妈养我一辈子,慢慢她也想通,还给我们想做哪些买卖好。” 丹儿不耐烦听大人们讲话,一直缠着陆大娘买冰棍。陆大娘掏出三分钱给她,她拿着三分钱还不肯走,晃着陆大娘的手,撒娇地说:“我想吃奶油冰棍,您多给我两分钱。” 陆大娘不肯给,丹儿撒娇无效,她看到其他小孩都拿到冰棍在吃,她也按捺不住,拿着三分钱去买冰棍了。 丹儿离开后,陆大娘悄悄对林映羡说:“我都准备松口多给她两分钱,小妮儿没耐心,心急吃冰棍,放弃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6 首页 上一页 1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