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慈听了一愣,犹豫道:“那我还是不上去了,免得被问东问西。你和秦老师说一声,我在楼下奶茶店等她。” 离开舞室,拐进奶茶店,祝慈点了两杯无糖柠檬水,选了个僻静的位置坐下。 等了大约一刻钟,秦老师推门进来,依旧风姿绰约。 她扫了两眼,看到祝慈,满脸笑容走过来,夸道:“老师就说你有出息,看看,演得多好。” 祝慈起身迎接,闻言有些羞涩:“您抬举我了,如果不是您鼓励我,我可能真的就错过了这次机会。”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没有实力,就算我力保你也没用呀。” 二人相视一笑。 祝慈拿出她从系统商城中挑选的一款绿松石项链,递给对面,说道:“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您。这是我用片酬给您挑选的礼物,您看看喜不喜欢。” 秦老师惊喜地接过,打开包装盒。看到项链成色不错,嗔怪地瞥了她一眼,说:“我一个退休的人,还用你小孩子家家的买什么东西。” 祝慈笑笑没说话。圈内竞争这么激烈,能有愿意提携你的贵人,已经是天上掉馅饼。哪怕当时她并没有想要什么回报,祝慈也不能视为理所应当,这是做人的准则。 “老师,我这次约您,也是想请您帮忙提个建议。我想找家靠谱的艺考机构,为两年后做准备。” 秦老师沉思一会儿,开口道:“咱们市里,尚艺算水平不错的机构,但也只限于舞蹈。你的目标如果是三大,那么最好还是去北京参加集训,无论是生源还是训练强度,都比这强太多。” “这样吧,我给你推个联系方式,是我同学,他是中央艺术大学毕业的,一直留校任教,后来辞职出来办了艺考机构,每年成绩都还不错。” 一听是中艺的老师,祝慈惊喜不已,连连道谢。 与秦老师告别后,祝慈查了查那位老师的履历以及名叫“辰星”的机构评价,都属于上乘,她才放下心来,准备在开学前去实地考察一下。
第14章 奔波艺考 国内表演专业的顶尖学府,俗称“三大”,分别是中央艺术大学、北京戏剧学院和上海电影学院(注1)。 中央艺术大学成立于建国前,历史悠久,底蕴浓厚,是“三大”中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地位最高,被称为戏剧届的“小清北”,难度可想而知。 其他两所大学次之,但也是一般艺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 祝慈野心比较大,目标直指最强的中艺,不过其他两所学院她也不会放弃。 辰星传媒艺考培训学校的创始人名叫藏艳山,是一位儒雅的老先生。早年间参演过央视诸多历史正剧,在那个电视台的黄金年代,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后来他专心留校任教,时不时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经典话剧,获得过多个国家级文艺奖项,享受特殊津贴。 创办辰星,据他老人家所说,是想帮一把普通人家的好苗子,因此收费并不昂贵,只是想要报名,还得先通过机构的面试。 祝慈提前联系了招生老师,赶在正式开学前只身来到了辰星的线下办学地点。 和其他培训学校不同,辰星地处郊外,占地面积很广,设施配置和一些民办学校不相上下。 “我们主要专注于戏剧表演和播音主持的艺考培训,练习室的设备都是最新的。食堂提供专业营养师建议的营养餐,集训宿舍是双人间,独立卫浴。”陪同她一起参观的老师介绍道。 祝慈对这里的条件十分心动,问道:“我可以先报名周末班吗?等下学期再参加集训。” 老师赞同地点点头:“如果你能兼顾文化课,这样是最好的。天赋固然重要,大量的练习也必不可少。” 辰星的面试对于现在的祝慈来说倒是难度不高,招生老师看过她的简历和身体数据,又出了几道即兴考题,便爽快通过。 祝慈就这样开始了两地来回跑的忙碌生活。 说实话,习惯了系统课程舒缓自由的教学风格,这种纯应试的培训还是有点难适应的。 不过,好在她从小就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基础扎实,才能跟上这里的节奏。 就在祝慈沉溺于学习,在网络上逐渐销声匿迹的时候,《罪案调查》低调上线了。 一开始大家都没怎么在意,央视剧嘛,虽然有一定的底盘,收视也不错,但在以年轻人为主流的网络世界里,声量还是太小了。 直到进度过半,祝慈参演的第四个案子开启,才有营销号注意到,并逐渐扩散。 这部戏里,祝慈脱去了华丽精致的妆造,饰演一个家庭穷困,没受过正统教育的渔村女孩,余四妹。 刚破获一起大案的重案组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接到了村民的报警电话,一向平静无波的小渔村竟打捞上来一具浮肿的男尸。 经过法医检测,该名男子是本村村民余旺,死于机械性窒息,疑似被某种工具缢死。 余四妹的初次露面,是作为受害者家属被警方上门询问。 瘦弱的女孩赤着脚独自艰难地拉着渔网回家,在看到家门口围着一群陌生人时警惕地停下脚步。 她的发丝被海风吹得乱糟糟,脸颊还粘着脏污的泥土,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紧盯众人,身体紧绷,感觉像下一秒就转身逃走的小鹿。 与姜芜这样的古风美人不同,余四妹是扑面而来的野性美,是那种阴暗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美而不自知。 营销号随手截下的图,传播速度却极快。不加滤镜,没有特意调色,但就是格外吸引人。 “救命!神图!” “谁知道这是什么剧?想追了。” “感谢妹宝上新剧给我续命,谁家好人神隐两个月没消息啊!” “我的宝藏剧!这几天跟着奶奶追更,欲罢不能。” 祝慈没想到一个单元剧的客串角色也能有讨论度,只能说时也命也。 这个案子并不长,三天就播完了。没有多么复杂的杀人手法和推理诡计,比较精彩的点在于凶手的反转。 警方经过走访调查,最终还是将嫌疑锁定在被害者的亲属身上,余四妹被正式传唤。 审讯刚开始时,她还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疑惑与紧张,笨嘴拙舌地为自己辩解。等到警察取出一样样证物,逐渐将她的退路堵死后,这个诞生于贫穷之地的美丽女孩不耐烦了。 余四妹一改之前的柔弱无害,放松地倚靠在椅背上,眼神冷漠地直视监视器,道:“既然你们都确定了,还问什么呢?” “请如实供述你的作案过程。” 打破了伪装的枷锁,余四妹身上那股反社会人格的气息泄出了一丝。 “他老是打我,很烦。就趁他不注意勒死了呗。”她满不在乎地说。 警察皱眉,难以置信道:“据我们所知,被害人余旺是你的血缘父亲。” 余四妹嗤笑一声,双臂撑在小桌板上,轻描淡写地回应:“我管他是谁,让我不舒服,那就杀掉。” 警方问的问题,她都有问必答,但回答时的神态让人毛骨悚然。 “啊啊啊啊!妈妈问我为什么捂着眼睛看剧!” “太强了吧?这真是14岁小孩的演技吗?” “要不是我看过《宫阙》,还以为找了真的少年犯来演呢。” 网友们的热切讨论暂且不提,这段审讯戏还被培训班老师当做教学课件一起讨论。 祝慈有种在熟人面前演戏的尴尬感。 好在老师给的更多的是正向评价,她小小的别扭感才散去。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两部戏都得到了较高关注度的缘故,祝慈能明显感觉到艺考班的同学们对她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 能来辰星备战艺考的学生,有一半都或多或少拍过戏,但这其中能播出的寥寥无几,真正能留下姓名的都是凤毛麟角。 谁不想红呢? 一开始,他们可能觉得祝慈只是比较幸运,心中还有不平,直到她在短时间内凭第二部 戏的客串角色出圈,他们才不得不承认,祝慈是位实力强劲的对手。 于是,课后找她寒暄,课上找她做小组作业的人一下子变多了。 虽然难免功利了一点,但祝慈求之不得。 艺考中小组合作变数最多,最容易出意外状况,当然要趁这个机会多多练习了。 很快,高二上学期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中走向尾声。 过年的时候,祝爸还劝她,别把自己逼得太紧,要劳逸结合。 祝慈便给自己短暂地休了个假。 好久没有使用观影室了,她在这几天里泡在里面享用巨幕大屏,看各种爆米花电影,把自己单纯地当成观众,不去想主演的表演方式和处理技巧,只跟随情节释放情绪。 看累了,就去美容室体验一下高级spa,或者去运动室射击、骑马、拳击,疯狂出汗。 两部戏积攒下来的积分已经足够她挥霍。 就这样疯玩了一阵,祝慈感觉流失掉的精气神恢复了许多,焦虑感也减轻了。 下学期一开学,她就去学校请了长假,接着打包好行李,赶到北京,正式入住2016届的集训班。 上学期因为人少一些,所以一直采取的是小班教学,这学期有不少人是刚开始培训,为了方便,辰星统一把参加明年高考的学生编在一起。 祝慈刚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有人在里面收拾了,是个圆圆脸的可爱女生,仔细一看,竟然是演过不少家庭剧的小童星温怡丹。 她没有其他年少成名的演员那样娇气,而是自己一个人认认真真的打扫着床位。听到门口有动静,还探出头来观察,像只无害的小动物。 “你好呀,我认识你,你是祝慈,姜芜!” 祝慈被她惊讶的语气逗笑:“我也认识你,‘国民闺女’。” “咳,好汉不提当年勇,我都好多年没戏拍了,现在从零开始啦。”温怡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脸颊。 “我可喜欢你的戏了呢,姜芜还有那个凶手,完全看不出联系,真的好难得。”温怡丹一边帮祝慈收拾行李,一边吐槽:“不像我,演什么都定型了。” 祝慈同情地看着她,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她只选择演一些无伤大雅的龙套,而不去做专门的小演员。 “破除刻板印象确实很难,所以更要加油训练,咱们的对手可是来自五湖四海具有天赋的新人。” 两人默契地举手碰拳,相视一笑。 “中央艺术大学,冲!”
第15章 候考出圈 集训的生活是漫长且枯燥的。 早起要练晨功,到空旷的地方大声练习40分钟左右的台词,接着去形体室热身、早训,日日都不间断。 白天轮流上大课,内容就围绕艺考的四项“声台形表”。表演属于重中之重,讲课加上分组训练,往往会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8 首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