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他们愚蠢,更不是他们为了争权夺利故意跟始皇帝对着干,实在是因为秦国当下的实际情况,分封要比郡县要好管理的多。 至少地方上的实际权力会回到嬴姓子孙封君的手中,而不是郡县制下的豪强们手中。 西汉建国一百多年,直到汉武帝施行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国分封给自己的每一个儿子,才将郡国诸侯王的权利跟分肉一般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子孙降级封爵,诸侯国也是越分越小,最终被分食瓦解,这才真正实现了中央集权。 现在的秦国,又要怎样将已经分裂五百多年的诸侯国土给粘合起来呢? 秦鱼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靠时间,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让老旧的一代人故去,让新一代人忘记了曾经有六国存在的历史,国人心中才会只有一个秦国。 这是思想的统一。 这才是历史上始皇帝焚书坑儒的意义所在。 百姓在秦国的治理下安居乐业,不再怀念逝去的故国,秦国的统治才算是稳定了。 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有效 治理地方是以后要考虑的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将大梁给攻下来。 秦国此次出兵动用了大量的国力,如果不将魏国给灭了,那就是无效攻战。 历史上大梁是怎么给攻下来的? 水攻! 王翦让秦军撅了黄河堤坝,引黄河水入圃田泽水淹大梁两月有余,终于将大梁城墙给泡软倒塌,魏国国灭。 魏国虽然成功给灭了,但整个大梁也成了一片泽国,淹死大梁良田无数和城民数十万,十分惨烈。 而秦鱼要的正是肥沃的圃田泽和大梁数十万庶民,他不会选择水攻。 秦鱼吩咐道:“去河内运大型远程投石器来,既然大梁城墙攻不破,那就攻城内王宫。” ...... 秦鱼所说的大型远程投石器是真的很大只,高有丈半,军卒必须踩着工程梯才能进行操作,这大型投石器投的也不是巨石,而是火药炮弹。 秦国的火药炮弹经过经年累月的研究,稳定性已经有了大大的提高,哑炮率也在逐步降低,但远程运输仍旧是个大问题。 秦国攻魏乃是奇袭偷袭,这种稳定性还有待加强的火药炮弹不适合随军运输,是以秦鱼才让大军去河内运输。 而且,运输来的也基本都是原材料和半成品,投石器和火药炮弹都是在大梁城下现加工成成品使用的。 半月之后,大梁城下一溜摆开了十架已经组装好的大型投石器。 站在架起的一丈半高的投石器平台上的军卒对着准星进行微调,精确瞄准,然后,精准打击。 一个个篮球大小的黑黝黝的炮弹如天降雷火一般密集轰击在魏王宫的西南角和东南角。 炮弹击穿了宫内墙体,爆炸后的大火引燃了木制建筑,秋冬干燥的冷风将火吹散到整个王宫,不用细看,就可以想象魏王宫内会是怎样的一副乱象。 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对着魏王宫轰炸了整整一刻钟。 两刻钟后,投石器重新调整瞄准了新的方向,这一次对准的是大梁城内的官宦区和富人区,这两个地方聚集着城内几乎所有的公卿大夫和富商豪强。 又是一刻钟过去了,炮弹的轰响过后,大梁城内的喧哗声大到城外的大军都能清楚的听 见了。 秦鱼将王宫和有产阶级都给轰没了,幸存的贵族和豪强们就会抢占和压榨最底层庶民的房屋和食物,城外攻不进去,那就让城内自己乱起来。 秦鱼期待城内庶民们自己打开城门的那一天。 秦鱼以为他要等上好几天,或许要一两个月? 但实际上,他仅仅只等了一天,第二天夜里,大梁城门在厮杀中从内部打开,衣着寒酸几乎没有行礼的庶民们奔逃出来,四散在黑夜中。 城内已成炼狱,他们为了活下去,奋起反抗了一把,杀了剥削他们的贵族和豪强,从内部打开城门逃出了他们的家园。 但他们也没逃多久,就被驻扎在不远处的秦军给抓了回来。 既然城门已开,秦军也不耽搁,连夜进城,占领了大梁。 至此,魏国国灭。 韩国和魏国相继灭亡,这给了赵国巨大的震撼和打击。 在这种威势下,赵国如惊弓之鸟一般,君臣上下全力收拾之前李牧从秦军手中夺回的山河土地,组织军民抵御秦国将要到来的攻伐。 秦国已经将韩国和魏国攻打下来了,还会放过赵国吗? 不可能的! 但事情发展出乎了赵国君臣的预料,秦国没有来攻打赵国,来攻打赵国的是燕国。 而且,赵国派去秦国表示“恭顺”的使臣传来消息,秦国军疲马乏,已经无力继续攻伐,打算休养生息了。 赵国一听这好消息,立马支棱起来了。 赵国自立国以来,除了秦国能和赵国掰掰腕子,赵国怕过谁? 不管是赵国攻打燕国,还是燕国攻打赵国,在赵国面前,燕国就没有胜过。 为了彰显赵国国威,也是为了从没有遭灾的燕国获取供养赵国大军和百姓的粮草土地,赵王偃拜乐乘为上将军,领兵二十万去抵御燕国的进攻。 正如赵国君臣所预想的一般,燕军在赵国的进攻下如土鸡瓦狗一般轰然溃败,然后赵王一鼓作气,下令让乐乘攻下燕都蓟城,他要如秦王政一般,做灭国之君。 赵王的想法是很好的,也非常的有志向,但攻燕的顺利给了他膨胀的错觉,忘记了防守暗中的敌人。 他忘了,秦国既然已经攻打下韩国和魏国了,实在是没理由放过赵国。 秦国,正在虎视眈眈的窥视赵国呢。!
第242章 赵国李牧 正如赵使给赵王汇报的那样,秦国在攻打下韩国和魏国之后,确实是在修养生息了。 秦王政在咸阳章台宫举行了韩王受降仪式,正式接受了韩王献上的国玺和舆图,从此韩国不再称国,韩王也只能作为秦国附属的一个侯生活在咸阳城中。 韩太子安和韩国旧贵族大臣们也没有放过,而是在咸阳城中一同依附韩侯而活。 当然,他们的家人、家财和奴隶们也要一个不少的搬到咸阳内史地区,有溃逃或者瞒报者,一经查出会依秦律处置。 秦律会有对降国之臣的规定吗? 呵呵,现在还没有,以后就会有了。 秦国的廷尉丞李斯在完善秦律方面可是一把好手! 与此同时,秦国将攻打下来的韩国故地设颍川郡,魏国故地设砀(dang)郡。 至于为什么受降仪式上只有韩王,没有魏王,是因为魏国是秦国攻打下来的,而不是投降而来的。 在那场炮弹无情轰炸中,新继任的魏王午和死去的魏王囿与魏王宫一起都葬身大火中了,魏国的臣子和豪强们也在那场轰炸中死伤大半,反倒是大梁的百姓和庶民们都幸存了下来。 即便如此,秦鱼和秦王政仍旧和朝臣们商议,要迁徙大梁城中所有富户到咸阳城郊安家落户,只有将这些地方上的不安分分子都放在眼皮子底下,秦国才能治理大梁庶民们。 除了迁徙韩魏富户到咸阳内史地区之外,秦国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基层官吏选拔,新选拔出的官吏会被派发到颍川郡和砀郡去治理地方。 另外,攻灭了韩魏,秦国获得了数十万计的战俘和奴隶,他们会接替之前关中黔首们的基建工作,继续修建大型宫殿群秦王宫和渭北平原的水力工程。 郑国渠已经修建好了,但渭北平原上数以千计的灌溉支渠还需要进一步的修建,另外,在平原盐碱地上已经冲刷淤积了一年的土地也要开垦出来,试着种植谷物了...... 以及,秦王政的陵寝地址早就已经选好了,就在骊山北麓,大宗正和奉常令在大朝会上奏报,需择吉日动土...... 无论是开垦荒地,还是修建陵墓,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从韩国和魏国俘虏来的军卒和奴隶看着很多,但一分散去渭北平原和骊山,就如将一把豆子撒在广阔的土地上,瞬间就不见人影了...... 等安置好韩魏诸事之后,秦国已经进入了冬月。 今年的秦国关中冬天是个暖冬,严冬不好,暖冬更让人头疼。 暖冬若是不下雪,明年大概率会是一个旱年。 秦国已经经受过前年一个大旱年了,去年虽然成功将东方蝗灾拒在关外,但关外四郡的减产也让秦国损失严重,今年若是关中再干旱下去,那么今年的秦国绝对不会好过。 遵循常理,秦国在接连遭受磨难和大战后,理应开始休养生息,积蓄更大的力量再谋以后。 但是,积蓄力量,并不是干耗着不动,攻伐确实需要寻找时机,比如此次攻韩伐魏,秦国就抓住了旱灾和蝗灾的时机,利用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举荡平两国。 不过,这种时机是等来的,是随机性的,是被动性的,更存在命运的玄学,秦鱼想要的,则是主动制造时机。 比如接下来攻打赵国,秦鱼并不想再等那虚无缥缈的时机,他在攻下大梁之后,就开始暗中谋划着攻赵了。 秦国在荡平韩魏之后又马不停蹄一点停顿都没有的接连攻赵,会不会太过急功近利了? 对秦国的统治者之一秦鱼来说,是不是有穷兵黩武之嫌? 秦鱼冷笑,什么叫做穷兵黩武?耗尽全部的兵力、国力才叫穷兵黩武! 秦鱼为秦国积蓄二十年,开阡陌、兴教化、通商路、引良种、造兵械、富黎庶...... 若是秦国连一两年的灾荒和征战都扛不住,那他这辛苦耕耘二十年就都耕到狗肚子里去了。 既然已经开始了兼并六国的步伐,他就不准备中途停下来,既然秦国还有继续的实力,那就不要停下来。 而且,秦鱼心中一直在憋着一股火,兼并灭国只是第一步,如何荡平故步自封极度排外的地方豪族才是接下来几十年间的大硬仗。 消失在泗水这条粮草运输线上的粮草已经有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这还是秦如利用谈鸣和魏无忌的女儿钓出来的消息。 秦鱼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秦国的这一大宗 粮草都被魏国和楚国的豪族们给瓜分了,至于瓜分的豪族到底有多少以及具体都是谁,这就查不出来了。 浑水虽然好摸鱼,但如果水混的不像话,那就一条鱼都摸不到了。 这些粮草就是这种情况,法不责众,当所有豪族都拧成一股绳的时候,谁有罪谁无罪就分不清了。 这让秦鱼非常恼火。 他原本是想等秦国缓一缓,至少缓上一两年再囤积一些粮草,再去攻打赵国的。 但这些地方豪族给秦鱼好好上了一课,越是将分裂拖的长久地方上就越是难管理,只有尽快将诸侯国攻灭,将天下一统,将各诸侯国之间的对立打破、打散,然后重新揉成一个新的帝国,地方上才会有“治理”一说。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48 首页 上一页 3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