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在旁边跟萝谷露出一个和善的笑脸。 萝谷眼神躲闪开来,她对秦鱼道:“夕食前换就行了,你去玩吧,我先回家了。” 说完,也不等秦鱼说话,就扭头突突突的跑远了。 秦鱼去看烟,奇怪道:“烟,萝好似很害怕你?你欺负她了?” 烟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撇嘴道:“我从来不欺负人的,鱼你可别冤枉我。哼,她不只怕我,咱们家的人,除了你,她谁都怕。” 秦鱼纳闷:“为什么?” 烟回道:“谁知道?管她呢。话说回来,那生豆芽的法子还是鱼你教的呢,她不说拿来孝敬你,现在倒是敢用它来找你换咸菜,她怕不是心里理亏,不敢面对咱们家的大人,就只好来欺负你这个小孩了?” 秦鱼笑道:“烟你这样可就是小人之心了,或许萝是有什么苦衷的?再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看,咱们家就是不发豆芽,你们也能随时吃上新鲜的豆芽,这不就是散播的好处了?” 对于黄豆的一豆多吃,秦鱼早就跟小麦一样,都折腾出花样来了。比如豆芽,比如豆浆,比如豆豉饭。 奈何,秦家 对豆子不感冒。豆子是贱物,是牛马和奴隶们吃的饭食。秦大母阶级观念固化,她是绝对不会碰任何跟豆子有关的食物的。就是调了蜂蜜的豆浆也不行。 秦大母不吃,秦母也看都不看一眼,家里的饭桌上就绝对不会出现跟豆子有关的食物,顺带着的,秦川、秦峦和娇娇兄妹三个也都不去主动吃,就剩下个秦鱼,自然是家人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了。 所以,秦家虽然偶尔也发一些豆芽,但都是奴仆们自己煮来吃,有时候秦鱼也跑去尝尝味道。 对此,秦鱼扼腕,他目前为止还没见过石膏,更不知道这个时候石膏叫什么名字,也无从打听,或许,等他机缘足够,点出豆花和豆腐的时候,或者晒出豆瓣酱和酱油来,秦大母才会给豆子一个青睐的眼色吧。 不过,他们家固然不喜欢豆子,秦大母还是把生豆芽和磨豆浆的法子教给了蒿里的邻居们,相比于馒头,或许豆芽才是他们亟需的饱腹菜蔬,毕竟,他们的田地里,菽绝对是占三分之一的大头谷物。 至于豆浆,对不起,石磨对他们来说,是需要多花力气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笨重之物,是家里有牲畜有奴仆的人家才能用的贵重之物,他们这些里里外外只有自己的人家就不掺和了。 送走了萝谷,秦鱼继续骑着黄牛,带着小侍女烟去他的湿地去看小鸭子。 秦鱼的湿地其实是一大片芦苇荡,因为地势稍微低洼,从沮水河那边渗过来的水就形成洼地,长成了大片的芦苇和水草。 原先这块地给谁谁都不要,是属于乡里的公地,说是公地,但乡里管的也宽松,至少上面长的芦苇和水草,这周围的百姓们就谁都可以去采摘,不像有些山泽树林一样,百姓们上去捡根柴禾都是犯法的。 芦苇荡里野生野长了一些鸭子、鸳鸯、鸬鹚、白鹭等野生水禽水鸟,秦鱼第一次看到这块地的时候,就觉着这是块发展生态循环的风水宝地,但他要是一开始就这样那样的瞎折腾,谁都不会理他的,好在这块湿地离他们家的麦地近的很,他跟秦大母说他喜欢这里的水鸟,想把家里的鸭子们放在这里养。 秦大母虽然不明白他喜欢水鸟和在这里放鸭子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她对这个孙儿溺爱非常,不过养些鸭子,在家里养和在外头水地里养 能有什么区别?还有奴仆看着,就都遂了他的意。 于是,秦鱼的养鸭计划就开始了。 野鸭和家鸭混养,族群一年年变大,光产生的粪便就是海量的。 去年夏天,他让家里的奴仆取了混合有鸭粪的淤泥,与田里的黄土搅拌,再混合腐草烂叶腐熟发酵,制成有机肥,洒在两块耕地里。 一块是刚收割完小麦等着恢复地气明年再轮耕的,一块是前年空着,去年已经恢复好力气等着耕种冬小麦的。 还有一块是没有撒任何肥料,同样是恢复好地气耕种冬小麦的。 三块地做对比,同时耕种,享受同样的伺候,就看今年夏天的收成如何了。 不过,不用等到夏天,就现在麦苗的涨势和抽穗的情况来看,已经达到了秦鱼的设想和目标了。 烟没有去捡鸭蛋,而是来到不远处的田埂边,揪着一颗麦穗数麦粒,数完之后,就跑回秦鱼那边跟他说:“鱼,你的法子果然管用,没有休耕的田结的麦穗并不比休耕过的田里结的麦穗少,要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咱们家的田翻了一倍?” 秦鱼好笑:“你这话已经说了好几天了,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这个时代的耕种就是这样的,没有肥料,没有耕牛,没有曲辕犁,也还没有保持地力的代田耕种法,都是将种子撒在平坦的翻耕过的土地上,一年种一次,第二年空着恢复地力,第三年再接着种...... 因此,或许一户人家有足够多的田地来种,但实际能耕种作物的,其实只有一半,收成也就那些。 若是所有的田地都能连年耕种,那么一年的收成,从数量上来说,增加一倍是必须的。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但实际上,现实永远超出理想范围之内。因此,秦鱼从来都是小心翼翼的只在自家田地里实验,谁都不说。他相信,只要他做出成果,大家肯定会看在眼中,进而尝试推行的。 烟冲他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奴奴高兴嘛,今年咱们家就照着你的法子种麦,等明年,一定能获得一倍还要多的粮食,这样奴岂不是天天都可以吃软饼了?” 秦鱼笑道:“你现在难道不是每天都吃软饼吗?还要等明年?” 烟鼓鼓腮帮子, 嗔道:“这不一样啊。” 麦原本就不是该她们这样的奴仆吃的食物,更何况那样香甜的软饼,可能许多的贵族君子们都吃不上呢?她现在能每天都有软饼吃,是因为主人家仁厚,家里存的麦子也多,若是主家收的麦子少了,那么她们这些奴仆,肯定是不能继续吃麦了,都是要留给主人家吃的。 因此,在烟简单朴素的认知里,麦子的收成越多越好,只要收成好了,她们这些奴仆就能跟着沾光了。 小侍女的想法是简单而美好的,但秦鱼的小脑袋里,则是酝酿好了另一个计划。 他想在这块湿地里挖个池塘种荷藕,养鱼鳖虾等水产,还想在靠近蒿里聚居地不远的地方挖一个沼气池。引沼气烧火做饭倒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如果今年他的试验田果真丰收,那么,供应乡里农田的肥料的来源,就是一个亟需考虑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 有了这么一个沼气池子,至少短期之内供应有机肥料和肥水的来源就有了。 而这些都不是他一家能做成的,他得报告给乡里,由乡里各部门共同协调合作才能完成,而这一小块试验田,就是他的说明书了。!
第11章 归家 又过了五日,秦大母和秦川才带着仆从和比去时还要多的两辆货车回来。 此时,春耕已经结束了,秦大母说,她们是一直等到姚县令启程去咸阳汇报西乡的春耕情况之后,又去都乡里采买了一番,才回来的。 秦母先问最关心的:“君姑可见过姚家好女了?” 秦鱼去看秦川,秦川的脸立马涨红了,眼神也躲闪了起来。 秦鱼:这是已经见过了?你这表情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呢? 秦鱼去看秦大母,秦大母笑道:“见过了。姚家好女容貌端庄,能读诗,会雅言,很是有主母风范。” 秦母明显的松了一口气,笑着对秦川道:“我儿好福气。” 秦川的脸更红了,还忍不住咧嘴笑出了一口大白牙。 秦鱼:哦,这应该是看上了? 娇娇则是腻到秦大母身边,搂着她的胳膊问:“姚家好女品性如何?好相处吗?” 姚家好女嫁过来可就是她的丘嫂了,她这个做阿妹的,只关心她们之间会不会相处和睦。 秦大母摩挲着她的手掌,安慰道:“品性如何哪是见个几面就能看穿的?不过,姚家好女不曾听闻对谁出口恶言,说话也细声细气温柔有礼,应该是不难相处的。” 娇娇好似松了口气一般微微点头,至于心里如何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秦鱼问:“大母,婚期可是定下了?” 秦大母点头道:“已经定下了,就在六月。姚家好女已经十六了,到了成婚的年纪,且姚县令从咸阳述职回来之后,就会正是卸下栎阳县令之职,收拾车马,赶在秋收之前到太原郡上任。因此,便将婚期定在六月,这个时候夏收刚结束,正好办婚礼。” 如今是三月末,到六月,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秦鱼知道,给川娶亲,秦大母定是要按照《周礼》复杂的婚嫁流程走一遍的,这么短的时间,他们家能体面的办好一场婚礼吗? 秦鱼有些担心:“是不是太赶了?姚县令就那么有把握咱们家会被封赏?他就不怕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好女又折兵?” 要是咸阳那边无动于衷呢?川一个白身,能娶到郡守之嫡女,可是赚大发了,相对的,姚 家可是要赔死了。 秦鱼真怕这婚礼准备到半路上就给黄了,那样的话,他们家的脸可就丢大了。 秦大母微笑:“你这说法倒是有意思,也很贴切。但是,他若不拿出诚意,老妇我又如何将进献之事全权托付与他?若是奶烙无利可图,他如何又在见到之后主动提出许嫁好女之事?这老匹夫定是有所把握才开口的。”又笑道:“即便最后打算落空了又如何?婚书已定,姚家好女只能嫁过来了,就当提前给川娶新妇了,左右咱们家不吃亏就是了。” 对秦大母这样光棍的想法,秦鱼有些不知道做何感想,秦母却对秦鱼道:“咱们家家庭和睦,日子也不难过,姚家好女嫁过来不亏,姚县令既然让她在本县出嫁,而不是带到任上许嫁君子,应该是有所打算的。你就不用多为别家操心了。” 秦大母也道:“我曾当面问过姚县令为何不将姚好女高嫁君子,他给我的说法是家中老母最喜这个孙女,她的年岁也不小了,到了任上,一时间未必能找到合适的人家许嫁,正好我碰过去了,又有奶烙珠玉在前,他才动了联姻的心思的。” 秦鱼咂舌,这位姚县令,可真是一个杀伐果断之人,竟能在见过奶烙之后就当机立断许嫁,可见他能十几年如一日的坐稳栎阳县的县令之职,又能升迁一郡之首,是有其原因所在的。 只希望这姚家好女,真的是个好的,宁愿最后没能娶过来,也不要成亲之后又出幺蛾子才好。 秦鱼又问起另一个问题:“那么,姚县令这就要高迁了,大兄上学室的事怎么办呢?”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48 首页 上一页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