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起骂一个人的话,气头上来了,威力是很大的。 传闻在这些国家之间传来传去。 又有许多被“燎原”行动耽搁了收割后续服务费的企业,原本都收到中方的询价了,后来又突然没了消息,都忿忿的参与进来。 人被群体裹挟时,声音都是巨大的声势洪流。 这么大的声势。 当然瞒不过刘副司令。 听到走漏的风声,当即就杀过来了!! “好你个戚岳,跟我玩暗渡陈仓这一招。” 是说怎么不对劲。 每次打听的结果,都是,“武兴钢厂谈判局势一片大好。” 但是再问进度,还要多久,结果又是和原本正常时间差不多。 哪有这种道理? 打仗形势一片大好,但还是要很长时间才能攻占下那个山头? 狗屁不通! 戚岳也是夹在两边,感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进口设备领导小组这边,要他“再拖延拖延,拖字诀你不会吗?” 刘副司令这边,火气十足地对他砰砰砰的拍桌:“赶紧给我把人交出来,文件都下了,我喊几个兵直接去抢都是我有理!” 戚岳安抚着:“您消消气,消消气,您看我们这个设备引进也很重要……” “谁不重要?问你呢,我们的海防不重要吗?”刘志远可没有那么好糊弄,他体格饱满而健壮,沉着面色,眼神犹如刀子一样。 浑身上下透着威严的气势,压过来,戚岳是有点接不住的。 接到上级口风,钢铁设计院的袁立华才对谈判团队松了口。 可以结束了。 胡明德等人也是暗自松了口气。 其实谈判早就可以结束了,但领导不让啊,所以他们也只能使出“拖”字诀。 怎么拖呢?一棍子打死肯定是拖不住的。 那就只能钝刀子割肉了。 原本还有点恼火,对方将毫无意义的东西,包装进成套设备里,高价卖给他们。 但是钝刀子慢慢喇。 磨到对方都恨不得举手投降了,他们还假模假样的说:“我觉得贵方说的还是有道理,这个设备,我们还是要慎重考虑。” 一边手里拿刀子来回割肉,一边笑着表示支持对方的说法。 心情就从原本恼火,变得有些奇怪且复杂了。 时间久了,感觉自己都好像有点坏了? 这个操作还是很高端,很微妙的。 除了那几个玩心眼的,都还以为是“中方压力大”呢。 武兴钢厂的引进谈判算是顺利落地了。 但引进设备领导小组,也是不甘心啊! 看着大好的局面,还有舆论上如此大的优势。 难道任由这样威慑力十足的名声渐渐淡去? 这和看着成吨的牛奶倒进河水里有什么区别? 暴殄天物! 他们也向领导打申请! 情况不同了,局势不同了,我们要因势利导,要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 他们拿林巧枝明显这部分有优势为由,去比较,到海军方面才是埋没了她的才能!她不一定擅长啊! 刘副司令更是脑壳气得起包,谁说的? 双方争辩的激烈。 最后还是做安全保卫方面的人站出来,向头疼的领导提议:“不如由此为突破口,来做林同志的安全工作?可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嗯? 连林巧枝都觉得很神奇。 原本赵局同她说,大概是要做“身份切断”的。 虽然不知道具体怎么切,但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搞法。 她秘密乘坐单独车厢的列车回江城。 但“林巧枝”却继续活跃在各大谈判项目里。 当然了,这个“活跃”,有八成是假的,只有两成是真的。 毕竟还是有点容易被戳穿。 而这两成,则是背后集齐了许多力量,塑造出来的一个突出厉害形象。 然后再通过中方私下发力宣传,将两成持续掺进传言中,来塑造和维持“林巧枝”的恐怖形象,毕竟每个国家之间都有一定的信息屏障,想制造点传闻,还是很容易的,而对方想要验真真伪,却很难了。 林巧枝是真的。 “林巧枝”是假的。 最初的传言是真的,有一大批感同身受的苦主。 后面的传言是真假掺半的,却有两成受害者持续发力,为传言添砖加瓦,亲自出面证明真的有这么恐怖! 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一时让许多谈判团队,都不免束手束脚起来。 林巧枝也是没想到,她的名字……都能威慑人了。 她本人回到江城后。 收到了一封宋莆的回信。 青年朦胧初动的喜欢像是麦子一样生根发芽,即使遇到风雨交加,也依旧赤诚的盼着阳光和雨露。 林巧枝摩挲着信纸,仿佛能闻到小麦和大地的气息。 她拔开钢笔盖,表述了她的志向和理想,最后写到:宋同志,等麦浪把穗子都压弯了腰的那天,若你觉着咱们这份同志情谊还在,咱再议。 信仰才是宋同志身上最动人的地方啊。 麦田金灿灿,农家笑开颜。 而她,同样也是。 信仰和伟大的事业,才是她此生最大的追求。 林巧枝离开前,往乡下传了口信。 除了水湾村,还有整个生产大队,不等过年了,今年成绩前十的,直接到城里来,考试留下一半。 这条路不远不近,正是十里大山的女孩们,走向未来的路。 将一切处理完。 又将后续暂时拜托给孟主任、温厂长、王柏强等人。 林巧枝迈向了去往金字塔尖的路。 又是虚实难辨的一路行程,连林巧枝真身本人回到江城这一番操作,都成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的一环。 辗转几地,又前往江南造船厂,最后却没有留在这里,转而进入了另一地的隐蔽小楼。 徐世秦徐总工作为此次项目的主要领导,且极力申请林巧枝同志参与其中,一见到林巧枝,就开门见山的笑: “林巧枝同志,好久不见呀,欢迎你来海军这边工作。”
第160章 【正文完】 往里走, 简单给林巧枝介绍了一下环境。 “要不要参观一下这里面的小博物馆?”徐世秦老爷子笑呵呵的提出。 又补充:“记录了咱们海军装备发展历史的。” 林巧枝诧异地点点头。 这栋小楼里,居然还藏着这样的好东西。 顺着楼梯上到二楼,从左手边的木门推开往里走, 是一个长而深的宽阔大开间。 最先映入眼帘的, 是一句用墨汁淋漓的书法写的黑色大字: “撞沉吉野!” 淋漓的墨汁, 浸着北洋水师的悲歌, 是水手们在面对敌我巨大装备悬殊下,喊出的一句让人听了都想流泪的口号。 若非穷途末路…… 怎么会想到这种决绝的手段。 林巧枝用力眨了眨眼睛。 继续往后看。 “身后即是祖国,吾辈无路可退!” 是她了解的那段历史吗? 长江要塞八次沉船封江啊。 “本舰将战至最后一人!” 一张又一张的报纸,诉说着当年的悲壮。 …… 接着,就是一段略显漫长的空白。 打空了家底。 没了声息。 紧接着, 是四艘木雕模型。 旁边分别标注着名字:鞍山舰、抚顺舰、长春舰、太原舰。 林巧枝开口道:“这四艘就是咱们人民海军的‘四大金刚’吧?” 徐世秦点头,看向这四个木雕模型:“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愤怒级’驱逐舰,也是咱们最早的现代化主力战舰,咱们的基石啊。” 又转头看向林巧枝:“你应该看过它们的资料。” “是看过, ”林巧枝如实应道,尽管这四艘水面舰艇的到来, 填补了新中国大型水面舰艇的空白, 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实力。 但她还是苦笑:“花了咱们足足68吨黄金呢。” 还是四艘退役的……破船。 尽管很不想这样形容,但确实是苏联淘汰下来的老旧舰艇,状态很差了。 “你还嫌弃上了。”徐世秦一笑,感慨着年轻真好,“当时引进的时候,可有人力排众议,说的是, 破烂也要买。” 若非有这个基石,他们自身的技术绝对难以发展到如今的水平。 林巧枝当然也知道那时的情况严峻, 必须要买。 但是不妨碍她心疼,“太贵了,高于当时市场价好几倍了。” “你这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别看这是人家淘汰下来的,但在当时,也是我们无法自制的先进装备。从来没有过的,想都不敢想嘞!”徐世秦指了指那几个木雕模型下的名牌,为它们抱屈,“你看看这几个名字。” 林巧枝再看了一遍:“北方四个大工业城市的名字?” “你瞧!”他看向这几个木雕模型的眼神有些复杂,感慨道:“如果不是怀揣着将来咱们自己也要建造大舰的梦想,可不会专门起这几个名字。” 中国人起名字,向来是寄托着情感的。 四个城市之名,是钢铁、是煤炭、是能源、是重工基地。 对徐世秦这一代人来说,它们不仅是国防实力的提升,更是在艰难时期寻求自强的决心。 他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人,当时多么宝贝这四个大家伙,在港口见到它们远远驶来时有多欢呼雀跃,对它们的感情就有多深。 再往后。 是他们自己吃透的一些技术,实现突破,能顺利批量生产的装备。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从学习苏联技术,到关系破裂后自发的奋力追赶,不断的产出,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战斗。 一直到七十年代初下水的那艘。 这个小型展馆才终于是走到了头。 这过程,本该看得人热血沸腾,胸腔直冒豪气。 这么多技术难度较高的设备,都被一一攻克了,终于能批量生产了! 可惜林巧枝是工业内行人,长吁出一口气,看向徐世秦,笑了下:“每个人来参与项目,不会都要来这参观一遍吧?” 确实是个激发斗志和热情的好方法。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尽管他们奋力追赶,但世界海军装备领域,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好不容易追赶上的“先进设备”,现如今,已经谈不上先进、尖端、领先了,半点不沾边了,已然是西方眼中的普通装备,甚至落后装备。 “这不是效果挺好嘛。”徐世秦被挑破了也不恼,反而笑了笑,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07 首页 上一页 20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