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记是每天晚上八点直播吗,要不你教教我们怎么调这个什么直播,以后每天晚上八点,我都和你妈在这里守着,看陈记直播。” “对对对儿子,我们都退休了,很闲的,可以每天看陈记直播的。” “爸妈,距离陈记上次直播,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陈记只有拍摄到新的内容,并且整理好了以后才会开直播的。这样,我以后会盯着陈记的直播消息的,以后只要陈记直播,我们就一起看好不好?” “……” 一家三口言语之间。 转眼。 时间来到了七点五十五分。 电视上再也不是黑漆漆的模样。 一个脸上打着马赛克的女人,对着镜头大声的哭嚎着:“我快要被逼死了,我真的,快要被我父母逼死了!” “我结婚以后,和老公的婚姻一直都很幸福,可前段时间我老公家拆迁了,分了几套房子以后,我们家的天塌了!” “我父母每天都跑到我婆家闹事,要求我和我老公把我们的房子过户给我弟弟,我婆家的人现在都说我是扶弟魔,邻居们每天都对我指指点点的,这是要逼死我吗!” 画面一转。 又是一个脸上打着马赛克的女人。 “友友们,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我肯定不会选择互联网求助这条路。我从小是妈妈带大的,我爸总是很忙,几乎从来没有管过我。” “最近一段时间,有好多的亲戚找上门来,说我爸爸借了他们好多钱消失了,要求我父债子还,我没有那么多钱,我也不想为他的错误负责,我该怎么办啊?” 画面又变了。 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人,脸上打着马赛克。 记者问:“卢先生,根据你自己的表述,你说,你是因为你父亲把你从楼上推了下来,才坐上轮椅的吗?” 轮椅上的男子艰难地点了点头。 一开口。 声音中更是掩饰不住的颤抖。 “我爸他总是没有钱,前几天我回老家和我爸说,我在外面打工攒了七八年的钱,终于攒够了县城的首付,希望他可以和我一起去县城看看房子。” “可我没有想到,他居然不让我买房子,还让我把钱给他,我自然不能干,然后争执之间……” 一个又一个的年轻人,中年人。 或愤怒,或哭泣的求助着。 叶成的妈妈看着这些片段,擦了擦眼泪。 “这些孩子也太可怜了,怎么会摊上这样的父母?” “为人父母,哪能这样啊。” 叶成惊疑不定的看着直播画面。 脑海中。 只有一个想法。 这直播内容,真的没有问题吗? 怎么好像有些货不对板? 直播预告的海报上。 受害人,很明显是老年人啊,怎么突然变成年轻人了?
第26章 陈某人斗胆问同行 看着直播画面。 叶成叼着根烟,总觉得有些不习惯的地方。 突然。 叶成一拍脑袋,“我就说差了点什么,没开弹幕!” “弹幕是什么?” 面对父母求知欲爆棚的眼神,叶成笑着给父母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弹幕。 听完了叶成的话以后,两位老人满目的惊叹:“原来,只要开了弹幕,就可以看到好多人同时在屏幕上发的消息,这未免也太神奇了吧。” “小成啊,你快开开那个什么幕,给我们涨涨见识。” 叶成在手机上打开弹幕设置。 瞬间。 直播画面上密密麻麻的! 全部都是网友们的弹幕。 “我想起来了,这不都是前段时间热度很大的维权案吗?” “是的,最后这些父母都出来道歉了,并且承诺不会和儿女要东西,以后也不需要儿女抚养他们。” “对对对,当初那个什么「晓晓帮忙」还专门去了一趟事住的所在城市,实地进行调节的,那场直播我也追了!” “「晓晓帮忙」这次应该骄傲了,陈记会关注的记者,绝对差不了的!” “倒也不必这么说,「晓晓帮忙」比陈记火的早多了,做的实事也比陈记多,要认可也是「晓晓帮忙」认可陈记,轮不到陈记来认可「晓晓帮忙」。” “弹幕太多了,我要看不过来了!” 儿女们控诉偏心父母,不靠谱父母的视频,在直播间播了足足五分钟。 尽管很多的新闻,都是网友们看过的。 可当这些新闻出现在陈记的直播间中,网友们依然津津乐道。 “每次看到这类新闻的时候,我都非常清醒,我有两位很好的父母。” “原生家庭,真的会跟随一辈子的,比如之前陈记报道过的宁婉婉,如果没有她那个妈,她这一生应该可以在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里发光发亮的吧?” “每次想到宁婉婉,都觉得好可怜,可我也没有办法埋怨陈记,因为做错了就是做错了,陈记曝光那些企业的现象,本质上并没有错……” 咚! 咚! 咚! 随着时间来到八点整。 直播正片,准时开始! 音乐刚开始响起的时候,画面还是黑色的。 激情澎湃的鼓声,渐渐的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二胡声。 画面。 也从这里开始显现。 一组动画,出现在屏幕上。 随着母亲痛苦的哭声,一个粉嫩的婴儿“哇哇”落地。 刚成年没有几年的父母,很多的时候,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可当自己的骨肉落地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开始学着,努力着,去做父母,去照顾一个小小的生命。 两个年轻人磕磕绊绊的,尝试着为人父母。 年轻的妈妈开始不再化妆,不买新衣服,可给孩子买的所有东西,都竭尽所能买他们可以负担得起的,最好的。 年轻的爸爸不再打牌,打游戏,在主业之余默默的找了一份副业,尽可能的多负担一些这个家庭的经济开销。 一个小小的婴儿。 渐渐的学会了在地上爬,然后是走路。 咿呀学语。 第一声爸爸妈妈。 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 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之间有过争吵,有过代沟,也有过相互包容和信任。 时间有的时候很漫长,可有的时候又是那么快。 一转眼。 小小的婴儿长成了大人的模样,考上了大学,背上行囊背井离乡。 曾经年轻的父母,两鬓染上了斑白。 作为曾经的年轻人,他们渐渐的跟不上这个时代。 对智能手机实用还不熟练,不愿意用手机绑定快捷支付,觉得不安全,固执的使用现金。 不会买网上的网上的东西,只好打电话给孩子求助。 刚开始的几次,孩子还会耐心地回答问题。 语气中甚至透着点点的骄傲。 他会了父母不会的东西。 可随着次数越来越多。 孩子的态度开始大不如前。 “都已经说了多少次,你们怎么还是学不会呢?” “我很忙,能不能自己在网上找找攻略?” “你们又没有多少钱,根本不值得人家惦记,把钱放在支付软件里怎么了,怎么就非得用现金呢?” “时代不一样了,三四千块钱一个手机是很正常的价格,对自己好点不行吗,买个好点的手机,多玩玩不就什么都会了?” 原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兴致勃勃问孩子的父母。 渐渐的…… 开始不敢给孩子打电话了。 怕给孩子添麻烦,怕成为孩子的负担。 对于孩子的现在,他们已经帮不上忙了,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拖孩子们的后腿了。 双方之间通电话时,聊的内容越来越简单。 孩子和父母,都不再去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琐事。 曾经每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原本应该是最熟悉的亲人,渐渐的,在一些时候也会开始变得客气和陌生。 一行大字。 出现在屏幕上。 「向你请教的他们,做错了吗?」 看到这里。 叶成的眼睛有些红了。 曾几何时。 直播画面中的这些话,他也曾对父母说过。 原来。 只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又或者站在父母的角度,曾经的他居然这么过分! 弹幕上。 和叶成有差不多感受的网友,还有不少。 “昨天我才刚和我爸吵完架,现在看到这段视频,我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和父母之间有隔阂了,有代沟了,他们总是不理解我,到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是我把他们推远的……” “我打电话给我妈道歉了,我妈好开心,说之前想在网上买个东西,怕我不耐烦就没买,问我可以帮她吗,她给我钱,我现在在哭,她在安慰我……” “摸鱼在办公室看直播的我,没忍住哭出了声,然后我们主管来了,和我要了直播链接以后,还顺道扣了我的工资,我哭的更大声了……” 随着孩子那一声声不耐烦的回答落地。 直播画面里的时间线。 突然! 开始急速倒退! …… 咿呀学语的时候,孩子连一句话都说不明白,父母还是一句一句耐心地引导着。 孩子迈着小短腿,摇摇晃晃地走路的时候,父母在前面笑着拍手,等着他慢慢地奔过来。 刚上幼儿园的时,九九乘法表背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是错误连篇,父母好笑的鼓励着。 上了小学,很简单的题孩子依然做不出来,父母气的半死,晚点却又端来一杯热牛奶。 快上初中的时候,在橱窗里看到一双很好看的球鞋,想到不算富裕的家庭条件,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和父母要。可这一切,还是被父母看在眼里,生日的时候,收到了合适尺码的球鞋。 濒临中考,父母的水平已经不能辅导孩子了。 两口子商量了一个晚上,决定多做一份兼职,给孩子找一个不错的家教补补课,这样才有机会上一个好一些的高中。 孩子考上高中,两口子的积蓄已经不算多了,还是在上高中之前,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了几天。 上了高中,孩子成绩的每一次波动,他们都会随着焦虑。 弹幕: “不知道为什么,前后一对比,我哭了!” “父母曾经在我们这个年龄,养育了我们,并且对于我们那些幼稚的行为没有任何的不耐烦,他们现在只是稍微有点跟不上这个时代了,我们帮帮他们就好了,可我们的态度……” “曾经的他们没有任何的不耐烦,我们却……”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4 首页 上一页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