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敢说,你们中肯定有人知道,而且知道的人还不少,但是过去这么久了,你们这些人却没有一个站出来弹劾。” “就连御史台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既然你们选择做睁眼瞎,那朕就找一个眼神清明的人来监察你们,有何不可?” “有些话,朕不想说得太清楚,是给你们这些人留了面子,若是你们再废话,朕就把你们的脸皮全撕下来放倒地上踩。” 他这一怼,下方的群臣不敢言语了,也无话可说,尤其是御史台的人,更是觉得脸上烧得慌。 他们是御史,主要的责任就是监察百官。 就这七个人的事,他们不知道吗?其实也是有些耳闻的,只不过没有那么详细。 为什么没有弹劾?不就是因为他们是赵王的人吗?赵王如日中天,他们不敢得罪啊。 因为畏惧了强权不敢弹劾,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确实不对,也确实没脸。 没人说话,这道圣旨就算是作数了,当然即便有人说话,那也没用,皇上金口已开,再反对也没啥用,更犯不着。 为啥?没看到才倒下去七个吗? 万福郡主也是不好惹的啊,甚至比赵王还不好惹。 事情算是定了下来,禁足中的赵王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暴怒了。 自己的人又倒下了两个不说,他父皇居然还鼓励万福郡主继续弹劾,这是什么意思?是想要将他身边所有人都打掉吗? 甚至连自己都岌岌可危,到底是为什么啊? 他想不明白,自己已经很知情识趣的没继续发展朝堂上的势力了,就是担心会引来他父皇的忌惮,可是为什么还会这样?
第744章 ;要出大事 不光是赵王想不通,朝中许多大臣也都想不明白。 皇上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诚然他们也知晓万福郡主非常有能耐,但是也用不着如此恩宠吧? 接下来的几天,几乎每天陆杳杳的弹劾奏章都会出现在弘文帝的案头上。 整个京城的官员一个个心慌不已,生怕万福郡主突然那天就把目光对准他们。 “文相,董相,继续这样下去不行啊,现在朝堂已经开始恐慌,咱们是不是得向陛下进言,让他制止一下万福郡主?” 连续有官员因为被弹劾落马,虽然全都是赵王一派的,但还是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少的恐慌。 要知道他们这些当官的人中,可没有几个是干净的,有些事皇上也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是碍于一些原因暂时压着没有收拾他们而已。 但是现在万福郡主的弹劾,直接就将这些大家伙都心照不宣的东西,摆在了明面上,皇上不处理也不行。 此风不可长,前面他们没有言语,那已经算是给万福郡主面子,也知晓是赵王先针对她,她报仇无可厚非。 可是现在搞成这样,要是在这样继续搞下去,他们这些人都不敢再继续留在朝堂上了。 文相心里已经有数,明白了弘文帝在布置什么,但是他能会出来吗?显然是不会,也不能,更不敢。 “这事老夫倒是没意见,继续这样下去确实不行,董相以为呢?” 闻言,董相看了文嵩韬一眼,心道,你不是一直都支持万福郡主的吗? 怎么今天有点不对劲? 难道真是因为万福郡主这次的动作有点太大。 确实也是如此,万福郡主这段时间,已经拉下来了将近二十位朝廷大臣了。 再这样继续下去,确实很麻烦。 “咱们去找皇上说说吧。” 随后一行大臣跟着两位相爷,浩浩荡荡的去了御书房。 再说,这几天因为陆杳杳的弹劾,原本赵王派系的那些官员,可谓是死伤惨重。 那仅剩下的几个,也是早早的就已经公开表示同赵王再无关系。 寻常这种划清界限的事,是不会公开说出来的,但是这次不一样,他们真是害怕了,要是不这样做,他们真害怕下一次万福郡主的弹劾奏章里写的就是他们的名字。 他们这些人选择追随赵王是为什么? 不就是为了将来赵王上位,他们有一份功劳,然后借此平步青云吗? 现在呢? 他们还没得到好处呢,就要面临乌纱不保,甚至性命不保,还得祸及家人。 那还敢继续站队赵王,甚至在心里已经把赵王当成是瘟神一样躲着,避着。 不光他们如此,现在朝廷中,谁不是躲着避着赵王,甚至除开碰面行礼问候之外,多一个字都不敢说。 生怕因为多说一句,就会被打上赵王一派的标签,从而给自己带来大麻烦。 如此情形之下,原本如日中天的赵王,现在那日子过得是相当的凄惨。 赵王本人也十分委屈,当然更多的还是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信了那刘大人的话,去招惹陆杳杳呢? 你说去招惹她干嘛啊。 现在的他,可不光在朝堂上过得凄惨,私底下也是焦头烂额。 随着陆氏商会的那两道声明一出,东洲境内,希望同陆氏商会继续保持合作的商户,纷纷同他名下的黄腾商会保持距离。 而他商会里的那些管事,见事情不对,担心会因为买卖不利,被赵王迁怒,也都是连夜带着家人跑了个无影无踪。 管事一跑,下面的那些工人慌了,干了这么多活,工钱还没拿到呢。 纷纷想办法找人讨要工钱。 可是管事早就跑得没了踪影,那还能有人给他们发工钱? 不过这些工人也都知道,这黄腾商会是赵王殿下的产业,想要工钱只能去找赵王殿下。 但是人家可是王爷,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那里敢去找。 有些胆子小的只能是认倒霉,但也有一些不服气的人,纠结了一批人,打算去顺天府状告。 不过他们还没有出发,就被赵王得到了消息。 现如今的赵王心里憋着一股火,同时也知道,这个时候万万不可出乱子,否则自己又会被万福郡主盯着打。 所以这些人,被人安排人狠狠的揍了一顿,打残打死了好几位。 原本想着如此能震慑住这些人,却不想他的这一举动,直接就捅了马蜂窝。 让原本那些自认倒霉的人,也都是义愤填膺。 咋的,给你干活不给工钱,你还有理了? 居然还下这样的毒手,他们这些百姓就不是人呗? 有人义愤填膺,而那些被打残打死的工人家属们,更是恨极了赵王,有人闹,他们也自然也跟着。 …… “小姐,您交代的事,奴婢已经安排好了。” “最迟明天,事情就会被捅到皇上那里去。” 半山别墅,陆杳杳听着秋霜的话,嘴角扬起一抹笑。 “这么多天的弹劾,总算是要结束了。” “今日就写最后一封。” 不多时,她写好了弹劾奏折,交给秋霜,让她亲自送去京城,交到皇上手上。 而就在她送出奏折的时候,京城之外,有不少百姓已经分散进入了京城,一个个心底都憋着火。 次日,天还蒙蒙亮。 皇宫门口,就响起了整天动地的鼓声。 在这安静的早晨,这鼓声传得非常远,将还在沉睡中的人们纷纷惊醒。 不少正在用早膳,打算去参加朝会的大臣们,听到这鼓声都是面色一变。 “老爷,有人敲响了登闻鼓。” 各家的官老爷们,听到下人的话,都是齐齐面色大变。 要出大事。 登闻鼓,是太祖设立在皇宫外面的,目的就是让有大冤屈,又求告无门的百姓们,能有一个上达天听说理的地方。 登闻鼓设立多年,从来就没有被人敲响过。 这是百姓没有冤屈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是被某些手段通天的人压制了下去而已。 甚至说,登闻鼓在某些人眼里,不过就是个摆设,真正有能力的人,是绝对不会给别人这个机会。 毕竟一旦登闻鼓响,就代表着皇帝要亲自过问,而敲登闻鼓,也是有条件的,非大冤屈不可,并且但凡敲鼓者,都需要受杖刑一百。 几乎可以说是用性命来告状,同时也杜绝了一些小事情惊动皇上。
第745章 ;看戏 不少百姓纷纷出了家门,寻找鼓声传来的地方。 而那些个朝臣也是快速的穿戴好,急急忙忙的出了府邸,直奔皇宫而去。 近百年没有过动静的登闻鼓响了,这是要出大事。 说明有大冤屈,但凡这种事,十有八九都会牵连出一串的官员,鬼知道会不会有自己的事在里面。 还是赶紧过去了解一下情况,好早做打算。 几乎是在一瞬间,原本还在沉睡中的京城,猛然苏醒过来,许多百姓此时也都知晓了鼓声是什么。 不得了啊,登闻鼓响了。 百姓们呼朋唤友的过去看热闹,不多时皇宫,设立登闻鼓所在的街道,就被百姓已经一些个官员家丁,为了个水泄不通。 “怎么情况?这是状告谁啊?” “不知道啊,我也才到不久,而且宫里还没来人呢。” 百姓们议论纷纷。 而此时,在京郊也有一辆马车缓缓朝着京城行驶过来。 到了城门处,刚刚打开城门的守军,一看马车上的标志,立马恭敬的上前行礼。 心里有些疑惑,万福郡主怎么大清早就进京了? 他们这些守军都是知晓的,万福郡主可不轻易进京,尤其还这么早。 “难道也是听说了有人敲响登闻鼓来看热闹的?” “可是不对啊,这才过去多一会,万福郡主住在承源山庄,怎么可能听到鼓声。” 守军有些摸不着头脑。 而马车里的陆杳杳,还真是来京城看热闹的。 马车进了京城,就隐约能听到鼓声,看着奔走相告的那些百姓,秋霜笑了起来。 “这次赵王要倒大霉了。” “也是他自己作死,怪不得别人。” 这话倒是不假,赵王的黄腾商会,虽说没赚到什么大钱,但是前面也出了不少货物,也没有亏钱。 而那些工人的工资才几个钱啊? 赵王随随便便就能给拿了,但是他呢,偏偏不给。 不给不给吧,居然还在听说人家要去状告的时候,让人去毒打这些工人,还打伤打残打死了不少人。 几个钱的事,给他硬生生的搞成这样,不知道等他知晓这件事后,会不会气得当场吐血。 很快,她的马车到了皇宫门口。 她并没有直接去登闻鼓所在的街道,也进不去,此时那边人满为患,步行想要进去都费劲,更别说马车了。 所幸这登闻鼓所在的街道,距离皇宫也不远,站在宫墙之上也能看到。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75 首页 上一页 4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