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司礼的侍郎喊了一声。 谢星阑回神。 “吉时已到。” 谢星阑抬眸,看向身侧盛装而至的女子。 今日是他的大婚之日,他握着陆姝美的手,牵着她走上玉阶。 百官及内眷齐声恭贺。 陆姝美娇羞低垂,眼底泛出水光,她仰头,凝视谢星阑俊朗的容颜。 “朕很高兴。”谢星阑道,“诸位爱卿免礼。” 众臣谢恩,站立两旁,目送皇帝携皇后进行祭天仪式。 “礼毕——” 谢星阑扶着陆姝美走下玉阶。 陆姝美一直含笑凝视着他,甚至到出嫁的前一刻,她还在犹豫,可当凤袍披身,和他牵手的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整颗心都沸腾跳跃起来了。 路旁的花树摇曳着轻柔的风,似乎在为这对新人祝福。陆姝美踩在踏月的绣鞋上,发出清脆的咔嚓声,如同在宣告着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谢星阑的手紧握着她的手,仿佛在宣誓着从此以后,他会一直守护着她,不离不弃。他的目光如同夜空中的星光,闪烁着温柔的光芒,让她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满足。 玉阶两旁列满文武百官。 谢星阑牵着陆姝美转身,面朝群臣。 文武百官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谢星阑松开陆姝美的手,朗声道:“平身。” 众卿起身,谢星阑道:“朕大婚之日,诸位爱卿辛苦了,赐宴。” 宫人鱼贯而入,呈上各式菜肴。 酒席上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酒过数巡,听闻小黄门来报:“北齐国君亲临,恭贺陛下大婚。送上贺礼红珊瑚一对、玉器两箱、红宝石两箱……” 随着小黄门报上的长长礼单,百官都咋舌,这北齐可真够舍得出血本的,不仅送这么多礼,还连国君都亲自来了,可见皇后很得她这位皇兄的看重。 谢星阑的脸色变了变,他没想到陆锦堂竟然敢自己露面恭贺他大婚。 他沉默片刻,道:“宣北齐使臣觐见。” 不一会儿,便有北齐使臣进了大殿,他跪伏在地上行礼,声音洪亮响亮,“北齐国君陆锦堂携使团参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锦堂拱手行礼,他身材修长,身穿墨蓝色长衫,袖口绣着银边暗纹,乌发用玉簪挽起,五官英挺俊逸,带着一股冷峻的威严。 谢星阑眯了眯眼睛 谢星阑居高临下地睨着他,声音暖如春风,“陆兄,你我如今是郎舅之谊,你来大周,也不早些告诉朕,让人去城外迎你一迎。” 陆锦堂也笑得和煦,“正因为大周与北齐有这份情谊,所以吾从大齐紧赶慢赶的过来,特意前来恭贺,还好赶上了,还请陛下笑纳。” 谢星阑微微颔首,表示收下了,“陆兄远道而来,定要住几日再回国。” “谢陛下美意,我等就叨扰了。” 谢星阑看了眼一旁的太监总管,后者立即命人领着使团下去休息。 “陆兄,里面请。” 谢星阑做了个“请”的动作,领着陆锦堂进了大殿。 殿内歌舞升平,丝竹靡靡。 待二人坐下之后,宫女奉上茶水点心。 谢星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问道:“陆兄除了恭贺朕新婚,怕还是有别的意图吧?” “自是为了求娶安乐公主,吾与她婚约早定,数年未来,理当亲迎。”陆锦堂的话说得极其圆滑,既给谢星阑留足了面子,又把矛头指向了他。 谢星阑却不领情,淡淡地瞥了他一眼,“陆兄这般,倒显得朕没有去亲迎有些失礼了啊!” 陆锦堂笑着应付道:“陛下言重了。” 谢星阑哼了一声,懒得再跟他寒暄,挥了挥手,“今日朕大婚,就不说这事了,等三日后,咱们商议你和安乐公主的婚事。” 陆锦堂笑了笑,“陛下,我有件私事相求。” 谢星阑挑眉:“什么事?” “安乐公主喜欢吃甜食,我特意带来了一批南方进贡的糕点,希望能讨安乐公主的欢心。”陆锦堂道,“还有一些珍珠、宝石头面,吾也一并送给公主做礼物。” 谢星阑眼底飞快掠过一抹阴霾,但终于还是点了点头,“虽然朕早给安乐准备了嫁妆,但你也算有心了。” 陆锦堂又道:“还有,吾准备在大周京城置办府邸方便亲迎,希望陛下能给提供优厚的条件。” 谢星阑勾唇,“朕知道了,三日便会传召礼部尚书,着手办理此事。陆兄不会连这几日也等不了吧?” 陆锦堂坦言,“不瞒陛下,吾真是一天也不想等,但今个是陛下和舍妹的好日子,咱们就不提这事,来,吾祝陛下和舍妹白头到老,百年好合。” 他举起杯。 这些日子,大周京城街头巷尾都张灯结彩,欢庆着皇帝陛下大婚的喜事。宫殿内外都布置得妥妥当当,各种鲜花绿植点缀其间,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 谢星阑身着锦袍,牵着端庄美丽的新娘,身旁站着一众重臣。他微笑着,目光中透露着一丝满足。 一场盛世婚礼结束之后,众臣散尽,陆锦堂被小黄门引往御花园旁的景仁宫休息。 “陛下今日大婚,您可有何打算?”小黄门问道。 陆锦堂负手站着,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泊,半晌才道:“先静观其变,不必急于做什么。” “奴才明白。” “嗯,你退下吧。”陆锦堂摆摆手。 小黄门躬身退下。 陆锦堂看着湖面的涟漪,嘴角噙着冷冽的弧度。他的手缓缓攥紧。 他转过身,看向身后巍峨耸立的宫墙。 宫墙高大宽广,层峦叠嶂,宫檐下挂着一排排宫灯,灯火通明,照得宫室宛若白昼,金碧辉煌,璀璨夺目。 在宫门前,站着几个身着华丽服饰的宫女,她们脸上带着微笑,似乎在议论着这场盛大的婚事。并肩而立的金吾卫,手持长矛,严阵以待,保护这座宫殿不受任何侵犯。 陆锦堂的目光凝视着宫墙上方的巨大云龙浮雕,那龙身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仿佛要翱翔天际。
第129章 安密探 大周嘉和四年的秋天格外热闹。 前脚皇帝刚刚娶了北齐的三公主为后,后脚北齐的国君就来亲迎安乐公主为后。 民间都在议论这下子大周和北齐,就是亲上加亲,亲如一家了。 只有少数人知道实则是怎么回事。 这两桩联姻,固然有人在中间推波助澜,但实质却是阴差阳错,夹杂着太多的利益关系。 不管是齐皇景顺帝,还是周皇嘉和帝,都不乐意彼此成为姻亲,二人互斗多年,均想将对方拉下马来,但彼时大周国丧之际,西楚虎视眈眈,北齐皇子内乱,两人只能先停下纷争,捏着鼻子认了亲事。 这两桩亲事一旦不成,两国必定会交战,虽说两国都是泱泱大国,根基深厚,谁胜谁败,无非就是损失几座城池罢了,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权衡利弊,实在不必要此时翻脸。 故而,大周嘉和帝答应了北齐景顺帝的提议,许配安乐公主于景顺帝为后,两国亲上加亲,守望相助。 而北齐景顺帝也趁机提出了两个条件: 第一,大周需向北齐每年提供十万担粮草; 第二,大周与北齐同盟之后,大周每年可从北齐采购两千匹战马。 大周嘉和帝欣然应允。 这其中有利可图的部分,大周嘉和帝自然清楚得很。 他心里明镜似的,北齐提供的战马,正好是大周需要的,毕竟大周地处中央位置,可以说四面簇拥,也可以说四面楚歌,先前大周的太史令叶世安娶了南秦的明珠公主,又将宁王家里的那位安心公主,他的堂妹在出服之后,嫁给南秦的太子,大周南面的压力顿时缓解。 如今再有北齐聘礼的两千匹战马,采购的两千匹战马,还是后续可以持续采购的,大周军队士气更甚,只要将那些马好好将养,大周就能养出精锐的骑兵,若是有朝一日要西征,那些战马正可用。 而大周给予北齐提供的粮草,可以从农户手中征收,亦或者从钱财充盈的区域征收。 当然,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买粮草,还为了保证大周的国库充盈,不至于因为国库空虚而导致军饷短缺。 总之,双赢嘛! 大周嘉和帝心情愉悦,尤其是当他在景顺帝身边埋下的钉子,传回消息说白兰为了保住孩子,已经给“半山居士”的茶里下了毒,兴许在回北齐的半路上就会毒发。 到那时,与他大周无关不说,等北齐的王爷、皇子们再次争位内乱,或许大周还能渔翁得利。 西征的同时,正好以正源之名伐北。 谢星阑越想越觉得此计妙哉。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还没等到北齐内乱,西楚却率先打过来了,且战况激烈,西楚的军队势如破竹,攻克了周楚边境,直逼京都。 *** “陛下,大周的皇帝陛下来访。” “请进。” 陆锦堂正坐在书房看邸报,听闻这话,抬头看去,见到门口立着一个身穿铠甲的青年男子,男子腰间悬挂着宝刀,长得颇为俊美,身姿挺拔健硕,一副英武之态,只是眼神略微阴沉。 他放下朱笔,笑着站起身,“陛下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召吾进宫就是,何必亲自跑一趟?” “朕这不是怕你忙吗?”谢星阑走近,拍了拍陆锦堂的肩膀,“朕这次来,是想跟你商量商量,如何对付西楚。” “哦?陛下准备如何对付西楚?”陆锦堂问。 周嘉和帝叹息了一声,“如今西楚铁蹄践踏大周疆土,西楚的国君又骁勇善战,不愧是百年来最强悍的藩属国,朕的确有些棘手啊。” 陆锦堂笑笑,“陛下,西楚如今虽强,但大周也不弱,您的大将军能稳住,陛下莫急,等吾回了大齐,就出兵讨伐西楚,令他背腹受敌,这次一定打得他满地找牙,再不敢来犯。” 谢星阑垂眸,他想起上一次,也是因为西楚犯境,才定下了阿满和陆锦堂的婚事…… 他抬起头哈哈一笑,拍了拍陆锦堂的肩膀,“那朕就不留你了,早些启程回去吧……” “嗯。”陆锦堂点点头,招呼着谢星阑吃喝,还拍着胸脯说:“陛下,西楚的战事紧迫,您切勿忧思过重,早些回宫休息,待吾将这里收拾妥当,就即日开拔,等吾凯旋,陛下就能安枕了。” “好,朕等你的好消息。”谢星阑盯着陆锦堂笑道。 他的心里暗自衡量:陆锦堂若是半路毒发身发,北齐还有几分拖住西楚兵马的胜算? 回宫之后,谢星阑在书桌旁站了片刻,突然叫来侍卫,“去把太史令叶世安传进宫来。” 不过两盏茶功夫,叶世安便匆匆赶了来。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0 首页 上一页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