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感觉到狗儿的紧张,叹了一口气,才开口道:“小二,我想找一下你们店里的管事。” 听了南枝的话店小二有些迟疑,却还是招呼她们可以先坐下,他去找管事的说一声。 看着少年匆匆忙忙的身影南枝摸了摸狗儿的小手,无声的安抚他的情绪。 管事的来的很快,看到南枝娘俩的穿着打扮也只是微微一愣,行了礼便请了她们到后院说话。 “请坐,鄙人姓王,称呼我王管事就行。”王管事自报家门后又开口问道:“不知道你是想来我们酒楼卖些什么?”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的有人来酒楼里卖些自家的蔬果,他自然也猜得到面前这母子俩的意图。 正好现在天旱,有农家人愿意卖些蔬果他们也乐的收。 “王管事客气了,我夫家姓沈,今天是想来卖些板栗。前两天在山上摘了些,想卖了换些粮食。” 南枝说完就把背篓上的野菜掀开,露出了光溜溜的板栗。 招呼了店小二去叫后厨大师傅出来验货王管事给南枝和狗儿倒了两杯茶。 两大一小静静喝着茶,等着后厨大师傅回话。 “王管事,这些板栗可收。”后厨大师傅姓张,平日里大家都称呼他张师傅。 看了背篓里的板栗他满意的点了点头。现在的年景不好,酒楼里没有几样蔬菜可卖,这些板栗虽然个小些,但是胜在新鲜。 “那不知道沈家娘子想卖多少?”王管事问道。 “五文钱一斤。”南枝也不多说,年景好的时候野生板栗是卖的三文钱一斤。 王管事倒也没讨价还价,点头定下就让那圆脸小二去帮着称板栗了。 “既然王管事这么爽快,我这儿还有点东西想卖。” 南枝说完话就从狗儿怀里拿过了那个小竹篮。 看着被婆婆丁盖着的小竹篮王管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虽说也有人来自己酒楼里卖过些野菜,但是这些婆婆丁都已经蔫嗒嗒的不成样子了,哪里还能做菜? 直到南枝掀开了上面的一层野菜他才眼前一亮。 篮子里都是新鲜的草菇,看起来应该刚摘下来不久。 “这些是草菇?”王管事的音量不小,引得在一旁称重的店小二和张师傅都侧头看了过来。 “不知道还有多少?有多少我们都收。” 看见王管事两眼发光的盯着自己,南枝只能说道:“王管事别误会了,这也不过是我运气好才摘到的,拢共也就这些了。” 听了这话王管事激动的心才像是被泼了凉水,冷静下来,现在已经半年没下过雨,这沈夫人能摘到这些草菇只怕还真是靠着运气,他倒是想的多了些。 “沈家娘子,这些草菇我们要了,你看我以一斤六十文的价钱收了怎么样?” 南枝没有立马答应,想了一会儿才点了头。 看着自己点头后脸上明显露出些轻快表情的王管事南枝移开了视线。 她倒是没想过这些草菇能卖到六十文一斤的价格,她的预期价格不过是三十文,现在翻了一倍。 “王管事,板栗一共四十三斤,草菇一共四斤二两,一共四百六十七文钱。”店小二称了称说道。 王管事挥挥手让店小二去前厅:“去支银子。” 又招呼南枝和狗儿坐着喝茶,自己跟着张师傅去了后厨。 “阿娘,我们的东西都卖出去了吗。”狗儿拉了拉南枝的衣袖,小脸上有些好奇。 “嗯,都卖出去了,一会儿阿娘带狗儿去买粮食。” 没坐一会儿店小二又回了后院,把串好的铜板递给了南枝:“沈娘子,一共是四百六十七文。” 南枝点点头,刚要背上背篓带着狗儿离开,就听见身后传来了王管事的声音。 “沈娘子,稍等。”王管事说着话递上了个油纸包,“倘若以后娘子还有个什么野货,希望夫人能卖给我们酒楼。” 没有迟疑,南枝顺手接了过来,只点点头说道:“自然的。” 出了酒楼南枝赶着驴车去了粮油铺,现在她手里一共有五百六十二文钱。 记忆里陈米是三文钱一斤,新米五文钱一斤,白面六文钱一斤,黑面两文钱一斤,盐二十文一斤,豆油十文一斤。 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个年景粮价会涨多少。 “阿娘,我们去买红薯和土豆吗?”狗儿看着街道边稀稀拉拉有些人在摆摊,抬着小脑袋看向南枝。 “嗯。” 南枝也看了看街道两边稀稀拉拉的小摊,大多数都是村里来的人卖的一些自家吃的米粮,看起来都是去年的陈米,估计是家里粮食不够,想卖了细粮换些红薯什么的撑日子。 哪怕现在半年没有下过雨,但是大部分人也都想着撑一撑就好了,不愿意动家里的银子。 原身不也是这样想的么,其实如果她愿意丢下些面子回娘家,也不会饿死在家里,留下狗儿一个三岁半的小娃娃。 偏偏是那心里的一丝侥幸,在这还算不上多恶劣的年景饿死了多少人。 人都饿死了,留下那些个银子又有什么用呢? 到了粮铺前南枝停好了驴车刚把狗儿抱下车就看见几个妇人进了铺子。 南枝也不急着进去,只站在外面看了看粮价,哪怕她已经心里知道粮价肯定会涨,却还是被现在的价钱吓了一跳。 原本陈米是三文钱一斤,现在已经涨到了八文,新米更是涨到了十六文一斤,白面十五文,黑面五文,盐已经五十文一斤,油也要四十文一斤。
第8章 粮价 “掌柜的,现在的粮价已经这么高了吗?” 一个妇人问道。 那掌柜看了看外面的天,语气也有些无奈,“谁说不是呢,现在半年多没有下过雨了,没有新粮产出,粮价自然是涨的。” 别看街那头的周家粮铺比自家便宜,可他们往粮食里掺泥巴和石子啊。 几个妇人面露难色,她们原本是想多买些粮食的,可现在粮价太高了些。 说不定再等等,粮价会降下去。 犹豫了会儿她们一行人还是走了。 掌柜叹了口气。 现在这年景只怕粮价还会再往上窜一窜,哪里会降下去? 刚想转身进店就看见角落里的母子俩。 掌柜问道,“这位娘子是想买粮吗?” 南枝点点头,她问过王管事,这镇上只有这家粮铺是最划算的。 看了半晌南枝最后买了四十斤黑面,半斤盐,一斤油,十斤陈米,四斤白面。 最后她们娘俩的家当加在一起只剩下了一百五十七文钱。 掌柜看着南枝娘俩的穿着也知道她们家境必然不怎么样,悄悄看了看四周才小声说道。 “这位娘子,我多嘴一句,能屯粮就多屯些吧,这粮价还得往上涨的,现在不过是刚刚开始。” 听了掌柜的话南枝愣住了,现在才刚开始吗? 又买了红薯和土豆各十斤南枝才道了谢赶着驴车走了。 临走前她还不忘把买的那些个细粮藏在背篓里,又在最上面那层盖了婆婆丁和红薯,最后拿了块破布盖上。 任由谁看了也只当南枝和狗儿娘俩是买了一背篓的红薯。 出镇前南枝还去了趟肉铺。 现在天色已经开始泛着些青色,肉铺的东西也都卖了个干净,只留下几根剃的干净的骨头在边上放着。 看了那棒子骨头南枝眼睛一亮,最后用五文钱买下了那几根骨头。 买完了东西南枝连忙赶着驴车出了镇上。 她要赶在天色黑下来前回到梨花村。 粮铺掌柜告诉她,这几日出了几起抢粮伤人的事,让她带着狗儿小心些。 导致南枝一路上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生怕遭抢。 好不容易回了村天色已经暗了下去,一路上也没有碰见几个人。 回家放好了东西南枝才又去刘大娘家还了驴车。 两人约好了第二天一大早碰面,南枝才带着狗儿出了刘大娘的院子。 “阿娘,我们回家了吗。” 狗儿揉了揉眼睛,带着困意的问道。 “我们去里正爷爷家。”揉了揉狗儿的小脑袋,南枝轻声说着。 今天一下午狗儿跟着自己四处跑,还没有吃上东西,她倒是心疼的想抱着他走,但是现在自己走路的时候肩膀上的衣料磨着伤口还疼的很。 “狗儿,你在家等阿娘好不好,阿娘一会儿就回来。” 狗儿摇摇头,“不要,我要跟阿娘一起。” 一大一小的走的快了些,里正家离的不算远,因为天黑比白日里走的要慢些。 里正家的院子里还亮着些微光,南枝敲了敲院门就牵着狗儿站在了一旁。 “谁啊?” 开门的是里正的大儿媳周氏。 看见门外站着的人一时间还有些诧异,没想明白南枝和狗儿来自家是有什么事。 周氏比南枝要大几岁,南枝笑了笑说道,“周姐姐,我找秦大娘有些事。” 周氏愣了愣还是侧身让她们进了院门。 她其实算不上多喜欢南枝,南枝的性子太软,跟面团捏的没什么两样。 周氏自己也有个孩子,所以见不得孩子受苦。 偏偏南枝这人总不愿意接受村里人的帮扶,为了那几分面子把狗儿那孩子养的那样瘦小。 “林丫头呀,这么怎么来了?”秦大娘看着进屋的两人问道。 “大娘,我有些事找你。” 南枝笑得有些腼腆,让人看了就觉得只怕她是来借东西的。 周氏也没说什么,回了厨房继续洗碗。 秦大娘看了南枝这样子就拉着她进了堂屋,还招呼着自家大孙子带着狗儿到一边玩。 “林丫头,有什么事你就说吧,你里正叔出去地里溜达去了。”秦大娘轻轻拍了拍南枝的手,只当她是家里揭不开锅过来接粮的。 “大娘,我今天去了趟镇上,粮价已经翻了一翻,那粮铺掌柜说要是行的话现在尽量多屯些粮食,只怕往后了粮价还得往上涨。” 秦大娘听了这话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自家现在也是没什么存粮,原本自家老头说撑到秋收就行,所以一大家子都还没怎么动过家里的存银,只想着秋收了粮价会下来,到时候再买粮食。 “可是,可是不是已经快秋收了吗。”秦大娘说道。 南枝看见秦大娘有些犹豫的样子轻轻摇了摇头,又继续开口,“大娘,你跟我里正叔种的庄稼肯定比我多,现在已经大半年没有下过雨了,再有一个月的秋收真的能收到多少粮食么?” 秦大娘一时也没了主意,虽说家里的存银都在自己手里管着,但是如果要屯粮的话自己一大家子肯定会是一大笔的花销。 南枝又接着开口,“大娘,我也不是说咬定了以后粮价会涨,不过是过来说一下我今天打听到的事,以防万一的话你跟我里正叔商量一下,稍微买些在家放着。”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30 首页 上一页 5 下一页 尾页
|