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果真一举拿下了京都,却没有逮住皇帝。 那位本该在寝宫歇息的皇帝,不知为何却悄无声息地去了废弃已久的淑宣殿。 那地方甚是邪门儿,叛军先是派了几个胆子稍大的倒霉蛋进去,不出片刻就传来几个倒霉蛋的惨叫。 黄雷海倒也不急,攻占了皇城后,他先占据皇宫,等着国师前来汇合。 可他们没有等到国师,却等来了领军前来的樊辰和十万禁军,还有从南方赶来支援的楚南。 原来樊辰早和楚西侯通过信儿,手中持有虎符与秘旨,甚至还有那块儿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 国师已死,失去主心骨的叛贼们到底被击溃心理防线, 方瑶觉得皇帝到底还是有些手段的。 在他得知那些长生不老药是某种能让人变成怪物的东西后,似乎也没有很失望。 回到屋子里,方瑶翻出藏在床头暗格里的面具和册子。 自打她发现自己身体的秘密和这些东西有关后,便试着放在樊辰身边儿。 可樊辰的伤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吓得她赶紧拿开。 方瑶不信邪,找杨高做了试验,结果杨高那双还未完全好的双手,第二天就肿了起来。 她觉得这估计是天寒的缘故,又去找了其他人,结果无一不出问题,连身体没问题的阿武娘,在跃跃欲试地抱着面具册子一个时辰后,就开始胸闷气短,四肢无力。 是以,方瑶心爱的宝物遭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嫌弃。 她不懂为何会如此,甚至暗暗怀疑是自己是历经千百病毒锤炼的现代之躯的原因。 方瑶轻轻摩挲着面具,在天奇山后,它表面的色彩虽在,却似乎变得黯淡,也没有发过光。 册子里面也再没出现过甚变化。 她拿起面具戴在脸上,扭头去看窗外。 天空还有些泛灰,却没了那些遮天蔽日的黑色雾气。 明明一切都在往好处发展,可方瑶却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她收起册子面具,起身朝隔壁屋子走去。 “娘,姨姨来啦!” 给姜氏捶腿儿的大宝看到方瑶,脆生生地喊道。 姜氏毫无焦距的双眼动了动,脸上浮出一抹浅笑,“二妹,忙完了?” “嗯,大伙儿都在厨房忙着呢,姐,待会儿我们一起过去。” 方瑶走过去,招呼大宝领着小妹去外屋玩儿,然后从梳妆台上拿起木梳,小心帮姜氏梳起头来。 自打回到京都,姜氏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 这会儿已经连续半个月双目失明了,还时不时昏睡不醒,樊辰寻的那位太医来看过后,连连摇头。 所有人都觉得,姜氏怕是难熬过这个冬天了。 方瑶轻轻拨开姜氏有些散乱的发髻,曾经还算乌黑的发丝里已经可见一簇簇白发。 明明也只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子而已,却仿佛在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多岁。 面具和册子没法医治这些古人,方瑶不敢再拿出来让姜氏去试,她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他死了。” 忽然,一直静静坐着的姜氏轻轻开口。 方瑶拿着梳子的手一顿,低头去看姜氏的脸,后者的表情淡淡的,仿佛只是陈述,不是疑问。 “嗯。” 她没有否认。 江文杰是在北大门儿被找到的,他身上血肉模糊,若不是有腰牌,怕是根本认不出来。 江家人是在三天后赶来的,领了尸体,一句话没说就离开了。 这件事是国公府二少爷告诉她的,她没有告诉任何人,更没有告诉姜氏。 可是这一刻,方瑶突然意识到,其实大家都知道,姜氏也清楚,只是都心知肚明地没有提起。 “大师,姜婶子,你们好了吗?” 外面,传来杨高的呼唤声。 方瑶立即暗暗松了口气,姜氏也扯了个笑,说:“好了,快些吧,大家伙儿都等着呢。” “马上就好!” 气氛再次松懈下来,仿佛刚才,她们谁也没有提起。 这些日子,方瑶学会了几种简单的发髻,她轻手轻脚地帮姜氏挽好发,插上一支桃花簪,“姐,你可真好看!” 姜氏抿嘴笑了笑,摇头道:“你这嘴啊,真是抹了蜜的。” 方瑶嘿嘿一笑,将靠在床边边儿的“轮椅”推过来,这是由她设计,杨高亲手打造的。 姜氏身子骨弱,走路让人搀扶着都费劲儿,有这轮椅就舒适多了。 天气冷,轮椅上铺了层厚厚软软的羊毛毯,腿上再盖一层,怀里还放个小手炉,姜氏半躺在里面,由方瑶推出来。 候在院子里的杨高抱起大宝和小妹,等她们出来,便一起前往大堂。 今天除了孩子,几乎所有大人从早忙到晚。 前堂置了三张大八仙桌,男人女人孩子们各一桌,上面摆满了各种吃食糕点,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这是大伙儿凑在一起的第一个除夕。 一大早方瑶还给每个人按记的账本儿发了银子,添置了新衣裳。 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阿武娘还翻出以前方瑶给她买的胭脂膏,给自己涂了个大红脸儿。 方瑶推着姜氏坐下,后者明明看不见,却突然仰头问道:“樊大人不在吗?” “他在宫里陪皇上呢。” 她话音刚落,外面突然响起敲锣声,随即一道略微尖细的嗓音传来。 “圣旨到——”
第321章 赐婚 “朕绍膺骏命:慈闻郦阳方氏娴熟大方、品貌出众、德才兼备,朕之爱子樊辰人品贵重,文武并重,今已至弱冠……” 半跪在前面的方瑶听着那圣旨把自己一通夸,还在不解为何,忽然又听到樊辰的名字,心里顿时一跳。 果然,下一刻,宣读圣旨的年轻小内侍声音忽然扬高。 “二人良缘天作,故今下旨赐婚,择吉日大婚。方氏授一品诰命夫人,赐册赐服,垂记章典。民本以国兴关乎家旺,望汝二人同心同德,敬尽予国,勿负朕意。钦此!” 小内侍念罢,主动上前,将方瑶扶起,恭敬道:“恭喜方姑娘,请接旨。” “谢主隆恩。” 方瑶接过圣旨,阿武娘第一个围拢过来,探着脑袋直往她跟前钻,俩眼发光地说:“咱大师成诰命夫人了!” “还是一品的,”李富贵也喜滋滋地说,“到时还是王妃呢!” 叛乱平定后,皇上便趁机公布了樊辰的身份,封为秦王,并升为枢密使,掌握军权。 毕竟是皇上唯一的儿子,还已成年,经历叛乱的大臣们都心生急切,催着觐见皇上,让他立樊辰为太子。 可皇帝却当没听到,只道还早,然后一道圣旨下来,先赐了婚。 方瑶知道,这定然是樊辰的主意。 只是,她没想到那么快! 圣旨过后,紧接着后面就是一群人鱼贯而入,每人手里都没空着。 没一会儿,上百个朱红木箱把院子都快占满了,甚至还挤了几十匹脖子上扎着大红花的高头大马! 阿武娘眼睛都直了,扒着一个镶金边儿的大木箱子,“这些个赏赐,怕不是送来的聘礼……” “阿武娘,您瞧瞧这箱子上金灿灿的囍字,还用猜嘛。”杨高说。 坐在轮椅里的姜氏无神的双眼不禁瞪大,惊道:“这、这就下聘了吗,是否有些太快了些,八字还没算啊。” 宣读圣旨的小内侍笑着接话:“听秦王的意思,八字他已自己算过,皇上和秦王都是望婚期越快越好,方姑娘还是早些准备的好。” 方瑶也不由傻眼儿,她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是啥,那个樊辰是怎么知道的?! 很快,她隐约猜到什么。 古代帝王家都很在意这些,可她曾和樊辰说过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她严重怀疑是樊辰怕算出来的八字不合,就故意忽悠了大伙儿。 方瑶心情有点复杂。 这一场隆重的圣旨赐婚就在除夕这天下下来了,待大家帮忙把大箱小箱的赏赐和聘礼收好,都过了子时。 炮竹、礼花在夜空中绽放,这座不算大的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方瑶被请到正席中间,大伙儿围着桌子坐得满满当当,院子里原先的几个仆人也都是孤家寡人,没的老家回去,自然聚在一起。 酒虽准备了不少,可方瑶提前说过,不准乱喝。 男人们吃着想划酒拳,都被以阿武娘为首的女人们瞪了回去。 “可都莫要喝得醉醺醺,咱们明个儿都得赶紧忙着帮大师准备嫁妆了。” 阿武娘显然已经把自己当做方瑶的娘家人。 “诶,这话说的是!” 李富贵难得来了个妇唱夫随。 其他人也兴冲冲地谈论起来,杨高更是激动地拍胸脯,嚷道:“我大爷的本领我也学了不少,到时大师有啥想做的,告诉我,我来做!” “我也来!” “我也要……” 大宝一本正经地说,“我学会了写字,可以帮姨姨写礼单。” 小妹一看哥哥都这样说了,也急急忙忙端着小瓷碗儿颠颠地跑过来,靠在方瑶腿旁,“我也要,也要帮忙!” 其他孩子们也都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自己会干啥。 大人们哄笑出声,方瑶心里暖洋洋的,放下竹筷,抱起小妹,捏了捏她肉呼呼的小脸蛋儿,恨不得亲上一大口! “也好,早些成亲,我还能亲手为二妹你盖上喜帕。”姜氏握着方瑶的手,面上似乎也有些激动。 方瑶心里微微一紧,同样反握住姜氏瘦弱的手腕。 待子时一过。 方瑶拿出提前准备的十来个小红包,里面装了数量不同的铜板儿,用红线穿着,是给孩子们的随年钱。 大宝刚满七岁,得了七个铜板。小妹只有五岁,便少两个。二丫十二岁,里面就装了十二个。 每个孩子们都有份儿,他们全都把红包小心塞进贴身的荷包里,跟宝贝似的。 大祥素来有守夜的传统,大人们白日忙碌了整天,守夜的事儿就落在孩子们身上。 方瑶不大放心,跟二丫他们一起守夜。 孩子们很少有彻夜玩闹的机会,提着小灯笼在院子里你追我赶,或是捧着零嘴儿吃个不停,甭提有多精神。 方瑶不行,盘腿坐在宽大的竹藤椅上有些犯困,脑袋一点一点的。 忽然,一条带着暖意的披风盖在肩上,她睁开眼睛,朦胧的烛光下,一张熟悉的俊脸放大在她面前。 太近了,两人的鼻尖相触,彼此的鼻息都能感受到。 对方身上有淡淡的桂花酒酿的香味,熏得她脸轰地一下红了。 为了掩饰内心的小鹿乱撞,方瑶努力板起脸,拧眉道:“喝酒了?” 她说罢想咬掉自己舌头,在皇宫里陪皇上,能不喝酒吗……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12 首页 上一页 20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