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朱瞻基笑得很高兴,他像个小孩子一样,把脑袋伏在了景舒的膝上,呢喃着道。 “这是你自己说的,白头到老,生生世世。” 这辈子自己被许多事牵绊,若是他们还有下辈子。 那他定然全心全意,给她想要的唯一和独有。 “嗯,我说的。” 景舒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感受着男人的高兴,嘴角也微微地勾了起来。 这个男人,貌似很喜欢自己呢。 三日后,朱瞻基再次陷入了昏迷,这次周泽林的针灸也不管用了,汤汤水水的更是灌也灌不进去。 景舒学着电视剧里的那样,用嘴送,可还是从嘴角流了出来,她知道,朱瞻基这次是真的不行了。 眼泪如断线般地流出,心脏更是莫名痛得厉害,有种世界要崩塌的感觉,身子也有些无力摇晃。 “母后,母后,您要保重身子。” 朱祁锦和太子妃,连忙搀扶着她,朱祁钧和钱氏也是满脸泪水,很是担忧地看着她。 “母后,您的身子要紧啊,父皇肯定希望您好好的。” 父皇的身子已经不行,母后的身子,可一定要撑住啊。 殿外的妃嫔们听到动静,连忙纷纷跪了下去,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表面上都带了些哀伤。 不说别人,吴贤妃此时的感觉是最轻松的。 陛下终于不行了,这样看来,她没多久就能去找自己儿子,熬了这么多年,可算是要出头了。 女真妃则是不悲伤却也不喜,她干干净净地来,如果没有意外,将来也会干干净净地走。 皇帝没有亏待她,也没有对她好过。 所以她不悲伤,也没有高兴,就像与自己无关一般。 何李二人是承过宠的,这会儿倒是有几分伤心,不过更多的,还是在想自己结局会如何。 毕竟,先帝没有子嗣的嫔妃,是送去殉葬了的。 虽说陛下废除了殉葬制,可也没先例怎么安排她们这些太妃,所以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 娘娘,是会像唐朝时那样,送她们去尼姑庵修行呢,还是像宋朝某些嫔妃一样送去守陵,还是留在宫里和皇后娘娘作伴? 尼姑庵的日子可不好过,守陵也是不好过的,若是可以选,她们还是想跟在皇后娘娘身边。 至少,衣食住行不会亏待,这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了。 可她们光想没有用,最后到底如何,还是得看皇后娘娘的意思呢,希望娘娘看在这么多年的份上,能让她们下半辈子稍微好过一些。 朱瞻基这次昏过去以后,便再也没有醒来过,任众人怎么呼唤,都没有再睁开眼睛。 于宣德十九年,六月初八,子时末断气病逝。 帝临终前留下了遗诏,不许藩王们回京吊唁。 朱瞻基,爱道,擅画,擅武,号是长春真人,明太宗朱棣的嫡长孙,明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母亲是备受赞誉的孝昭皇后张氏。 十二岁镇守北平,十四岁随太宗北征,永乐大帝宠爱非常,从小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 登基后,平定叛乱,精简裁冗,废除殉葬,打击异族,发展经济,救济灾民,收复西域,统一蒙古,夺下东瀛,拿下暹罗…… 如此光鲜的身份和履历,最终也逃不过病魔的魔爪。 景舒因为难过,病倒在床,朝廷礼部却在此时为了朱瞻基的庙号,而开始争论不休。 谥号是指皇帝去世后,所获得的尊号,是用来表彰其功绩和德行的。 这个简单,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大家都没有意见。 可庙号,通常就是用一个字来概括,其的一生,这玩意儿有盖棺定论的意思,发展到明朝这会儿,庙号可比谥号要重要多了呢。 像明代宗,是个好庙号吧,可到了朱祁钰身上,那就有点讽刺了,很难不觉得这家伙是故意的。 然后再说朱祁镇,明英宗,英明睿智,呵呵…… 懂得都懂。 再说明武宗朱厚照,原本这是个很好的庙号。 可到了他这,那简直就是大臣给他们皇帝的大差评,讽刺人家天天不干正事的意思。 不过说来说去,这都是后面的事了,现在朱瞻基这里,还不存在讽刺皇帝之类的什么事。 如今到了朱瞻基,部分人觉得,重光丽日曰:宣,觉得这个字是不错的,配得上他们皇帝。 可也有大部分人觉得,陛下在位时,在军事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得‘武’宗才对。 坤宁宫。 朱祁锦在床边侍奉汤药,顺带也就把事给自家母后说了。 “儿子觉得,宣和武都是好的,一时也有些为难,不然母后为父皇挑一个,父皇定然会喜欢的。” 母后那么懂父皇,想必应该知道,父皇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庙号。 “你父皇在打仗上,是有些作为。”景舒轻声道:“这个武字为庙号呢,整体上也是好的。” “可西汉刘向的《谥法解》中写道,夸志多穷曰武,有那么点子穷兵黩武的意思。” “你父皇打仗归打仗,却没有收刮民脂民膏,还是用宣这个庙号吧,想必你父皇也是喜欢的。” 武字有争议,宣字却没有的,朱瞻基也配得上这个庙号。 景舒看着这庙号之争,不知怎么的,便想起了自己将来的谥号,不由地又想起胡善祥谥号的由来。 历史上,张太后去世没多久,胡善祥便病逝了,孙太后让给她定谥号为“静慈仙师”。 后来孙太后不是死了么,所以朱祁镇的皇后钱氏,便迫不及待地在这会儿为胡善祥出头。 劝英宗道:“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劝英宗复胡氏位号。 英宗听从了,胡氏的谥号被定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虽然只有短短九个字,对比孙太后的谥号略显得寒酸,可这也却是一个标准的独立谥+从帝谥的谥号。
第469章 悲怆 这是整个明朝,唯一有两位从帝谥皇后的朝代,这可能与胡氏无罪被废,天下人都为其抱屈有点关系。 就像朱祁镇的谥号是睿皇帝,他的原配皇后钱氏就是睿皇后,生了朱见深的周贵妃则是圣皇后。 从帝谥,便能看出这其中的区别。 一个是原配,一个呢,则是母凭子贵,都是皇后,都是太后,可两人呢,却又有点不一样。 可钱氏和胡善祥没什么交集,为什么她会仗着帮胡出头呢? 那当然是因为她没有自己的儿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和孙太后此人可是一个脾气秉性,她可是早就想谋夺钱氏的嫡后位置了。 朱见深才刚刚登基呢,周贵妃就派人向内阁传话,要他们为自己做“宣德间的故事”。 意思呢,也很简单,就是要皇帝废除皇后钱氏,立自己为皇后,这样才能和皇帝同一个谥号。 可惜,大臣们都不同意,这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钱皇后在朱祁镇还活着的时候,为废后胡善祥说话,其实呢,也是为自己的以后铺路。 因为她和胡善祥,都是有着本质上的相同的。 一样的有女无子,一样的有个虎视眈眈的妃子。 只不过,钱皇后遇到了朱祁镇这个皇帝当的不咋地却疼媳妇的,便越发显得胡善祥凄惨悲哀了。 景舒叹息一声,看向自己手边朱瞻基的画像,声音轻轻道:“你说的对,你能重新再活一次真是老天爷仁慈了。” “你瞧瞧你,开了个不好的头,后头人都跟着你学,惹出了多少让人诟病的是非啊?” 画中的男子神情带笑,景舒看着看着便觉得眼前莫名有些模糊,然后伸手把画给卷了起来。 “你这个混蛋,活着的时候就不让人安生,死了还要惹人难受,你还是去匣子里吃灰吧。” 她把画放进匣子里,正要关上呢,却又觉得有些舍不得,便又拿出来,放进去,再拿出来…… 取舍不得,心痛而悲怆。 “娘娘……您……” 悠音见她如此,有些心疼娘娘,想开口劝劝她,却又不知该从何开口,这种事情旁人是劝不了的吧? 皇太后的位置,谁不想当,可娘娘终究是舍不得陛下啊。 也是,陛下和娘娘感情多好啊。 这么多年的琴瑟和鸣,风雨共度,换了谁不难过啊。 宣德十九年,七月初一。 明宣宗嫡长子朱祁锦登基,是为明朝第六位皇帝。 登基后,帝宣布大赦天下,尊其母胡氏为‘皇太后’,上尊号为‘慈和’,是为‘慈和皇太后。 封太子妃张氏为中宫皇后,次妃李氏为敬妃。 册封嫡长子朱见洲为皇太子,嫡长女朱南乔为永康公主,并改次年的年号为‘承宣’。 同月,加赠外祖父胡荣为国公,外祖母周氏为一品夫人,封任城伯胡岸,为任城侯,其妻为一品夫人。 封皇后张氏父亲为伯爵,家中子弟,凡成年者,皆按定例有那么点子不大不小的荫官。 这些都是定例,每个皇帝上位都是如此恩封自己的母家和妻家,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景舒本想拒绝恩封胡家,可她转念那么一想,自家儿子很明显,就是想给他老婆家一个爵位。 自己若是拒绝的话,皇后娘家和太后娘家一样的爵位,怕惹儿子为难,便也就默认了儿子的做法。 刘氏进宫谢恩的时候,景舒还在床上躺着呢。 她病着,所以还没有迁宫,不过仁寿宫已经开始修缮了。 自家嫂子,景舒也没见外,就让刘氏在床边的椅子上坐着了,她语气淡淡的,也没什么情绪。 “既然得了侯爵,哥哥和嫂嫂以后行事要万分谨慎,不可仗着身份,参与地方政事和议论政事知道吗?” 她对胡家没什么感情,可原主有,所以既然人家没得罪自己,自己还是应该帮原主提醒他们的。 告诫了刘氏过后,她才想起了朱瞻基的那几个小老婆,她揉揉太阳穴,把几人都叫了过来。 首先,是吴氏。 “按规矩,父母皆归长子赡养,可陛下生前答应过你,让你去和祁钰过日子,可前些日子,我和陛下去过交趾了。” “其实,那地儿的环境不好,各种虫子都有。” “毒气和障气也不少,所以啊,陛下说让你自己选,是留在京城里和老四住,还是去找祁钰,都是可以的,随你愿。” 这也是怕她不习惯交趾,吴氏出自江南水乡,北平的气候就够她受了,何况还是交趾呢? “回娘娘,臣妾想去交趾。” 几乎想都没想,吴氏便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下脱口而出,见太后有些意外,便连忙解释道。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7 首页 上一页 2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