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在是劳改所,在监狱需要工作,是劳动改造。 这时候的监狱也没有太多的教育方式,犯人的心理健康无法关注太多,能定期开展讲座就是最大的教育。 不像后来,不仅每天有看电视时间,还有文化学习,技术学习…… “献血有报酬吗?” “当然有,我们会根据犯人献血的多少,为犯人提供不同数量的钱,这些钱在监狱里也可以使用。” 编辑们懵了,这不就是卖血,那你之前说的那么高大上。 刚才还想着学习,这会儿直接重新构思批判文章,罪犯也不能卖血啊,你这会儿敢卖血,将来想卖什么都不敢想象。 而且这里还是监狱,就算是说罪犯是自愿的,你看他们信不信这样的说法。 编辑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想法是 正确的,在三十多年后,阿美莉卡议员正式提出,希望能够让罪犯们通过卖血和卖器官的方式,获得减刑。 大家都知道,当一件事情被拿到明面上来说的时候,通常这件事已经进行很久了,只是现在实际成熟,可以上桌展示。 七天高强度的旅游,让编辑部的成员们身心俱疲,贫穷真的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李稻花还是心疼他们的,在参观很多糟心事之后,给大家放假一天,这一天大家的主要行程就是在大超市里采购。 国内还没有阿美莉卡这样大的超市,里面比国内还要琳琅满目的东西,瞬间让所有人的心情都愉悦很多。 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流连忘返。 这里的电器比国内还要物美价廉,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会有这样的情况,大对账他们了解的最多。 所以每个人都是带着任务来的,几乎是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换成美元,就是为了从这里买东西回去。 新奇的购物车,他们只觉得自己带的钱太少,不能把这里所有的东西都买回去。 即使买完自己需要的,计算过后,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他们依旧在超市徘徊。 一个女编辑恋恋不舍地放下小巧的八音盒装饰品,转过弯就看到天地银行,吓得她退回去反复确认自己没看错。 天地银行什么时候能管到阿美莉卡来了?看样子还真有人买。 编辑偷偷看了会儿,确定有人买之后,就去找翻译员,想问问这种东西在阿美莉卡的评价怎么样。 国内对于这种东西,大家现在的态度还是自己私底下来,这些东西属于封建残余。 问完编辑之后,他们都迷了,这种东西还能墙内开花墙外香啊,必须值得一期报道。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很快他们就到了要回去的日子,所有人大包小包的艰难踏上飞机,准备带着他们的见闻,继续让国人开眼看世界。
第119章 大秦重工鸡汤杂志败局已定,李稻…… 鸡汤杂志败局已定,李稻花甚至都不愿意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对手。 也就是现在大家对国外不了解,才让他们有机可乘。 等到以后信息越来越透明,回旋镖扎的更疼。 他们出去倒也不是风平浪静,确实有个编辑想留在阿美莉卡,可惜,伊恩不是吃素的,他还没躲起来呢,就被伊恩抓到。 回国之后,李稻花就把他开除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回国,原因有很多,爱自己的国,爱自己的家,不喜欢枪战…… 没错,他们在阿美莉卡的时候,还经历过枪战。 当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他们去的有些地方不是富人区,社团枪战是难免的。 他们运气好,枪战开始的时候,他们的车差不多已经开出那条街区,也就是有辆车的后轮被打爆。 当时坐在车上的编辑可吓坏了。 国内现在已经禁枪,虽说还有人私藏,但是在大多数地方,持枪伤人还是少见的,发现一个,那就是大案。 这样密集的枪声,编辑刚开始还以为谁家娶媳妇放鞭炮呢,他们还没见过阿美莉卡娶媳妇什么样呢。 结果就看到车后双方你来我往,biubiubiu~ 一般人哪见过这阵仗啊,更别说翻译员还跟他们说这是社团在抢占粉末市场,好家伙。 其实这个时候阿美莉卡还是禁止粉末的,但是,你不拿我不拿,史密斯专员怎么拿。 政府禁止是政府禁止,官员私底下支持是官员私底下的事,更别说还有资本掺和进来。 没有四十年后魔幻,但也不差事。 就这趟经历积攒下来的素材,够编辑部写它几年稿子的。 回国之后,还得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宣传自己的所见所闻。 鸡汤杂志很多人它写那些神经病文章,其实很多都没有真的去过国外,完全是靠自己的想象。 觉得发达国家,那就是全面发达,全面超越,哪哪都好。 其实不是,发达国家只是一个定义,甚至这个审核也是由所谓的发达国家审核的,你发不发达,有时候就是他们一句话的事。 就像后来,我们国家一直认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是阿美莉卡就想把我们评为发达国家,我们不承认。 编辑部回来,继续狂轰滥炸,鸡汤杂志它只会让国人反思,它自己是不会反思的。 求和不成,打又打不过,那就装死,暂停了鸡汤文学,只发表一些边角料文学,伤痕文学…… 你《九洲》喜欢摸着我过河,我干脆沉底,咱们谁也别过了。 问题是,反鸡汤文学对《九洲》来说只是顺手的事,而鸡汤杂志主要靠这些胡乱编造的鸡汤文学来支撑。 没了鸡汤文学,不跟《九洲》打擂台,这段时间吸引来的读者跑了很多,原本的读者也在逐渐跑路。 当然,也不全是坏处,这么一来,直接提纯,剩下的读者那都是忠实粉丝,可以直接替他们冲锋陷阵的那种。 鸡汤杂志消停了,李稻花让编辑们平时也可以报道一些国内的感人事迹。 国内各种人性光辉,一点都不少,可惜,不擅长包装营销,这怎么行,《九洲》得扛起这面大旗。 今年的大暴雨,李稻花就带着编辑们到了现场,除了捐款救灾之外,更多的就是发掘救灾过程中的人性光辉。 像那些在第一线救援的子弟兵,像附近帮忙的普通人,像被救出来之后,留在救灾区帮忙的灾民…… 以小见大,证明集体主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重要性,个体的力量再大也是渺小的,再小的力量汇集起来也是股巨大的力量。 《九洲》步入正轨,李稻花也可以回过头来忙自己的事情。 这两年,因为李稻花的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后,通常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效果不好的,在改编之前就会得到李稻花的警告,这也算是买一送一了,大好人啊。 这两年李稻花的风评转变的极其迅速。 之前的时候,大家对李稻花的印象是,作品好,人不怎么样,泼妇,三天两头的在报纸上骂架。 现在的印象是,敢爱敢恨,作品水平忽高忽低,人和作品主打一个一致,上限高的可怕,下限也低的可怕。 人是好的,就是总说些糙话,虽说话糙理不糙,可有时候话未免太糙了。 人民日报之前就想给李稻花来个专访,在她获得诺奖的时候就想做了,但是那时候李稻花发表的一些言论。 如果人民日报在那时候做专访,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大做文章。 最近风平浪静一些,正合适给李稻花做专访,至于前段时间她跟鸡汤杂志的骂战……这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 换个人这可能是大污点,在李稻花这里,那就是稀松平常,更别说她骂的没错,鸡汤杂志的屁股确实歪。 李稻花不说的时候,大家没什么感觉,李稻花一指出来,大家越看越不对劲。 等《九洲》的编辑实际到外地考察之后,那就坐实了,据说《九洲》还要去呆英,德三这些国家,拭目以待吧。 国内人物专访跟国外不一样,不会提问太多有争议的问题 ,大多问题都是中规中矩的,比如说,是什么引领李稻花走上创作的道路,创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未来的打算。 就算李稻花喜欢搞抽象,在这样的限定范围内,也很难搞个大抽象。 最让读者们在意的是李稻花未来的打算。 作家这条路基本上被李稻花走到头了,很多人想得却得不到的奖项,对她来说,也就是一本书的事。 国内外都有粉丝,都有狂热爱好者,对他们来说,恨不得让李稻花天天坐在家里生产小说。 她的影响力还不仅仅在小说方面,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文盲,或者说是半文盲占据绝大多数。 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却没办法阅读文学作品,即使是通俗小说。 影视作品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让许多没看过李稻花小说的人也知道李稻花,知道有这么部同名小说。 当然,她也是学生们最爱的作者,毕竟谁不爱一个经常被老师提起,让大家多看她的书,却不要求背诵的作者呢。 哪怕是节选,李稻花的作品也只适合做阅读理解,不适合背诵。 “我希望能通过文字,改变一些大家的思想,就像《九洲》,告诉大家,我们并不比外国人差,接下来也会向这方面努力。” 这个大家并不怀疑,从她开始写小说,就是奔着这方面去的。 采访结束,人民日报向她发出邀请,希望李稻花能写一部小说,作为明年庆祝建国四十年的作品。 这也只是邀请,能写当然好,不能写也不强迫,具体怎么写,看李稻花自己。 还在冥思苦想接下来写什么的李稻花瞬间抓住机会,庆祝建国的话,她知道要写什么了。 《大秦重工》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太子扶苏袭位,为二世皇帝。 这是《大秦重工》开篇第一句话,这句话出自《史记》,做了些修改。 从秦二世的修改开始,整个历史全部修改,没有了二战的被侵略,在这段不同的历史中,大秦四周虽然也有战争,有敌人,有输有赢,总体来说,是平安发展的。 靠着从秦朝时期就建立的优势,大秦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远比现实中要快。 而《大秦重工》主要就是写大秦在工业发展这条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成就。 前一万多字,李稻花主要写大秦工业在历史上的简略发展情况。 前期的工业启蒙,中期的工业污染和发展,后期的工业创新。 小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大秦的工业创新取得的成就。 女主角是大秦的一名普通女生,在大秦,也有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说法,在大秦的历史发展中,也出现了女性皇帝。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1 首页 上一页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