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尘仆仆,都没能好好洗个澡,姜溯霜卸下簪子,等小丫鬟把水打好,便迫不及待跳进热水里头,她没让小丫鬟给她擦背,将人指使出去了。 洗澡这种事情,还是自己一个人合适。 “溯溯?你在里面吗?”刚换了身衣裳的程隽安隔着雾气升腾的帘幕和屏风,只能听到隐约水声。 “在啊。”姜溯霜靠在浴桶边懒洋洋的应了一声。 脚步声渐近,姜溯霜差点儿从浴桶里坐起来,“你干什么呢?别进来!等我洗完你再洗!” 屏风后头的人停住脚步,半晌才道:“小心别睡着,水冷了会受凉。” “知道啦!”姜溯霜又把人叫住,“对了,帮我把咱们箱子里的话本拿出来给我,我还没看完呢。” 乖乖听话拿了话本过来的程院长又被人乖乖哄走,“行了,你出去吧,谢谢啦!” 于是等程隽安洗完出来,姜溯霜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他用干布把头发擦干,也跟着躺了上去,一手把人揽进了怀里,一路上睡觉都不让他碰,今日可算是抱到了。 睡了一觉起来清爽了许多,赶路的疲惫也消散了,王母做饭的手艺极好,光是鸡汤姜溯霜就喝了好几碗,王母又极热情的招呼他们多吃些,等姜溯霜下桌,人已经吃了个肚子滚圆。 饭后王母又跟他们坐着说了会儿话便回自己屋歇息去了,让王时这几天带他们好好逛逛。 可惜他们来是办正事的,时间有些紧,游山玩水没什么时间,第二天便出门去看王时提前给他们看好的几个书院选址了。 王时选的地方一共四处,其中两处在城里,还有两处跟青松书院一样在山上。 城里他们先去第一处看了看,第一处的房子就在平洲闹市,院子也大,就是临街有些吵闹,租金也高,若是买下来价格便更高了。第二处房子倒是在较为僻静的地方,只是院子有些小,并且院子后面是一座戏楼,此处并不适合办书院。 山上的两个院子都是从前城中富户留下的,只有一个老仆看守。院子修建的倒是不错,只是平洲的山陡峭,山势又高,可以修建房子的地方十分有限。并且距离城里较远,周围只有一个小村子和几处庙宇,可以说是十分荒凉,对于书院来说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因为要出城办事,距离较远,几人便骑着马。眼下从山上回来,远看夕阳落日,崇山峻岭一半隐于黑暗,一半现于黄昏。城门口零星摆着几个摊子,几人下了马,找了处歇脚的茶摊。 “平洲地方小,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可以选择,学生再去找!”没有办好事情的王时有些自责。 “你平时公事也忙,这几天我们自己再找找,你已经告假两天了吧?”程隽安道。 “是。” “平洲的知府如何?” “熊知府还算好相处。” 这是实话。 王时是状元的事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全天下的读书人和官员都在留意他的去处,原以为他会留在京中,日后必然平步青云,有大好前程,谁知人竟选择了外放做官!外放就算了,还去了一个这么偏远的州府做通判!当时在京中天天递帖子想同他相交的人顷刻少了大半,王时自己乐得清闲。 京中许多人都以为他是不想留在京里,得罪了陛下,这才被派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实则是他自己的意愿。皇帝也没说什么,只是言语间的意思都是日后还会调他回京里。 至于平洲府的熊知府,当初不过考中三甲进士,官场沉浮数十年才保住了自己知府的位置,听闻王时要来,急急忙忙四方打探,却什么都没打探到,只好以礼相待,目前还在相互试探的阶段,二人自然也是没有什么矛盾的。 姜溯霜撑着下巴听他们讲一些朝廷的事情,偶尔差几句嘴,眼角却不经意间撇见远处一座破败的屋子,因为距离树林很近,一般都藏在阴影中,看不清全貌,“王时,那是那么地方?” “那是一座破庙,如今里面住着几个好吃懒做的乞儿,就是给田也不愿耕地的人。”王时叹了口气。 姜溯霜仔细看了那破庙几眼,距离城门口不远,虽然背靠山林但地势平坦,往下走几步便是主路,也不必担心不安全。 她激动的拍拍程隽安的胳膊,“你看!那个地方改成书院怎么样?” 未等程隽安答话,王时却诧异接话,“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不太合适……” “那里怎么了?”姜溯霜问。 “那个破庙荒废许多年了,如今又住进去几个无赖乞丐,赶不走又不能强行将人带走。”王时摇摇头,“便是熊知府最头疼的一件事情。” “给钱也不走吗?”姜溯霜好奇道。 “给钱他们便拿去买酒买肉吃,而且也不是没有给他们分过田地,那几人是任田荒废在那里,草长得老高,都不会去看一眼的。” “果真是好吃懒做啊!”姜溯霜道,“可我就觉得那地方适合做书院,不如我来想办法解决?” “那几个人无赖得很,当心伤着,不如还是找其他地方吧。”王时又劝。 姜溯霜越想越气,一拍桌子,“那就打一顿扔出去!我来打!跟你们知府啊朝廷啊什么的没关系!” “这……”王时迟疑道,“打人……这……” “溯溯你先冷静些。”程隽安先安抚了姜溯霜,又转头问王时,“这几人在城中如何?” “不偷不抢,也不欺负人,就是喜欢在酒楼门口讨吃的,讨不到就赖着不走,躺在地上撒泼。” 姜溯霜道:……“就没人揍过他们吗?” 王时道:“其实是有人的,只不过谁想背官司?最后闹到熊知府面前,自是打人的一方赔钱,这几个乞儿最后还领了医药费去快活!” 姜溯霜被气得牙痒痒,“对待无赖,便只能比他们更无赖。” “溯溯想如何?” 姜溯霜对着二人低声说了几句,夜里便行动起来。 晚上月亮都躲进云里了,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不过子时过了几刻,那几个乞儿便连滚带爬的从庙里跑出来,跑出平洲的地界,再也没回来。 第99章 平洲分院(三) 夜里凉风习习, 姜溯霜带着程隽安和王时藏在树后,等那几个乞丐惊慌失措的跑远,才举着火把走了出来。 “怎么样, 我想的法子不错吧?”姜溯霜双手叉腰。 话音方落,又有两个披头散发的身影从庙走里出来,亮处的火光一照,正是清池和清墨。 两人穿着从戏班子借来的黑红色神仙喜服,脸上画着厚重的油彩,又被特意抹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 如同鬼魅。 古人敬畏鬼神, 相对于“敬”来说, “畏”的成分还要更大些。再无赖的泼皮乞丐,也不会不怕破庙里突然出现的飘渺红烛, 和四处游荡的鬼魅身影。 “溯溯的法子实乃妙思。”程隽安忍俊不禁, “瞒着我们忙活了一个晚上, 连清池和清墨都被拉着去。” 姜溯霜递给他一个得意的眼神。 “他们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还会不会再回来?今夜之事, 会不会对办书院有影响?”王时担忧道。 “你也都说了是晚上,除了咱们几个还有什么人瞧见?至于那几个泼皮, 自然是离开平洲不会再回来了,清池和清墨会处理好的,今夜之事, 也叫他们不能说出去半个字!”姜溯霜一脚跨进破庙大门,“走,进去看看。” 几人又在破庙中转了转, 才趁着月色回了王家。 第二天一早,程隽安带着清池和清墨去街上寻人修理破庙, 重建书院。姜溯霜则跨了个菜篮子,独自一人去逛周边菜市,准备了解一下物价,又找了几家酒楼尝了尝酒楼厨子的手艺。 平洲人口味与京城大不相同,喜重油重盐爆炒的菜色,且嗜辣。姜溯霜原说过两天再招人,王母听闻他们要办书院后十分热心,帮着推荐了几个同她关系不错的大娘。 他们并不打算一直留到书院修建完成,毕竟京城那边他们也不能离开太久,平洲有王时在,出不了什么岔子,只需要把书院各方面的运作交给他就行。 这些都不是最难的事情,最难的事情便是生源和夫子。王时说平洲的读书人甚少,城中只有两家老秀才办的小学堂在教学生,但学生也不多。城里的大户人家都是自请的举人先生在族中授课,外头的学子是无论如何都接触不到的。 起初王时这位状元来平洲做官的事情还是在城里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要巴结他的人不少,王时挑了些值得结交的人来往,其中便有城中一家书铺的掌柜。 这位刘掌柜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祖上也曾经出过不少举人进士,到刘掌柜这一代,却彻底没了读书的缘分。他考秀才考了几年都没考中,眼看着年岁渐长,只好放弃读书,娶了亲,又继承了书铺这一祖产过日子,在读书风气不盛的平洲,生意靠着话本小说倒也能赚几个钱。 正巧姜溯霜喜爱的话本《吾与祭酒大人不得不说的二三事》算着日子要出第四册了,她便打算等王时下值,一起去拜访拜访那位刘掌柜,好借着他的书铺,宣传一下青松书院。 不曾想她还没来得及出门,便有人上门来拜访王时了。 饭后三刻,正是小厮们沿着廊下点灯的时候,王家的门被叩响,登门拜访的,正是平洲的熊知府。 熊知府年过四十,在平洲做知府做的有滋有味,在任期间没有太过突出的政绩,也没犯过什么大错,再加上平州府一直不怎么受朝廷重视,今年仍稳稳坐在平洲知府的位置上,他心里已十分知足。 不曾想皇帝突然直接委派了今年的状元来他这小地方做通判,他心急如焚,却怎么也想不到皇帝的用意,写信给同窗,也打探不到有用的消息。 虽说通判的官位不及他这个知府大,但到底是状元,回京城任职还不是指日可待?熊知府心里打鼓。 直到王时抵达平洲,他忐忑不安的见到人,悬着的心便放下了,这状元郎年纪不大,看似十分好拿捏。 但王时没等他拿捏,却在刚上任不久便办成了好几件大事,试图躺平的熊知府一次又一次的被王时拉起来干活,有些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消停了几日,却听说那破庙里的几个乞丐不知怎么的离开了平洲,王家有几个京城来的人,要重修破庙,改办书院! 办书院是大事,熊知府背着手在自己府上踱步,连如花似玉的小妾亲手喂到嘴边的葡萄都吃不下去。 思忖再三,他决定登门拜访,办书院可是* 平州的大事!平洲每年进京赶考的学子都没几个,更别说有什么书院了! 天刚黑不久,月亮高高挂在枝头上。王家的正厅里坐着几个人,家主王时,从京城来的姜溯霜程隽安,还有坐在主位上战战兢兢的熊知府。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4 首页 上一页 9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