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房契,刚才进门遇到小赵给的。还说了景之晚上不来吃饭了,在朱统领那里吃。咱家姑且也算是在岚县安家了。” 安父心里有些得意欣喜,没想到这近两个月的逃荒能有个好结局,全家老小一个也没少,小儿子景之也变得有担当了。再也没说过要和侄子侄女抢座位不说,还会偶尔搭把手。 脱离队伍之后他们这些一辈子都没出过门的都不认路,还是景之有见识,一路上靠着他带领,让他们避过了不少危险,往南边走的路上有时候还能找些野菜充饥。 如今更是入了这朱统领的眼,看来小儿子算是长大了,一想到打听到的那些优待读书人的情况,跟谁得意自己当初送三儿读私塾的决定,三个儿子的名字还是请私塾先生取的。 钱氏想着来岚县这一路上他们也打听了,听说这些贼军,啊不是,起义军很厉害,经常追着官兵打。 这次出来是巡逻的,有一大批官兵被他们主力打散了,为了防止溃兵劫掠周围,每天都会派人出来巡视,也是凑巧遇上他们。 那个叫程能的头头看起来对三弟很恭敬,这样有本事的人还对三弟这么尊敬,看来还是三弟更厉害。 谁能想到如今这一路上还是靠着景之才能走到今天,想到这里钱氏有些羞愧,当初不应该在心里嫌弃景之游手好闲不着家。 朱康非常高兴,刚打了一场胜仗,今天还有读书人主动来投,当即邀请安景之和程能到自己家里做客。 程能第一次到朱康家里,没想到朱统领住的地方居然这么普通,感觉和他家也没啥区别嘛。 他也清楚自己是因为安景之才能被邀请,要是平时他一个小小的百夫长见都很少能见到朱统领,所以扫视一番后很快收回眼神不再乱看。 “小兄弟如何称呼?”朱康招呼两人落座后问道。今天刚回来就听说手下带了一个读书人来投,也没来得及细问。 “朱统领好,在下姓安,名景之。” 朱康言语间仔细试探考量安景之的能耐,听到他连一个童生都不是也面不改色。 “来,看你们光顾住说,吃菜吃菜,别客气,家常小菜别嫌弃。”朱康的媳妇也作陪一边,看起来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 安景之二人道谢一番开始动筷。 席间觥筹交错,可谓是宾主尽欢。程能时不时的在旁边补充安景之的“才能”。朱康很难想象这样一幅气度不凡的人居然是农家子而且连童生都不是。 他欣喜于自己终于遇到一个有本事的读书人,对于安景之也是礼遇有加。 “安先生慢走。”朱康亲自送出门口,还吩咐两个人送安景之回家,如今安景之还不知道家里人安排在何处。 “老爷看起来很高兴。”朱夫人挽着朱康走了回去。 “这几天我才知道这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以前没什么地盘,整天和那些官兵你来我往四处奔逃。也就只要管军队就好。”
第3章 逃荒路上的人渣3 “如今打下这岚县,不仅要管着军队,这地方治理也要抓起来,但是军中都是一群大老粗不会治理,现下还好,久了肯定要出事。” “这安先生来得及时,正好可以帮我先处理一下县里的问题。” “可这安先生连童生都不是只是读了几年书,老爷你就这么放心吗?” “除了他也没别人了,有功名的读书人可看不起咱们这些起义军,对他们来说咱说好听点是起义军,难听点不就是反贼嘛。” “况且这安先生谈吐不凡,看起来是个有见识的,对我们起义军也认同,咱相信他,且让他先做着,如果是个绣花枕头再撤下去。”原本县衙的人该杀的杀,现在也不剩什么人。他迫切的希望安景之能够把县里的情况理清。 另一边的安景之刚刚回到家里就受到安母的热情问候,其他人也一脸热切的看着他。 “怎么样?朱统领真是把你留下当差了。”安父等安母关心完后率先问道。 “那还用说?早跟您说了,我也就是没遇着机会,怀才不遇。” 得到确切消息后一家人欣喜若狂,在朱统领手下当差,这不就是做官吗?祖宗保佑,咱家居然能出个当官的,要是朱统领当皇帝的话,这可算是改换门庭了!不管以后现在咱家再也不是那个可以任人随意欺辱道小民了。 “景之虽然在这当差,但是爹把话说在前面,谁要是打着景之的名头出去坏事,别怪爹把你们分出去!”安父敲打着全家人,还看了几眼钱氏,他可不想自己儿子因为家人的拖累丢了差事。 “不敢的爹,可不能把我们分出去!”钱氏纳闷,怎么爹老看自己?难道自己看上去是个拖后腿的? 古人讲究不分家,这样是被分出去还不得被被人说不孝顺,戳断脊梁骨。如今看着安景之都在县里当差,就更不想被分出去。 其实如果安父不敲打他们,安家人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安家人都是老实本分的性子,赵氏是个沉稳性子,就算是嘴碎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钱氏也是个没心眼的,虽然看不惯原主但也顶多是在肚子里或者和安老二抱怨,在外人面前从不说原主的是非。更不用说如今会仗势欺人。 “安先生,统领交代我们带你去县衙。”第二天刚吃完安母给他煮的白粥和鸡蛋,本打算出门溜达一下的安景之被叫住了。 他说真的低估了朱康的执行能力,也没想到县衙这么缺人。看来真是没人可用了,否则不会对自己一个毫无功名的农家小子如此相待。 来到县衙后看着那堆积如山的案卷,挑了挑眉毛,果然如此。 “安先生,这堆是过往的人口登记,这边是岚县土地登记。朱统领交代,这两样必须先弄清楚。” “你是这县里的小吏?”安景之看着这个年轻人问道。 “是的安先生。” “做了多久?” “两个月左右,后面朱统领打进来让我继续留下来。” 看着这小猫两三只的样子,其他人大概在城门口挂着吧。刚进城门时,安家人没注意到,他可看见那旗杆上未干的血液,心下了然。 “朱统领进城后有颁布什么规矩你且说来。” 半响后。果然是个烂摊子,现下还好,久了比乱。商税不收,农税确实少了。以后难道靠农民供养军队?这战争随时会到,城外粮食能不能顺利收割也是两回事。 “识字吗?”安景之问道 “小的没上过私塾,倒也学了几个字。” “他们呢?” “不识字。” “你把其他人都叫过来。” “安先生。” “安先生。” “你们过来。” ······ 安景之给三人详细讲解还做了一个参照,“听懂了吗?” “听懂了安先生。” “既然懂了,那就开始,散。” “是。” 把人打发走后,安景之自己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吸溜吸溜~ “唉~”舒服。实在不想上班,前世还从没上过呢。 “你当真看清楚了?”朱康惊疑不定。 “属下看清楚了,安先生真的是在晒太阳喝茶。” “县里其他人呢?” “打听过了,是安先生把他们排出去做事了。” 朱康一挥手让人下去。 他现在有点拿捏不准安景之到底在干嘛,难道他看走眼了,此人就是一个绣花枕头?想着昨日的交谈,还是在观望观望。 “我儿辛苦了,快来坐下,马上就开饭了。”安母心疼的拉着安景之的手坐下,想着景之从小到大没遭过什么罪,现在要去县衙当差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住。 “开饭吧。” 全家人坐定后安父开口才开始动筷。 以前家里都是安母分饭,现在儿子在县里当差了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家里也不好再做这种事情,这样是以后景之同僚上门看到这种情况,像什么样子。 程能和朱统领知道他们是逃荒过来的没什么家当,派人送来了不少粮食。再加上景之当差的俸禄,他们在自己种点菜,家里的日子倒是没有以前那么紧巴。 要是两个大儿子也能出去找到活干,那还能每月有存银。 饭后安父询问了一下安景之的工作内容,安景之仔细给他介绍,虽然听得不大懂,但是看景之说话的样子,安父知道应该是能够胜任的。 又过了几日。 “安先生,所有的地方已经摸查清楚了。都记录在这里。” 看了一眼刘生,黑了,这几天是有用心的。 能不用心吗?安先生许诺,他们如果干的好的话就会成为衙门的正式员工,什么是正式员工他们不清楚,但是他们知道,干得好就有俸禄,一般小吏是没有俸禄的,这么说的话最起码也能当个衙役。 按照他交的记录方法,这个刘生把所有人口和土地情况全部填进表格,一目了然,要是按照以前的户籍地籍来记录的话,那真是千头万绪万绪,还不准确,重新摸排的才是最新的资料。 “干得不错。”派人把文书送去给朱康,又鼓励他们多认字,画了一个大饼后安景之又下班了。 不能做五休二也必须要每天早上朝九晚五! 留下热血澎湃的三人。 先生这么相信我们,我们要认真做事,才能对得起先生的看重! “好!咱果然没有看错人。这表格看起来果然是一目了然。” 朱康看着手里送来的文书,土地人口一应俱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安先生果然有过人之处。那日后还好自己没有着急问罪,否则恐怕不美。 “俺这种只认识几个字的人都能看清楚,这表格真是不错。”趴在朱康旁边的洪涛瓮声瓮气的说道。 “哈哈哈,这才几日,这安先生就把户籍问题搞清楚了那咱们也算是心里有数了,大哥你这人没找错呀。” “听说啥老洪手下的百夫长带来的,举荐人才有功,大哥,咱看得赏。” “理当如此。”朱康派人赏了程能几匹丝绢。 “既然这来人口土地都摸排清楚了,分田之事也要尽快落实。”朱康沉吟道。 “军中兄弟们早就盼着这事了。” “对呀,之前乱糟糟的忙着处理城里的事,总算是可以开始分田。以后兄弟们打仗更敢用命。” 刚到家就把手里的落籍文书给了安父,从今天开始,他们也是这岚县人了。 安母也上前去看,用手小心的摸着,生怕自己粗糙的手把纸弄破。 从今天开始,他们一家不是流民了,薄薄的一张户籍却让她倍感安心。 从逃荒那一刻开始,她和老头子都是没想着能活下来的,如今不仅活下来了,还在城里安了家,过的比从前还好,全靠她的景之。大半辈子子没有偏疼错人。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07 首页 上一页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