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宁珍珠是不管的,她到哪里,不管在谁面前,都是亲昵地喊妈妈的。 “你呀,鞋也不好好穿。”宁妈念叨着,看闺女穿好拖鞋,才点点她的鼻子,“巧枝过来,你这么高兴啊?人家家里可闹呢。” 宁珍珠揉揉鼻子,嗔道:“妈~怎么是闹呢?那是争取咱们女生的半边天地呢,咱们厂家属院女孩过得可比别的厂好多了,这好勇敢的!!” “妈你不是也喜欢巧枝的吗。” “好好好,妈说错了。”宁妈笑呵呵的,却不由想起小巧枝冲到别人家,把挨打的好朋友拉出来,张开双手挡在前面的样子。 她家小丫头抱着她的膝头,眼睛发亮,一脸羡慕,“妈妈,我也想当她的好朋友。” 俗话说,三岁看老。 她老了,不知道还能护着她家珍珠多久,有这样的好朋友,她家珍珠以后也是有人护着了,她闭眼都安心些。 “妈当然也喜欢巧枝。”她才不会说破呢,让这傻丫头自个儿乐去吧。 “妈你真好!” 宁珍珠倒了水,又蹑手蹑脚地快乐回房间了。 她发现巧枝睡得好沉啊! 肯定是累坏了。 林巧枝在梦里正在蹭八级工的课!太难得了,听不太懂她也想听听,等梦里女孩随军去了,她就再没机会来这个机械厂了。 家属院说起来很大,却又很小,事情一下传遍了。 周母也听说了。 还附带小儿子周树“添油加醋”版偏心视角——巧枝姐那个弟弟简直无理取闹。 念着那份好。 她找了林巧枝探了探口风,又找了几个同样考核没过的厂子弟妈妈,稍微透露了一点她家周树的情况。 两边一牵线。 成了。 林巧枝是无所谓的,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 这不好收钱,干脆就说成邻里间的帮忙,教教孩子,家里请师傅吃点东西,送点谢礼是应该的吧? 反正林巧枝是挺满意的。 她陆续收获了一小份麦乳精粉,各色糕点,一碗炸鸡架,小块卤五花肉,时不时一铝饭盒的食堂荤菜加餐…… 统统下肚。 她从没吃得这么好过! 江红梅哪里舍得这些好东西,全都进了宁家肚子里? 也顾不上别的,主动喊林巧枝回家了。 家里气氛诡异的平静。 这种僵硬的气氛,一直持续到了中考。 不等出成绩。 在学校组织对完答案的那天,林巧枝就拎起留下的一份油纸包好的枣泥酥,去上门拜访那日钳工考核坐中间的老师王柏强。 她不避人,光明正大地。 打听提前毕业进厂的具体要求。
第8章 高年级学生看到新公告,头皮都要炸了 她没有退路。 也不想给自己留退路。 而且,林巧枝考虑过了。 与其等到半年、一年后,再突然提出她要提前毕业入厂,石破天惊遭到反对和推诿。 不如早早就说。 让所有人都知道,她这样努力,是为了提前毕业进厂。 让所有人都看到,她不断进步的技术,而且是比别人快许多的进步,她就是有资格、有实力。 她要这个工作来得堂堂正正,无可指摘。 早点知道,该议论的议论过了,该惊讶的惊讶过了。 真等到那时候。 她提前毕业入厂这事,或许就变得“理所应当”了,而不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哪一浪会猝不及防把人冲倒。 林巧枝是认真想的,也是这么说的。 “什么?”王柏强一脸不可思议,简直像是在脑门上写着“我耳朵出问题了”这几个大字。 林巧枝认真,再次道:“我说,我想找您了解一下,咱们厂技术学校提前毕业入厂的细则,具体有哪些要求?前些年留下的那一版还算数吗? ” 这是有先例的。 不过是早些年的事了,路工从北方带来了拖拉机技术,亲手打造了一套模具,带出了一批学徒,至此填补了南方农业无“铁牛”的空白。 那时疯狂到什么程度? 南方各地的村干部和大队公社,全都托关系、找熟人要买红旗铁牛55拖拉机,江城的招待所挤满了各地蜂拥而来的人。 国家的生产任务来得急、来得重,各地都在催。厂里急需要技术人才,厂长和路工亲自定下了这条规定,以激励学生加紧提升技术,早日投入生产。 只是近些年。 倒没有人再提前毕业了。 王柏强盯着眼前的女孩看了一会儿,好半晌,才缓缓地说,语气很是不解:“你怎么会突然想要提前毕业?” 发现林巧枝可能真这么想,他眉头就皱起来:“这可是打基础最重要的三年,学习机械原理,一点点打磨技术,学校里还有老师指点。进了厂工作,可就没有这么这么好的环境了。” 王柏强不是很认同,这行是糊弄不来的,你技术没学扎实,装配出来的东西就差,到农民兄弟手上就容易出问题,出故障! 既耽误农业生产,又败坏红旗厂的名誉。 林巧枝不憷他皱眉冷脸。王柏强脾气不好,对技术较真,最讨厌人糊弄对待工件。 这都是出了名的。 要不路工也不会点名让他来监督厂技术学校钳工这块的工作。 林巧枝理由也是现成的。 她神采奕奕道:“当然是为了早日投身于新中国伟大的工业复兴!”这是当年写在规定前的原话。 王柏强笑了一下。 林巧枝看他笑,也笑:“您可别笑我,王工您有听过咱们厂办的宣讲吗?” “我听那做什么?”王柏强可不想听别人讲他自己经历过的厂史,不过他的表情倒是缓和了一些。 “我对其中一段印象非常深刻。” 林巧枝回忆道: “厂办的高干事说,咱们新中国建国初期,重工业几乎为零。美国的保时捷已经在路上飞奔,同一时间,我们却连自己的一台拖拉机都造不出来。” 王柏强笑意敛了敛。 “现在短短十几年时间,我们不仅自主独立生产了好几种型号的拖拉机,还有第一台发动机,卡车,汽油机、坦克履带……一五计划时期提出的工业目标我们超额完成!” “为什么我们能行?” 林巧枝即使是在为自己挣活路,语气都不免透着自豪,“高干事说,因为我们工人前赴后继的投入工业建设,不断追求过硬的技术,因为工业是民族的脊梁,我们得挺起来,否则还要挨打。” 而中国人,谁也不想再挨打了。 王柏强赶紧抬手:“行了行了。”搓了搓胳膊,听得他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了。 他跟这知识青年较什么劲儿? 还是才中考完的知识青年,这小词儿,一套一套的。 “前些年那一版肯定是不能用了。”王柏强先说结论。 厂里技术标准,这两年都提升了不少。 哪里还能用前头那些年定制的标准,“当年那是没办法,实在缺人。” 林巧枝并不灰心,她本就没想为了早早进厂,糊弄技术,基础没打好、甚至一塌糊涂只求表面光,ῳ*Ɩ 那是自绝前路。 她追问:“那现在要求要达到什么标准?您尽管提,这学校基础打得好不好,技术打磨得如何,不都可以通过这些体现出来?” 她一脸“您操心的都不是问题”“尽管划下道来”的表情。 王柏强:“……” 这家属院传言还真没错,是个胆子大、性子强的野丫头。 “行,我给你说说。”王柏强想通了,与其费那口舌去劝正热血的知识青年,不如干脆摆点技术出来,晓得难了,自然就知难而退了。 林巧枝飞快的从包里拿出笔记本,把钢笔帽拔开,亮着眼睛看王柏强:“您说!” 王柏强斜睨着她那小本,“前头那版的要求肯定是要的吧?得在规定时间内,把一台指定型号的车床全部拆卸,然后组装好,要求功能正常,运行不能有异响。” 林巧枝:“ 什么型号呢?” “就学校里那台,咱厂也没那么富裕到闲置几个型号车床给你们学生练手。”王柏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再一个。” “咱们厂技术学校毕业后入厂定级就是二级工,提前毕业得优秀吧?模具制作达到厂三级技术的标准,保管谁都没话说,就那个55铁牛发动机侧盖板模具加工。” 他手伸了伸:“来,我给你画一个。” “哎!”林巧枝欣喜,赶紧把笔记本递过去,“麻烦王工您了。” 王柏强好笑,他这人性子直,直说:“傻乐啥,等你开始学了、动手做了,就知道要做这个模具合格品有多难。” “您尽管画,我不怕难。”林巧枝给他调整了一下本子,暗暗催促。 她不怕难,反而就喜欢这种明确的东西,有具体的细节更好。 是1就是1,是2就是2。 模棱两可才是最讨厌的! 王柏强都没去拿铅笔,直接用林巧枝的钢笔,熟练地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简略的机械模具图,“就这个模具。” 他指着图纸侧边的一处半圆形,“这种半圆形,厂里干了不少年的老师傅都觉得这活难干,你要是做这个,精度要求是7丝。” 林巧枝在梦里机械厂里混了那么久。 虽然像是老鼠进了粮仓迷宫,很多看不懂,但总归混了个眼熟。 什么是模具呢? 简单来说,要批量生产“凸”形的零件,就要先做出“凹”形的模具。 模具就像是一个“印章”,可以帮助工人快速大量的生产出固定形状的零件。 照书上说的,模具是工业之母,任何产品的工业化生产,都离不开模具。 林巧枝探头去看,“7丝吗?听说咱们厂用的那套拖拉机模具,百分之八十都是路工带着徒弟亲手做出来的,误差比一丝还小呢。” 工业之母她还感触不到那么深。 但路工那套模具,绝对是红旗农械厂的命根子。 没震住人的王柏强:“……” 他把本子塞回来,用笔指了指林巧枝,没好气:“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你知道一丝是多大吗?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分之一。” “没有钳工天赋的人,或者基础稍微差一点,一锉下去,误差就不是以丝为单位了,一锉下去就塌一毫米。” 王柏强说着就心里嘀咕,等学校开了学,他倒要看看这丫头到底能做成啥样,能不能对得起今天说的这些豪言壮语。 林巧枝把笔记本转过来:“这不是想着以路工为榜样吗?肯定是向着他的标准努力,王工,还有吗?比如成绩这方面?比如学校要教的《机械原理》《机电一体化》《拖拉机设计手册》那些课程?”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07 首页 上一页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